資源簡介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A B C A D C D D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B C B D A B B 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21.(10分)(1)公元紀年法1分 A—秦朝1分 C—北宋1分(2)政權分立1分 民族匯聚(民族融合)1分(3)B朝(西漢):對外交流:絲綢之路的開辟1分 政治措施的創(chuàng)新:頒布推恩令或設刺史制度或設司隸校尉1分 D朝(元朝):對外交流:馬可 波羅來華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對外貿易或較多外國客人(蕃客)留居中國1分 政治措施的創(chuàng)新:行省制度的創(chuàng)立1分(4)統(tǒng)一1分22.(10分)(1)如:農村革命根據的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或其他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等,同類多寫也只得1分);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秋收起義。(寫出2點即可,2分)(2)聯(lián)系: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人民軍隊創(chuàng)建的開始。2分 變化:軍隊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革命力量不斷壯大(人民軍隊力量壯大)。2分(3)目的:反帝反封建(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啟示: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要掌握軍隊的領導權(槍桿子里處政權);要符合中國的實際國情;要發(fā)動工農群眾的力量(人民群眾的力量)等。(寫出2點,2分)23.(10分)(1)①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②臺兒莊戰(zhàn)役(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淞滬會戰(zhàn)、29軍、19軍積極抵抗等)等 ③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zhàn)場的積極抗日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幫助 每空1分,共4分(2)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對日宣戰(zhàn))1分; 1942年,中、美等國簽署《聯(lián)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美都是反法西斯同盟1分;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對日作戰(zhàn) (太平洋戰(zhàn)爭期間,中國抗戰(zhàn)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或中國的抗戰(zhàn)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主戰(zhàn)場。2分(3)與侵略勢力抗爭到底(堅決抗戰(zhàn));團結一切熱愛和平的力量;牢記歷史、勿忘國恥2點2分24.(10分)(1)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分(2)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分 迅速地恢復和發(fā)展生產:一五計劃或土地改革、或三大改造;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一五計劃1分;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yōu)樯鐣髁x社會:社會主義三大改造1分 結合材料1分(3)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分(4)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指明了方向,促進了革命和建設朝著正確的發(fā)展方向發(fā)展。1分25.(10分)(1)(1)材料一說明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業(yè)總產值持續(xù)增長,農業(yè)生產和農村經濟不斷發(fā)展(1分) ①1952年底,中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中國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大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2分) ②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2分)(2)生產方面統(tǒng)一勞動、統(tǒng)一經營,缺乏生產自主權和分配的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導致農民缺乏生產積極性。2分(3)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分 集體1分(4)黨一貫重視農村問題,關心農民生活;要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維護農民的切實利益;從實際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制定路線、仿真、政策;要尊重經濟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實事求是;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深化改革,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1點即可,1分衢州市實驗學校九年級社會政治期中試卷 答題卷學 校 姓 名 班 級 考 場 座位號 準考證號條碼粘貼處注 意 事 項 1、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2、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禁用涂改液,涂改膠條。填涂樣例 正確填涂 $ 錯誤填涂 %^&* 缺考標記 ` 是否借讀 ` 是否作弊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5分,共20題30分。)1.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10月25日選舉 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最高領導人)。A.習近平 B.李克強 C.胡錦濤 D.溫家寶2.秦朝開創(chuàng)的中央集權制對中國政治形成了長期的影響。下列能反映這一影響的史實有……………………………………………………………………………………… ( )。①西漢——休養(yǎng)生息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北宋——杯酒釋兵權 ④明朝——改土歸流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說:“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進。”這一意見的實行對當時來說…………………………………………………… ( )。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文字獄 D.科舉制4.“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現這種歷史現象是由于宋朝……………………… ( )。A.統(tǒng)一文字 B.獨尊儒術 C.創(chuàng)立科舉 D.崇文抑武5.某中學課題組在探究“宋元歷史”的過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澶淵之盟”、“岳飛抗金”、“蒙古興起”、“回族的形成”。這些信息反映出宋元時期的階段特征………… ( )。A.統(tǒng)一國家的形成 B.中外交流與往來C.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D.繁榮與開放的社會6.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交流的過程中出現過“中學西漸”為主到“西學東漸”為主再到如今東西文化雙向交流頻繁的演變趨勢。下列史實能體現“西學東漸”現象的有…( )。①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②利馬竇來華傳播宗教和科學技術③玄奘西行天竺取經,傳播佛教 ④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7.1912年的中華民國國歌唱道:“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 對此歌詞的正確解讀是………………………………………………… ( )。A. “開化早”指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宣傳民主科學B. “揖美追歐”主要指仿效英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C. “舊邦新造”指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終結了封建制度D. “飄揚五色旗”反映了當時倡導國內各民族平等8.五四運動之前,宣傳新文化的報刊僅有《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幾種。五四運動之后,年余之間,新出的報刊多達四百種左右。材料說明………………………………( )。A.五四運動的目標是宣傳新文化 B.《新青年》雜志影響了五四運動C.五四運動促進了新文化的傳播 D.五四運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9.武漢在近代民主革命中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下列有關武漢在國民革命時期的光輝歷史描述正確的有…………………………………………………………………… ( )。①曾受北伐戰(zhàn)爭的洗禮 ②取得反帝斗爭的重大成果③曾是國民政府所在地 ④創(chuàng)辦了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0.南京見證了風云變幻的中國近代史,走過黑暗,迎來光明。站在南京古城墻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追溯到發(fā)生在這里的“光明”有……………………………………………( )。①《南京條約》的簽訂 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④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tǒng)府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11. 英法對法西斯侵略推行綏靖政策的典型事例有………………………………( )。A.法國的淪陷 B.德國突襲波蘭C.《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 D.《慕尼黑協(xié)定》簽訂12.1943年2月,羅斯福就某戰(zhàn)役的勝利致蘇聯(lián)斯大林賀信:“是你們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軍反侵略的轉折點。”“某戰(zhàn)役”指……………………………………………( )。A.中途島戰(zhàn)役 B.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 C.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 D.攻克柏林戰(zhàn)役13.二戰(zhàn)期間召開,討論成立聯(lián)合國并對戰(zhàn)后世界格局產生重要影響的會議是…( )。A.開羅會議 B.雅爾塔會議 C.德黑蘭會議 D.波茨坦會議14.1945年10月,毛澤東在《憶重慶談判》中感嘆:“遍地哀鴻遍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這表明他赴重慶談判是為了…………………………………………………………( )。A.合作創(chuàng)辦黃埔軍校 B.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日C.爭取國內民主和平 D.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15.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反攻開始的標志是………………………( )。A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C.發(fā)起了三大戰(zhàn)役 D.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qū)16.毛澤東稱贊傅作義“為和平解決各地戰(zhàn)事問題和減輕人民的戰(zhàn)爭痛苦樹立了榜樣”。這是稱贊傅作義在哪次戰(zhàn)役中接受和平改變,使人民避免了戰(zhàn)爭之苦……………( )。A.淮海戰(zhàn)役 B.渡江戰(zhàn)役 C.遼沈戰(zhàn)役 D.平津戰(zhàn)役17.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這個“新紀元”指的是……( )。①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②人民當家作主③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 ④國家獨立自主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18.“冷戰(zhàn)”正式開始的標志是…………………………………………………………( )。A.鐵幕演說的發(fā)表 B.杜魯門主義的提出C.北約和華約的出現 D.馬歇爾計劃的實行19.既是鴉片戰(zhàn)爭后第一批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時期對外開放最早的經濟特區(qū)的城市是……………………………………………………………………………………… ( )。A.上海 B.廈門 C.廣州 D.深圳20.某同學在探究性學習中收集了下組圖片,該組圖片信息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 )。A.改革開放之路 B.民主革命之路 C.民族復興之路 D.社會主義道路二、非選擇題。(共5大題50分。)21.(10分)閱讀“中國古代史”年代尺,回答問題。(1)該年代尺采用何種紀年方法?寫出A和C的朝代名稱。(3分)(2)結合年代尺和所學知識,簡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2分)(3)B、D兩朝時,對外交流較頻繁、政治措施有創(chuàng)新。請分別運用史實加以佐證。(4分)(對外交流各一個,政治措施創(chuàng)新各一個)(4)觀察“中國古代史”年代尺,說說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是什么?(1分)22.(10分)1927年是中國人民軍隊創(chuàng)建的開始,也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探索的開始。材料一::材料二:毛澤東:“如果不幫助農民推翻封建地主階級,就不能組成中國革命最強大的隊伍而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1)列舉兩則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探索過程中的革命實踐。(材料有的除外,2分)(2)簡述圖一和圖二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井岡山會師后,人民軍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4分)(3)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最終目的是什么?綜合兩則材料,你有哪些啟示?(4分)23. (10分) 九(1)班的同學們開展“不忘國恥,反思歷史”的主題探究活動。【史論結合學歷史】:《抗戰(zhàn)勝利的原因整理歸納表》史實 史論① 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② 國民黨在正面戰(zhàn)場的積極抗戰(zhàn)八路軍主動出擊,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 ③駝峰航線的開辟 ④(1)完成表格①②③④空格。(4分)【文獻檢索學歷史】: 1941年12月后,美國對中國的抗戰(zhàn)由消極觀望逐漸轉向肯定支持。1942年后,美國人開始認為中國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中國的積極抗戰(zhàn)對美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都有重要意義。 ——《二戰(zhàn)史》(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1942年后美國對中國的抗戰(zhàn)轉向肯定支持?(4分)【總結反思學歷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歷來具有不畏強暴、敢于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習近平《南京大屠殺公祭儀式上的講話》(3)綜合上述材料,說一說我們該怎樣維護和平?(2分)24.(10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與建設過程中經歷的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1)圖中的會址(貴州遵義)為什么被稱為轉折之地?(2分)(2)“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西柏坡村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是什么會議?結合材料說說為完成這次會議中提出的總任務,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分別作了哪些努力?(4分)(3)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決策?“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新的道路是什么?(3分)(4)中共歷三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對中國革命與建設產生了怎樣共同的作用?(1分)25.(10分)建國后,我國農村制度經歷了多次變革,每次變革都對社會產生深刻影響。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農業(yè)生產統(tǒng)計表(金額單位:億元)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農業(yè)總產值 461 510 535 575 610材料二:人民公社時期的順口溜:“九月里來公社化,你讓種啥就種啥,冬季來了大發(fā)款,每人平均正六元,有勞無勞都來領,二流懶漢高了興”。問題倒逼改革,由此引發(fā)了20世紀70年代末的農村改革。材料三:“土地穩(wěn)了,農民的心穩(wěn)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表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請你用史實來說明出現這一積極狀況的原因 (5分)(2)根據材料說說人民公社時期為什么農業(yè)生產會出現問題?(2分)(3)土地承包源于哪一項農村改革措施?現階段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歸誰所有?(2分)(4)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調整農村政策說明了什么道理?(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中試卷.docx 答案.docx 衢州市九年級社政期中答題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