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辨析與應用考點解析☆目標分解b級目標: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認識凸透鏡成像規律。c級目標: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人眼的成像特點;樹立保護視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目標分解:①理解平面鏡成像規律與光的反射定律之間的聯系②理解折射定律并能解釋常見的折射現象③理解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和原理,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④知道眼球的折光系統并能解釋近視和遠視的成因與矯正⑤樹立保護視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考點剖析☆聚焦高頻考點一:理理解平面鏡成像規律與光的反射定律之間的聯系1.如圖所示,墻壁上的平面鏡前立有一硬桿。(1)畫出桿頂A點在平面鏡中的像。(2)若桿在2s內右移1m,桿的像相對于桿移動的速度是________m/s,桿的像相對鏡向右還是向左移?________,移動時,桿的像大小會變大、變小還是不變?________。【答案】(1)如下圖所示(2)1;左;不變【關鍵點撥】(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軸對稱,以此來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2)桿移動的速度為0.5 m/s,方向向右,桿的像移動的速度也是0.5 m/s,方向向左,因此桿的像相對于桿移動的速度是1m/s。像與物等大,因此不變。21cnjy.com易錯點:桿的大小與距離無關,只與像的大小有關。2.右圖為發光點S和豎直放置的平面鏡的位置情況。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兩小題:(1)在圖中用光路圖作出發光點S的像點S';(2)推導證明S'點和S點到平面鏡距離相等。【答案】(1)如下圖所示 (2)如上圖所示,NN'為法線,SO'為垂直于鏡面的入射光線,OM為入射光線SO的反射光線。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得:∠MON=∠SON,又∵∠S′ON′=∠MON(對頂角相等)∴∠S′ON′=∠SON∵法線NN′與鏡面垂直,∴∠S′OO′=∠SOO′又∵OO′為△S′OO′和△SOO′的公共邊,∴Rt△S′OO′≌Rt△SOO′,∴S′O′=SO′.【關鍵點撥】(1)易錯點: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這是本題特別要注意明確的。光的反射定律基本原則是一個點兩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兩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相交而成的虛像。(2)根據此題的證明理解平面鏡成像規律與光的反射定律之間的聯系。考點二:理解折射定律并能解釋常見的折射現象1.如圖是一根直樹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張照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OB是樹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樹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樹枝在水中的部分D.若AO是入射光線,則OB是反射光線,OC是折射光線【答案】A【解析】樹枝斜插在湖水中既能發生折射又能發生反射,但在具體的現象中要如何區分這是關鍵。而這里的關鍵點就是折射是從一種物質進入另一種物質,反射則是在同一種物質中。因此水下部分看到的是發生折射所產生的虛像,而水上部分則是發生反射產生的虛像。易錯點:D選項中提到的其實不是光線,是實物和虛像。其中折射形成的虛像是向上偏的,而光線斜射入水是時光線是向下偏的。2.古詩中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詩句, 詩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陽的實際位置,而是光線經過不均勻的大氣層時發生了________而形成的像,太陽的實際位置在圖中的________。(選填“甲”或“乙”)、若沒有大氣層,則,日出時間將________(選填“提前”或“推遲”),日落時間將________(選填“提前”或“推遲”),白天時間將變________(選填“短”或 “長”)。【答案】折射;乙;推遲;提前;短【關鍵點撥】如圖所示,AB是太陽光通過大氣發生的折射情況,人眼看物體是逆著光線看物體,看到的就是A'。因此有大氣層時,我們在太陽升起時,可以提前看到太陽的虛像,當太陽落山時,還可以看到太陽的虛像。3.如圖所示,在“觀看水中的硬幣”活動中,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個角度使你剛好看不到硬幣的最右端A點。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在同學逐漸把水加入到杯中的過程中,硬幣上的B點和C點能先后被你看到。21教育網(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幣是一個變________的虛像。(2)圖中畫出了剛看到C點時光的傳播示意圖,入射角是αc;如果剛看到B點時的入射角是αB,則αB______αc。【答案】(1)淺 (2)=【解析】(1)當沿杯子壁緩緩向碗中加水時,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變淺的虛像(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光從水中進入人的眼睛的傳播方向不變,折射角不變,所以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從B點和C點射出的入射光線的入射角不變的,即αB=αc。考點三:理解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和原理,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1.實驗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問題:(1)光屏上像的性質為________________。(2)關于本實驗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一個例子________。(3)從圖中讀出物距為________cm,并推算出焦距為________(選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4)如果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答案】(1)倒立縮小的實像 (2)照相機 (3)40;B (4)仍然成像【解析】(1)根據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實像,再根據物距大于像距,可知,光屏上的像為倒立所小的實像;(2)倒立縮小實像的應用主要是照相機;(3)由圖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因為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則u>2f,像距范圍2f>v>f,因此40cm>2f,2f>30cm>f解得20cm>f>15cm,故選B。(4)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不影響成像。只是撤去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了。21*cnjy*com2.如圖,有一個圓柱體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狀是( )A. B. C. D.【答案】B【關鍵點撥】當U>f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圓柱體的左邊在2f處,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圓柱體的右邊在2f以內,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且右邊的像距比左邊的像距遠。符合要求的只有B圖。規律小結:此題可以進行動態分析,想像成物體由P移向Q點。根據“物近像遠,像距變大,像也變大”的規律,P點是等大,向Q點移動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也變大。3.秋游時,小王所在班級照集體像時,攝影師發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要想得到全班同學清晰滿意的畫面,攝影師應( )A.使照相機向前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B.使照相機向后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C.使照相機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機的暗箱長度D.使照相機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機的暗箱長度【答案】B【關鍵點撥】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具體分析則是發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說明所照的像大了,應該讓像變小點,根據以上規律,則應該像距變小,也就是要物距變大。因此使照相機向后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考點四:知道眼球的折光系統并能解釋近視和遠視的成因與矯正1.眼睛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透鏡,來自物體的光會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________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如果長期不注意用眼衛生,會導致近視。有一種治療近視眼的手術,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________ (填“強“或“弱”)些。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答案】凸;倒立;弱【關鍵點撥】近視眼的成因:晶狀體過凸或眼睛的前后距離過長,使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眼球的折光系統與凸透鏡U>2f,成倒立、縮小實像的規律相附。眼鏡矯正則用凹透鏡,對光線進行發散;手術矯正則是通過減小晶狀體和角膜的厚度,減小對光線的偏折,從而達到矯正的作用。2.根據所學知識完成題目:(1)如圖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透鏡(選填“凸”或“凹”),小明得了近視眼,則他不戴眼鏡時像成在視網膜的________方,他應該戴________透鏡(選填“凸”或“凹”)做成的眼鏡。(2)小明在研究爺爺的老花鏡時,不小心將鏡片掉在地上碎成三塊,他不知道碎鏡片的焦距是否與原透鏡相等,于是他選取其中一塊鏡片,準備測量其焦距。①要測量所選鏡片的焦距,需要的主要器材除了蠟燭外還應有________和________;請在答題卡圖中的虛線框內畫出小明實驗的示意圖。【來源:21cnj*y.co*m】②小明通過實驗后,發現這塊鏡片的焦距與原透鏡相等,由此得出“每塊鏡片的焦距都與原來透視鏡相等”的結論,小明這種推斷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凸;前;凹(2)光屏;刻度尺; ;只實驗了一次,結果具有偶然性【關鍵點撥】(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不完整的凸透鏡不會影響其成像,但像的亮度會變暗。考點五:樹立保護視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1.根據你的經驗,下列措施中,不能預防近視的是( )A.長期做眼保健操 B.不持續長時間用眼,注意休息C.發現視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視眼鏡 D.看書寫字時控制眼鏡與書本的距離【答案】C【解析】A、按時做眼保健操,可直到調整眼及頭部的血液循環,調節肌肉,改善眼疲勞,能預防近視,不符合題意。B、看書一段時間后就遠眺幾分鐘,可以放松睫狀體,使晶狀體的曲度變小,有利于促進眼的血液循環,保護視力,不符合題意。C、發現視力下降后,還不一定就是形成了近視,應該注意用眼衛生,預防近視的發生,不要立即佩戴近視鏡。符合題意。D、看書時書與眼的距離越近,晶狀體的曲度越大,眼睛越容易疲勞,時間長會形成近視,因此要控制眼睛與書本的距離,不符合題意。2.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為“關愛青少年眼健康”。目前中小學學生患近視眼的人數逐年增多。預防近視,從小做起。21·世紀*教育網(1)長時間不正確用眼,會影響眼球內________的調節功能,容易導致近視。(2)相對于正常視力而言,近視是一種變異。單純由不良用眼習慣引起的近視能遺傳給后代嗎?________。(3)做眼保健操可緩解眼疲勞。當眼保健操音樂響起時,聲波經過________的各個結構,最終傳至大腦,在________系統的調節下,同學們開始認真做操,這是一種________反射。(4)除了眼保健操外,為預防近視,你還可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晶狀體 (2)不能 (3)耳朵;神經;復雜 (4)閉目休息或遠眺等【關鍵點撥】根據近視形成的原因再來理解如何保護視力,衛生用眼。長時間不正確用眼,晶狀體問題牌變凸的狀態,一旦看遠的物體時,變凸的晶狀體就不能恢復原來的正常狀態,就會造成近視。因此預防近視要做到三要,四不看。讀書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要在33cm左右;看書、看電視或使用電腦一小時后要休息一下,并遠眺幾分鐘;要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強光下看書;不在光線暗的地方白皮書;不躺著看書;不走路看書。【出處:21教育名師】考點過關☆專項突破考點一:理理解平面鏡成像規律與光的反射定律之間的聯系1.(2017?嘉興)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以下對于“看到未點亮燈泡”所畫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2.如圖所示,兩面豎直放置的平面鏡MN和PQ互成直角,一只沒有標數字的鐘指示為9點整,通過平面鏡可以看到鐘指示的時間可能是(? )2·1·c·n·j·y ①9點整? ②3點整? ③9點30分? ④6點45分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3.如圖是同學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幾種情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便于觀察,實驗最好在較明亮的環境中進行B.若蠟燭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傾斜,則乙圖是產生該現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與B蠟燭之間放一塊擋光板,則不能透過玻璃板看到A的像D.實驗中隨著A蠟燭的燃燒,A蠟燭的像與B蠟燭仍然重合4.實驗室中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鍍了膜。如圖所示,是用這種玻璃板做實驗時的情景,則鍍膜的一面應該朝向________(物體/像)一側放置,此時只能看到一個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________(反射/折射),實驗中將蠟燭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版權所有:21教育】5.小紅站在學校大廳衣冠鏡前2m的地方,像到小紅的距離為________m;小紅發現衣領處有一點污漬,便走近鏡子,鏡中的像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由于大廳內光線較暗,為了幫助小紅看清衣領上的污漬,小明應將光源照向________(選填“衣領”或“平面鏡”)。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考點二:理解折射定律并能解釋常見的折射現象1.將圓柱形細木棒豎直插入裝水的玻璃杯內,其位置如俯視圖所示,從俯視圖中的P點沿水平方向看到的應該是下面四幅圖中的(?? )21*cnjy*com A.????????B.????????C.???????????D.2.叉魚時,只有瞄準魚的下方才能叉到魚.S表示魚,S′表示魚的像,如圖所示,光路正確規范的是( )A.??????B.???????C.??????D.3.如圖所示,把由同種玻璃制成的正方體玻璃磚A和半球形玻璃磚B放在報紙上,若正方體的邊長和半球的半徑相同,則從正上方沿圖中虛線(中心線)方向往下看中心線對準的文字(???? )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實際的高B.A中看到的比實際的高,B中看到的比實際的低C.A中看到的比實際的高,B中看到的與實際的一樣高D.A和B中看到的都與實際一樣高4.如圖所示,B'是人眼在A處透過水面看見的河底一白色鵝卵石的虛像,這虛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若在A處用激光手電對準虛像B'照射,則手電發出的光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鵝卵石上。考點三:理解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和原理,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1.某同學在做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透鏡20cm的地方,當它向透鏡移動時,其倒立的像移動速度大于蠟燭移動速度,則可判斷此透鏡(? ) A.是凸透鏡,焦距為20cm B.是凸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C.是凹透鏡,焦距為20cm D.是凹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2.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4cmB.當u=3.5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C.當u=5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cm處移動到8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3.如圖,AC為入射光線,CB為折射光線,且AO<OB.已知AO=10cm,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21·cn·jy·com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4.小科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乙時,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www-2-1-cnjy-com(1)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 (2)圖乙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________的實像; (3)完成圖乙實驗后,小科同學不小心碰到凸透鏡,使安裝不牢固的凸透鏡在原位置下滑,致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關于此現象小科同學作出如下判斷,正確的有________。www.21-cn-jy.comA.凸透鏡將不再成像????????? B.仍然能成一個與題(2)具有相同性質的像C.光屏上可能看不到像??????? D.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可能會得到一個清晰的像 5.(2017·寧波)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先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縮小的實像。接著他改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光源和凸透鏡的位置,此時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__的實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該________(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保持不變”)。考點四:知道眼球的折光系統并能解釋近視和遠視的成因與矯正1.全國中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表明:中學生近視發生率急劇上升,且低齡化,甲、乙兩眼睛的成像示意圖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2-1-c-n-j-y 甲是近視眼,應配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B.甲是近視眼,應配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C.乙是近視眼,應配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D.乙是近視眼,應配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2.小華視物時成像情況如圖所示,醫生向她介紹激光手術:通過激光燒蝕厚度均勻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變形狀,實現視力矯正.手術后的眼角膜形狀應為下列圖中的(?? ) A.????????B.???????????C.????????????D.3.如圖所示,來自物點A 的光線經過眼睛的晶狀體成像在視網膜后面的B 點.要使像靠近視網膜,物點A 應該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要使像成在視網膜上,應佩戴一個合適的________透鏡制成的眼鏡. 專題一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辨析與應用考點解析☆目標分解b級目標: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認識凸透鏡成像規律。c級目標: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人眼的成像特點;樹立保護視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目標分解:①理解平面鏡成像規律與光的反射定律之間的聯系②理解折射定律并能解釋常見的折射現象③理解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和原理,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④知道眼球的折光系統并能解釋近視和遠視的成因與矯正⑤樹立保護視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考點剖析☆聚焦高頻考點一:理理解平面鏡成像規律與光的反射定律之間的聯系1.如圖所示,墻壁上的平面鏡前立有一硬桿。(1)畫出桿頂A點在平面鏡中的像。(2)若桿在2s內右移1m,桿的像相對于桿移動的速度是________m/s,桿的像相對鏡向右還是向左移?________,移動時,桿的像大小會變大、變小還是不變?________。【答案】(1)如下圖所示(2)1;左;不變【關鍵點撥】(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軸對稱,以此來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2)桿移動的速度為0.5 m/s,方向向右,桿的像移動的速度也是0.5 m/s,方向向左,因此桿的像相對于桿移動的速度是1m/s。像與物等大,因此不變。21*cnjy*com易錯點:桿的大小與距離無關,只與像的大小有關。2.右圖為發光點S和豎直放置的平面鏡的位置情況。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兩小題:(1)在圖中用光路圖作出發光點S的像點S';(2)推導證明S'點和S點到平面鏡距離相等。【答案】(1)如下圖所示 (2)如上圖所示,NN'為法線,SO'為垂直于鏡面的入射光線,OM為入射光線SO的反射光線。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得:∠MON=∠SON,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又∵∠S′ON′=∠MON(對頂角相等)∴∠S′ON′=∠SON∵法線NN′與鏡面垂直,∴∠S′OO′=∠SOO′又∵OO′為△S′OO′和△SOO′的公共邊,∴Rt△S′OO′≌Rt△SOO′,∴S′O′=SO′.【關鍵點撥】(1)易錯點: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這是本題特別要注意明確的。光的反射定律基本原則是一個點兩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兩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相交而成的虛像。(2)根據此題的證明理解平面鏡成像規律與光的反射定律之間的聯系。www.21-cn-jy.com考點二:理解折射定律并能解釋常見的折射現象1.如圖是一根直樹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張照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OB是樹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樹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樹枝在水中的部分D.若AO是入射光線,則OB是反射光線,OC是折射光線【答案】A【解析】樹枝斜插在湖水中既能發生折射又能發生反射,但在具體的現象中要如何區分這是關鍵。而這里的關鍵點就是折射是從一種物質進入另一種物質,反射則是在同一種物質中。因此水下部分看到的是發生折射所產生的虛像,而水上部分則是發生反射產生的虛像。易錯點:D選項中提到的其實不是光線,是實物和虛像。其中折射形成的虛像是向上偏的,而光線斜射入水是時光線是向下偏的。21*cnjy*com2.古詩中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詩句, 詩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陽的實際位置,而是光線經過不均勻的大氣層時發生了________而形成的像,太陽的實際位置在圖中的________。(選填“甲”或“乙”)、若沒有大氣層,則,日出時間將________(選填“提前”或“推遲”),日落時間將________(選填“提前”或“推遲”),白天時間將變________(選填“短”或 “長”)。【答案】折射;乙;推遲;提前;短【關鍵點撥】如圖所示,AB是太陽光通過大氣發生的折射情況,人眼看物體是逆著光線看物體,看到的就是A'。因此有大氣層時,我們在太陽升起時,可以提前看到太陽的虛像,當太陽落山時,還可以看到太陽的虛像。21·世紀*教育網3.如圖所示,在“觀看水中的硬幣”活動中,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個角度使你剛好看不到硬幣的最右端A點。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在同學逐漸把水加入到杯中的過程中,硬幣上的B點和C點能先后被你看到。(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幣是一個變________的虛像。(2)圖中畫出了剛看到C點時光的傳播示意圖,入射角是αc;如果剛看到B點時的入射角是αB,則αB______αc。【答案】(1)淺 (2)=【解析】(1)當沿杯子壁緩緩向碗中加水時,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變淺的虛像(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光從水中進入人的眼睛的傳播方向不變,折射角不變,所以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從B點和C點射出的入射光線的入射角不變的,即αB=αc。考點三:理解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和原理,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1.實驗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問題:(1)光屏上像的性質為________________。(2)關于本實驗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一個例子________。(3)從圖中讀出物距為________cm,并推算出焦距為________(選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4)如果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答案】(1)倒立縮小的實像 (2)照相機 (3)40;B (4)仍然成像【解析】(1)根據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實像,再根據物距大于像距,可知,光屏上的像為倒立所小的實像;(2)倒立縮小實像的應用主要是照相機;(3)由圖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因為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則u>2f,像距范圍2f>v>f,因此40cm>2f,2f>30cm>f解得20cm>f>15cm,故選B。(4)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不影響成像。只是撤去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了。2.如圖,有一個圓柱體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狀是( )A. B. C. D.【答案】B【關鍵點撥】當U>f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圓柱體的左邊在2f處,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圓柱體的右邊在2f以內,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且右邊的像距比左邊的像距遠。符合要求的只有B圖。21教育網規律小結:此題可以進行動態分析,想像成物體由P移向Q點。根據“物近像遠,像距變大,像也變大”的規律,P點是等大,向Q點移動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也變大。3.秋游時,小王所在班級照集體像時,攝影師發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要想得到全班同學清晰滿意的畫面,攝影師應( )A.使照相機向前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B.使照相機向后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C.使照相機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機的暗箱長度D.使照相機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機的暗箱長度【答案】B【關鍵點撥】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具體分析則是發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說明所照的像大了,應該讓像變小點,根據以上規律,則應該像距變小,也就是要物距變大。因此使照相機向后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考點四:知道眼球的折光系統并能解釋近視和遠視的成因與矯正1.眼睛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透鏡,來自物體的光會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________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如果長期不注意用眼衛生,會導致近視。有一種治療近視眼的手術,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________ (填“強“或“弱”)些。【版權所有:21教育】【答案】凸;倒立;弱【關鍵點撥】近視眼的成因:晶狀體過凸或眼睛的前后距離過長,使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眼球的折光系統與凸透鏡U>2f,成倒立、縮小實像的規律相附。眼鏡矯正則用凹透鏡,對光線進行發散;手術矯正則是通過減小晶狀體和角膜的厚度,減小對光線的偏折,從而達到矯正的作用。2.根據所學知識完成題目:(1)如圖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透鏡(選填“凸”或“凹”),小明得了近視眼,則他不戴眼鏡時像成在視網膜的________方,他應該戴________透鏡(選填“凸”或“凹”)做成的眼鏡。(2)小明在研究爺爺的老花鏡時,不小心將鏡片掉在地上碎成三塊,他不知道碎鏡片的焦距是否與原透鏡相等,于是他選取其中一塊鏡片,準備測量其焦距。①要測量所選鏡片的焦距,需要的主要器材除了蠟燭外還應有________和________;請在答題卡圖中的虛線框內畫出小明實驗的示意圖。2-1-c-n-j-y②小明通過實驗后,發現這塊鏡片的焦距與原透鏡相等,由此得出“每塊鏡片的焦距都與原來透視鏡相等”的結論,小明這種推斷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凸;前;凹(2)光屏;刻度尺; ;只實驗了一次,結果具有偶然性【關鍵點撥】(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不完整的凸透鏡不會影響其成像,但像的亮度會變暗。考點五:樹立保護視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1.根據你的經驗,下列措施中,不能預防近視的是( )A.長期做眼保健操 B.不持續長時間用眼,注意休息C.發現視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視眼鏡 D.看書寫字時控制眼鏡與書本的距離【答案】C【解析】A、按時做眼保健操,可直到調整眼及頭部的血液循環,調節肌肉,改善眼疲勞,能預防近視,不符合題意。B、看書一段時間后就遠眺幾分鐘,可以放松睫狀體,使晶狀體的曲度變小,有利于促進眼的血液循環,保護視力,不符合題意。C、發現視力下降后,還不一定就是形成了近視,應該注意用眼衛生,預防近視的發生,不要立即佩戴近視鏡。符合題意。D、看書時書與眼的距離越近,晶狀體的曲度越大,眼睛越容易疲勞,時間長會形成近視,因此要控制眼睛與書本的距離,不符合題意。2.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為“關愛青少年眼健康”。目前中小學學生患近視眼的人數逐年增多。預防近視,從小做起。(1)長時間不正確用眼,會影響眼球內________的調節功能,容易導致近視。(2)相對于正常視力而言,近視是一種變異。單純由不良用眼習慣引起的近視能遺傳給后代嗎?________。(3)做眼保健操可緩解眼疲勞。當眼保健操音樂響起時,聲波經過________的各個結構,最終傳至大腦,在________系統的調節下,同學們開始認真做操,這是一種________反射。(4)除了眼保健操外,為預防近視,你還可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晶狀體 (2)不能 (3)耳朵;神經;復雜 (4)閉目休息或遠眺等【關鍵點撥】根據近視形成的原因再來理解如何保護視力,衛生用眼。長時間不正確用眼,晶狀體問題牌變凸的狀態,一旦看遠的物體時,變凸的晶狀體就不能恢復原來的正常狀態,就會造成近視。因此預防近視要做到三要,四不看。讀書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要在33cm左右;看書、看電視或使用電腦一小時后要休息一下,并遠眺幾分鐘;要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強光下看書;不在光線暗的地方白皮書;不躺著看書;不走路看書。考點過關☆專項突破考點一:理理解平面鏡成像規律與光的反射定律之間的聯系1.(2017?嘉興)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以下對于“看到未點亮燈泡”所畫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答案】D 【解析】人眼觀察到物體,是因為光源發出光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將光反射進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體。因此作出光路圖,光線從發亮的燈泡發出,照射到為發光的燈泡,反射進人的眼睛,故選D. 2.如圖所示,兩面豎直放置的平面鏡MN和PQ互成直角,一只沒有標數字的鐘指示為9點整,通過平面鏡可以看到鐘指示的時間可能是(? ) ①9點整? ②3點整? ③9點30分? ④6點45分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B 【解析】如圖互成直角的兩平面鏡之間鐘在鏡中能成3個像其中MN鏡中有一個像,QP鏡中有一個像,這兩個像都是經平面鏡一次反射所成的像,像的特點是正立、等大、左右相反所以指示為9點整的鐘在平面鏡中應該是3點整,②正確;還有一個像位于MN、PQ的延長線區域是經兩次反射所成的像,這個像和鐘指示一致為9點整,①正確,③④錯誤,因為①②所以B選項正確。21cnjy.com3.如圖是同學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幾種情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便于觀察,實驗最好在較明亮的環境中進行B.若蠟燭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傾斜,則乙圖是產生該現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與B蠟燭之間放一塊擋光板,則不能透過玻璃板看到A的像D.實驗中隨著A蠟燭的燃燒,A蠟燭的像與B蠟燭仍然重合【答案】B 【解析】A、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故A錯誤;B、實驗時平面鏡必須要豎直放置,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由圖可知,甲圖平面鏡豎直放置,不會出現像偏高的情況,乙和丙圖平面鏡沒有豎直放置,分別作出蠟燭A的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可知,乙圖平板玻璃中蠟燭A的像偏高且傾斜,如圖:故B正確;C、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塊檔光板,則能看見物體的像A′,無法看到物體B.故C錯誤;D、在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A的燃燒變短,蠟燭A的像與用來找像的蠟燭B不再重合,故D錯誤;綜上選B. www-2-1-cnjy-com4.實驗室中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鍍了膜。如圖所示,是用這種玻璃板做實驗時的情景,則鍍膜的一面應該朝向________(物體/像)一側放置,此時只能看到一個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________(反射/折射),實驗中將蠟燭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答案】像;反射;不變 【解析】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鍍了膜的玻璃板能增強光的反射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就像家里用的平面鏡一樣鍍膜的一面總是朝向像的一側。平面鏡所成的像始終是等大的,所以將蠟燭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變。故答案為:像;反射;不變 5.小紅站在學校大廳衣冠鏡前2m的地方,像到小紅的距離為________m;小紅發現衣領處有一點污漬,便走近鏡子,鏡中的像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由于大廳內光線較暗,為了幫助小紅看清衣領上的污漬,小明應將光源照向________(選填“衣領”或“平面鏡”)。 【答案】4;不變;衣領 【解析】(1)小紅站在距離平面鏡2m前照鏡子,根據物像到平面鏡距離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小明的距離為2m+2m=4m;(2)當小紅走近鏡子時,小明的身高不變,根據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變;(3)光照射在平面鏡上會發生鏡面反射,為了幫助小紅看清衣領上的污漬,小明應將光源照向衣領。 考點二:理解折射定律并能解釋常見的折射現象1.將圓柱形細木棒豎直插入裝水的玻璃杯內,其位置如俯視圖所示,從俯視圖中的P點沿水平方向看到的應該是下面四幅圖中的(??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A.????????B.????????C.???????????D.【答案】B 【解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圖為筷子豎直插入盛水玻璃杯內的俯視圖,A處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發出的穿過玻璃杯壁B射向觀察者P處的一條光線.ON為過B點沿半徑方向的直線,即在B處和空氣的分界面的法線,上述光線則相當于在B處由水中射入空氣中,圖中的角i和角r分別為此光線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應有r>i.所以觀察者在P處看到的筷子A的像A′的位置不是在A的實際位置,而是由其實際位置偏離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攏一些。從側面看時玻璃杯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具有放大作用,故選B. 2·1·c·n·j·y2.叉魚時,只有瞄準魚的下方才能叉到魚.S表示魚,S′表示魚的像,如圖所示,光路正確規范的是( )【出處:21教育名師】A.??????B.???????C.??????D.【答案】D 【解析】叉魚時,漁民看到魚的像,光線是從水中射向空氣進入人眼,圖中光線傳播方向畫反了.故AB錯誤;叉魚時,漁民看到魚的像,光線是從水中射向空氣進入人眼,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線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魚的位置偏高,因此看到像的光線應該用虛線,故C錯誤,D正確;綜上選D. 【來源:21cnj*y.co*m】3.如圖所示,把由同種玻璃制成的正方體玻璃磚A和半球形玻璃磚B放在報紙上,若正方體的邊長和半球的半徑相同,則從正上方沿圖中虛線(中心線)方向往下看中心線對準的文字(???? )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實際的高B.A中看到的比實際的高,B中看到的比實際的低C.A中看到的比實際的高,B中看到的與實際的一樣高D.A和B中看到的都與實際一樣高【答案】C 【解析】光在玻璃磚中的傳播方向如圖所示。 從正上方(對B來說是最高點)豎直向下.放在B中心處的字反射的光線經半球體向外傳播時,傳播方向不變,故人看到的位置是字的真實位置,對于立方體而言,是B斜向于A,故會發生折射.則通過立方體觀察像比物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通過球體觀察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沒有放玻璃半球時一樣高。C選項正確。故答案為C 4.如圖所示,B'是人眼在A處透過水面看見的河底一白色鵝卵石的虛像,這虛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若在A處用激光手電對準虛像B'照射,則手電發出的光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鵝卵石上。【答案】折射;能 【解析】(1)根據折射定律可得,看到水中的鵝卵石是光的折射現象;(2)根據光路的可逆性,A處的手電發出的光能射到河底的鵝卵石上;故答案為:折射,能。 考點三:理解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和原理,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1.某同學在做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透鏡20cm的地方,當它向透鏡移動時,其倒立的像移動速度大于蠟燭移動速度,則可判斷此透鏡(? ) A.是凸透鏡,焦距為20cm B.是凸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C.是凹透鏡,焦距為20cm D.是凹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答案】B 【解析】由題設條件成倒立的像可知蠟燭成實像,所以透鏡是凸透鏡。再由像的移動速度大于蠟燭移動速度可知蠟燭成放大的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物體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時,f2.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4cmB.當u=3.5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C.當u=5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cm處移動到8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答案】D 【解析】A、由圖知,當物距為4cm時,像距也為4cm,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像距與物距相等。所以2f=4cm,則f=2cm.故A錯誤;B、f=2cm,2f=4cm,當u=3.5cm時,物距處于f和2f之間,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錯誤;C、當物距u=5cm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故C錯誤;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cm處移到8cm處的過程中,物距逐漸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漸減小,故D正確。故選D. 3.如圖,AC為入射光線,CB為折射光線,且AO<OB.已知AO=10cm,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21·cn·jy·com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答案】C 【解析】根據題意AO<OB可知,A點成像在B點,像距大于物距,滿足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因為AO=10cm,選項A、B、D不能滿足f<10cm<2f,選項C能滿足f<10cm<2f,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 4.小科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乙時,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1)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 (2)圖乙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________的實像; (3)完成圖乙實驗后,小科同學不小心碰到凸透鏡,使安裝不牢固的凸透鏡在原位置下滑,致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關于此現象小科同學作出如下判斷,正確的有________。A.凸透鏡將不再成像????????? B.仍然能成一個與題(2)具有相同性質的像C.光屏上可能看不到像??????? D.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可能會得到一個清晰的像 【答案】(1)10(2)放大(3)B、 C 【解析】(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匯聚于點F,點F即為此透鏡的焦點,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則透鏡的焦距為40cm-30cm=10cm;(2)圖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3)凸透鏡在原位置下滑,物距增加了,但還能看到與題(2)相同的像,因此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可能會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故選BC。5.(2017·寧波)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先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縮小的實像。接著他改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光源和凸透鏡的位置,此時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__的實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該________(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保持不變”)。【答案】縮小;向左移動 【解析】由“先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屛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可知,此時u>2f;當改用焦距為5cm的透鏡乙繼續實驗,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則相當于增大了物距,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將靠近透鏡移動,像變小,考點四:知道眼球的折光系統并能解釋近視和遠視的成因與矯正1.全國中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表明:中學生近視發生率急劇上升,且低齡化,甲、乙兩眼睛的成像示意圖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甲是近視眼,應配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B.甲是近視眼,應配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C.乙是近視眼,應配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D.乙是近視眼,應配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答案】D 【解析】近視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近視要用凹透鏡來矯正.故選D.2.小華視物時成像情況如圖所示,醫生向她介紹激光手術:通過激光燒蝕厚度均勻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變形狀,實現視力矯正.手術后的眼角膜形狀應為下列圖中的(?? ) A.????????B.???????????C.????????????D.【答案】B 【解析】激光矯正近視,是對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進行手術,使其變薄,相當于一個凹透鏡,使其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視網膜上.圖A角膜的中間和邊緣一樣厚,圖B中間薄邊緣厚,符合凹透鏡的特點,圖C中間厚,邊緣薄,屬于凸透鏡,不符合題意,圖D是多塊凹透鏡組成,不符合題意.故選B.3.如圖所示,來自物點A 的光線經過眼睛的晶狀體成像在視網膜后面的B 點.要使像靠近視網膜,物點A 應該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要使像成在視網膜上,應佩戴一個合適的________透鏡制成的眼鏡. 【答案】左;凸 【解析】來自A的光線經過眼睛的晶狀體成像在視網膜的后面,說明是遠視眼;要使像靠近視網膜,物體應遠離眼睛即向左移動;遠視眼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考2018】中考科學高頻考點剖析 專題一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辨析與應用 原卷版.doc 【備考2018】中考科學高頻考點剖析 專題一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辨析與應用 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