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供求關系與價格供求影響價格:影響價格的因素(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宗教信仰、習俗等)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反過來,價格的變化也會引起供求關系的變化,商品價格與供求是相互制約的關系)。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賣方市場(賣方起主導作用,處于有利地位) ②供過于求,價格降低——買方市場(買方起主導作用,處于有利地位)二、價格與價值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商場里的商品價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為它們的價值量不同,一般來說,商品的價格與價值成正比。)補充:分析價格下降(上漲)原因的常用表述語言(1)價值決定價格;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社會勞動時間縮短,商品價值量變小,價格下降。(2)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降。三、商品的價值量①商品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③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四、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1)勞動生產率的含義 (區分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2)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處于有利地位;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則處于不利地位。這就促使商品生產者努力縮短生產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企業只有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才能縮短其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使其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中更具優勢關于商品價值量的計算問題關于商品價值量的計算問題關鍵要注意:商品價值量只與“社會的”有關,和“個別的”無關。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同時,要注意對題中的數量進行觀察、計算。注意: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用除法:原a/(1+x%)=變后的b 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用乘法,原a(1+x%)=變后的b 五、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①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②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注意圖) 注意:市場調節其實是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即三大杠桿:價格、供求、競爭。典型例題(2017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2)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品牌眾多,競爭激烈。2016年,多數國際廠商出貨量同比下滑。中國某廠商依托技術創新和流程創新,自主開發芯片、電池等核心部件,生產出功能更強、性價比更高的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58.4%。該廠商的成功得益于①依托自主開發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價值增加②個別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獲得競爭優勢③依托自主創新提高商品的使用價值,擴大了商品需求④個別勞動時間大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價值增加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名師點睛】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變化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材料中該廠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是提高了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個別勞動時間,這并不影響社會勞動生產率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故此時商品的價值并不發生變化。對應訓練(2017年高考江蘇卷政治8)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移動支付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給消費者提供了良好的視頻觀感體驗,網絡電影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企業紛紛增加投入。2016年,我國全網上線電影由上年的700 多部增加到2500 多部,企業也獲得了豐厚回報。對這一經濟現象解讀正確的是A.信息技術進步→消費方式改變→供求關系變化→企業效益增加B.消費需求增加→信息技術進步→市場規模擴大→產品供給增加C.信息技術進步→市場規模擴大→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效益增加D.消費需求增加→企業效益提高→技術進步加快→產品供給增加【答案】A【名師點睛】傳導性試題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斷法”或“尾項判斷法”,即找出事件、現象關聯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對于較復雜的排序選擇題無法用“首位判斷法”直接選出正確答案時,通常采用“首尾兩端結合判斷法”進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運用排除法縮小范圍。第二步,看“尾”,即對剩余項的“尾”進行比較分析,判斷哪個尾項正確。排序選擇題的設計無論內容和形式怎樣變化,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充分運用解題技巧,注意備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就能化繁為簡,變難為易。 六、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1、對人民生活的影響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消費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需求曲線怎樣變動。需求曲線的變動表現為需求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在商品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變化引起需求量的增加,則需求曲線向右平移(D0→D2);反之,其他因素變化引起需求量減少,則需求曲線向左平移(D0→D1)。(見下圖) ③價格變動對相關商品需要量的影響。A:在替代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將減少對該商品的購買,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導致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B:在互補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重要體現)①調節產量。②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③提高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④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典型例題(2017年高考北京卷政治33)“移動互聯網+手機支付+自行車租賃”催生了共享單車這一嶄新的行業,共享單車正成為經濟生活的一抹亮色,小橙車、小黃車、小藍車……彩虹般的色彩裝點了街巷。共享單車改變了許多人的出行方式,與城市公交和地鐵共同構成了綠色、便利的交通網絡。關于共享單車,下列判斷正確的有①在使用過程中,自行車與手機是互補品②憑借信用分可以免押金租用,說明誠信能降低企業成本③減輕了高峰期公交系統的壓力,表明其對公交車、地鐵有一定的替代作用④其發展為自行車制造企業帶來大量訂單,這反映了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的競爭關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互補品指兩種商品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滿足消費者的同一種需要。在共享單車的使用過程中,自行車與手機是互補品,①適合題意;憑借信用分可以免押金租用,說明誠信能降低消費成本,不是企業成本,②是錯誤的;如果兩種商品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人們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共享單車的使用減輕了高峰期公交系統的壓力,表明其對公交車、地鐵有一定的替代作用,③適合題意;共享單車的發展為自行車制造企業帶來大量訂單,這反映了企業的競爭關系,但不是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④是錯誤的;故本題答案選B。【名師點睛】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會影響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會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對應訓練(2016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2)互補品戰略是企業利用兩種商品之間的互補關系,優化產品組合,達到一定目標的經營戰略。下列做法屬于該戰略的是①某快餐店與飲料商合作,提供漢堡包與飲料搭配的套餐②為降低碳排放,某運輸公司將動力燃料由汽油改為天然氣③為促銷增利,某企業降低其噴墨打印機價格,題高墨盒價格④玉米價格上漲,某飼料廠在生產中減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麥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考點定位】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名師點睛】本題考查考生對互補品和替代品的區分,替代品是兩種商品的功能相近或相同,所以可以代替使用的,而互補品是兩者必須配合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需要,明確了它們的區別,題目就很簡單了。典型例題(2014·北京)地鐵作為流動的博物館,被稱為城市“最有價值的隱藏”。材料:擁擠的車廂、高額的補貼……在當前地鐵供需條件下,票價的合理性成為關注的焦點。某校學生圍繞“北京地鐵票價漲不漲、怎么漲”開展研究性學習,在采訪乘客的過程中,了解到如下一些看法。乘客甲:“兩塊錢票價真便宜,漲價就不那么擠了。不過我每次就坐兩站,總不該和坐十幾站的人花一樣多的錢呀。”乘客乙:“我通常在高峰期擠地鐵上班,真是人進去,相片出來啊。其實,非高峰期就沒這么多人。”乘客丙:“地鐵便捷、污染少,關系到老百姓的民生,不能只考慮經濟因素。”結合材料,你認為地鐵票價應怎樣調整?運用經濟生活相關知識說明理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