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西北地區絲路明珠一、教學設計1.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本,一方面通過開放的、多維的教學設計,另一方面通過學法指導培養學生閱讀質疑能力,綜合聯系能力,自評互判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達到快樂學習與科學探究的和諧統一。2.在教學中堅持創設情景等直觀性原則來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二、教材分析教材從干旱的自然環境入手,著重介紹以吐魯番等地的綠洲農業,古代人民發揮聰明才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發明獨特的灌溉系統——坎兒井,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綠洲農業,使得綠洲地區豐衣足食,并為“絲綢之路”上往來的商旅提供寶貴的水源和食物,使學生理解干旱地區的自然條件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體會人類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來適應環境,改造自然,與干旱和諧共存的。21cnjy.com三、學習目標1.了解新課程作為干旱地區發展綠洲農業的措施的特點和影響,深刻領會人類在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更應保護資源,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21·cn·jy·com2.了解絲綢之路,認識區域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新疆人民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難點: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五、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展示“停電公告”圖片。師:電力資源的缺乏,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誰能再講講還有哪些資源的缺乏也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www.21-cn-jy.com生:停水生:汽油漲價師:我們是“水鄉”,為什么會缺水?生:是環境污染造成,我們桐鄉有許多印染廠亂排放污水。生:下雨少,今年天很熱。生:許多人浪費水。……師:有沒有比桐鄉更缺水的地方,你認為我們干旱面積分布最廣的是在哪個省區?生:有,新疆。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新疆是如何的干旱的?生:有一望無際的沙漠。生:有傳說中的“火焰山”。……(展示綠洲圖片1 2 3 4)師:請同學們猜猜這張圖片是什么地方拍攝的?生:內蒙古。生:森林。……師:同學們都進行了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但老師對這張圖片感到很困惑,沙漠中為什么含有綠洲呢?生:雪山上的雪水融化后,可以灌溉形成綠洲。生: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生:有坎兒井。 ……師:是綠洲與水資源有關,水是生命的源泉,它解決好水的問題,合理利用水資源。(展示坎兒井直觀圖片1 2 3 4)師:我們有看圖、看材料時應該學會質疑,現在我們用5分鐘時間分組提問,看誰問得多、問得好。生:新疆人民為什么要開鑿“坎兒井”?生:“坎兒井”給新疆帶來什么影響?生:“坎兒井”是什么樣子的?……師:同學們的問題問得很好,要全面掌握一件事件需要我們從三個角度:即“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去把握,現在我們每個小組從一個角度提一個問題,看看你們能不能問倒老師好嗎?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生:好師:第一組誰來問?生:坎兒井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師:1.2.3.4好像由……,老師要回答了?生:不算,不算,我來說,豎井、暗渠、明渠。師:噢,還有補充嗎?生:池塘,出水口。師:第二組,老師再來接受你們的挑戰?生:“坎兒井”來灌溉有什么好處?師: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嗯,誰能幫老師補充一下。生:節約水資源。生:不受污染,水質好。生:自高而下,免去運水。生:水溫較低,比較清涼。……師:謝謝同學們,老師不僅為古代人民的偉大創造——坎兒井而感到驕傲,更為同學們的學習、探究精神感到自豪,讓我們繼續努力,好嗎?21教育網師:塔里木河的斷流,樓蘭古城的消失,你能想到什么?生:人們破壞了環境,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生:地球的氣候越來越暖。……師:能不能再想遠一點,從我們身邊看應該想到怎樣?生:要節約用水。生:要保護環境。……師:是呀,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保護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通路。師:新疆最有名的水果是什么?生:葡萄、哈蜜瓜。師:從圖片看出新疆人民的精神生活特點是什么?生:唱歌、跳舞。師:剛才我們介紹的綠洲與古代中國一條著名的商路有密切關系,這條商路叫什么?生:絲綢之路。師: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生:……師: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綠洲最大的聯系是什么?生:綠洲有水,為絲綢之路提供水。師:水資源,對于干旱地區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重大的影響,被稱為干旱地區的最寶貴資源。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充分利用干旱地區的資源,使之成為“寶地”?要特別注意的是什么呢?我們國家已經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老師建議同學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每人為開發大西北提一條建議,通過Email發給新疆的同學好嗎?生: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