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原始先民的家園第2課時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產生。2.知道新石器時代新在哪里。3.理解原始農業村落的生產和生活特點。能力目標:通過讀圖分析、學生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對出土文物圖片的分析,體會史前時代的歷史是先民不斷努力創造的,從中體會到我們的先民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1.原始農業的產生。2.我國農業村落的特點。 【預習導學】1.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是怎樣產生的?2.結合古西亞村落想象圖,說說這個村落人們生活的特點(從吃、住、用等方面說明)3.他們從事哪些生產活動?設計意圖:學生通讀教程,完成上述三個問題,大體上了解本課的主要知識框架。(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定居生活——農業村落的出現)【課內研討】1.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在哪里?請你說出兩方面的表現。2. 舉例說明我國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生產特點。教師活動:1.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產生,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生產的過程中,生產工具也不斷的改進,從而把人類從舊石器時代帶入了新石器時代。那么,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相比較,新在哪里呢?2.工具的改進,又推動的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這為人類的定居創造了條件。我國是歷史上出現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最早的國家之一,那我國當時的居民的有時怎么樣從事生產和生活的呢?(學生結合教材100-101頁資料討論完成)。【當堂鞏固】根據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的情況,對比一下當時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文化特特點的異同,填寫下表。自然環境特征建筑形式農作物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