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第2課時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課程標準〗 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歷史的區別。〖教材分析〗 本課選擇了中國的典型的傳說故事,講述了向文明時代過渡的傳說時代,突出了先民的創造和文明成就。古代黃帝、炎帝、堯、舜、禹的傳說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 傳說時代反映了文明起源時期社會的巨大變動。教材通過不同角度與層面,如政治與經濟、生產與生活、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杰出人物與人民大眾等,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從史前社會向文字、國家出現的文明時代過渡的社會特點。另外,課文所選區域均為世界早期文明的發源地,為學生進入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21教育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我國古代炎帝和黃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2、通過學習大禹治水的傳說,了解我國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歷史和抵御災害的措施。 3、通過堯、舜“禪讓”的事件,初步理解禪讓制。 4、理解古老的神話傳說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體現和文化成就的反映。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傳說故事及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考證和推測,了解傳說故事體現出的史料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學習,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過對堯、舜“禪讓”的學習,培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 3、通過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堅強的意志、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傳說時代所取得的文明成就;炎帝和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的人文始祖;傳說故事中體現出的史料價值; 禪讓制。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難點:理解傳說故事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自主式學生學習; (2)探究式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復習導入“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前兩課之后,伴隨著考古學家的考古發掘和歷史學家的研究推斷,我們了解了一些史前社會先民們的生產與生活狀況。然而在當時,由于人們還沒有創造文字,當時的人們還不能以文字來記錄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講述著他們的前輩們的故事,就慢慢地形成了故事傳說。這些故事傳說中所描繪的遠古時代就是傳說時代,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從人們的傳說故事中,進一步了解史前社會的方方面面。” 21·cn·jy·com講授新課 華夏族的人文初祖教師設問:在中國,雖然沒有史詩,但有許多遠古時代的傳說,同學們能說說你們知道的中國遠古時代的傳說嗎? 2·1·c·n·j·y要點提示: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炎黃傳說、夸父逐日、堯舜禹禪讓傳說、大禹治水傳說等 。教師講解:以上這些故事中我們發現,很多故事傳說帶有神話色彩,不具有歷史的真實意義,具有一定的歷史發展意義的只有三個:炎黃傳說、堯舜禹禪讓傳說和大禹治水傳說。 1、黃帝與炎帝的故事 教師設問:教材中列舉了黃帝和炎帝的很多貢獻,請大家閱讀書本中新石器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成果并思考: (1)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對當時及后世的人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做出了哪些貢獻?(2)這些貢獻真的全部都是他們兩個所做出的嗎?(3)為什么炎帝、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呢? (4)根據當前的考古發掘成果,原始農業、手工業在炎帝、黃帝之前已經出現,原始音樂也在炎帝、黃帝之前已經出現,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為什么都把這些貢獻都歸到炎帝、黃帝他們的呢? 21cnjy.com要點提示:他們的發明創造從物質、精神方面改善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教師講解:由于炎黃被看成是華夏族的始祖,先人把許多發明創造都傳作是他們的功績,這些傳說,其中包含著后人附會的成分,不能全信為真,但其中一定又含有真實的歷史史實,從炎帝黃帝傳說中,我們應知道傳說時代農業技術的發展,黃帝時代是農業文化長足進行的時期,農業文化發展的許多必要條件,當時大概都已具備了,那時已有了原始的農業,原始的醫藥業,原始的商業,這些發明創造是人類邁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是先民發揮聰明才智、辛勤勞動的結晶。 21·世紀*教育網分組討論: (5)結合前面所學,討論: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對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何意義? (6)我們為什么自稱為炎黃子孫?中華民族是怎樣形成的? 教師講解: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的戰爭而最終走向聯合的。其中有兩次大戰,一次是炎帝和黃帝聯合打敗蚩尤,另一次是黃帝與炎帝間的戰爭,炎帝戰敗臣服,炎黃走向聯合,成為華夏族的主體。 www-2-1-cnjy-com2、堯舜禹的“禪讓” 教師設問:課文中除了講黃帝和炎帝,還講了三個中國的重要歷史人物,分別是哪三位英雄呢?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www.21-cn-jy.com要點提示:堯、舜、禹,禪讓 教師設問:有人能給大家表演一下他們之間的“禪讓”的故事嗎?小品表演:堯、舜、禹禪讓的情景 各抒己見:看完表演之后,請同學們評價堯、舜、禹之間的“禪讓” 3、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師講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改變方法,取得治水成功的故事 教師設問:大禹治水這個故事傳說,反映出當時哪些社會情況?大禹治水的成功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示? 要點提示:大禹治水反映當時黃河流域經常泛濫,我國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災害長期斗爭的歷史;“大禹治水是歷史上人們順應自然規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大禹治水的傳說,說明在當時,隨著原始農業的發展,水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密切,是時代和社會進步的表現,體現了古代人民利用自然規律,征服自然的偉大創舉。同時大治水中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及“疏導”的方法,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涵。 【來源:21·世紀·教育·網】(1)大禹治水的成功說明解決問題、處理問題要靈活多變,要有創新精神。我們應該注重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訓練。 2-1-c-n-j-y(2)大禹治水還讓我們體會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堅持不懈的精神,應具有奉獻精神。 (3)另:人類的發展是通過與自然的不斷斗爭中進行的,大禹時代發生洪水,上個世紀末中國及世界各地自然災害不斷,說明人類要更好的生存就還要注意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做到可持續的發展。人類應保護大自然。21*cnjy*com課堂小結:同學們在對古代中外傳說的了解過程中,你們發現了這些不同地區的傳說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共同點: ①從傳說反映的時間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②從內容來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眾的英雄史觀傾向; ③從歷史資料的形式來看,都屬于口述資料; ④從它們的意義或價值來看,傳說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實成分,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 從傳說故事中了解人類向文明時代過渡時期所創造的文明成就。傳說時代(英雄時代)是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文字產生前夕,先民們的代代相傳,以史詩或傳說的形式保存了古代先民經歷的歷史,因此,這部分的傳說、史詩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性。但同時,又因為時代久遠,史詩、傳說都是后人整理的,因而有很多內容與歷史不相符合,因此我們不能把它當成歷史,特別是英雄人物的貢獻,更不能當成歷史。【來源: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