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性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使學生識記A.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在宏觀和微觀上的表現B.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2)使學生理解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是不平衡的發展過程。(3)使學生能夠結合我國及本地經濟建設的現狀,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意義。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我國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們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為此,我黨提出,抓住這二十年大好的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通過分析由總體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學生認識到事物是不斷發展的。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A.勝利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結合本地及學生身邊的經濟建設成就,展現中華民族的這一偉大歷程,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充分展現出社會主義制度越性。B.我們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我黨審時度勢,提出抓住未來這二十年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憧憬美好的未來,明確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可以使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信心。C.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結合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講述這些理論,可以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他們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文化,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出一份力。【重點】總體小康的特點;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難點】經濟建設的新要求【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課前調查、成果交流、分組合作討論【教學內容分析】本課的邏輯分為兩目:第一目,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這一部分的邏輯結構如下:首先謳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達到總體小康這一偉大成就,然后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介紹總體小康的成就。同時指出,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第二目“經濟建設目標”。這一目專門介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也是學生要重點把握的內容。【教學活動過程】課前:播放《走進新時代》烘托出一種祖國欣欣向榮的氣氛。導入新課:新世紀新氣象,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新名詞: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些新名詞始終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的同學可能要說:我們村早就是小康村了,怎么還有一個小康目標?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有關小康的話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到20世紀末,我們順利地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人民生活達到了總體小康水平,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家鄉,感受它的巨變。展示幾組反映家鄉巨變的圖片(一)從過去 看成就互動平臺:請展示一下你了解的家鄉的變化。哪位同學能來描繪一下你家鄉的新變化?(學生分組,課前分配任務,從吃穿住用行、城市面貌等方面討論。)看來同學們都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家鄉的變化,人民的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請同學們概括一下這些變化從微觀上說明了總體小康怎樣的成就。(學生發言)宏觀方面有什么成就呢,請同學們看一組數據。通過這組數據,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深度探究:通過以上成就的展示,你有什么感想,中國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請你說一說與大家一起共享學生發言,(主要圍繞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教師點評:總體小康解決了世界1/4人口的吃飯問題,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試想沒有黨的正確領導,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我們實現了總體小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總體小康雖然舉世矚目,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待其中的不足。(二)看現在 找不足展示一組數據(反映GDP水平低)、圖片(反映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活環境不盡人意)、(反映東西部差距)學生回答每組圖片反映的問題。互動平臺: 結合圖片,說一說你的周圍,人們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環境還有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學生回答)這些說明了我們目前的總體小康是怎樣的?(學生回答)結合圖片,說一說你的周圍,是不是每個地方、每個家庭都達到了小康水平?(學生回答)這些說明了我國目前的總體小康是怎樣的?(學生回答)教師點評:通過以上同學們的所見所聞,我們應該有發現有收獲。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三)望明天 懷信心教師:怎樣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與時俱進,在總體小康的基礎上提出更高層次的小康目標。請大家聆聽這個全新的目標(放十六大報告視頻)請同學們熟讀課本內容,體會這個新目標,注意它的實現時間、水平、惠及的人口,包括的內容。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小康有什么區別。(列出表格,確定比較角度,進行分組,一組代表總體小康組,一組代表全面小康組,確定中心發言人來進行比較。)二者有什么聯系?總體小康為全面的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點評: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全面的小康是一個更高水平、更全面、發展更均衡的小康,人們不僅過著殷實的日子,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去休閑、娛樂,整個社會更加繁榮、和諧。放飛理想:請同學們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憧憬那時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祖國會是什么樣子?學生發言,大家共享點評:同學們憧憬的2020年真是太誘人了。為了實現這么美好的目標,從根本上必須要干什么?學生回答:大力發展經濟。因此我們必須首先明確全面小康目標中的經濟目標。請同學們熟讀課本,體會經濟目標。師生互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在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來的,5年過去了,我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作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說說為實現經濟建設方面的四個目標,我們國家作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學生發言教師點評,認真聽取學生的觀點,給與引導、補充,(展示三峽工程、“神六”飛天、青藏鐵路圖片,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展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資料,展示黨和政府以人為本關注三農、關注就業、關注人民收入的圖片、資料)情感共鳴:啟發學生思考:實現全面的小康,你有沒有信心,說說你的理由學生發言(一般會說黨的正確領導)點評:首先,我國具備有利的國際環境,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其次,我們具備很好的國內環境,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第三,我們具備有利的條件:有黨的堅強領導,有改革開放積累的豐富經驗,有已經實現的總體小康作為基礎,有科學的發展觀的指引,有十六屆六中全會描繪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可以肯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勝券在握。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小康社會的有關知識,知道了我國小康社會的現狀和發展的前景與目標,通過學習明確了總體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偏重于物質消費的小康,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則是一個較高標準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環境質量等全面的小康,一個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大為所小的小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