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8年高考政治考綱解讀熱點難點突破與高考押題訓練專題3收入與分配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8年高考政治考綱解讀熱點難點突破與高考押題訓練專題3收入與分配

資源簡介

1.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從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依法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微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以內(含20萬元)擴大到30萬元以內(含30萬元)。上述優惠政策的落實有利于
①減輕小微企業稅負,促進小微企業發展
②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③縮小稅收征稅范圍,發揮稅收調節作用
④調節人們收人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2.2017年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起征點為3500元)
級數
全月應繳納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1500元
3
2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過9000元至35
000元的部分
25
李華2017年十月應發工資15
100元,該月社保個人繳納金額為300元,住房公積金個人繳納金額為800元,那么,李華當月所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為
A.
2625元
B.
1620元
C.
1895元
D.
1345元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個人所得稅的知識。需納個稅的金額為15
100-800-300-3500=10
500元。其中,1500元按3%,征稅45元;3000元按10%,征300元;4500元按20%,征900元;1500元按25%,征375元。稅款之和為45+300+900+375=1620元。故本題答案選B。
3.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下表為2017年全國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據此分析財政收入增長的可能原因有


數額
金額(億元)
同比增長(%)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44
366
14.1%
其中
稅收收入
37
793
14.7%
非稅收入
6
573
10.6%
進口稅收
3
171
39.8%
【備注】
今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一季度PPI上漲7.4%)。
A.
進口稅收增加
B.
經濟發展快速
C.
減稅政策合理
D.
物價有所回落
【答案】A
4.“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科學謀劃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我們把“精準扶貧”比喻為“滴灌”,不能“噴灌”“大水漫灌”。從財政角度看,這意味著
①財政收入將會小幅度減少
②加大財政對特定對象的扶持力度
③財政的支出結構更加得到優化
④緊縮性財政政策的實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財政收入與支出的知識。材料中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要
求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加大財政對特定對象的扶持力度,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②③正確,選C;①不選,因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不意味著財政收入減少;④與材料無關。故答案選C。
5.將于2018年正式實施的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根據現行排污收費項目、計費辦法和收費標準,設置環保稅的稅目、計稅依據和稅額標準;依照環境保護稅法規定征收環境保護稅后,不再征收排污費。上述規定
①可在費改稅的有效銜接中促進環保稅的征收
②體現了稅收的法制性、強制性和固定性
③看到了我國稅收是用之于民的新型稅收
④有助于推進我國的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稅收的知識。“稅收具有法制性”是不科學的,②不選;③說法不符合題意。選項①④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B。
6.廣州稅務部門大力推行預約辦稅,為納稅人節省辦稅成本。據統計,2017年1-7月,廣州151萬戶次納稅人通過微信預約方式辦理國稅業務,同比增加48萬戶次,增長40%,辦稅等候時間持續下降,降幅達到46%。這表明
①稅收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的特征
②廣州納稅人有較強的自覺納稅意識
③我國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④廣州稅務部門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7.2017年6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17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允許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5%的省(區、市)將總費率階段性降至1%,階段性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上述措施
①旨在減輕企業負擔,激發企業活力
②能夠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有利于完善分配政策,協調國家和企業的關系
④能夠促進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8.從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的積極效應有(
)
①優化國家稅種結構,拓寬財政收入來源
②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增強企業發展能力
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助力經濟結構調整
④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強化財政支出約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的積極作用。選項①拓寬財政收入來源與題意不符,故排除;選項④強化財政支出約束說法不科學,故排除。選項②③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C。
9.2017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落實和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政策。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今年由四檔稅率簡并至三檔,營造簡潔透明、更加公平的稅收環境,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下列對增值稅理解不正確的是(

A.
根據納稅人劃分增值稅屬于流轉稅范疇
B.
其征稅對象是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
C.
可以防止生產經營企業偷漏稅行為
D.
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征收的稅種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增值稅。增值稅是根據征稅對象劃分增值稅屬于流轉稅范疇,故A正確;其征稅對象是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說法正確,故B錯誤;增值稅可以防止生產經營企業偷漏稅行為說法正確,故C錯誤;增值稅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征收的稅種說法正確,故D錯誤。故答案選A。
10.2017年中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擬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
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可能引發財政赤字增加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激發經濟內生動力一實行增支減稅政策
②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全面推進脫貧攻堅一增加對困難地區的財力補助
③民企發展困難、謀轉型一整體經濟效益不容樂觀一上交利潤減少
④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一盤活政府部門資金存量一提高財政資金運轉效率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11.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結構。政府補貼分為兩部分:一是政府財政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員前往支付基本養老金;二是地方財政對農民繳費給予補貼。這說明國家
A.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B.支持基礎設施行業建設,促進資源合理配置
C.實施緊縮型財政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D.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答案】
A
【解析】B選項“支持基礎設施行業建設“表述與題意不符。C選項錯誤,不是緊縮型財政政策,也不是為了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D選項錯誤,題目中實行的是財政政策,而不是貨幣政策。政府的補貼是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故A入選。
我國根據教育發展實際,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據此回答題。
12.下圖所示為庫茲涅茲曲線,表明當一國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邁進時,往往是利益矛盾不斷加劇,收入分化加速的時期。我國當前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針對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勞動者工資偏低現象,國家提出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為此,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大力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
②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就業能力
④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的勞動力流動市場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13.“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享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將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危險的。因為它注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這一觀點啟示我們,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處理好
A.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的關系
B.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
C.發展經濟與公平分配的關系
D.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答案】C
【解析】該題強調經濟發展成果應該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強調的是經濟效益與社會公平的關系。故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處理好發展經濟與公平分配的關系。故C入選。其他選項表述與題意不符,選C。
14.下邊漫畫啟示我們在分配體制改革中,應做到
A.理順分配關系,規范分配秩序
B.積累大于消費,努力擴大生產
C.縮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堅持效率優先,不斷拉開差距
【答案】
A
【解析】根據漫畫所示,在收入分配中,壟斷行業獲利較多,為實現社會公平,應該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故A入選。本題強調的是公平問題,與擴大生產無關,故排除B。C選項觀點錯誤,更加注重公平,而不是效率,故排除。D選項錯誤,現在是要堅持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5.提高效率,促進公平,是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討論的永恒話題。關于效率與公平,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A.工資薪金實行個稅的超額累進稅率,符合效率原則
B.根據收入多少確定個稅的不同稅率,符合公平原則
C.基于公平原則,個稅征繳應做到平均納稅
D.基于效率原則,個稅征繳應縮小納稅差異
【答案】B
16.下列措施,符合我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求的事
①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
②增發國債500億元,擴大財政赤字
③提高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④提高城鎮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提高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以及“提高城鎮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均是我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求的事。故③④入選。①選項與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無關。②選項增發國債500億元,擴大財政赤字與促進社會公平無關。選B。
17.赤字率是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高赤字率會擾亂正常的經濟運行和形成沉重的債務負擔,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2017年,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提高到3%。這一赤字規模將創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之最,赤字率也首次碰觸了歐盟所謂“3%的國際警戒線”。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出
①我國經濟增長面臨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拉動經濟的增長
②我國赤字率過高,政府應該通過增加財政收入來縮小收支差額化解債務風險
③國家根據具體情形,合理確定財政收支關系,促進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
④赤字規模大意味著企業和個人可能得到更多政府資金支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C
18.拉弗曲線是用來描述稅率與稅收之間經濟關系的圖形,應由美國經濟學家阿瑟·拉弗提出而得名。拉弗曲線反映了
①在一定范圍內,提高稅率有利于增加國家的稅收
②順利超過一定范圍,將最終導致稅收下降
③財政收入總量與稅收收入成正比,與稅率成反正
④稅收是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從圖表來看,在前面的時期,隨著稅率的提高,稅收不斷增加,但是當超過一定的范圍后,稅率再增加,但是稅收反而下降,故①②正確,③錯誤,財政收入總量與稅收收入成正比,但與稅率不一定是反比,關鍵看在什么范圍內,④觀點正確但是與題意無關,故選B。
19.觀察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不能只看摩天大樓,還要看社會底層、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搞好民生,特別注重“補短板、兜底線”,這樣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實現“
補短板,兜底線”的做法是
①彌補市場調節的弊端,避免經濟波動起伏
②加強和完善社會保障,健全養老保險制度
③消除城鄉發展差距,實現經濟的共同發展
④加強對特困者的社會救助,提高低保標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避免經濟波動起伏說法過于絕對,①不選;加強和完善社會保障,健全養老保險制度有利于改善民生,②正確;“消除”城鄉發展差距說法絕對,③不選;加強對特困者的社會求助,提高低保標準,有利于改善民生,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擇D。
20.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我國將啟用終身唯一的“個人稅號“,納稅人識別號制度的建立,將是以家庭為征、繳稅單位成為可能,也將是向納稅人返稅制的實行成為可能。以家庭為征繳單位和向納稅人返稅,將在更廣范圍、更大程度上擴展國家二次分配的波及面。在可計算的更加公平的基礎上,落實公民權利,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公平程度。納稅人返稅制有利于
①從漠視公民權利的角度,極大地促進公民的納稅意識
②彌補隨經濟增長而擴大的社會收入差距
③國家運用貨幣政策強化再分配功能
④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保障水平還不高的社會福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1.對按勞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不正確的是
A.這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B.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
C.它是對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
D.它是我國現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不是普通的一種方式,而是在其中居住主題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題屬于逆向思維題目。要求選擇不正確的。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是對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從根本上來說這也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故排除A、B、C,選D。
22.某班學生在政府網站上獲取了如下信息:某城區當年實現財政收入281.45億元,當年決算支出260.63億元,其中,投入教育、社會保險、就業、公共安全和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支出239.13億元,占財政決算支出的91.75%。該組數據可以反映出該區的財政(

1收支基本平衡
2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支出向民生傾斜
4重點扶持有經濟效應的產業
A、12
B、24
C、13
D、34
【答案】C
23.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我國將啟用終身唯一的“個人稅號”,納稅人識別號制度的建立,將使以家庭為征、繳稅單位成為可能,也將使納稅人返稅制的施行成為可能。以家庭為征繳單位和向納稅人返稅,將在更廣范圍、更大程度上擴展國家二次分配的波及面,在可計算的更加公平的基礎上落實公民權利,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公平程度。納稅人返稅制有利于:
①從落實公民權利的角度,極大地促進公民的納稅意識
②彌補隨經濟增長而擴大的社會收入差距
③國家運用貨幣政策強化再分配功能
④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保障水平還不高的社會福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依法納稅是公民的義務而不是權利,“從落實公民權利的角度”說法錯誤,①不選;納稅人返稅制有利于彌補隨經濟增長而擴大的社會收入差距,②正確;納稅人返稅制度屬于國家的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③不選;納稅人返稅制有助于解決收入分配公平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社會福利,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擇D。
24.“拉美陷阱”,即20世紀70年代,拉美國家的貧富不均、兩極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環境惡化、失業人口較多、公共服務不足現象。某些西方經濟學家語言,中國可能會陷入“拉美陷阱”,下列有利于我國走出“拉美陷阱”的舉措是:
①改革稅制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
②逐步降低居民儲蓄率,增強居民消費信心
③完善分配制度,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同步增長
④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社會保障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25.近十年來我國汽車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銷量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
年汽車產銷量有望達到2500萬輛,汽車消費和制造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但隨之而來的是城市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環境污染也在加劇。針對汽車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B
市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下:
措施①取消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對機動車征收環境稅。
措施②積極開發新能源,并加強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取消對新能源汽車實施的限行限購措施。
措施③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出租車運營力調度管理,降低出租車空
措施④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
措施⑤開展節能減排,低碳出行宣傳活動,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拼車出行。
請依次指出其《經濟生活》依據。
【答案】措施①:取消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會增加購車成本,對機動車征
收環境稅會增加用車成本,從而導致需求量減少。
措施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措施③: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消費者出行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措施④:公共汽車作為家用轎車的替代品,其需求量增加,會導致汽車需求量減少。
措施⑤:通過宣傳活動,可以引導消費者樹立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觀念。
【解析】
本題要求考生根據材料的措施,依次指出其《經濟生活》依據。解答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根據措施中的關鍵詞匯結合課本的相關知識進行作答。措施①中,關鍵詞匯為稅收,其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取消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從而減少機動車的需求量。措施②中,關鍵詞是新能源汽車。經濟學依據主要考慮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角度分析。措施③中,關鍵詞是創新服務模式,其經濟學依據主要體現在科學技術對產品的服務質量和效率角度。措施④中,關鍵詞是公交以及城市軌道建設。經濟生活依據主要考慮從替代品的角度分析。措施⑤中,關鍵詞是低碳。經濟生活依據主要涉及樹立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觀念。
26.社會公平成為“十三五”期間的關鍵目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當前,我國脫貧攻堅的形勢依然嚴峻。截至去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因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l)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經濟知識,就如何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提出幾點建議。
材料二
習近平精準扶貧戰略思想中“六個精準”之一是資金使用精準,需要建立完善相應的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監督機制,讓各監管部門形成監督合力,使國家給予的財政資金以及項目用到應該用的地方,實現真扶貧、扶真貧。
(2)有人認為,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的精準性責任在政府,請運用所學政治生活的知識加以評析。
【答案】
(1)加強宏觀調控,開展科學、高效的扶貧工作;(3分)加快貧困地區的基礎沒施建沒,發揮財政在促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4分)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發揮財政在促進禮會公平、改善民生中的保障作用:(4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3分)
(2)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對人民負責和為人民服務是政府工作的原則和宗旨,政府負有履行經濟建設職能的責任。(3分)此外,黨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教能,對違規違紀現象進行查處。(2分)各級人大行使決定權和監督權,要在財政預算、使用和決算時科學決定,認真監督。(3
分)發揮各級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作用,對扶貧資金的使用形成強有力的監督。(2分)充分尊重和保障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讓扶貧資金真正用到實處。(2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本題考查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分析“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的精準性責任在政府”的觀點,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首先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對人民負責和為人民服務是政府工作的原則和宗旨,政府負有履行經濟建設職能的責任;但是不能僅僅靠政府,還要發揮黨的領導作用;發揮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作用;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發揮充分尊重和保障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讓扶貧資金真正用到實處。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持續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實現綠色發展,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重要發展目標之一。
材料一
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質資源以及多年的邊貿建設發展經驗。但是,新疆同樣存在不少的發展短板,基礎產業薄弱,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教育事業比較落后等。長期以來,中央不斷加大對新疆的支持力度。2011~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新疆資金總量將超過2萬億元,這些資金一部分用于新疆的基礎設施建設,一部分用于教育、醫療、環保、科技、生態建設,這成為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材料二
近日,某市出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健全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引導作用,積極推進水環境治理產業化市場化,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環境治理,投資污水、垃圾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嚴格日常執法監管,實行“行政、民事、刑事”三責并舉,從根本上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遏制違法行為,鞏固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效;提高公眾參與意識,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導向和監督作用,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控制污染、推行清潔生產;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和監督水環境治理的強大合力和良好氛圍。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中央財政支持新疆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并說明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促進新疆發展。
(2)運用政治生活知識,結合材料二,分析說明該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舉措的理由。
【答案】(1)必要性:①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周期長,投資風險大,離不開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2分)②新疆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教育事業落后等問題,中央財政的支持,有利于新疆加快發展;(2分)③新疆基礎設施的發展,有助于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2分)
措施:①使用好財政資金,友揮財政在促進公平、改善生活、配置資源等方面的作用;(3分)②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物質資源,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3分)③利用當地的區位優勢和邊貿建設發展經驗,發展外向型經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2分)
(2)①政府具有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職能,綜合運用各種手段,調動各方力量,促使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3分)②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基本方略,嚴格日常執法監管,實施“三責”并舉,鞏固環境治理成果;(3分)③在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發揮新聞輿論的導向和監督作用,有助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保護環境;(3分)④在我國,公民與國家形成了新型關系,提高公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有利于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8.材料一,“十一五”期間H省GDP和財政收入情況
年份項目
GDP(億元)
財政收入
(億元)
2006元
6
141.9
816.2
2007年
7
345.7
1
034.5
2008年
8
874.2
1
326.0
2009年
10
052.9
1
551.2
2010年
12
263.4
2
063.8
注:五年間,H省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并重點向民生領域傾斜。該省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民生工程,工程項目從2007年的12項增加到2010年的33項,四年累計投入853.8億元。其中,2010年民生工程投入345億元,同比增長
35%,惠及城鄉居民6
000多萬人。
材料二
2011年H省堅持民生財政,堅持以民生工程為抓手,統籌解決好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積極應對物價結構性上漲,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促進教育優先發展,不斷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支持國家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落實各項財稅扶持措施,搞好就業服務。
(1)簡要談談你對材料一的認識。
(2)結合材料二,請運用財政的知識談談H省統籌解決好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答案】
(1)①“十一五”期間,H省地區生產總值(GDP)不斷增長,財政收入也在逐年增多;②H省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并重點向民生領域傾斜;③經濟發展是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增長的基礎。
(2)①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H省通過財政來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搞好就業服務,有助于縮小收入差距,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②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H省通過財政來積極應對物價結構性上漲壓力,有利于穩定物價,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
29.閱讀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荷蘭是征收環境保護稅比較早的國家,為環境保護設計的稅收主要包括燃料稅、噪音稅、水污染稅等,其稅收政策已被不少發達國家研究和借鑒。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雖然也采取了一些稅收措施,但這些稅收措施比較零散,且在整個稅收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小,無法充分起到調節作用,也無法滿足環境保護所需資金。近年來,迫于嚴峻的環境形勢,環境治理正從單一的行政手段向多元化手段并用看齊。早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提出要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2015年6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說明征收環境保護稅是如何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的。
【答案】
①征收環境保護稅,是國家運用多種手段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
②征收環境保護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滿足環境保護所需資金。
③征收環境保護稅,企業排污代價提高,成本增加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更多使用清潔能源。
④征收環境保護稅,消費者可能需要為某些產品的環境保護稅“買單”,這有利于消費者樹立綠色消費的觀念,提高節能減排意識。【2018年高考考綱解讀】
本專題知識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個人收入分配”,具體包括分配方式和分配原則兩大問題;第二個方面“財政”,具體包括財政的作用、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系;第三個方面“稅收”,具體包括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種類和依法納稅。
1.稅收是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經濟手段,是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2.稅制改革重點鎖定六大稅種,包括營業稅改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到2017年我國要基本完成財稅改革的重點工作和任務。因此命題的情境設計將對準我國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的重大現實問題所采取的稅收體制的完善,如利用一種或幾種稅收政策的調整作為情境素材,考查其調整的原因、作用或者影響,應聯系多角度來思考;或者考查稅收與財政收入、GDP的關系,稅收與再分配、稅收與企業經營發展等角度也多有涉及。
【重點、難點剖析】
一、個人收入的分配
1.區分幾種不同的收入
勞動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例:個體勞動成果。,工資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工資收入。,勞動收入:即勞動所得,是相對于不勞而獲的剝削收入和資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樣,如按勞分配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按勞動要素分配的工資收入等。,非勞動收入:按資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風險收入,如紅利。,剝削收入:私營企業主和外資經濟中的資本家獲取的剩余價值。
2.正確認識我國目前的收入差距問題
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②不同群體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明顯,收入向高收入群體集中,兩極差距擴大;③不同區域之間居民收入差距擴大;④行業差距繼續擴大,壟斷行業和非壟斷行業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3.調節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的原因
①理論依據: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會導致收入兩極分化。②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調動人民生產積極性,激發效率和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社會整體消費水平,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4.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知識角度
具體措施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所以維護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分配制度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進居民收入來源的多樣化
初次分配
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①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系;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打破單一的按勞分配,促進居民收入的多樣化;③發揮財政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制,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保證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再分配
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②要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問題;③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二、國家財政
1.宏觀把握財政的巨大作用
(1)是什么——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2)為什么——為實現國家職能。
(3)怎么辦——提高經濟發展水平;調整分配政策。
2.財政政策
(1)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
擴張性財政政策
緊縮性財政政策
穩健的財政政策
區別
因原
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
經濟過熱,經濟運行受供給不足制約,物價上漲
經濟平穩運行,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跡象
對策
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
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
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
聯系
無論采取哪種財政政策,都必須依據客觀的經濟運行狀況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區別
含義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
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
工具
凡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債、保護價收購糧食等都屬于財政政策
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
制定者
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
貨幣政策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制定的
聯系
①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于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②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3.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國家宏觀調控
經濟形勢
三、征稅與納稅
1.全面把握稅收
(1)稅收和財政收入的關系:稅收是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
(2)稅收的基本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這是區別于財政收入其他形式的基本標志。
(3)稅收的作用:一是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二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稅收是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是國家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
(4)我國稅收的種類:根據征稅對象劃分,目前我國稅收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五大類,共二十多種。目前在我國,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是影響很大的兩個稅種。
(5)依法納稅的必要性:在我國對公民而言,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通過稅收實現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對國家而言,稅收是組織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實現其職能的物質基礎,因此,公民應自覺誠信納稅。
(6)違反稅法的四種行為: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7)公民要自覺增強納稅人的權利意識,行使納稅人的權利。
2.圖示:財政作用與稅收作用
【題型示例】
題型一
分配制度
例1.(2016·天津文綜,6,4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強調,要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實施股權激勵方式(
)
A.是我國分配制度的重大變革
B.是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體現
C.是我國按勞分配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D.保障了科研人員在企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變式探究】(2015·江蘇單科,6,2分)據統計,2014年全國居民新增財產性收入40%來自房地產,17%來自銀行理財,16%來自存款,12%來自股票,其他來自信托、基金、保險等。對該經濟現象的正確解讀是
(
)
①體現按生產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資風險不斷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財產配置趨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此題考查分配方式。居民財產性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故①正確。通過財產性收入來源的多樣化,可見財產配置多元化,故④正確。材料體現了投資的多元化,沒有涉及風險降低,排除②。財產收益來自初次分配,排除③。
答案
B
【變式探究】(2014·天津文綜,1,4分)河北省饒陽縣的程秀把承包的4畝地入股流轉給某民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和員工。程秀說:“除了每畝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節前又領了15%的分紅,加上每月工資1
200元,一年下來能掙兩萬多。”她的收入(
)
①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
③屬于按勞分配
④受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變式探究】(2014·四川文綜,2,4分)M村在確認村民的土地經營權等權屬后,將1
000畝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T公司,用于種植蔬菜和花卉,每戶村民按850斤大米(約1
400元)/畝·年的標準領取租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村民獲得租金是因為土地與資本和勞動結合創造了價值
②土地所有權在土地向專業公司流轉后仍歸每戶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所獲收入屬于非農業勞動收入
④土地經營權流轉能使市場有效發揮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畫龍點睛】
1.并不是所有的勞動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勞動收入都是非法收入。國家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2.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可以提高經濟效率,并不會導致兩極分化。
(1)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允許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經濟發展,但也會造成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3)按生產要素分配是依法實施的,我國保護合法收入,允許并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并對過大的收入差距進行調節,如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等,這就有效地防止了兩極分化。由此可見,按生產要素分配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不會導致兩極分化。
題型二
效率與公平
例1.(2015·山東文綜,25,4分)國務院決定,2015年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選項中,對國務院的這一決定理解正確的是(
)
A.提高醫療補助標準,優化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
B.健全初次分配機制,協調國家與個人的利益關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D.增加貨幣供應量,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
解析
提高醫療補助標準,可以直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水平,但并不意味著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優化,排除A;國務院決定提高醫療補助標準,屬國家財政支出,屬于再分配,不是健全初次分配機制,排除B;提高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加大了再分配的力度,有利于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C符合題意;提高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是財政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屬于貨幣政策,故D錯誤。故選C。
答案
C
【變式探究】(2015·廣東文綜,25,4分)基尼系數是判斷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該系數介于0~1之間,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國際上通常把0.40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2010~2014年,中國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數分別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對比下圖,不考慮各國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的差異,可以推斷出(
)
①近年來,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且高于圖中發達國家
②法國收入再分配政策對貧富差距的調整效果比英國更明顯
③中國應運用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強化再分配功能
④發達國家依賴以市場為主導的收入分配機制實現社會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變式探究】(2014·廣東文綜,26,4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平均工資保持較快
增長,但工資水平的地區差距、行業差距、崗位差距仍然較大。針對這一問題,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勞動報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創新扶貧方式,推進特殊困難地區的發展
③禁止非法壟斷及非法競爭行為
④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根據材料中“工資水平的地區差距、行業差距、崗位差距仍然較大”可知,要解決上述問題,應針對工資水平的地區差距創新扶貧方式,推進特殊困難地區的發展,②入選;針對工資水平地區差距、行業差距、崗位差距較大的現狀,應禁止非法壟斷及非法競爭行為,③入選。故選C。①錯,應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錯,應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排除①④。
答案
C
題型三
國家財政
例3.(2017年高考北京卷政治35).圖13反映了某國1976年~2016年期間的經濟運行情況,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凱恩斯主義可以解釋時段一的經濟困境
B.按照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在時段二應該加強政府管制
C.該國在時段三陷入了“滯脹”的困境
D.在時段三可以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拉動經濟增長
【答案】D
【變式探究】(2016·課標全國Ⅲ,12,4分)下圖反映我國2009~2015年的宏觀經濟狀況。為保持國內經濟平穩、持續增長,政府可以采取的財政措施是(
)
【注】
PPI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全部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總水平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
①提高企業稅費,增加財政收入
②發行國債,擴大經濟建設支出
③降低企業稅費,扶持企業創新
④減少財政赤字,降低財政赤字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據圖示,GDP增長率呈緩慢下降趨勢,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總水平負增長,這種情況應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①④屬于緊縮性財政政策,不選;②③屬于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了財政對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作用,符合題意。
【舉一反三】(2016·江蘇單科,5,2分)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差別性待遇一直為社會所關注。2016年初,我國政府發布《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統一城鄉醫保的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此舉旨在(
)
①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②促進社會公平
③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④減輕財政負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變式探究】(2015·福建文綜,32,4分)立國之道,惟在富民。近年來,某省財政用于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長,2014年達到75.6%。這些支出(
)
①能夠有效促進財政收支平衡
②強化財政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③有助于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
④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材料是指政府加大了在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這有助于實現宏觀調控中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③④正確;①中的“有效促進”提法不準確,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是市場,不是財政,故②也不對。正確答案D。
答案
D
【變式探究】(2015·天津文綜,5,4分)根據《經濟生活》知識,結合圖能夠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
A.財政收支與經濟總量正相關
B.財政赤字是經濟發展中的必然現象
C.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經濟過熱的手段
D.經濟總量提高是財政收入增加的基礎
答案
D
【變式探究】(2015·北京文綜,33,4分)未來幾年我國財政收入將由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財政支出會呈剛性增長,財政管理要求更規范科學。這種“財政新常態”意味著在保證財政收支大致平衡的前提下,適度增加財政赤字規模。下列政策不會導致財政赤字增加的是(
)
A.擴大以營業稅改增值稅為重點的結構性減稅政策適用范圍
B.清理、規范、取消多項行政事業性的收費項目
C.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政府投資力度
D.盤活政府部門資金存量,提高財政資金運轉效率
解析
本題考查財政政策。是一道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不會導致財政赤字的增加的政策。比較四個選項,只有D不會導致財政赤字增加。結構性減稅,在經濟總量不增加的情況下,減稅有可能導致財政收入減少,
有可能導致赤字增加,排除A;清理、規范、取消多項行政事業性的收費項目,會使財政收入減少,在支出不變情況下,會導致財政赤字,排除B;在收入不變情況下,增加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政府投資,會導致財政赤字,排除C;故答案選D。
答案
D
【變式探究】(2015·浙江文綜,26,4分)為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進程,我國將實施“中國制造2025”規劃,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這表明(
)
A.加快技術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財政政策可以促進資源合理配置
C.國家通過增加財政支出來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D.貨幣政策成為我國經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手段
答案
B
【變式探究】[2015·課標Ⅰ,38(2),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財政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巨大作用:財政預算的編制和管理受社會各界的關注。
材料
2013年我國GDP增速為7.7%,2014年為7.4%。2015年我國GDP增長目標調低為7%。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財政預算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
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財政赤字率指財政赤字與GDP之比。國際上財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線為3%。)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現階段我國增加財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說明應該如何用好財政赤字資金。
解析
本題考查范圍是經濟學知識。第一問“分析現階段我國增加財政赤字的合理性”,考查財政的作用,是原因類的問題。通過解讀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經濟下行壓力”“國際上財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線為3%”,我們可以輕松從財政的第三條作用,以及當前增加財政赤字的安全性角度作答。第二問“應該如何用好財政資金”,是措施類問題。即如何合理配置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利用效率,所以應該從財政資金支出、管理、分配等角度整理答案。
答案
財政赤字是積極財政政策的具體手段,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增加財政赤字能夠擴大財政支出,刺激社會總需求;我國目前財政赤字率雖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線,是適度的、安全的。優化赤字資金支出結構,引導經濟轉型升級;加強赤字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遵循財政分配原則,維護赤字資金支出的公平性。
【畫龍點睛】全面深化拓展財政的作用
財政與物價
實施穩健或緊縮的財政政策能夠抑制流動性過剩,調節貨幣流向,穩定物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財政調節與市場調節
適當的財政政策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和不足,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
財政與轉方式、調結構
恰當的財政政策有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
財政與科技創新
加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財政與“三農”、扶貧開發
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扶持,有利于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民收入,減少貧困人口
財政與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文化建設的發展;加大治理環境污染的財政投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題型四
征稅與納稅
例4.(2015·重慶文綜,5,4分)某同學為了研究煙草消費稅的控煙效果,選擇了基本條件相似的甲、乙兩地進行比較。甲地在T時點進行了提高煙草消費稅的試點,乙地未進行試點。由圖可以推斷出(
)
①T時點后,甲地政府稅收收入將減少
②T時點后,甲乙兩地香煙價格都將上升
③加稅預期會增加T時點前甲地的香煙銷量
④提高消費稅引起甲地香煙銷售下降的量約為X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稅收的相關知識。征收煙草稅對控煙效果的研究,甲地在T時點提高了煙草消費稅,煙草銷售量呈下降趨勢,乙地沒有進行提高煙草稅的試點,雖然煙草銷售也下降,但與甲地相比,下降幅度小,說明提高煙草消費稅對控煙具有一定效果。T時點,甲地提高了煙草稅,可增加稅收收入,①錯誤;甲地提高了煙草稅,煙草價格應上升,乙地未提高煙草稅,價格應不會發生變化,據此可推斷②錯誤;T時點加稅,人們得知此消息后,煙民們會在加稅前突擊增加購買煙草的數量,以降低消費成本,③符合題意;提高消費稅引起甲地香煙銷售下降的量為甲乙兩地煙草銷售差X,④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
答案
D
【變式探究】(2015·江蘇單科,8,4分)2015年5月10日起,卷煙批發環節從價稅稅率由5%提高到11%,并按照每支0.005元加征從量稅。此舉有利于(
)
①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經濟效率
②調節個人收入,實現社會公平
③減少香煙銷售,倡導綠色消費
④增加財政收入,優化資源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此題考查稅收的作用。對香煙加征從量稅,可以提高香煙的價格,從而導致吸煙減少,故③正確。由于加稅,會使財政收入增多,故④正確。加征從量稅是為了調節香煙需求,與規范市場秩序和個人收入無關,排除①②。
答案
D
【變式探究】(2014·北京文綜,34,4分)“自動穩定器”是一種經濟調節機制,具有自動穩定宏觀經濟運行的功能:在經濟繁榮時會自動抑制經濟增長,在經濟衰退時會自動促進經濟增長。下列選項能夠體現“自動穩定器”功能的是(
)
A.稅務總局實施部分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降低企業稅負
B.因經濟繁榮職工收入提高,個人所得稅稅率進入更高等級
C.政府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D.中央銀行為應對經濟下行,降低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答案
B
【畫龍點睛】區分偷稅和騙稅
主要應看其目的。如果采取欺騙、隱瞞等方式是為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則屬于偷稅行為(例如,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和記賬憑證等)。如果采取欺騙方式是為了騙取國家稅收(減免、退稅等)優惠的,則屬于騙稅行為(例如,為騙取出口退稅而虛列出口貨物數量、虛報出口貨物價格等;為騙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稅收優惠而偽造高新技術產業認證材料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尼勒克县| 南宫市| 剑河县| 江安县| 武冈市| 贡嘎县| 抚宁县| 九台市| 林甸县| 临清市| 汶上县| 曲沃县| 探索| 宝鸡市| 监利县| 青冈县| 桑植县| 上思县| 大厂| 滨海县| 五华县| 阿克| 肇东市| 商河县| 钟山县| 安塞县| 永寿县| 彰化市| 乌兰浩特市| 虞城县| 古田县| 密山市| 河北省| 鹤庆县| 大庆市| 华容县| 东乡族自治县| 犍为县| 阿合奇县|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