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年高考政治二輪新題好題精講精煉精品系列專題11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1.(吉林省遼源市田家炳高級中學等五校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政治試題)針對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依靠鍵盤輸入漢字導致書寫能力下降的情況,中央電視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lián)合主辦大型電視節(jié)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下列關于漢字的有關認識正確的是①漢字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和集中展示②漢字傳承了中華文明,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③漢字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④漢字是維系中華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陜西省黃陵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第三學月月考政治試題)下列對文化遺產(chǎn)的認識正確的是①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②各國的文化遺產(chǎn)都能成為世界遺產(chǎn) ③各國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xiàn) ④文化遺產(chǎn)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C【解析】①③正確說明了文化遺產(chǎn)的地位,正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說法錯誤。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④錯誤。3.(湖南省邵東縣創(chuàng)新實驗學校2018屆高三上學期第五次月考政治試題)400字簡歷寫出24個錯別字,重慶大學生面試遭拒。如今,大多數(shù)人可以在鍵盤上敲字如飛,卻無法在紙上流暢書寫。如果未來幾代人漢字書寫能力持續(xù)普遍下降,文化品質的傳承就會嚴重缺損。要提高文化傳承品質,要求①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②傳承好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③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文化 ④在博采眾長中提高文化素養(yǎng)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答案】C【解析】“如果未來幾代人漢字書寫能力持續(xù)普遍下降,文化品質的傳承就會嚴重缺損”,表明要提高文化傳承品質,要求傳承好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要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文化,②③兩項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提高文化傳承品質,不涉及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①項不合題意;材料主旨是傳承中華文化,沒有體現(xiàn)提高文化傳承品質,需要博采眾長,④項不合題意。答案選C。4.(貴州省凱里市博南高級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 政治試題)在異國他鄉(xiāng),漢字便是一種寄托,無論你是功成名就還是漂泊淪喪,只要有方塊字的伴隨,你就會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為無論是象形還是指事,無論是會意還是形聲,都已經(jīng)成為方塊字的魂魄,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個中國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說明 ①漢字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 ②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質③漢字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④漢字是維系中華民族的情感紐帶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5.(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學2017-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第四次月考(12月)政治試題)中華五千年文化,回文詩是中國文苑一朵奇葩,西晉以來歷代詩家爭相效仿,如《后園》(南j齊·王融):正讀:斜峰繞徑曲,聳石帶山連?;ㄓ喾鲬蝤B,樹密隱鳴蟬。逆讀:蟬鳴隱巒樹,鳥戲拂余花。連山帶石聳,曲徑繞峰斜。了解并閱讀回文詩,我們可以感受到①古代詩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②漢字文化內涵豐富、風格獨特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④古典詩詞注重實用、整體性強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回文詩是中國文苑一朵奇葩,西晉以來歷代詩家爭相效仿,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③符合題意?;匚脑姟逗髨@》,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說明古代詩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①符合題意。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具有整體性和實用性的特點,④錯誤。材料強調我國古典詩詞,②不符合題意。答案為B。6.(山西省祁縣中學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政治試題)在中國水墨畫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濃、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畫面產(chǎn)生視覺效果的變化。陰陽明暗、凹凸遠近、蒼翠秀潤、動靜巨微,盡在“五色”之妙。下列認識正確的有①中國水墨畫“墨分五色”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鮮明的民族性②墨色濃淡的變化表現(xiàn)出無窮境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③墨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現(xiàn)④追求內斂、含蓄,崇尚飄逸、空靈,是時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7.(四川省宜賓縣白花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文綜政治試題)2017年9月4日晚,在福建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文藝晚會以大海為主線,圍繞“揚帆未來”主題,通過鋼琴與提琴對話,在《大海啊,故鄉(xiāng)》的樂曲中,背景呈現(xiàn)出中國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幾內亞獨立紀念碑、俄羅斯夏宮、墨西哥瑪雅文明遺址、印度拉克什米維拉宮、塔吉克斯坦索莫尼雕像、南非自由公園、泰國大皇宮、中國天壇,表達了人們對故鄉(xiāng)、對祖國的熱愛。由此可見 ①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 ②中華文化能夠兼收并蓄、求同存異 ③金磚國家對中華文化有強烈歸屬感 ④大眾傳媒成為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金磚國家的文化中都含有對故鄉(xiāng)、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說明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①正確;本次會晤文藝晚會內容中含有不同金磚國家的文化,這說明中華文化能夠兼收并蓄、求同存異,②正確;材料并沒有體現(xiàn)金磚國家對中華文化有強烈歸屬感,③不選;大眾傳媒成為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④不選,故本題答案選擇A。8.(吉林省遼源市田家炳高級中學等五校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政治試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進行歷史教育,并不是要躺在歷史的苦難上唉聲嘆氣,而是從歷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眻猿謴臍v史中塑造中華民族精神,是因為A.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B. 中華民族精神集中表現(xiàn)為中華文化的力量C.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D. 中華民族精神植根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答案】D9.(河北省臨漳縣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月考三(11月)政治試題)“只要我們有根,縱然沒有一片葉子遮身,仍舊是一株頂天立地的樹。就讓我們調整那立姿,在風看里站得更穩(wěn),堅忍地度過這凜冽寒冬。是的,只要我們有根,明春時,我們又會枝繁葉茂,宛如新生?!迸_灣詩人的這首《只要我們有根》體現(xiàn)了①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②傳統(tǒng)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其基本特征③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立業(yè)根基 ④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答案】C【解析】臺灣詩人的這首《只要我們有根》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其基本特征,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②④適合題意;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是指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材料沒有體現(xiàn),排除①;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的立業(yè)根基,③是錯誤的;故本題答案選C。10.(山東省泰安第二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政治試題)2017年11月17日,國家領導人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指出,新時代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注重典范的引導,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構筑中國精神是因為A. 中國精神植根于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 B. 中國精神是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核心和標志C. 中國精神是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 D. 中國精神是支撐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答案】D11.(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學、宿城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第四次考試政治試題)南京大屠殺80年祭!80年前,30萬同胞慘遭殺戮。“不忘歷史 矢志復興”,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國家名義祭奠30萬同胞!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有利于①激發(fā)愛國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 ②人們牢記歷史,不忘國仇家恨③反思中華文化,激揚民族精神 ④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有利于,銘記歷史,以史為鑒,反思中華文化,激發(fā)愛國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①③項符合題意;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的目的是以史為鑒,珍惜和平,不是要報仇雪恨,②項說法錯誤;我們要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不是多元化的文化需求,④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A。12.(湖南省岳陽市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政治試題)習近平在給南開大學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中指出,自古以來,我國文人志士多有投筆從戎的家國情懷。抗戰(zhàn)時期,許多南開學子就主動奔赴沙場,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愛國、奉獻的精神內涵。如今,你們響應祖國召喚參軍入伍,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為廣大有志青年樹立新的榜樣。這說明①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②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③愛國主義貫穿于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立業(yè)根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13.(浙江省寧波市重點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政治試題)“小粉紅”群體指關注時事熱點,敢于在公開場合表達愛國情感,傳播正能量的一批年輕力量。這一群體的崛起,從一個側面表明①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②愛國主義有了更多的共識和行動 ③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愛國主義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A【解析】“小粉紅”群體關注時事熱點,在公開場合表達愛國情感,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①正確;“小粉紅”群體關注時事熱點,表達愛國情感,傳播正能量,這表明愛國主義有了更多的共識和行動,②正確;材料并不能說明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不選;愛國主義本身就是民族精神的內涵,不是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④不選,故本題答案選擇A。14.(吉林省乾安縣第七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模擬考試政治試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賤中孕育著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砥礪中國共產(chǎn)黨不斷前進。材料表明①中華民族精神推動中華民族走向振興 ②文化對人的彩響是無法抹去的③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 ④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現(xiàn)為中華文化的力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A15.(遼寧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級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卷)國之大事在祀與戎。2017年7月30日,人民解放軍在朱日和訓練基地上舉行了建軍90周年大閱兵。三軍將士列陣沙場,以戰(zhàn)斗姿態(tài)接受檢閱,用閱兵的方式重溫軍隊的光輝歷史,展示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朱日和大閱兵的意義在于①強化了國防觀念,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基礎 ②激勵了官兵斗志,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新輝煌③提振了民族精神,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情感 ④增進了國家認同,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三軍將士列陣沙場,以戰(zhàn)斗姿態(tài)接受檢閱,用閱兵的方式重溫軍隊的光輝歷史,展示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朱日和大閱兵提振了民族精神,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情感,增進了國家認同,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③④適合題意,②是錯誤的;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方式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基礎,①是錯誤的;故本題答案選D。16.(湖南省岳陽市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政治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6年前,浙江嘉興南湖上,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形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紅船精神。從此,紅船精神照耀中國。紅船精神植振于中華文化沃土,吮吸著中華文化的豐富營養(yǎng)而成長壯大。紅船精神體現(xiàn)求實變革的踐思維方式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是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實踐理性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紅船精神體現(xiàn)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對“民為邦,本固邦寧”等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紅船精神所蘊涵的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強不息”精神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擔當意識的思想升華。紅船精神樹起了一座體現(xiàn)時代特征與社會發(fā)展方向的精神豐碑,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立足于中國革命實踐,傾聽人民意愿,反映人民訴求,把握時代潮流,開拓中國道路,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中承擔民族責任和歷史使命的精神映照。紅船精神體現(xiàn)時代特征,洞悉歷史本質,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順應歷史潮流,指明了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方向,為我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事業(yè)建設、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源泉。紅船精神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穿越時空,具有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結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說明,紅船精神為何具有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答案】①紅船精神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②中國共產(chǎn)黨立足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以實際行動踐行紅船精神,豐富了紅船精神的內涵。③當代社會需要紅船精神,紅船精神為中國社會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了價值導向和精神動力。17.(廣東省揭陽市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階段考試政治試題)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們不斷雕琢產(chǎn)品,改進工藝,并享受著產(chǎn)品在雙手中升華的愉悅。中國歷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從魯班、張衡、畢升等巨匠們驚世駭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藝;從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嘆為觀止的文物國寶,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中華文明史,就是工匠們用智慧和汗水寫成的。但是中國這種“工匠精神”并沒有很好地傳承下來。當前,中國造得了大飛機、高鐵、神舟飛舞,而大量產(chǎn)品卻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國人蜂擁海外“掃貨”,甚至出現(xiàn)了將超市貨架一掃而空的現(xiàn)象。這種反差終于讓國人意識到:我們缺乏技術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細節(jié)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國從制造大國成為制造強國。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我國重塑“工匠精神”的價值。【答案】①“工匠精神”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物質力量,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激發(fā)人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②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促進文化與經(jīng)濟相互交融(1),凸顯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有利于打造一流產(chǎn)品,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③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增強人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提升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④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傳承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或增強民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2018年高考政治二輪新題好題精講精煉精品系列專題11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考點一、中華文化的作用1.中華文化的作用(1)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zhàn)勝內憂外患、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個中華兒女共同創(chuàng)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中華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今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影響,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4)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全面發(fā)展、全面進步的事業(yè),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在分析具體材料是否能夠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特點時,可以從“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兩個角度來思考。(2)“求同存異”側重于強調不同文化在相處時的一種外在的、靜止的狀態(tài),“兼收并蓄”側重于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內在的、動態(tài)的交流、借鑒與融合。(3)包容性不是說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鑒,而是說中華文化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中華文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典型例題】1.(2017年全國高考江蘇卷19)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扁鵲提出了“望、聞、問、切”的診療方法,奠定了中醫(y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此后,中醫(yī)藥在不斷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豐富發(fā)展自己的同時,也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成員中已有 103 個認可使用針灸。這充分說明A.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源遠流長 B.文化交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C.文化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D.中醫(yī)藥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答案】A【解析】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奠定了中醫(yī)治療的基礎,并一直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此后,中醫(yī)藥在不斷汲取世界文明成果”這說明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故A項正確;材料并沒有體現(xiàn)文化間的相互交流,B項不選;材料沒有強調文化多樣性,C項不選;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D項錯誤,故本題答案選擇A。2.(2017年全國高考北京卷25).在中國水墨畫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濃、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畫面產(chǎn)生視覺效果的變化,陰陽明暗、凹凸遠近、蒼翠秀潤、動靜巨微,盡在“五色”之妙。下列認識正確的有①“墨分五色”在墨色運用上豐富多變,是辯證思維的體現(xiàn)② 墨色濃淡的變化表現(xiàn)出無窮境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③ 墨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現(xiàn)④ 追求內斂、含蓄,崇尚飄逸、空靈,是時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考點二、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1.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2. 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典型例題】1.(2017年全國高考天津卷8)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主題展覽”,通過大量珍貴的圖片和實物,全景式展現(xiàn)了紅軍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下列表述與該展覽主題最為貼切的是A.繼承革命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 B.營造文化氛圍,促進文化創(chuàng)新 C.傳承歷史文化,展現(xiàn)時代精神 D.堅定理想信念,推動文藝繁榮【答案】A2.(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1卷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017年春節(jié)期間,大型文化類競賽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成為陪伴人們歡度新春佳節(jié)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組以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為己任,僅僅抓住受眾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在賽制和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大膽創(chuàng)新。比賽詩詞涵蓋《詩經(jīng)》、楚辭、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等,主要選自中小學教材,聚焦愛國、仁義、友善等主題。參賽選手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學生、教師,有工人、農(nóng)民、公務員,有海外華人、外國留學生。嘉賓現(xiàn)場點評,或分析詩詞的深刻內涵,或發(fā)掘詩詞的道德價值,或講述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賽會設置競猜、“飛花令”等環(huán)節(jié),啟用水霧臺、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設計,應用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手段,打造出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節(jié)目的播出,引起強烈的反響,總首飾觀眾超過11億人次,引發(fā)新一輪中國詩詞熱。(1)《中國詩詞大會》是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成功案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3)請就學校如何開展中華優(yōu)秀文化教育提兩條建議。(4分)【答案】(1)選擇藝術價值高、影響大、代表性強的詩詞,集中展示中國詩詞的魅力;重視發(fā)掘詩詞的深刻文化內涵,引導人們向美向善;運用現(xiàn)代傳播技術手段,注重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激發(fā)民眾內心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引導民眾廣泛參與。(3)開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課程;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題實踐活動;開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好題精練.doc 重難點精講.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