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結構對比】舊教材部編新教材舊教材中沒有本部分的內容第11課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中國夢宏偉藍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綜合國力持續提升【正文表述對比】【名師解讀點撥】1.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也就是: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逐步并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表現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途徑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施手段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習近平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2.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2013年3月5日9時在京開幕,3月17日上午閉幕。會議的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準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批準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聽取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選舉產生新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領導人等。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增)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改革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任務,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學&科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名師解讀點撥】全面理解“四個全面”三、五大發展理念(新增)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形成平衡發展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合作共贏,增進人民福祉。學&科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針對的是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國當前最為緊迫的現實問題,關系我國發展全局和未來前景。【名師解讀點撥】堅持綠色發展,就是在中國發起一次生態革命,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無論是生態環境承載力的不足,還是人們環保意識、權利意識的增強,都要求國家調適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念茲在茲的執政目標和努力方向,而生態美好是人民群眾心目中“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在人們的嶄新認知里,生態是否美好、能否盡享綠色,與幸福感息息相關。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由環境事件引起的“鄰避效應”和群體抗爭行為多次出現,嚴重威脅著社會穩定和地方秩序。堅持綠色發展,不僅是經濟領域的一場變革,也將深刻影響地方政治生態和社會治理。堅持開放發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近些年,隨著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外界紛紛猜疑中國是否依然實行30多年一直奉行的對外開放政策。對此,“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開放發展”理念,就是告訴世界,中國會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對于中國來說,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更多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制度性話語權。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牽頭設立亞投行,都有這方面的考慮。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著力增進人民福祉,增強獲得感,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呂氏春秋》有曰:“治天下也,必先公。”馬克思曾說“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目的本身”。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分配不公問題、階層收入差距問題、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凸顯,人們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面臨一些體制機制障礙。無論是共享發展,還是全面深改,都是要破除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體制機制障礙,打破既得利益阻力,實現全面小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才能牢固。2.五大發展理念的內在聯系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創新發展,注重的是更高質量、更高效益。堅持創新發展,將使一國、一地區的發展更加均衡、更加環保、更加優化、更加包容。也就是說,創新發展對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協調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均衡、更加全面。堅持協調發展,將顯著推進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進程。更加注重生態保護、社會保護,是協調發展的題中之義。綠色發展,注重的是更加環保、更加和諧。堅持綠色發展,將深刻影響一地區的發展模式和幸福指數。要想實現綠色發展,需要不斷地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同時,綠色發展將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使共享發展成為有質量的發展。開放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優化、更加融入。堅持開放發展,將增強我國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開放發展是一國繁榮的必由之路。縱觀世界,凡是走封閉之路的國家,無一不是走向失敗國家的行列。開放發展,將使發展更加注重創新,更加重視生態文明的影響,更加有利于實現共享發展。共享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公平、更加正義。堅持共享發展,是堅持其他四種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的發展,都是為了人的發展。堅持共享發展,將為其他四種發展提供倫理支持和治理動力。五大發展理念缺一不可。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唯有統一貫徹,出實招、破難題,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綜合國力持續提升(新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糧食、棉花、肉類和原煤、鋼、水泥等100多種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名列前茅。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的科學判斷。我國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保障了國家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體現了中國國家和人民與世界各國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美好愿景。學&科網【名師解讀點撥】1.“一帶一路”戰略的相關知識概念:“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提出: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原則和目的:“一帶一路”建設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則,在通路、通航的基礎上通商,形成和平與發展新常態。初步成效:2014至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2.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成就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大量涌現,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創造熱情得到極大激發、創新才華得到充分施展、文化創造活力競相進發、文化創造成果不斷涌現,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十分活躍,精品不斷涌現、市場日益繁榮。堅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理念,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大幅度提高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打破了長期束縛文化生產力的制度和體制藩籬,文化產業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占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2017年,我國已與157個國家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累計簽署的文化交流執行計劃達700余個,并深化與俄、美、英、法、德、南非、印尼、歐盟等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初步形成覆蓋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間文化交流與合作網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