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結構對比】舊教材部編新教材第11課最可愛的人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第12課抗美援朝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發展繁榮【正文表述對比】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1947年,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為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00多個民族自治縣(旗),70%以上的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新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新增)【名師解讀點撥】民族政策是指國家和政黨為調節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采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等的總和。從世界范圍來看,民族政策的實質和作用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發展政策;后者如種族隔離、種族歧視政策等。從內容來看,有政策原則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則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須遵循的大政方針,如我國實行的民族平等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等;具體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對涉及民族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體的規定。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準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共同繁榮發展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新中國成立時,一些少數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國家按照自愿的原則,幫助侗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創制了文字,為這些民族的文化傳承創造了條件。國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國家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了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這些措施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增)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戰略覆蓋了5個民族自治區、27個民族自治州和83個民族自治縣,還有3個民族自治州參照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西部大開發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比原來表述更詳細)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增)【名師解讀點撥】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特點 1.一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既不是脫離祖國大家庭的“獨立自治”,也不是半獨立狀態的“自治邦”。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我國的一級地方政府。 2.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自治;自治權利是中央統一領導,根據憲法和法律,遵循黨的方針政策的“民族主權”。一切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須遵循憲法所規定的總原則,堅決、自覺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政策、法令;依照憲法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 3.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是以少數民族聚居為基礎實行的區域自治,而不是脫離一定地域的所謂“民族自治”。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脫離整個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全國的經濟建設而奢談什么“獨立自主”的“民族經濟體系”。4.我國民族狀況的特點是,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散,絕大多數與漢族交錯聚居,少數民族之間也多半是交錯雜居或聚居。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不是單純以人口比例為依據。人口較多的民族可以自治,人口較少的民族也可以自治,而不是只有一個少數民族占多數的地方才能實行自治。 5.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往往包含幾個少數民族和漢族。搞好民族區域自治,不僅要處理好上下關系,也必須適當處理自治地方內部的民族關系;既要適當處理少數民族同漢族的關系,又要適當處理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以利于各民族的團結和繁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