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考法五 內蒙古自治區迎來70周年紀念日 【背景材料】 201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地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數千名群眾載歌載舞,歡慶自治區成立70周年。連日來,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等地也舉行了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喜迎自治區70年生日。 材料一 昔日的畜牧業王國成為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和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正在崛起,產自內蒙古的綠色農畜產品風靡國內外市場,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和北疆風光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休閑度假。在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內蒙古已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安全穩定屏障,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內蒙古已經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材料二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加強民族團結,是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根基。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維護并實現了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安居樂業,民族團結之花得以常開長盛。70年來,內蒙古2500多萬各族人民相親相愛,親如一家,守望相助,團結奮進,使全區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和諧景象,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越來越亮麗。 材料三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中指出,深入推進民族教育發展。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研究制訂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意見。印發關于加強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中小學少數民族文字教材編寫審查管理辦法。研究制訂內地民族班改革和發展規劃(2017-2025年),全面提高內地民族班辦學水平。印發提升西藏基礎教育質量的指導意見。扎實做好“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加快發展川甘青交界地區教育。督促實施南疆雙語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方案。深入推進援疆職業院校采取多種方式對口幫扶南疆中職學校。 材料四 2017年民族經濟工作要抓好五個方面,一是實施好“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二是落實好國家關于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差別化政策;三是強力推進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與全面小康進程;四是加強民族統計監測和經濟形勢分析,發揮好黨和政府的參謀助手作用;五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領導和駕馭民族經濟工作的能力水平。 【考法突破】 1.經濟生活角度 (1)【命題方向】以經濟依據類題型考查內蒙古走上經濟發展快車道的依據。 【模擬設問】聯系材料一,運用所學經濟知識,分析內蒙古走上經濟發展快車道的依據。 【答題要素】科學發展觀+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環境保護+宏觀調控。 【規范解答】①貫徹落實科學發觀。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②加強自主創新。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③轉變發展方式。要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④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要縮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實現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⑤加強環境保護,促進資源節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充分發展財政的作用。做到了充分發揮國家財政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等作用。 (2)【命題方向】以經濟建議類題型考查如何加快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 【模擬設問】運用所學經濟知識,為加快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答題要素】經濟建設為中心+國家加大投入+走特色道路+改革開放 【規范解答】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②國家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投入,實行更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③少數民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走具有本地特色加快發展的新路子;④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等等。 2.政治生活角度 【命題方向】以政治如何類題型考查政府如何維護民族地區社會穩定。 【模擬設問】聯系材料二,運用所學政治知識分析政府如何維護民族地區社會穩定。 【答題要素】國家性質+政府宗旨原則+政府職能+依法行政+民族關系+民族政策 【規范解答】(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2)政府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3)政府積極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職能,文化建設職能,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長治久安職能。(4)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增強,樹立政府權威。(5)政府堅持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6)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3.文化生活角度 【命題方向】以文化因果類題型考查深入推進民族教育發展的原因。 【模擬設問】 聯系材料三,請運用文化知識談談為什么要深入推進民族教育發展。 【答題要素】教育功能+教育地位+優秀文化作用+教育公平+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 【規范解答】(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在人的教化和培養上具有特定的功能,深入推進民族教育發展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2)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與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要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3)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對個人成長的歷程產生深刻影響,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4)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和教育公平是培養四有公民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與科學文化素質(5)深入推進民族教育發展也是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 4.生活與哲學角度 【命題方向】以哲學措施類題型考查如何促進內蒙古地區經濟持續發展。 【模擬設問】聯系材料四,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分析如何促進內蒙古地區經濟持續發展。 【答題要素】創新意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重點+堅持聯系的觀點+樹立全局意識 【規范解答】①樹立辯證的否定觀。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在經濟發展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充分發展民族地區的優勢,走區域特色經濟發展道路。③主要矛盾的地位要求我們善于抓重點。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并把之始終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④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⑤整體決定部分,要樹立全局意識。要實施民族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動民族區域協調發展,縮小民族區域發展差距。 【考法典例】 1.早在10年前,內蒙古東部五盟市就首次被納入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范圍,在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東部盟市重點傾斜支持。五盟市首次被納入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范圍 ①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的要求 ②把借助域外力量作為發展的根本基點 ③體現區域協調發展是東北振興的重要方法 ④是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客觀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近年來,隨著內蒙古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內蒙古群眾走出蒙古,到國家中東部城市務工,各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深度交往交流。內蒙古人民群眾與其他各族群眾深度交流交往 ①體現了我國少數民族一律平等 ②保障了我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③促進了各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 ④是經濟發展的保證和社會穩定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近年來,中央政府在土地、稅收、進出口、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諸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興業,推動了內蒙古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央政府這些舉措 ①是實現民族平等的具體體現 ②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需要 ③促進了新型民族關系的形成 ④ 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所決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從2016年起,國家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內蒙古同步在全區范圍內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過去的農業“三項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一項,政策目標由過去的激勵性、普惠性補貼向功能性、環節性補貼轉變,即:將過去一次性全部補貼給種糧農民的補貼資金調整為兩塊資金,一塊補貼資金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護,一塊補貼資金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惠民政策 ①是增進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 ②是貫徹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的具體體現③有利于逐步消除各民族之間的差異 ④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草原母親”都貴瑪、優秀民族干部牛玉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廷·巴特尓……118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團結友愛的故事層出不窮,書寫著“模范自治區”的風采,牢牢筑就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各民族的團結統一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也是中華兒女和諧穩定、幸福生活的需要。這表明 ①必須十分珍惜和不斷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②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物質基礎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④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6.70年來,蒙古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實現了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成為管理內蒙古地方社會事務、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內蒙古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享有者。這表明政府 ①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則 ②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原則 ③各民族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④努力消除各民族之間的差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近年來,國家采取各種措施支持內蒙古發展,加大以貧困群體為重點的民生改善力度。國家采取各種措施支持內蒙古發展是基于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是發展經濟 B.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落實我國的宗教政策 C.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和社會主義本質 D.堅持民族平等原則,消除民族發展的差別 8.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這說明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我國國情,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B.高度自治能夠調動民族地區人民的積極性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當前,內蒙古2500多萬各族人民相親相愛,親如一家,守望相助,團結奮進,使全區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和諧景象,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越來越亮麗。這說明 A.聯系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B.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C.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 D.人為聯系因有“人化”特點而失去客觀性 10.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成立的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不僅開創了內蒙古發展的新紀元,也為國內各少數民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提供了成功范例和良好榜樣。材料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問題關鍵 B.從整體著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質 C.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11.內蒙古堅持美麗與發展雙贏,全區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連年實現“雙提高”,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續“雙減少”,生態呈現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好勢頭,筑起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堅持美麗與發展雙贏說明 ①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②要把握事物的固有聯系,切忌主觀隨意性 ③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④要堅持主觀符合客觀,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這是因為 ①關鍵部分對整體功能的發揮有時甚至起決定作用 ②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處于支配地位 ④解決復雜問題必須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史學家翦伯贊在《內蒙訪古》一文中這樣寫道 : “從陰山高處拖下來的深綠色的山坡,安閑地躺在黃河岸上,沐著陽光。這是多么平靜的一個原野!但這個平靜的原野在民族關系緊張的歷史時期,卻經常是一個風浪最大的地方。”這段話告訴我們 ①辯證否定是事物之間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③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④任何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建立起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使民族團結教育實現了覆蓋青少年的學校系統教育、覆蓋干部職工的培訓教育、覆蓋全社會的媒體宣傳教育及覆蓋鄉村、社區、部隊、企業的差別化的宣傳教育“四個全覆蓋”。這啟示我們 ①應當立足整體,實現整體最優點目標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發展推動整體發展 ③要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考慮 ④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著眼局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參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B 7.C 8.A 9.A 10.D 11.C 12.C 13.D 14.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