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考法八 2017央視中國戲曲大會總決賽落幕 【背景材料】 2017年8月6日至12日,中國戲曲大會連續7個晚上的精彩播出,成為央視2017年夏天的又一個收視熱點,在全國掀起了“戲曲熱”。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成功之后,央視在今年夏天又成功推出了《中國戲曲大會》。短短的七天播出,精良的制作,精巧的設計,受到了億萬觀眾的熱捧。“三進三出”的戲曲編輯孫霆最終擊敗了高大帥氣的電氣工程師趙雅博,奪得了《中國戲曲大會》的總冠軍。 材料一 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戲曲藝術面臨活力不足、劇種減少、人才斷檔、市場萎縮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并就戲曲工作做出的總體部署和政策規定。 材料二 戲曲起源于民間,它保存著地方語言和世俗風情,是一個區域、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現在中國的大部分戲曲劇種都是世界級或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加強保護。 目前,我國戲曲文化的發展雖有升溫,但仍存困境:有些劇目一直沿襲傳統的表演技法,形式刻板,缺乏吸引力;快節奏的生活和豐富絢麗的文娛活動使年輕人離傳統的戲曲越來越遠。 材料三 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日前出臺的《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明確,2017年,在試點基礎上,有條件的省區市大中小學以及中央部委所屬高校爭取實現所有學生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2018年,戲曲進校園活動蓬勃開展,戲曲教育豐富多樣,爭取實現全國所有大中小學每個學生每年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2020年,戲曲進校園實現常態化、機制化、普及化,基本實現全覆蓋。 材料四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確立了由政府扶持戲曲事業的方針,把戲曲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提升到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層面。國家將戲曲藝術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指標體系,將戲曲發展、文化繁榮與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緊密相連,形成了更加豐富和完備的社會文化生態。地方政府對當地戲曲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負有主體責任,各級政府應該從項目設立、政策落實和經費支撐上對所在地戲曲院團予以切實有力的扶植與支持。要從文化生態的源頭出發,從新生代抓起,加強戲曲通識教育,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以戲曲藝術為載體的教育實踐活動。 材料五 近年來,章氏“四代猴王世家”第四代傳人六小齡童(章金萊)學習中國傳統戲曲猴戲的表演,吸收南北派猴戲的表演精華,將中國武術、影視表演、動畫形象等幾乎所有能夠涉及的藝術手段都巧妙地糅在戲里,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美猴王”形象。由他主演的1986 年版《西游記》電視劇至今重播達 3000 多次,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成為中國人的共同記憶和人們心目中的永恒經典。 【考法突破】 1.文化生活角度 (1)【命題方向】以文化建議類題型考查如何傳承和發展我國戲曲藝術 【模擬設問】運用文化知識就如何傳承和發展我國戲曲藝術提幾點建議 【答題要素】戲曲藝術形態多元化+管理文化市場+吸收中西方文化優秀內涵 【規范解答】①允許戲曲藝術形態多元化。現在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要讓戲曲園地百花齊放,既允許表現傳統文化的戲曲樣式存在,也要吸收現當代藝術元素的多重舞臺表現形態,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和審美要求。②戲曲文化是構建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但戲曲一統天下的風光不會再有,而且一些傳統戲曲曲目所倡導的封建觀念與當今的觀念有沖突。因此,既要讓戲曲重新回到市場,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③中西方文化都各有優長,也各有缺陷。因此,應該根據本國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有選擇地吸收中西方文化中的優秀內涵。 (2)【命題方向】以文化因果類題型考查為什么要加強對中國傳統戲曲保護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知識說明加強對中國傳統戲曲保護的原因。 【答題要素】文化遺產地位和作用+傳承增強民族認同感+展示博大精深中華文化 【規范解答】①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戲曲對展現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②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和民族性,保護中國傳統戲曲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增強民族認同感具有重要作用;③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戲曲可以呈現中華文化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3)【命題方向】以文化意義類題型考查戲曲進校園的現實意義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三,運用文化知識分析戲曲進校園的現實意義。 【答題要素】優秀文化作用+中華傳統文化+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精神文明建設 【規范解答】①有利于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增強學生的精神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②有利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③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④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我國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2.生活與哲學角度 (1)【命題方向】以哲學如何類題型考查如何振興戲曲藝術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四,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分析如何振興戲曲藝術? 【答題要素】社會意識的作用+綜合思維方式+聯系的多樣性+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規范解答】①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要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國務院出臺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確立了由政府扶持戲曲事業的方針,把戲曲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提升到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層面。②系統優化的方法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將戲曲藝術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指標體系,將戲曲發展、文化繁榮與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緊密相連,有助于形成更加豐富和完備的社會文化生態。③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地方政府對當地戲曲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負有主體責任,各級政府應該從項目設立、政策落實和經費支撐上對所在地戲曲院團予以切實有力的扶植與支持。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傳承與發展戲曲藝術,要從文化生態的源頭出發,從新生代抓起,加強戲曲通識教育,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以戲曲藝術為載體的教育實踐活動。 (2)【命題方向】以哲學因果類題型考查“美猴王”形象成為“永恒經典”的原因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論知識分析“美猴王”形象成為“永恒經典”的原因。 【答題要素】從實際出發+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時俱進 【規范解答】①六小齡童從中國傳統猴戲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尊重和遵循文藝創作規律。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各種藝術手段巧妙糅合在猴戲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熒屏“美猴王”形象。③與時俱進地通過現代大眾傳媒使之快速地在群眾中傳播和共享,從而成為中國人的共同記憶和永恒經典。 【考法典例】 1.本次《中國戲曲大會》根據戲曲特點,增加了視聽題、辨識題、劇目題等形式,云集了各劇種名家大腕作為出題嘉賓進行了精彩表演。這反映了 A.意識具有能動作用的原則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C.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則 D.堅持對立統一的原則 2.《中國戲曲大會》是央視又一檔全民參與的傳統文化節目,由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自主研發,以競技答題方式,將戲曲背后的故事性、知識性、規律性、趣味性進行了巧妙聯動。 這說明 ①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②滿足人民大眾需要的優秀傳統文化才有強大的生命力 ③與現代流行文化融合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④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本次戲曲大會的題目設置可謂是煞費苦心,由高校教授、業界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在兩個多月內設計了大約600多道題。涉及的地域、民族、戲曲種類和題材非常廣泛,力爭涵蓋全國三十幾個省區市,同時兼顧傳統戲、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覆蓋了戲曲文化的方方面面,照顧到不同地域的電視觀眾。題目設置之所以要煞費苦心,這是因為 A.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我們應堅持為人民服務 B.人民群眾是我們的政治依靠和工作目的 C.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D.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是人們活動的根本動力 4.現在人們常用的語匯如“亮相”、“走過場”、“有板有眼”,都與戲曲有關,出題組也將此融入到題目中,力求通過本次大會,把戲曲與當代生活的聯系揭示出來,消除當代人與戲曲的隔膜,既保留了競技的激烈,也具備戲曲藝術獨特的可視性、觀賞性,提振全社會文化自信,萃取戲曲精華和能量,禮敬中國故事、中國氣派。之所以要把戲曲與當代生活的聯系揭示出來,是因為 A.實踐決定認識 ,認識推動實踐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認識來源于實踐并為實踐服務 D.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中國古典戲曲成熟于宋元時期,完整的戲劇形式,給中國傳統藝術注入新的生命,豐富了中華傳統藝術的精神,使它在內容上更加開闊,具有更廣泛的涵蓋性;在形式上也更加豐富多彩,使戲曲成為世界上最為綜合的藝術。可以說,中國戲曲融合了過去一切的藝術形式,在“戲劇”原則的主導下,發揮著音樂、舞蹈、詩歌、美術等藝術形式的作用。據此回答5—6題: 5.戲曲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為綜合的藝術,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是因為 A.大眾傳媒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推手 B.文化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所不能 C.中國人能自覺主動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D.戲曲文化能夠在長期實踐中做到借鑒、融合和完善 6. 中國戲曲融合了過去一切的藝術形式,在“戲劇”原則的主導下,發揮著音樂、舞蹈、詩歌、美術等藝術形式的作用。這表明 A.文化對社會發展有積極影響 B.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D.人們的實踐受到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 7.娛樂綜藝本身沒有錯,這類節目迎合了電視臺商業化的趨勢,在一段時期內為電視傳媒帶來了空前的繁榮。然而,一味地迎合低俗獵奇傾向,污染了社會環境,毒害了群眾,給電視熒屏視聽業務的持續發展蒙上了陰影。出現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是 A.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B.文化產品的規模化 C.現代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多樣的文化載體 D.目前文化生活的復雜性 8.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戲曲大會的重要目的,也是向全國網友提出的時代命題。以下對待傳統文化正確的是 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②尊重差異,理解個性 ③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④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上個世紀,《正大綜藝》“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節目口號、《開心辭典》主持人王小丫“請聽題”的臺詞,都幾乎成為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這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 A.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B.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C.總是無法抹去的 D.總是積極健康的 10. 《中國戲曲大會》節目中的參賽者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教育背景,唯一共同的是對于戲曲魅力的歡喜。這從生活與哲學的角度說明 A.矛盾雙方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B.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11.“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夢了好久終于把夢實現,前途漫漫任我闖,幸虧還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終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終于把夢實現,那些不變的風霜早就無所謂,累也不說累。”劉德華演唱的勵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詞,給我們的哲學感悟有 ①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實現理想的決定力量 ③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 ④量的積累必然推動事物的發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戲曲涵蓋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于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繼承和發揚。社會發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軟實力和人的素質思想亟待并行跟進,戲曲恰恰是一種提升的力量。這說明 A.文化是影響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決定一定的經濟、政治 D.文化對提升人的素質具有決定作用 13.從漢字聽寫大會,到謎語大會、成語大會、詩詞大會,再到戲曲大會,媒體人一次再一次地通過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讓與國家要求和時代發展相適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風化雨,引爆全民關注傳統文化的熱潮。這表明 A.大眾傳媒已成為當今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B.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C.消費心理對人的消費行為有決定性的作用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經濟政治的反映 14.當下,購買版權幾乎是電視綜藝的唯一模式,因為承載了太多利益訴求,多數節目早已負擔不起傳承文化的使命。即時消費的娛樂綜藝,最終幾乎都走向同質化競爭的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以《中國戲曲大會》為代表的一批文化類節目卻殺出重圍,以內涵搏出了收視率。這說明 ①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②滿足人民大眾需要的優秀傳統文化才有強大的生命力 ③與現代流行文化融合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④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5.不同時代,戲曲也在悄然的發生著改變,但它的基本特征是不變的。這句話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D.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16.在豐富紛雜的社會生活中,任何藝術的、非藝術的文藝形式都有其愛好者,其中一些常常通過網絡構成了一個個亞文化社群,在各種論壇、群組中結交知音,身處其中者并不覺得自己的愛好是小眾的,而且社群人數的絕對數量也常常成千上萬,堪稱龐大。可是,把這個數字放到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下,其小眾性就被凸顯了出來。材料強調的是 A.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兩個方面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制約. C.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D.要用矛盾觀點看待問題 【參考答案】 1.B 2.A 3.A 4.C 5.D 6.B 7.A 8.B 9.B 10.D 11.C 12.A 13.A 14.A 15.D 16.D 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