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考法十 紀念日本無條件投降72周年 【背景材料】 2017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2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辦多種活動,紀念這一歷史性的日子。72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停戰詔書》形式,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在簽署投降書的密蘇里號戰艦上,至今仍然留存著投降儀式的基本原貌。 材料一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攜手并肩,共同抗擊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勢力。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只有團結各國人民,進一步凝聚起和平與正義的磅礴力量,才能讓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歷史的悲劇才不再重演。 材料二 我們確立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不只是紀念這場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也不只是紀念結束了在積貧積弱飽受欺凌的百年國恥,我們紀念的是民族信心、是民族精神、是民族意志,為的是在世界民族之林更好的走好中華民族之路,積聚力量更快更好地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材料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經歷了戰爭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考法突破】 1.政治生活角度 【命題方向】以政治如何類題型考查如何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國際社會知識分析如何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答題要素】增強綜合國力+建設小康社會+反對霸權主義+建立國際新秩序 【規范解答】①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們一定要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增強綜合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②要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2.文化生活角度 【命題方向】以文化理解類題型考查對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設立的理解 【模擬設問】運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知識,對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設立加以說明。 【答題要素】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民族復興鑄造精神支柱 【規范解答】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的繁榮并展現她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現,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②舉行日本無條件投降日紀念活動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紀念日,蘊含著深刻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精神。③舉行日本無條件投降日紀念活動,是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提供重要載體和歷史文化養料,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鑄造精神支柱。 3.生活與哲學角度 (1)【命題方向】以哲學作用類題型考查抗戰精神對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二,運用意識作用知識說明抗戰精神對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答題要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抗戰精神的作用 【規范解答】①意識是對事物的能動反映,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抗戰精神是激勵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爭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②抗戰精神及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強了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勵中國人民克服國力弱,武器裝備落后等困難,堅持持久抗戰,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2)【命題方向】以哲學因果類題型考查經歷了戰爭使人們更加懂得和平寶貴的原因。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三,運用矛盾知識分析戰爭使人們更加懂得和平寶貴的原因。 【答題要素】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雙方轉化 【規范解答】①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中國人民抗日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矛盾雙方互相對立,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并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戰爭給人類帶來黑暗,和平給人類帶來光明,經歷了戰爭的人們親身體會到黑暗的痛苦,會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并且努力創造各種條件保衛和平。 (3)【命題方向】以哲學依據類題型考查設立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的依據 【模擬設問】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知識說明設立紀念日的依據 【答題要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作用 【規范解答】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設立紀念日,是為了讓人們牢記歷史,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彰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②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能夠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考法典例】 1.1937年7月7日,駐扎在宛平的侵華日軍悍然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中國軍民奮起抵抗,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反抗外敵侵略的抗日戰爭由此全面展開。經過8年浴血奮戰,中國以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的巨大犧牲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說明 A.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B.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C.事物是普遍聯系,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D.事物發展是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 “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國弱則被辱的沉痛教訓,近代以來的中國無約不損、無戰不敗,善良的中華民族被奴役、被壓迫,中國人民飽受侵略和欺凌,根本原因在于國家的落后;放眼現實,指出各族人民的堅定團結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據此回答2—4題: 2.“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國弱則被辱的沉痛教訓。從生活與哲學的角度看,說明 A事物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 B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C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D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 3.之所以說各族人民的堅定團結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是因為 A.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 B.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了人生價值 C.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D.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依賴于實踐 4.中國人民飽受侵略和欺凌,根本原因在于國家的落后。這說明 A.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B.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 C.任何事物與周圍的其它事物之間相互聯系著 D.聯系具有客觀性、不變性 5.近年來,一些大國與我國建立各種“伙伴關系”的報道屢見報端,如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美“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中法“全面伙伴關系”、中日“和平與發展的友好伙伴關系”等。這表明 A.我國調整了不與任何大國建立戰略關系的不結盟政策 B.我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社會中確立了應有地位 C.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逐步消失,國家關系越來越融洽 D.和平、穩定、公正的國際秩序已經建立,并不斷完善 6.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攜手并肩,共同抗擊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勢力。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只有團結各國人民,進一步凝聚起和平與正義的磅礴力量,才能讓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歷史的悲劇才不會重演。這對青年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啟示是 ①只要發揚民族精神,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②堅持個人與社會的統一,才有利于實現人生價值 ③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是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 ④全面提高個人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九一八事變激起了中華民族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以此為起點進行了長達14年不屈不撓的抗日戰爭,最終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完全勝利。據此回答7—9題: 7.材料表明 A.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B.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C.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特質 D.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8.下列對抗戰精神認識不正確的是 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②是所有中華兒女所具有的精神 ③抗戰精神的形成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在今天已經沒有現實意義 ④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豐富和發展的具體體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戰時期的集中體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必須 A.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B.全面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和一切外來文化 C.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 D.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不能以我為主 10.歷史深刻揭示,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推進中國社會變革、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歷史深刻昭示,各族人民的堅定團結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②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③是超階級的、全民的政黨 ④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居安思危,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發展,建設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強大祖國。據此回答11—13題: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句話的哲學依據是 ①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聯系出發 ②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起積極推動作用 ③善于把握事物的具體聯系,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 ④聯系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居安思危”的哲學寓意是 ①事物的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②矛盾雙方的對立是無條件的 ③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④做事情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3.之所以要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是因為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B.意識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 C.意識能正確改造世界 D.要充分發揮人主觀能動性 14.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沒有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一個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體現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是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最終目標 15.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從價值觀的角度,說明 ①符合人們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價值觀 ②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③不同的價值觀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 ④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在亡國滅種之際徹底覺醒,在愛國主義精神感召下捐棄前嫌,在14年抗日戰爭中空前地團結在一起,中華民族煥發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熔鑄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據此回答16—18題: 16.上述材料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 A.團結統一 B.愛好和平 C.勤勞勇敢 D.自強不息 21教育網17.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中華民族精神是 ①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②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 ③維系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④世界上最寶貴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cnjy.com18.從哲學上看,抗日戰爭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是 A.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B.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 C.矛盾主次方面關系 D.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9.當前安倍政權加速“右傾化”,在復活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對此我們不能立場搖擺、聽之任之,要與日本右翼反華勢力作堅決的斗爭。這說明 ①國家間沒有共同利益可言 ②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戰爭的根源 ③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落腳點和出發點 ④各國的利益追求不同,對外政策、主張就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cn·jy·com 20. 近年來,西方霸權國家加緊對亞太地區戰略控制,個別周邊國家千方百計拉攏域外勢力,不斷在東海、南海等島礁灘沙歸屬和海域劃界問題上制造事端,中華民族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面臨重大挑戰。日本對中華民族造成深重歷史災難和嚴重現實威脅,并在當前復活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陷越深。這啟示我們 ①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②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③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 ④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參考答案】 1.B 2.B 3.C 4.C 5.B 6.C 7.B 8.D 9.A 10.A 11.C 12.A 13.B 14.C 15.D 16.Awww.21-cn-jy.com 17.D 18.A 19.D 20.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