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專題四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舉行 【背景材料】 2017年7月8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在德國漢堡繼續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討論非洲伙伴關系問題時,習近平指出,支持非洲發展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均衡、包容增長。中國是支持非洲發展的真誠伙伴。我們秉持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幫助非洲發展。在討論數字化問題時,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要攜手構建增長友好型、就業友好型數字經濟,為世界經濟開辟更廣闊空間。第一,我們要主動適應數字化變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積極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落實好杭州峰會確定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二十國集團新工業革命行動計劃》。第二,我們要共同化解風險和挑戰,推動數字經濟朝開放包容方向發展。要擴大數字經濟的可及性,縮小南北數字鴻溝。要重視數字化生產、人工智能等對各國就業的影響,共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第三,我們要攜手合作,共同營造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共同提升數字化應用水平。要推動建設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探索建立多邊、透明、包容的數字領域國際貿易規則。與會領導人還就移民、衛生、就業、婦女賦權等議題交換意見。當地時間8日下午,峰會閉幕。峰會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公報》,強調應對當今時代挑戰、塑造聯動世界是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共同目標。承諾在杭州峰會成果基礎上攜手合作,推動貿易投資,發揮數字化潛力,推動可持續發展,與非洲國家建立伙伴關系,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塑造全球化,造福全人類。汪洋、楊潔篪等參加有關活動。 【考點鏈接】 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當今世界,各國人民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市場、資金、資源、信息、人才等等都是高度全球化的。二十國集團通過互聯互通促進了區域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2.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峰會強調,要推動建設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探索建立多邊、透明、包容的數字領域國際貿易規則。與會領導人還就移民、衛生、就業、婦女賦權等議題交換意見。這有利于為各國營造了一個和平、穩定、安全的外部環境。 3.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我國注重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并在二十國集團內發揮著建設性作用。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這說明,中國的發展繁榮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繁榮也需要中國。 4.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我們的必然選擇,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面對當前挑戰,我們應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 5.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發展開放型經濟體系,全方位加強和拓展同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每個國家都要尊重其他國家的國情,拒絕保護主義,為建設一個開放、融合的世界經濟而努力。 6.發展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近年來,中國致力于幫助非洲破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人才不足兩大發展瓶頸,中國在與非洲國家合作過程中,中國秉持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幫助非洲發展。 7.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包括非歧視原則、市場準人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和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等。某些國家在對外貿易中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非歧視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 8.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峰會強調,要主動適應數字化變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積極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主權國家享有獨立權和平等權。中國一貫主張,主權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峰會通過平等的討論對話,傾聽各方利益訴求。充分表現出了中國與各方共建共享,以誠相待,打造合作平臺的誠意。 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習近平強調,要在數字經濟和新工業革命領域加強合作,要高度重視并支持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要繼續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完善國際金融監管等方面努力。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3.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峰會凝聚共識、共促發展,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公報》,強調應對當今時代挑戰、塑造聯動世界是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共同目標。這體現了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4.國家利益是一國對外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互聯互通格局,深化我國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首先要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國際地位,特別是要維護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 5.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此次峰會承諾,在杭州峰會成果基礎上攜手合作,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塑造全球化,造福全人類。在國際和區域舞臺上,中國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者、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國際經濟秩序的建設者。 三、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峰會承諾在杭州峰會成果基礎上攜手合作,推動貿易投資,發揮數字化潛力,推動可持續發展,與非洲國家建立伙伴關系,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塑造全球化,造福全人類。 2.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要攜手構建增長友好型、就業友好型數字經濟,為世界經濟開辟更廣闊空間。要主動適應數字化變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積極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三、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負面影響依然存在,讓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因此,我們既要立足實際,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發展與各國之間的關系。 2.意識的能動作用。獲得各方一致通過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公報》,有助于推動創新成果交流共享,助力全球增長開辟新路徑。它將為世界提供更多需求,創造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增強了人們對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信心。 3.堅持聯系的觀點。二十國集團要發揚同舟共濟的伙伴精神,開展更緊密的宏觀政策協調。要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多種有效政策工具,既要做好短期風險防范和應對,也要更加注重挖掘中長期增長潛力。既要擴大總需求,也要改善供給質量。 4.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構建互聯互通格局,要用系統優化的方法把政府、私營部門、國際機構聯系起來,統籌考慮。要積極探討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推進科技、人文、防務等領域交流,加強在貿易談判、氣候變化、地區合作機制等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 5.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在G20的框架里,中外交流是一個過程,盡管可能會遇到一些難題,但只要打通制約合作交流的瓶頸,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創新投融資伙伴關系,積極探索拓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就一定能推動國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當前世界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形勢繼續朝好的方向發展。然而,由于一些國家、地區利益博弈問題,貿易壁壘層出不窮,貿易紛爭此起彼伏,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全球經濟復蘇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7.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過去幾年,世界經濟逐步走出低谷,不斷朝好的方向發展,但經濟復蘇之力并不強勁。因此,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多種有效政策工具,向國際社會傳遞二十國集團成員共促全球經濟增長的積極信號。 【跟蹤試題】 二十國集團人口占全球的2/3,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90%,貿易額占全球的80%,所以每年的G20峰會都對全球的經濟治理有一定的導向意義。搞好全球經濟治理,必須 ①取消政府對市場干預 ②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 ③遵循WTO的基本原則 ④由發達國家主導世界經濟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漢堡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并發表題為《堅持開放包容推動聯動增長》的重要講話。多國專家學者表示,習主席的講話著眼于人類社會整體發展,彰顯出中國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大國擔當。這啟示我們 ①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②系統和要素是相互區別的,要從局部出發,立足部分 ③要著眼于系統的整體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④用綜合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要統籌考慮,切忌顧此失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塑造互聯世界”是本屆漢堡峰會的主題。峰會主題的確定說明 ①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認識和把握事物 ②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 ③人們能有目的的創造出事物的固有聯系 ④自在事物的聯系打上了“人化”的烙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作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二十國集團正經歷世界經濟和政治局勢的劇烈動蕩,但雖遭遇逆風,依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多邊對話機制。二十國集團多邊對話機制 ①以成員國利益完全一致為基礎 ②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③是當今時代主題發展變化的產物 ④是主要國家對話合作的平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習主席在講話中呼吁各方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共同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攜手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繼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為此要實現 ①發展模式從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勞動生產率提高轉變 ②發展理念從側重速度向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 ③經濟結構從均衡合理向相對單一轉變 ④經濟增長從擴大內需向主要依靠出口轉變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經濟學界一致認為,自二戰結束以來,全球化一直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自由貿易讓各國受益、讓許多人擺脫貧困。然而,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化正面臨諸多挑戰。這一判斷堅持了 A.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B.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C.共性和個性一的統一 D.整體和部分的統一 7.20國集團(G20)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G8)的財長在德國柏林成立,于華盛頓舉辦了第一屆G20峰會,屬于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余12個重要經濟體組成。20國集團是 ①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②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③區域性的國際組織 ④世界性的國際組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從峰會主題看,德國為此次峰會選定的主題是“塑造聯動世界”,這與G20杭州峰會主題“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一脈相承。從經濟生活的角度看,“塑造聯動世界”有利于 ①區域內生產要素互通有無 ②各國產業產能優勢互補 ③加劇區域經濟不穩定性 ④使區域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從杭州峰會到漢堡峰會,表明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任何藍圖都不會自動變為現實,G20各成員要攜手合作,推動聯動增長,促進共同繁榮,不斷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邁進。下列包含哲理與此一致的是 ①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②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③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④物有甘苦,嘗之者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在討論非洲伙伴關系問題時,習近平指出,支持非洲發展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均衡、包容增長。中國是支持非洲發展的真誠伙伴。我們秉持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幫助非洲發展。這表明 ①我國堅持平等互利原則 ②我國堅定地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③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促進世界發展是我國對外活動出發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近年來,我國注重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并在二十國集團內發揮著建設性作用。隨著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對亞洲和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越來越大。這啟示我們 A.世界的發展繁榮需要中國 B.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 C.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D.我國對外開放朝著拓展深度轉變 12.中國與G20成員國在經濟、政治上存在共同利益,這是能夠合作與交流的基礎。但是中國與有的國家也存在著利益上的對立和矛盾,這是引起貿易摩擦等問題的根源。這說明 ①當代國際競爭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②國際關系健康發展需協調國家間利益 ③維護共同利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中國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主權國家一律平等。此次峰會舉辦了各種形式的平等的外圍對話,傾聽各方利益訴求。充分表現出了中國與各方共建共享,以誠相待,打造合作平臺的誠意。以下關于國家主權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主權是構成國家的唯一因素 ②主權就是一個國家的獨立權 ③主權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④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中國與“G20”成員國在經濟、政治上存在共同利益,這是能夠合作與交流的基礎。但是中國與有的國家也存在著利益上的對立和矛盾,這是引起貿易摩擦等問題的根源。這一事實說明 A.國家性質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B.國家力量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 C.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D.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的 15.當今世界,各國人民是一個休戚與 共的命運共同體,市場、資金、資源、信息、人才等等都是高度全球化的。二十國集團通過互聯互通促進了區域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這說明經濟全球化是國際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對經濟全球化的作用認識正確的是 ①它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②它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③它使各國經濟聯系在一起,促進了各國政治一體化 ④對廣大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的沖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此次峰會承諾在杭州峰會成果基礎上攜手合作,推動貿易投資,發揮數字化潛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發揮數字化潛力體現了 A.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和享用文化 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C.人們接受文化的影響往往是被動的 D.網絡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17.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要攜手構建增長友好型、就業友好型數字經濟,為世界經濟開辟更廣闊空間。要主動適應數字化變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積極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表明 A.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B.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給予經濟以重大影響 D.文化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18.當前,G20國家正在加快推進信息通信技術在供給、需求和潛力的協調聯動發展,從而為互聯互通和共享發展奠定基礎。包括中國、美國、日本、英國等多個G20主要成員都已先后制定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材料表明 ①堅持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②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實踐是獲取認識的唯一途徑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9.德國諺語說,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這里蘊含的哲理是 A.世界是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畫面 B.事物之間的聯系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 C.認識的順序是從單個事物開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 D.若干要素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就會產生新的功能 20.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漢堡峰會當地時間2017年7月8日下午落下帷幕。經過兩天會談,二十國集團一致支持自由貿易,但因美國退出,與會各方未能就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達成共識。但本次峰會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公報》,并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強調應對當今時代挑戰、塑造聯動世界是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共同目標。承諾在杭州峰會成果基礎上攜手合作,推動貿易投資,發揮數字化潛力,推動可持續發展,與非洲國家建立伙伴關系,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塑造全球化,造福全人類。 材料二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漢堡峰會發表題為《堅持開放包容 推動聯動增長》的講話時指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仍不平衡,技術進步對就業的挑戰日益突出。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能將取代全球逾500萬個工作崗位。二十國集團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本著杭州峰會確定的包容增長理念,處理好公平和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和就業的矛盾。要繼續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有機結合起來,解決產業升級、知識和技能錯配帶來的挑戰,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二十國集團應該更加重視在教育培訓、就業創業、分配機制上交流合作。這些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1)運用當代國際知識,分析說明G20漢堡峰會通過《公報》達成共識的依據。 (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知識分析如何應對世界經濟形勢的挑戰? 【參考答案】 1.C 2.D 3.A 4.C 5.A 6.B 7.B 8.A 9.C 10.C 11.B 12.D 13.D 14.C 15.A 16.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 17.B 18.C 19.D 20.(1)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體現了國家間的共同利益。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漢堡共識符合當今時代的主題。③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漢堡共識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④國際組織在促進國家之間經濟交流與合作、協調經濟關系發揮作用。G20漢堡峰會通過《公報》達成共識是國際組織積極發揮作用的體現。 (2)①堅持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相結合。面對當前挑戰,應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包容性發展。同時,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因此,要處理好公平和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和就業的矛盾,解決好產業升級、知識和技能錯配帶來的挑戰。③加強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要重視在教育培訓、就業創業、分配機制上交流合作,將多年經濟發展的成果分享給其他發展中國家,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