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8年高考政治二輪復習時政專題1-9 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開幕(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8年高考政治二輪復習時政專題1-9 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開幕(含答案)

資源簡介

專題九 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開幕
【背景材料】
2017年5月11日下午,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
博會”)重點項目招商推介會暨合作簽約儀式在深圳會展中心6樓桂花廳圓滿舉行。深圳報
業集團總經理王躍軍、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鄧自強等,以及來自新疆自治區、江蘇南通、
陜西西安、廣東中山等省市區的有關領導出席了推介會暨簽約儀式,海內外的近百家投資融
資機構、國內外媒體及眾多海內外專業觀眾等參會。為了更好地推進文化產業項目與投融資
方的對接和合作,本屆文博會從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00多個優秀文化項目中
精心甄選出一批突出反映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需求和結構調整趨勢的、具有深刻文化內涵
和成熟商業模式的精品文化項目,并于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期間進行重點推介,更好地發揮
文博會作為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成就的展示窗口、中華文化走出去、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
界和帶動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作用。據統計,本屆文博會重點項目招商推介合作簽
約儀式上,新疆、江蘇、陜西、廣東,以及南京、西安、珠海等省市及國家對外文化產業基
地等,在此重點推介重大優質文化產業項目,簽約金額共計32億元。
【考點鏈接】
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要重視文化消費的有效性,倒逼文化產業的供給側改革,開拓藝
術型、知識型、體驗型、休閑型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促進社會資源逐步從傳統產業流入現
代服務業,助力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企業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文化企業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精神財富 ,
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建設離不開文化企業的發展 ,二者存在著一種互依互動的關
系。企業的誠信經營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3.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源泉。人民群眾作為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經濟發展中
起主導作用。因此,作為勞動者應該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愛崗敬業,熱愛勞動、勤奮勞動、
尊重勞動,不斷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4.要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以基層政府部門作為文化建設的主導機構,科學
規劃文化建設的發展計劃,逐步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發展框架。推進文化建設的發展,
需要基層政府部門解放思想,深刻認識加強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搞好宏觀調控。
5.市場經濟發展為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具有競爭性、公平性、公
開性、平等性、統一性、開放性等特點。競爭性會激勵勞動者進取精神,增強勇于開拓、大
膽創新的意識,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6.圍繞主題,抓住主線。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
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離不
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因此,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7.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
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
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同樣,發展文化產業也需要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要行使好組織文化建設等職能。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要積極支持引導,逐步
建設全民共享文化實惠的偉大工程。政府、社會要加大服務力度,進一步完善各項設施,面
向群眾開放。為此,要充分發揮其組織文化建設等職能。
2.政府的宗旨和原則。要發揮文博會作為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成就的展示窗口、中華
文化走出去、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和帶動西部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的作用,滿足人民基本
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這體現了我國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加強和改進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
設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要切實擔負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政治責任,加強文化領域領
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4.建設法治中國。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基礎工程,是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好的社會治
理機制,可以提高辦事效率,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在當前群眾利益主體多元化、群眾民主
法制意識日益增強的社會背景下,要創新文化管理、健全文化市場治理機制。
5.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在改革的實踐中提高人民群眾的
參與意識和民主素質,這是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步驟。要引導人民群眾樹立主體觀
念,增強民主意識,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三 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特定的文化環境。文博會自舉辦以來,
有關部門組織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顒訄猿炙枷胄浴⑺囆g性、觀賞性相統一,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突出寓教于樂、寓理于情。
2.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會轉化為物
質力量,對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讓文博會成為改革創新的重要引擎,成為中國文化產業重
大項目投融資和博覽交易的重要平臺,有利于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3.文化與綜合國力。在當前綜合國力競爭中,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
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影響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全力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
臺,促進和拉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4.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本屆文博會突出“文化+”內涵,促進文化與科技、
金融、旅游、時尚等產業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新業態,激發文化消費需求,推動文化產業
轉型升級,并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5.文化塑造人生。文博會設影視動漫館、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文化科技館、藝術品館、
一帶一路國際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工藝美術館等9個展館,著力打造國際知名文化品牌
展會,有利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6.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文博會以創新引領、創新融合為主題,體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
化進行承繼與弘揚,展現文化與科技、藝術、旅游等不同形式互相融合、繁榮共生。
7.文化創新。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文化方面,2017年特別要勇于進行體制
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文化文物單位內部活力,與社會力量深度合作,推動文化創意產品開
發,使文化資源“活起來”。這為文化建設不斷充實和豐富新載體提供了重要依據。
8.大眾傳媒的作用。大眾傳媒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
段。文博會上,東方網集中展示了“東方頭條”、“翱翔”客戶端等媒體融合發展的成果,并通
過智能機器人等設備展現東方網在人工智能與社區服務相結合的創新突破。
9.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
華民族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打造全新的文博會文化產品授權、保
護、交易平臺,有利于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10.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此次文博會以“文牽一帶,博匯絲路”為主題,共有來自全
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的2302家單位參展,并有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117個
國外參展單位參加了本次文博會。這有利于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四、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文化市場存在一些突
出問題,如不良文化產品和服務時有泛濫,損害未成年人文化權益等行為屢禁不止,廣大人
民群眾反映十分強烈。因此,要結合舉辦文博會加強文化執法力度。
2.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對人們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
錯誤的意識。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促進了文化
科技深度融合以及相關產業的相互滲透。
3.普遍聯系的觀點。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我們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文化
產業與其他傳統產業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和滲透性,直接與“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
略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相關,通過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4.在一定的條件下,關鍵部分決定整體。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
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
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5.樹立全局意識?!丁笆濉眹覒鹇孕孕屡d產業發展規劃發展規劃》以數字技術和先
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
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
6.發展具有普遍性。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跟不上群眾文化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變
化。2017年要擴大文化消費從文化產業供給側發力,關注文化消費新趨勢,聚焦主流人群
的消費喜好,引領時尚消費潮流和現代生活方式,提升文化消費對城市經濟的貢獻度。
7.重視量的積累。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各級黨委和
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也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和支持,絕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要經過
長期的量的積累。要結合舉辦文博會,要文化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
8.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互聯結。要深刻把握文化產業面臨的新機遇新要求,進一步
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2017年文化部著力增加文化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積極推
進擴大文化消費試點,試點單位要積極開發文創產品,積極開展文化消費提升行動。
【跟蹤試題】
1.文博會自2004年舉辦以來,歷屆累計總成交額超過1.5萬億元,出口成交額累計超過
1300億元。文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這說明
A.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B.文化反作用于經濟,對經濟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
C.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D.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本屆文博會共設文化產業綜合館、文化消費時尚文化館、影視動漫館、新聞出版媒體
融合館、文化科技館、藝術品館、一帶一路國際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工藝美術館等9
個展館,著力打造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展會。打造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展會有利于
①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是消除城鄉差別的關鍵步驟 ②開拓文化市場,促進文化產
業的繁榮發展 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之成為現
代化建設的根本動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建設有中國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堅持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
識、匯聚力量。要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創作,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
業。在這里,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與弘揚,這是各級宣傳文化部門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的
自覺擔當。為此,各級宣傳文化部門和廣大文藝工作者要
①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②充分利用科技進步推動文化發展 ③
全面繼承傳統文化,抵制外來文化的侵蝕 ④運用各種有效教育手段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年來,我國先后推出《中國成語大會》《漢字英雄》《中國好詩詞》等一批頗有口碑
的系列電視節目,有利于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這意味著
①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將進一步得到保障 ②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大眾傳媒是當前
文化傳播的唯一手段 ③各種文化傳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點 ④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大眾
傳媒是當前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5.為了更好地推進文化產業項目與投融資方的對接和合作,本屆文博會從全國31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的700多個優秀文化項目中精心甄選出一批突出反映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
需求和結構調整趨勢的、具有深刻文化內涵和成熟商業模式的精品文化項目,并于第十三屆
深圳文博會期間進行重點推介。推進文化產業項目與投融資方的對接和合作有助于
①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 ②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③使全體人民始終保
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④展示民族形象,增強綜合國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6.《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應當如實統計電影銷售收入,提
供真實準確的統計數據,不得采取制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
誤導觀眾,擾亂電影市場秩序”。這有利于企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影視工作者思想道
德水平提高。對于我們青年學生來說,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是
①加強文化建設,建設精神文明 ②從點滴小事做起,腳踏實地,重在行動
③只講奉獻,不談索取 ④自覺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A.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①④
7. 政府報告中提出,針對長期以來對文化的投入不足、欠賬多的問題,要加大補短板
力度,既要用好各類型的財政投入和政府投資,更要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文化領域,形成
文化“大眾消費”、“大眾投入”。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 ②價值觀影響人們實踐活動的指向 ③規律具有客
觀性,要遵循客觀規律 ④事物的發展取決于人類認識的提高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8.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電影產業促進法》將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實施,
中國電影行業從此將“有法可依”。電影行業中長期存在的諸如盜版、劇本荒、票房造假等
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同時我們的觀影體驗將得到提升。這說明
A.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B.事物是相互聯系和變化發展的
C.認識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D.量變引起質變,要重視量的積累
9.去年年底的一個規劃讓文化產業界又有了開拓空間——數字創意產業與新一代信息
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等產業一起,被納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
展規劃》中,計劃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等相關行業的產值規模達到10萬億元級。這啟
示我們
①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②必須重視局部的作用 ③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必須樹立整體觀
念和全局思想 ④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0.本屆展會以“文牽一帶,博匯絲路”為主題,通過貫徹落實“一帶一路”等國家戰
略,提升質量型、內涵式辦展水平,推動展會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著力打造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展會,努力使文博會成為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催生文化產業
新業態促進產業融合、加快新常態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重要引擎。這說明
①發展就是事物的運動變化 ②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 ③事物發展的前途是
光明的 ④事物發展的道路是一帆風順的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①④
11.文化產業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大有作為。為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凡法律法規未
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允許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
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都要堅決制止。這啟示我們要堅持
A.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C.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D.在實踐中追求真理和發展真理
12在互聯網發展、跨界融合與科技創新成為時代趨勢的背景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得
以極大促進,并不斷催生出數字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
化“軟實力”,使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黨和國家之所以重視數字文化產業,是因為
①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不僅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②文
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 ④使中華文化的表達和弘揚
有了更強大的技術裝備優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近年來,我國文博會交易額爆發式增長,一方面得益于中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是由于本屆文博會采取多種措施強化交易功能,多管齊下推動參展商、采購商達成
實質性交易。舉辦文博會這一活動
A.體現了文化的繼承性,在繼承中求得發展
B.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C.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D.使文化產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14.本屆展會專門設立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改革和發展的成就專題展區,利用圖文、
視頻、3D投影等形式,總結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就。
這一舉措可以
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使人們全面認識中華文化 ④增強人的精
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5.中國從來不缺歷史、不缺故事,缺的是創造和加工能力,缺的是那些會講故事的創
意人才,讓高揚的“文化自信”能有創意表達和實力支撐。不僅文化產品需要有內容,能有
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撥動人心的情感,放眼城鄉建設更需要文化的滋養。這段話強調的是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復制性和創新性 ②文化創新能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③文化的
交流與傳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創新性 ④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6.順應“互聯網+”的新形勢,傳統文化企業正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提高競爭力,
實現升級發展。這說明
A.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B.文化創新源于文化創造者的努力
C.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提供多樣風格文化產品
D.大眾傳媒是文化創新的重要手段
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的發展方案在2017年賦予了“雙
重責任”:是拉動消費增長、促進消費升級、拉動內需的新力量;也是直指人心、提升中國
公民的“幸福指數”和生活品質的著力點。據此回答16—17題:
17.材料告訴我們
①矛盾雙方轉化離不開物質條件 ②辦事情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③要用對立統一的觀
點看問題 ④抓住事物主流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提升中國公民的“幸福指數” 必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必須
①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主要途徑 ②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在文化產業發展首位 ③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的公益性 ④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促進優秀文化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7年黨的十九大將召開,同時還將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香港回歸
20周年等大事喜事??梢灶A見,無論是影視劇,還是舞臺藝術,抑或是書法美術領域,今
年都將出現一批主題性獻禮文藝作品。從哲學角度看,獻禮文藝作品表明
①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和自覺選擇性 ②有了好的影視作品就能實現文化的轉型
和升級 ③認識客觀世界需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④意識源于物質,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0.2017年中國美協將舉辦題為“絲路與世界文明”的北京美術雙年展,以弘揚絲路精
神,復興中華文化。關于絲路精神認識正確的是
①絲路精神的實質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絲路精神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
榮 ③在當代弘揚絲路精神就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弘揚絲路精神要以改革與創
新為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1.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
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丁笆濉眹覒鹇孕孕屡d產業發
展規劃》提出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科
技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
各級黨委和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也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和支持,絕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
就,要經過長期的量的積累。2017年文化部著力增加文化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積極推進
擴大文化消費試點,試點單位要積極開發文創產品,積極開展文化消費提升行動。
材料二 讓文博會成為改革創新的重要引擎,成為中國文化產業重大項目投融資和博覽
交易的重要平臺。本屆文博會突出“文化+”內涵,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時尚等
產業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新業態,激發文化消費需求,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并為經濟
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全力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臺,促進和拉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文博會設影視動漫館、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文化科技館、藝術品館、一帶一路國際館、非
物質文化遺產館、工藝美術館等9個展館,著力打造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展會。
(1)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分析如何發展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
(2)聯系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舉辦文博會的必要性。
【參考答案】
1.D 2.C 3.B 4.A 5.C 6.B 7.C 8.A 9.D 10.C 11.A 12.D 13.C 14.D21教育網
15.B 16.D 17.D 18.B 19.D 20.A
21.(1)①在一定的條件下,關鍵部分決定整體。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獲取未來競爭新優
勢的關鍵領域,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②樹立全局意識。
要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
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③重視量的積累。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工程,
要經過長期的量的積累,做到常抓不懈。④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要著力增加文
化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積極推進擴大文化消費試點,試點單位要積極開發文創產品,積極
開展文化消費提升行動。
(2)①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會轉化
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要讓文博會成為改革創新的重要引擎,成為中國文化
產業重大項目投融資和博覽交易的重要平臺,有利于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②
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本屆文博會突出“文化+”內涵,集中展示新業態,激發文
化消費需求,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并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③文化越來越成為影響
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全力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臺,促進和拉動中國文化產
業發展,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④文化塑造人生。著力打造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展會,
有利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河源市| 桦甸市| 林周县| 兴国县| 中宁县| 合川市| 马山县| 南丰县| 建平县| 根河市| 海口市| 遂川县| 察哈| 新密市| 天祝| 三门县| 西昌市| 东丽区| 宁都县| 蒙自县| 井陉县| 漳平市| 新民市| 龙南县| 广元市| 长顺县| 仁布县| 定安县| 锡林浩特市| 错那县| 桂平市| 通化市| 尼木县| 潜山县| 高要市| 沈阳市| 九江市| 民乐县| 翼城县| 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