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考法七 聚焦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 【背景材料】 《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是由中央電視臺大型節目中心制作的民歌競技類節目,由朱軍、董卿擔任主持,由田青、李松、王黎光、李谷一等人擔任點評嘉賓。節目以“原生天籟、律動中國”為主題,更全面、更深入、更趣味地展示民歌魅力、傳播民歌文化、普及民歌知識、講述民歌故事,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民俗文化知識。 材料一 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強對民族文化保護和整理的力度,在增加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的同時,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群眾民歌活動從精神層面上推動了社會的和諧發展。政府運用多種方式,包括光碟播放、比賽等形式,開展群眾民歌活動,擴大了民歌活動隊伍,充實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培養了文化優秀人才,營造濃厚的精神文明氛圍。民歌是勞動人民的心聲,它最真實、最生動、最直接地表達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人民斗爭走上了新的階段,也使反映人民生活斗爭的民歌取得了更輝煌的成就。弘揚民歌藝術,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有利于提高文化軟實力。 材料二 隨著節目的熱播,一些大家曾經非常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畔響起,一時間在觀眾中掀起一股民歌熱潮。舞臺整體風格充滿匠心、精巧,同時舞臺的色彩設計無論是視頻色彩、虛擬色彩還是服裝道具的色彩,都會貼合這首民歌歌曲所屬的地域環境。比如說到陜北民歌,是黃河黃土;說到山西民歌,是青磚灰瓦。近年來,傳媒技術發展尤為快速,文化的傳播變得更加高效,文化交流與發展使世界趨向一體化。很多網絡、電視、校園里邊的民歌大賽,更加推動了中國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促進了中國民歌文化的進一步提升。 材料三 在“明星霸屏”的當下,《中國民歌大會》從傳統民歌文化切入,通過準確的思想定位、精心的總體設計、豐富的藝術手段、精美的舞臺呈現,體現出民歌與祖國山川、人民生活勞作的緊密關系,全方位展現了中國民歌藝術的魅力。隨著人們生活推進,民歌已不再以原有的方式出現。沒有聽眾,沒有市場,民歌藝術很難生存和發展。民歌要發展,就要創新,不能墨守成規,應主動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民歌藝術工作者的天職。 【考法突破】 1.政治生活角度 【命題方向】以政治如何類題型考查如何促進民歌藝術的發展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政治知識說明如何促進民歌藝術的發展。 【答題要素】組織文化建設職能+政府宗旨和原則+堅持黨的領導+提高綜合國力 【規范解答】(1)政府要履行好組織文化建設的職能。政府要加強對民族文化保護和整理的力度,在增加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的同時,通過群眾民歌活動從精神層面上推動了社會的和諧發展。這是政府履行組織文化建設的職能的體現。(2)要堅持政府的宗旨和原則。近年來,我國政府運用多種方式,包括光碟播放、比賽等形式,開展群眾民歌活動,擴大了民歌活動隊伍,充實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培養了文化優秀人才,營造濃厚的精神文明氛圍。這是政府堅持為人民服務宗旨和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體現。(3)堅持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民歌是勞動人民的心聲,它最真實、最生動、最直接地表達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人民斗爭走上了新的階段,也使反映人民生活斗爭的民歌取得了更輝煌的成就。(4)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因此,要弘揚民歌藝術,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 2.文化生活角度 【命題方向】以文化認識類題型考查對《中國民歌大會》節目的認識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談談對《中國民歌大會》節目的認識。 【答題要素】文化影響的來源+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大眾傳媒的作用 【規范解答】(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隨著節目的熱播,許多大家曾經非常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畔響起,一時間在觀眾中掀起一股民歌熱潮。(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此次民歌大會舞臺整體風格充滿匠心、精巧,同時舞臺的色彩設計無論是視頻色彩、虛擬色彩還是服裝道具的色彩,都會貼合這首民歌歌曲所屬的地域環境。(3)大眾傳媒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傳媒技術發展,文化的傳播變得更加高效,很多網絡、電視、校園里邊的民歌大賽,更加推動了中國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促進了中國民歌文化的進一步提升。 3.生活與哲學角度 【命題方向】以哲學如何類題型考查如何發展中國民歌藝術 【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三,運用哲學相關知識分析如何發展中國民歌藝術? 【答題要素】堅持全面的觀點+樹立創新意識+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規范解答】(1)要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要從傳統民歌文化切入,通過準確的思想定位、精心的總體設計、豐富的藝術手段、精美的舞臺呈現,全方位展現了中國民歌藝術的魅力。(2)要樹立創新意識。要運用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特有交流語言,為民歌注入新的活力。要堅持發展和創新,避免墨守成規,主動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3)要堅持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民歌藝術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 【考法典例】 1.民歌是勞動人民的心聲,它最真實、最生動、最直接地表達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人民斗爭走上了新的階段,也使反映人民生活斗爭的民歌取得了更輝煌的成就。民歌中出現歌頌黨這一主題是必然的。材料說明 A.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B.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非常艱巨 C.黨是我國國家權力的擁有者、行使者 D.黨的領導是公民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和標志 2.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弘揚民歌藝術,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有利于提高文化軟實力,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以下對綜合國力認識正確的是 ①競爭的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 ②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 ③競爭的重點越來越多地轉向經濟和科技領域 ④競爭的方法是在國際交往與合作中附加種種政治條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強對民族文化保護和整理的力度。在增加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的同時,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群眾民歌活動從精神層面上推動了社會的和諧發展。這表明,我 國政府 ①切實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②切實履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 ③樹立求真務實的的工作態度 ④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4.近年來,我國政府運用多種方式,包括光碟播放、比賽等形式,開展群眾民歌活動,擴大了民歌活動隊伍,充實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培養了文化優秀人才,營造了濃厚的精神文明氛圍。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政府 A.要不斷提高公民的政治參與意識 B.要切實履行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 C.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 D.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 5.通過舉辦中國民歌大會,激發文化發展活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的作用,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我們要重視文化這種精神力量,是因為 A.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產生影響 B.文化能使一個國家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作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決定著人類的前途命運 6.通過文化知識的世代傳承,使得人類文化的資源日漸豐富,人類文化的生存能力也越來越強。其中,歌唱語言是人類學習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歌唱中,既包含了口頭語言,也包含了音樂語言。在人類歷史上,絕大多數民歌的創作來源于歌唱行為中。這啟示我們傳承優秀文化應該 A.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尊重差異,理解個性 C.注重實踐,積極創新 D.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7.舉辦中國民歌大會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下面對民族精神認識正確的是 ①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 ②它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的 ③中華民族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 ④民族精神是穩定的,沒有變化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cnjy.com8.中國民歌大會的舉辦,貫徹了“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激發了文化創作生產活力,發展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要提升文化的品位就必須 A.重點生產經典的、傳統的文化產品 B.發展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化 C.發展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文化 D.讓人民群眾都參與文化產品的創作 9.中國民歌大會節目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以我國民族民間原生態歌曲為內容主體,通過精心的總體設計、豐富的藝術手段和精美的舞臺呈現,向觀眾全方位展示中國民歌藝術的魅力。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 ①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②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 ④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⑤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1·cn·jy·com10.《中國民歌大會》在以往民歌類節目基礎上另辟蹊徑,推陳出新,立足寓教于樂,運用紀錄片式的創作手法,從主持人下鄉采風,到最終的舞臺呈現,使觀眾對民歌及其根源有一個宏觀全面的了解,激發了觀眾的熱情。這表明 A.文化創新必須與時代合拍,迎合年輕人的要求 B.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重要動力 C.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 D.以現代手段改造傳統文化就能實現文化創新 11.民歌作為文化的一種承載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積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詮釋。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因為地域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個個富有民族韻味的節目明快奔放、異彩紛呈。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由于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規律 ③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④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www.21-cn-jy.com12.在文化領域,舉辦中國民歌大會,是因為 ①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 ②發展優秀文化有利于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③文化生產力的作用越來越大 ④發展民歌文化是國際政治斗爭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來源:21·世紀·教育·網】13.讓主持人下鄉采風,走進田間地頭,真正去接觸民歌的源頭,搜集不同民族最經典、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們的民間藝術。這段話主要說明 A.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B.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創新是發展的要求 C.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就是要完全拋棄傳統文化 D.對于傳統文化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 14.民歌集中體現出了一個民族或地區獨特的精神和氣質,是不可復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民歌大會立足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燦爛歷史,結合黃河、邊疆、長江、沿海等不同地域的獨特人文風情,共同組成一幅色彩絢麗的“中國民歌版圖”。之所以要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因為它們是 ①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標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世紀*教育網15.本次民歌大會精心遴選節目和人員,做到“三個堅決不用”,即對黨離心離德、品德不高尚的人員堅決不用,低俗、惡俗、媚俗的節目、人員堅決不用,有污點有緋聞、有道德問題的人員堅決不用。這啟示我們必須 A.堅持先進文化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B.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促進思想道德修養 C.加強自身修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D.提高眼力,拒絕污染,提高辨別眼力 16.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是一個浩瀚的大海,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引以自豪,流傳久遠的民歌,民歌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 56個民族擁有古老的歷史,悠遠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優秀民歌。這給我們的辯證法啟示是 A.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 B.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 D.重視整體的同時不可忽視部分 17.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改革開放,新中國民歌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使中國民歌藝術不但在作品上,而且在教育與教學體系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涌現出吳雁澤、李雙江、郭頌、閻維文、彭麗媛等一大批歌唱家。這啟示我們要 A.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B.居安思危,注意量的積累 C.看到事物發展過程的曲折性 D.抓住時機,積極促成質變 18.一般來說,民歌成為該區域的一張宣傳名片,從而成為人們了解區域風土人情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網絡文化的興起,以及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中國民歌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生存的土壤不斷在縮減。從狂歡后的隱憂我們可以看出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 ②矛盾的斗爭性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對立統一的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c·n·j·y 19.民歌震撼人的不是藝術,而是人民樸實的生活。藝術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終極目標,通過藝術方式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明進化,才是藝術的根本。民歌大會追求的目標不是收視率有多高,而是節目是否能走進觀眾的心里。從哲學上表明 A.一切工作都以成功經驗作為檢驗的標準 B.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C.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D.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20.不論是參賽選手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通過民歌大會領悟民歌之美、感受民歌之趣,從民歌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這表明 A.文化可以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B.文化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C.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D.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參考答案】 1.A 2.A 3.D 4.C 5.A 6.C 7.A 8.C 9.B 10.C 11.D 12.A 13.D 14.C 15.C 16.21教育網D 17.B 18.D 19.B 20.B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