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觀察生物本章知識結構重點內容講解1.生物:生物共同特征:都有嚴整的生物結構 2.都有新陳代謝 3.都有生長,發育現象4.都有繁殖現象 5.都有應激性 6.都有遺傳變異現象7.都能適應環境,并影響環境 8.都能呼吸 9.都能進化 蝸牛:有視覺,觸覺,嗅覺,味覺,沒有聽覺。2.細胞: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細胞(可能是細胞壁)↓1831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植物細胞內有細胞核↓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細胞學說: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0年后德國科學家魏爾嘯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細胞學說:①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③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3.顯微鏡的使用: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安放。2.對光。讓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向目鏡觀察,右眼必須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使視野中出現一個明亮的圓形。改變顯微鏡中視野的亮度可調節光圈和反光鏡。視野變亮: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凹面鏡對準光源。視野變暗:較小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平面鏡對準光源。 放片,調距。(1)把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 (2)眼睛注視物鏡與載玻片距離,不可注視目鏡,防止損壞標本和物鏡鏡頭。轉動粗準焦螺旋,使其下降。 (3)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右眼睜開,并慢慢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4.顯微鏡顯倒像,物像移動方向與載玻片移動方向相反,可將試卷旋轉180°,即是物像形狀。物像偏離視野中央時,可遵循“偏哪往哪移”的原則,將像移至視野中央。4.觀察細胞:觀察洋蔥表皮細胞:①用紗布擦載玻片,滴一滴清水②取出表皮(薄而透明),放在清水中,用鑷子展開③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滴,與水平面成45°夾角,慢慢放平,防止氣泡產生④在蓋玻片一側加1~2滴紅墨水(或碘液)(以便觀察細胞各部分結構)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⑤觀察裝片觀察植物細胞時的問題與對策現象原因對策細胞有嚴重重疊洋蔥表皮細胞撕的太厚重新撕幾次,挑選較薄的表皮進行實驗洋蔥鱗片表皮細胞未在載玻片上展平,甚至造成重疊現象。用鑷子展平洋蔥鱗片表皮后,重新制作裝片細胞結構不太清楚未加滴紅墨水加滴紅墨水有黑色圓圈氣泡太多重新蓋蓋玻片或重新制作裝片視野中無光斑或視野太暗顯微鏡操作失誤重新按正確的方法操作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把清水換成生理鹽水(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以便于認識細胞的結構)即可,其他相同。3.①人體復雜的結構是受精卵(全能干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分化的結果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期間迅速分裂,形成細胞團(1→2→4……)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母細胞內(細胞核)出現的染色體最終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細胞生長: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體積不斷增大細胞分化:子細胞形成具有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群。 組織是許多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的細胞群。植物基本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機械組織分生組織分布:根,莖,葉的表皮特點: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分布:根,莖,葉脈中的篩管和導管特點:管狀結構分布:葉肉細胞,果肉細胞特點:細胞壁薄分布:根,莖中木質部和韌皮部特點:細胞壁加厚分布:根尖,芽,莖的尖端(植物體生長部位)特點:始終保持分裂能力動物基本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特點:上皮細胞構成,細胞排列緊密分布:皮膚內臟器官,體內各管腔內外表面功能:保護有些具分泌和吸收物質特點: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較多分布:分布廣,形態多樣(血液,軟骨,肌腱等)特點:由肌細胞組成分布:平滑肌:骨,腸壁等,骨骼肌:骨骼,心肌:心臟功能:能收縮或舒張,產生運動特點:由神經細胞構成分布:腦,脊髓,周圍神經功能:接受刺激,產生并傳導興奮皮膚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由多種組織(上皮,神經,肌肉,結締)構成。②生物體內由多種組織按一定順序組合在一起,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植物: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動物:p53③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構成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動物有系統。人體消化系統(見上頁圖)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 小腸→大腸→肛門消化系統 唾液 腸液 胰液 膽汁 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 腸腺 胰腺 肝臟動植物的結構層次:植物: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4.動物分類:依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從大到小: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最小的單位)規律: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但是所包含的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越少,親戚關系越遠。同種生物間的親緣關系最密切。單細胞生物:用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例:衣藻,草履蟲,變形蟲,酵母菌,細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