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 第十課第2課時 我們與法律同行一、學習目標1.了解依法辦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辦事。2.知道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國的推動者。3.知道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二、自主預習1.法律 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2.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 ,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3.法律的 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4.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 ,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 。三、合作探究洋洋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學習《時事》,收獲很大。在學習過程中,他把重大時事要聞、學習的困惑和體會記錄在自己的學習筆記里?,F摘錄洋洋的部分學習筆記,請你幫他答疑解惑。 (1)【時事要聞】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說一說全面推進這一主題的總目標。 (2)【釋疑解惑】①一次,我的鄰居小華喝了在網吧認識的朋友給他的一瓶“神仙水”,之后不能自拔,原來水里摻了毒品。后來,小華被強制戒毒。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這則案例對我們青少年學生有什么啟示? ②今天中午我睡過頭了,酒后的爸爸執意要開車送我上學。途中,爸爸因酒駕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駕被捕,這件事說明了什么? (3)【學習體會】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建設法治中國,人人有責。 對此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四、隨堂演練1.法律秩序是我們健康成長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因此,我們應該( ) 21教育網A.認真學習法律知識,熟練地掌握相關的法律條文就行了 B.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攀登科學高峰 C.依法辦事,善于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為法律的堅定捍衛者 D.積極鍛煉身體,與違法犯罪分子斗爭到底2.依法辦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 ①遵守各種法律法規,法律禁止的堅決不做?、谕ㄟ^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圩杂X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莛B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 21·cn·jy·com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由于生活閱歷和經驗很少,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行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詐、毆打、拐騙等。如果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 ) www.21-cn-jy.com①自認倒霉,忍聲吞氣,以免壞人報復?、谝婪ňS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墼诒Wo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④不惜一切代價與壞人搏斗 2·1·c·n·j·y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下列行為中,體現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 ①吳利打電話向有關部門舉報學校附近有一個黑網吧 ②“又該繳稅了?!薄班牛蚁胂朐鯓由倮U點稅?!?③八年級女生寧寧堅決制止父親在工地建設上以次充好、違規操作的行為?、堋鞍郑o錢我上學?!薄叭ィ?,我和你媽離婚了,問她要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5. 14歲的小科為了弄錢去上網,和網友小剛商量出了合伙偷走堂哥的出租車,以此向堂哥要錢的鬼點子。一天晚上,小科等3人在偷車時被堂哥發現,民警和30名的哥合力追擊,將被盜車截住。目前,小科和網友小剛因涉嫌盜竊被刑拘。這告訴我們( ) ①在我們身邊,有一些同齡人,因缺乏法律知識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②網吧是這些同齡人走上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③我們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 ④要做到知法懂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守法自覺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38元大蝦”讓“好客山東”變成“宰客山東”。面對宰客現象,僅靠法律的強制性是不夠的,還必須將道德建設作為一項緊迫工程來抓。這是因為( )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道德比法律更有約束力 B.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 C.法律是道德建設的保障 D.道德更適用于小事情五、課后反思【答案】合作探究 (1)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①吸毒違法,要學會依法辦事,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遠離毒品。 ②法律具有規范作用,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罰;酒駕是違法行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擔法律責任;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觸犯法律,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回答其中一點即可) 21cnjy.com(3)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應該:①依法辦事,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②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③樹立法律信仰,發自內心地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21·世紀*教育網隨堂演練1.C 2.A 3.B 4.D 5.B 6.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