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2018 學年第一學期初三調研期末測試社會· 思品試題卷卷? ? ? Ⅰ?說明:本卷有 20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1.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2017 年 10 月 10 日宣布:被譽為“ ▲ ”的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確認了多顆新發現的脈沖星。………………………………………( ▲ ) A.深空探測 B.北斗導航 C.中國天眼 D.宇宙探索 2.2017 年 10 月 24 日,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大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 ▲ 確立為我們黨的行動指南并寫入黨章。……………………………( ▲ ) A.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B.五大發展理念 C.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3.金沖及認為:“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達能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這是初期新文化運動的又一大功績。”開創這一“功績”的是……( ▲ ) A.陳獨秀 B.胡適 C.魯迅 D.蔡元培 4.2017 年 7 月 30 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下列與開始創建人民軍隊發生在同一年的歷史事件有………………………………………( ▲ ) ①“八七”會議 ②武昌起義 ③秋收起義 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右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曲線圖。圖中顯示1934年至1937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下降,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蔣介石發動政變 B.抗日戰爭的爆發 C.解放戰爭中犧牲 D.國民黨軍的圍剿6.史學家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以下中國參與的行動能體現為建立和維護“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的有 …………………( ▲ ) ①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②雅爾塔會議 ③開羅會議 ④赴緬遠征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是近代中國的革命任務。以下屬于在這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侵略的戰役是 ……………………………………………………………( ▲ ) 上甘嶺戰役 B.渡江戰役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8.偉大人物對歷史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下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之間沒有直接聯系的的一項 …………………………………………………………………………………( ▲ ) A.西安事變——張學良 B.創辦黃埔軍校——孫中山 C.重慶談判——周恩來 D.創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 9.搜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 重要方法。右側是某同學制成的卡片,要給卡片取一個主題,最合適的是 …………………( ▲ ) A.新中國初期成就 B.鞏固新生的政權 C.一五計劃的實施 D.社會主義的改造 10.十九大提出,要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符合綠色生活方式的是………………………………………………………………( ▲ ) ①外出就餐適當點餐,多余飯菜打包帶走 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升級設備凈化廢氣 ③低碳出行公交出行,近途多走路多騎車 ④理性消費合理消費,選購節能環保家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7 年 11 月 24 日,埃及北西奈省一座清真寺遭恐怖分子襲擊,造成至少 305 人死亡。對于此次恐襲事件,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 A.恐怖主義等傳統安全問題嚴重威脅世界和平 B.各國應加強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C.面對恐怖威脅,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 D.各國應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12.近年來,“微商”一度成為社會熱門話題。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微信“朋友圈”的人脈資源銷售商品,并獲得了可觀收益。這種“微商”經濟……………………( ▲ ) A.體現共同致富的原則 B.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 C.是由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 D.對于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13.這些年來,浙江共投入援藏資金近 20 億。培育了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勢產業,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牧民的歡迎。浙江對西藏的援助有利于……………………………( ▲ ) A.推動西藏地區的發展,實現同等富裕 B.鞏固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民族關系 C.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 D.維護和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14.2017 年 11 月 30 日,金華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選舉產生金華市人民政府市長。隨后,新當選的市長進行憲法宣誓。這說明…………………………………………………( ▲ ) ①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主要形式 ②金華市政府由金華市人大產生,受市人大監督 ③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④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全國道德模范”廖俊波,率領全縣黨員干部擼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奮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畫卷,成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他的做法體現了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 ( ▲ ) A.自強不息 B.艱苦奮斗 C.敬業奉獻 D.明禮誠信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回答 16—18 題。 16.當前要堅定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保證是…………………………( ▲ ) A.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B.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7.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精神”,撐起“中國脊梁”,講好“中國故事”。下列能體現文化自信的是………………………………………………………………………( ▲ ) ①電影《戰狼 2》票房創紀錄 ②故宮“接待”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之行 ③孔子學院在多國落地開花 ④“打虎拍蠅”反腐成效顯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堅定文化自信,就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 ) A.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B.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C.是發展先進文化的基礎工程 D.能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19.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制度自信,深刻認識和自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與優勢。下列屬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度創新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社會主義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0.十九大報告提出,到建國 100 年我國將要實現的戰略目標是……………………( ▲ ) A.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B.基本實現現代化 C.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卷 Ⅱ 說明:本卷有 5 題,共 50 分。請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21.(10 分)一把年代尺,一段革命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年代尺的信息,請在A、B處分別填上最恰當的內容。(2分)(2)在 B 階段,中國共產黨曾多次在自我修正中不斷完善自己。閱讀年代尺,運用相關的史實加以印證。(4 分) (3)結合“五四風雷”“開天辟地”“重獲新生”三個主題詞,概述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4 分)。 22.(10 分)堅定道路自信,推進偉大事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不斷摸索中前行。1911 年辛亥革命后,中國推翻了原來的政治制度,照搬美國模式,但很快發現水土不服,整個國家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20世紀 50 年代,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由于缺乏經驗,一開始采取學習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設方式……“浮夸風”嚴重泛濫。 ——摘編自張維為《中國道路對西方模式的超越》 (1)材料中的“美國模式”指的是什么?“‘浮夸風’嚴重泛濫”又是指哪一事件? (2 分) 材料二:1978 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1980 年,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短短十多年,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全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 ——摘編自趙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開創》 (2)作者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2 分) 材料三:中華民族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開啟了新的征程。 ▲2000 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 7078 元,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跨越。…… ▲2010 年,中國 GDP 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模式”取得成功的重大成果,是我國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科技成果開始井噴式爆發……▲2017 年,APEC 會議在越南峴港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發展理念和經濟治理方案,精準把脈世界經濟形勢。“中國道路”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熱議,“中國方案”引領亞太新未來。 (3)結合材料一至材料三,運用所學知識論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6 分)(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 23.(10 分)總體國家安全觀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廣泛的包容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摘選自《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 (1)結合國家安全的相關知識,指出材料蘊含了什么政治道理?(2 分)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什么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1 分) 材料二:我國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致力于建設高水平平安中國。 (2)圖片一、圖片二分別體現了圖片三中“國家安全體系”的什么內容?結合圖片一、二,運用依法治國的相關知識說說我國是如何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的?(4 分) 材料三:我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國堅定不移地實行了哪些政策?(3 分) 24.(10 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精準扶貧”。閱讀圖片和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7 年 10 月 21 日,國家統計局、國務院扶貧辦網站公布了幾組農村扶貧的數據。 相關鏈接: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確保到 2020 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1)觀察兩幅圖片,簡要概述我國當前扶貧工作的現狀。(2 分)結合新時代的主要矛盾,說說國家“大力推進‘精準扶貧’”有什么意義?(2 分) 材料二:某貧困縣積極“精準扶貧”,工作人員對該縣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明確扶貧方案,并在政務宣傳窗公布。公示欄的摘要如下: (2)結合材料二的表格內容,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該縣是如何實施“精準扶貧”的? 并請指出采取這些扶貧措施的理由。(6 分) 25.(10 分)2017 年是鄧小平逝世 20 周年。鄧小平的一生曾八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讓我們一起走近西方人眼里的鄧小平及其時代。閱讀圖片和材料,回答問題。 【三起三落 跌宕起伏】 (1)材料中“風雨飄搖的局面”指的是什么?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生態造成怎樣的危害? (2 分) (2)鄧小平訪美、頭像再次出現在《時代》周刊封面上的重大歷史背景是什么?當時兩國關系能得到改善是雙方基于對哪一國際關系準則的認同?(2 分) (3)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對材料中劃線句子的理解。(4 分) (4)斯人已逝,薪熄火傳。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如何肩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2 分)?初三社會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CDBCDCDDA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CDCBABBD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50分)21.(1)力挽狂瀾、偉大轉折、生死攸關等(符合題意即可、遵義會議不給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分)(2)1927年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1927年9月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后來各地共產黨人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任選兩點4分) (3)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之后,1921年召開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此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國家、民族、人民“重獲新生”。設邏輯分,評價標準如下:水平1:孤立地列舉相關主題詞對應的歷史事件,如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1分)水平2:能夠做到史論結合,但沒有理出歷史事件的邏輯聯系。(2分)水平3:能夠做到史論結合,但邏輯性還不嚴密。(3分)水平4:在水平3的基礎上,形成較有邏輯的表述。(4分)22.(1)共和政體(民主共和制);大躍進運動。(2分)(2)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分)(3)答案示例(供參考)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但并沒能使中國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說明“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在此后的探索中,又深受 “蘇聯模式”影響,“左傾”思潮泛濫,出現了大躍進等失誤,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巨大損失。這說明“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也不符合中國國情。十一屆三中會后,走上了以改革開放為主要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綜合國力也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充分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深刻改變國家的面貌、改變人民的命運。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歷史和現實的選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本題采用分層評價,評分量表如下:等級等級描述得分水平1前結構層次沒有應答;或應答與中國探索道路無關。0水平2單點結構層次使用一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就直接得出結論,如只回答“辛亥革命以及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的意義”。1-2水平3多點結構層次使用多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但未建構其邏輯關系或邏輯關系不嚴密。3水平4關聯結構層次與多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建立起聯系,結合各個時期的探索,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并對此做出一定解釋。材料運用較充分,論證較嚴密,表達較清晰。4-5水平5抽象拓展層次在水平4的基礎上能夠擴展材料本身的意義,并進行更為抽象的概括。材料運用充分,論證嚴密,表達清晰。623.(1)國家安全關系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沒有國家的安全,公民個人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2分)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或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等(1分)(2)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保證有法可依;依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做到違法必究(或執法必嚴)。(4分)(3)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分)24.(1)改革開放以來,農村貧困人口不斷減少,扶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我國貧困人口分布不平衡,西部貧困人口多,扶貧任務艱巨。(2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開展“精準扶貧”有利于推進我國區域發展的平衡,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等。(2分)(2)措施一:弘揚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理由:偉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們迎難而上、實現脫貧的不竭力量之源;(2分)措施二:發展農村科技和教育,加大對農民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理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教育是提高現實生產力的重要力量;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等;(2分)措施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發展特色經濟;理由: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分)25.(1)文化大革命;民主被踐踏,法治遭到破壞。(2分)(2)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分)(3)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在祖國統一大業上邁出堅實的一步,這是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4分)(4)努力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到新時代的偉大中國夢之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等。(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