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河初中七年級科學預習學案 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第一節 艷麗多姿的生物1、 學習目標:1、 觀察常見生物,描述其形態和生活習性;2、 觀察和描述常見生物的生活環境,注意生物對環境的適應。2、 預習導航1 觀察陸生生物地球上艷麗多姿的生物是和它們生存的環境相適應的。我們把它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稱為 或 。陸地能為陸生生物提供充足的 ,但是陸地上的水分不充分,環境條件復雜,陸生生物的 和 多種多樣。1、陸生植物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層,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 、 和 。問題一:陸生植物的根適應什么環境,起什么作用?根適應 環境,起 作用。議一議:大家常吃的胡蘿卜和番薯是變態的根,請問它們的主要功能是 。問題二:觀察并想想,陸生植物的莖大多數是怎樣姿態立在地上,它功能又有哪些?1、莖的作用: 。2、莖的形態: 。3、請說說下列植物各屬于哪種莖:草莓: 牽牛花: 黃瓜:4、各種形態的莖都是對陸地生存 (時間或空間)的適應。問題三:請大家描述常見的樹葉形狀 有利于植物干什么?1、葉大多呈狀 ,它能吸收 ,制造 。2、原產于特殊環境的植物葉片會發生適應環境的變化仙人掌葉呈( )狀,這種結構有利于它( )(填“增大”或“減少”)植物的蒸騰作用,而具有粗大的莖,既能進行( )作用,又能( )和( )水分,從而能適應在( )的自然條件并存活下來。捕蠅草原本生活在缺少氮肥的土壤中,它葉上長硬毛,有消化腺點能將昆蟲消化,這是它對 的適應。3、樹葉一般可區分為兩種:闊葉和針葉,生著闊葉的樹叫 ,生著針葉的樹叫 。武夷山地處亞熱帶中部,生活的幾乎全是 樹。黃山地處亞熱帶北部,既有 樹,又有 樹。泰山地處溫帶,幾乎全是 樹。想一想:慈溪市一些公路兩旁種植的梧桐樹葉子在冬季幾乎全部凋落,那么梧桐是 樹,這是它對 的適應。問題四:蜜蜂、蝴蝶等昆蟲對顏色有沒有偏愛呢,那么艷麗的花的作用是什么?適應什么樣的環境? 。1、許多植物的花五彩繽紛,香氣襲人,能吸引昆蟲拜訪,幫助植物 。這些花稱為蟲媒花。花的鮮艷色彩是植物對 的一種適應。2、小麥的花不鮮艷,花粉很小、很輕,依靠 傳播,這種花稱為風媒花。像小麥這種花的特征是植物對 傳播花粉的適應。3、色彩鮮艷、又香又甜的果實吸引著我們,也同樣吸引著各種動物。動物吃了這些果實,就會把果實中的種子帶到另一個地方。果實鮮艷色彩和香甜氣味是植物對 的一種適應。想一想:蒲公英的果實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觀察綠豆種子的發芽及幼苗生長對光的適應閱讀124頁,完成下列問題:1、綠豆種子是先長出根,還是先長出芽?在長出兩個橢圓形子葉后,還會長出真葉。真葉的形狀和子葉有什么不同?2、綠豆種子在黑暗處和光照下發芽的情況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什么相同之處?3、綠豆種子在黑暗處和光照下生長的情況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什么相同之處?4、比較迷宮中和陽光下綠豆幼苗的生長情況,從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5、幼苗的葉片由黃變綠需要什么條件?6、你是否注意到在黑暗處發芽的綠豆的胚芽呈鉤狀,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7、光對葉片由黃變綠有什么作用?8、菜農生產綠豆芽是在什么條件下進行的?2、陸生動物問題一:陸生動物的哪些結構與陸地環境是相適應的?陸生高等動物生活在陸地上要有發達的附肢 ,主動 ,并 ,陸生高等動物具有發達的附肢和有防止 的身體表面是它們對 的適應。問題二:鳥類的身體結構是如何適應飛行的?鳥類雖然可以在空中飛行,但仍然要在陸地上 、 ,它們是一類適應 的特化陸動物。問題三:陸生動物是如何與環境相適應的?1、陸生動物棲息地的環境 ,陸地的氣候、土壤和生物環境常有變化,因此,陸生動物對 的變化也產生了許多適應。2、說出下列常見陸生動物的特點:生活在北方的綿羊,在冬季到來之前皮膚上會長出致密的毛,毛的 很高,以 ,而在夏季到來之前,皮膚則脫去部分 ,以適應 。生活在沙漠中的駱駝,四肢底部有 ,適于 ,駝峰內有 ,能分解產生 ,它有三個胃,第一個胃能 ,因此它善耐 ,適應 ,號稱 。思考:陸生動物與生活的環境之間存在什么樣關系。3、某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同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十分相似的外表形態或色澤斑紋,這種現象稱為: 如竹節蟲象樹枝。4、動物為適應棲息地的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相適應的色彩,以免受到敵害的攻擊,這在生物學上叫作 ,如蚱蜢在青草中是綠色,在桔草中為灰褐色。5、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在身體上形成的鮮艷的色彩或斑紋,它可使敵害容易識別而不致受到攻擊,這在生物學上稱作 ,如蜜蜂的黑黃色彩。6、在陸地上,還有一些動物生活在地下,如鼠,身體呈 ,常在地下打洞。鼠夜間活動,白天藏于 中,對農業和人類危害大。步驟和記錄:1、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和肥沃的 中。2、觀察蚯蚓的外形:(1)蚯蚓體長 mm,體重 g。(2)蚯蚓身體呈 開,約由100多個環節組成,前端 ,后端 ,(填“稍尖”或“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節不明顯的 。(3)觀察蚯蚓的背面和腹面, 的顏色較淺。(4)蚯蚓的口在前端口節的 ,肛門在 。(5)用手指沾點水,輕輕地觸摸蝗蚓的用面,有何感覺?(6)用放大鏡觀察環節,可見大多數 有剛毛,剛毛在蚯蚓爬行時起 作用。(7)在第11環節以后,各節背部 有背孔,背孔能分泌黏液,使身體何持 。(8)你能在蚯蚓的身體上找到眼、耳、鼻、足等器官嗎?(9)蚯蚓的頭部和感覺器官因適應土壤穴居生活而退化。3、觀察蚯蚓的運動在觀察蚯蚓的運動前,盡量不要觸摸蚯蚓,仔細觀察蚯蚓移動的情況。(1)蚯蚓通過身體的 向前移動,剛毛能 地面(紙面),拖動身體向前移動,蚯蚓能向后移動嗎?(2)把蚯蚓放入紙筒內,它移動時 (填“會”或“不會”)發出聲音。原因是(3)將蚯蚓先后放在玻璃片和紙張上,比較它的移動情況,它在紙上移動速度快,還是在玻璃上移動速度快?結論:蚯蚓適應在 (填“粗糙”或“光滑”)的表面移動。4、蚯蚓對外界刺激的反應1 用玻璃棒輕觸蚯蚓身體的各個部分,蚯蚓身體的哪一部分反應最靈敏?2 用棉簽蘸少量食醋,將其靠近蚯蚓的前端3cm處和后端3cm處,蚯蚓會有什 么反應?它的前端還是后端對食醋的反應較為敏感? ③在距離蚯蚓50cm處拍手,它對聲音有什么反應?蚯蚓有聽覺嗎?。4 把蚯蚓放在陰暗的盒子里,然后用手電筒照射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它結光線 有反應嗎?哪一端的反應較靈敏? 結論:蚯蚓具有 等感覺功能。思考與討論:1、 經過上述觀察后,你對蚯蚓有哪些新的認識?2、 請你描述蚯蚓的形態。3、 請你描述蚯蚓生活的環境。4、 蚯蚓身體的哪些結構特點,使其適應土壤穴居生活?進一步思考與研究:下雨后,蚯蚓為什么會從土壤中爬出來?(提示:可以從土壤含水量增加給蚯蚓造成的影響的角度進行考慮,可以通過給土壤添加不同數量的水來觀察蚯蚓的行為,驗證你的觀點))㈡觀察水生生物水環境比陸地環境 得多,水中溶解有各種 和以及 , 變化小。水生生物的結構比陸生生物 。1、水生植物一、水生低等植物如單細胞和多細胞的綠色藻類,它們的特點是。因此它們的結構簡單,但與它們的生活環境還是相適應的.二、水生高等植物如浮萍、荷花、蘆葦是常見的水生高等植物,它們的特點是。1、浮萍:它是一種浮水 植物, 形或 形,上面都是綠色,有的僅生一條根,沒有明顯的 之分。2、荷花:它的 生長在池塘、湖泊的泥中, 分節。荷花沒有發達的主根,只是從莖節上長出一些 。它的葉通過 伸出水面, 和莖中都有 ,通過它,荷花的水下部分可從水上的大氣中獲得 。3、黑藻:它的整個身體都 ,但開花時 伸出水面,黑藻并不是藻類,而是 。2、水生動物水生動物的種類非常多,每一種水生動物都與它們生活的水環境相適應,并且水生動物要比水生植物在水中分布要廣。一、魚類:1、魚的身體大多呈 (減少運動時的阻力);體表有 ;還有黏液。這樣可以 它在水中游泳時的阻力。生活在深海或海底的魚,身體是 ,眼長在 。2、水生動物的捕食是 。它們張開嘴,食物則隨 進入身體。二、水中的哺乳動物:1、海水中生活的 、 ,淡水中生活的 、 都是水生哺乳動物。體形似 ,前肢 。后肢 ,具有似魚的 和 ,體毛也已 ( 運動時的阻力)。它們的鼻孔位于 ,其邊緣有 ,入水后 ,而出水時則 ,有水噴出。2、地球上現存最大的動物是 。2、兩棲類1、一般包括:青蛙﹑蟾蜍﹑娃娃魚等.2、比較青蛙的幼體與成體的差異:比較類型 幼體 成體呼吸器官四肢尾適應環境類型3、 小結:地 球 上 所 有 的 植 物 和 動 物 的 和 都 適 應 它 們 復 雜 多 變 的 生 存 環 境,體 現 出 生 物 體 形 態 和 環 境 的 統 一。三、練習1、小明發現植物的根向地生長,莖向光生長,相鄰的兩片葉子總是不重疊的,這些現象說明生物具有( )A.變異性 B.適應性 C.遺傳性 D.能影響環境2、小明很喜歡吃綠豆芽。可是綠豆芽是如何長出來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場里賣豆芽的老伯伯咨詢。老伯伯告訴他,要想得到又長又白的豆芽需要將綠豆種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內,上面再蓋一層布。要經常向桶內澆水,但又不能將綠豆泡在水中。不澆水時可將桶蓋好,放在溫暖的地方,過不多久就會長出豆芽。由此看來,下列哪項不是種子萌發的必需條件( ) A.陽光 B.空氣 C.水分 D.適宜溫度3、一位農業技術員給我們作了這樣的介紹: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于播種。在播種時往往要在地里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小雨,則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過于潮濕又容易使種子霉爛。播種時往往還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1)請你根據以上介紹,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需要 。(2)小明根據假設在兩個同樣的花盆中種下大豆種子,并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花盆 光線情況 溫度 水甲 向陽處 20℃ 充足乙 陰暗處 20℃ 不充足請你指出這個實驗設計中應當改正的錯誤 。從改進后得實驗可知:他在研究 對大豆發芽的影響4、陸生高等動物具有發達的 和有防止 的身體表面,這是對陸地環境的適應。5、鳥類的身體呈 形,前肢變成 ,以適應空中飛行。6、駱駝適應沙漠環境的特點是( )①四肢底部有厚皮 ②駝峰內貯有脂肪 ③有三個胃 ④身體表面長有毛⑤身體高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7、在熱帶的灌林叢中有一種形似竹節的竹節蟲,其體色以綠色或褐色為主,一般很難發現它的蹤跡,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 ( )A.保護色 B.警戒色 C.擬態8、某種動物,幼體生活中水中,用鰓呼吸,依靠尾鰭在水中游泳,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這種動物很可能是下列的哪種動物? ( ) A.鯽魚 B.青蛙 C.蝦 D.鯨9、鯨生活在海洋中,體形似魚,屬于 ( ) A.魚類 B.兩棲動物 C.鳥類 D.哺乳動物10、比目魚、孔鰩的身體扁平,眼長在身體頭部的上方,是適應 ( )A.淺海環境 B.深海或海底環境 C.海洋中層環境 D.海洋上層環境11、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層,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 、 和空氣。12、陸生高等動物具有發達的 和有防止 的身體表面,這是對陸地環境的適應。13、水生動物的體形大多是 形,它們通常是 捕食。14、植物和動物在營養上的不同在于:植物能進行 作用,制造 。15、生物的基本特征能進行 和 ,具有應激性和 能力,以及進行繁殖和 。16、地球上艷麗多姿的生物是和它們 相適應的。17、植物的花和果實的艷麗色彩能吸引 平幫助植物傳送花粉;或將果實中的 散布到其他地方去。18、生物體 和 的地方稱為棲息地或生境。19、陸生植物有強大的 ,它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20、植物的葉片大多呈 ,它能吸收 ,制造有機物。21、仙人掌的葉退化成 ,適應 的生活環境。22、落葉闊葉樹冬季 ,是植物對冬季寒冷氣候的一種 。23、植物棲息地的環境不僅是 ,還包括 。24、在黑暗處發芽的綠豆胚芽是呈 狀。25、鳥類的身體呈 形,前肢變成 ,以適應空中飛行。26、水環境比陸地環境穩定得多,水生生物的結構較 。27、探究魚鰭的功能 (1)提出問題鯽魚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呈紡錘形,體表有粘液,以減少在水中運動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在水中運動。那么,魚鰭有什么功能? (2)建立假設鯽魚有胸鰭1對,腹鰭1對,臀鰭1個,背鰭1個和尾鰭1個。鯽魚的尾鰭可能與魚體前進的方向有關;鯽魚的胸鰭和腹鰭可能與魚體運動時保持身體的平衡有關。 (3)設計實驗方案 根據鯽魚的尾和尾鰭可能與魚體的前進的方向有關的假設,你的實驗方法: 根據鯽魚的胸鰭和腹鰭可能與魚體運動時保持身體的平衡有關的假設,你的實驗方法: (4)實驗檢驗 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如果假設成立,將觀察到什么現象: 如果假設不成立,又將觀察到什么現象: PAGE8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葉圣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