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運動和力重點內(nèi)容講解機械運動:空間位置不斷發(fā)生改變(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v=s/t,單位:m/s,km/h,1m/s=3.6km/h (變式:s=vt,t=s/v)①力:物體對物體的作用②力產(chǎn)生的條件: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2.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但可以不接觸(磁鐵吸引釘子)3.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③力的作用效果:1.改變物體的形狀 如圖:墻壁與球沒有力的作用2.改變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和方向 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既是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 ⑤力的單位是牛頓(牛),符號為N,測量工具為測力計。(彈簧測力計→利用了彈簧的彈性,手受到的力是彈力)在一定限度內(nèi),彈簧伸長的長度和拉力成正比例。注: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彈力產(chǎn)生必要條件:1.物體間相互接觸;2.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⑥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⑦力的示意圖:1.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力2.線段末端的箭頭-力的方向3.標(biāo)出力的大小4.線段的起點或終點-力的作用點注:①檢查作圖時按作圖步驟檢查一遍;②若只告訴質(zhì)量,必須把質(zhì)量化成重力再作圖,必須寫出轉(zhuǎn)化過程,質(zhì)量不能作圖。3.重力: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方向:豎直向下重力大小:重力大小與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例,比值為9.8N/kg,即g=9.8N/kg≈10N/kg,還與物體所在的緯度和高度有關(guān),公式為G=mg意義: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0.8牛頓。 ★4.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推理概括出來的)力和運動之間的關(guān)系: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一切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是靜止(運動)的,將保持靜止(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慣性(不是力):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的性質(zhì)(一切物體的屬性,一直都具有)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速度無關(guān)。 若沒有外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則物體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若運動的物體的外力消失,則運動物體將以那個時刻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5.二力平衡①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平衡狀態(tài)→平衡力→條件:1.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2.方向相反3.大小相等 4.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在下圖中,A: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B:受平衡力;C:作用力大小不同;D:沒有作用在同一受力物體上?②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究竟是靜止還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取決于物體的初始狀態(tài),若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它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③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一定受到平衡力(或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反之,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則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對平衡力受力物體作用在不同的兩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力的性質(zhì)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力的變化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一個力變化,另一個力不一定變化 注:①判斷一對平衡力的方法:同一受力物體(圈出受力物體),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條直線?。????②判斷一對相互作用力的方法:兩個受力物體(圈出受力物體),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條直線上。★6.①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dāng)他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有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兩個物體保持相對運動時也會產(chǎn)生摩擦力。 ②摩擦力方向:與兩物體接觸面間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人走路時,地面給鞋底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著人前進的方向。)摩擦力有時阻礙運動,有時有利運動,哪種情況都與運動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測量: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二力平衡。滑動摩擦力:木塊在桌面上滑動。靜摩擦力:被吸在黑板上未掉的磁鐵。 滾動摩擦力:地面上滾動的籃球。 ③條件:1.兩物體相互接觸 2.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3.兩物體間存在壓力4.物體接觸面要粗糙液體,氣體,固體之間也會產(chǎn)生摩擦力④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壓力和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壓力 ②變滾動為滑動 ③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①減小壓力 ②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③以滾動代替滑動④加潤滑油 ⑤利用氣墊★7.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注:1.壓力不是由重力產(chǎn)生2.壓力不一定總是向下3.當(dāng)物體靜止在水平臺面,它對臺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G=mg)求固體壓力常用方法。 成因:物體間相互擠壓而產(chǎn)生作用點:在受力物體的表面上方向:與受力物體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體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和壓力大小有關(guān),受力面積越小,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公式:,(S→受力面積,如 )(變形:,)(單位為帕斯卡(帕)符號為Pa)注:①公式中的F是壓力不是重力,當(dāng)物體放在水平面上不動時,物體的壓力正好等于物體受到的重力。這時應(yīng)寫明F=G=mg=.....,再進行計算②S是受力面積,不是表面積。應(yīng)以實際的接觸面積作為受力面積。③計算時,單位要統(tǒng)一,力的單位是牛頓,受力面積單位是m2,壓強單位是帕。1帕=1N/m2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N柱形壓強:注:①中,F(xiàn)與S對應(yīng)于同一個研究對象,這個公式適用于固體,液體,氣體的壓強計算。 ②壓力下和受力面積S不存在因果關(guān)系,但P和F、S之間存在關(guān)系。 當(dāng)S一定時,P與F成正比;當(dāng)F一定時,P與S成反比。增大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力減小壓強: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力④固體的壓強⑤液體的壓強1.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cè)壁都會產(chǎn)生壓強。2.液體的內(nèi)部也存在壓強,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用壓強計測)3.壓強計原理: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越大,兩管內(nèi)液面的高度差越大。 比較下圖可得結(jié)論:ABC: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壓強相同,CDE:同一液體,不同深度,越深壓強越大,EF:同一深度,不同液體,密度大的壓強大。4.液體的壓強與深度和液體密度有關(guān),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壓強越大(P=ρgh)h→深度:研究點到自由液面的豎直距離.⑥液體對底部壓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與固體壓力、壓強區(qū)分)例如:例題分析:?下圖1:A的液體體積比B的少,但同種液體同一深度,AB兩處壓強相同。?下圖2:容器傾斜后,相同的液體液面會下降,深度變小,壓強變小?。???????????????下圖3:液體內(nèi)部越深壓強越大?圖A:橡皮膜向上凸(越深,越向上凸);圖B:橡皮膜向下凸(水越深越向下凸)?圖CDE:相同液體,相同深度,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gh,底部壓強相同。又由于底面積相同,根據(jù)?F=PS?,壓力F也相同。?圖FG:G的底部受到的壓強要大(根據(jù)P=ρgh可知,液體密度不變,高度變高,故壓強變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