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燕子低飛要下雨,螞蟻堵洞要下雨。影響生物行為的因素很多,其中環境因素就很重要。植物常見的感應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觸性、向熱性等。產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光影響了生長素的分布。神奇的激素:1880年達爾文發現向光性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發現一種物質能夠控制胚芽的生長。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分離并取名為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是植物激素。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人的正常含量為90毫克/100毫升。若人體內血糖超過此值,胰島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降低以保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3、內分泌腺和激素:內分泌腺是沒有導管的腺體,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管。腦垂體生長激素控制人的生長發育甲狀腺甲狀腺素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胰腺胰島素促進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內腎上腺腎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節奏,擴張通往骨肉的血管卵巢(女)睪丸(男)雌、雄性激素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和維持第二性征激素分泌不正常帶來的一些疾病激素分泌情況疾病具體癥狀幼年時生長激素不足侏儒癥發育慢,矮小但智力正常過量巨人癥各部位過度生長,四肢突出成年時生長激素過量肢端肥大癥手大,腳大胰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高幼年時甲狀腺激素不足呆小癥反應慢,智力低下,矮小甲狀腺激素過量甲亢情緒激動,失眠,心跳加快神經調節1、細胞也叫神經元,神經元具有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并傳導沖動的能力。神經元分為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2、神經系統是人體生命的主要調節機構,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前者包括腦和脊髓,后者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3、腦分大腦、小腦和腦干,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小腦主要負責動作的協調性如身體平衡,肌肉運動等,腦干主要控制循環、呼吸系統的運動,如心跳、咳嗽、呼吸等。脊髓主要有反射和傳導兩方面的功能,脊髓里的神經中樞是低級反射中樞,有些反射可受大腦控制。如果大腦缺氧4分鐘人就會死。4、生物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叫做反射。產生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動物的行為有先天和后天學習行為之分體溫的控制1、體溫調節主要通過產熱和散熱實現。2、皮膚直接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表面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溫度差,低溫時血管收縮變小,散熱量減小,反之則增加。在高溫時汗液蒸發是主要方式。中暑的表現有體溫升高,頭痛頭暈、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等。3、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來調節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