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案 §3-1 我們居住的地球目標一:了解古代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1、古代中國人認為天是 的,地是 的;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上一個 ,由三頭大象馱著,站在烏龜背上;古代巴比倫人想象大地是個 ,大陸四面環繞著 ,有一個渾圓的巨大天罩蓋在上面。目標二:了解證明地球形狀的現象和方法:2、遠去的帆船, 先消失,駛來的帆船, 先出現:3、天涯海角總是走不到邊3、站得高,看得遠。4、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形狀。目標三:了解現代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探究: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的移動的活動5、觀察在木板上移動的鉛筆的長度,隨著鉛筆位置的移動,觀察到鉛筆的長度 (填“會”或“不會”)發生變化;觀察在籃球上移動的鉛筆的長度,隨著鉛筆位置的移動,觀察到鉛筆的長度 (填“會”或“不會”)發生變化。6、在解釋“海面上遠去的船只為什么船身比桅桿先消失?”這一現象時,活動中的“鉛筆頭”相當于 ,鉛筆的筆身相當于 ,“籃球”相當于 。7本活動合理的說明了地球是一個 體。目標四: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的過程,掌握地球的形狀和大小:8、人類經歷了從“天圓地方 圓球體 扁球體 不規則球體”的漫長,逐漸深化的認識過程。結論:9、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 稍扁、 略鼓的球體。10、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赤道半徑約 千米(2)兩極方向的半徑比赤道半徑短 千米左右,兩極半徑約 千米,僅差 。(3)赤道周長約 千米,(如果一個人日行50千米,繞地球赤道一圈要走 天)小結:中國人:天圓地方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印度人:大圓盾巴比倫人:空心山方法:鉛筆在木板和籃球上移動的實驗證明地球形狀的現象和方法:形狀 現象:船只離岸時船身比桅桿先消失;登高望遠;月食時月面缺損部分的邊緣是圓弧形的等。現代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球體(兩極稍扁,赤道略鼓)赤道周長:4萬千米大小 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人類認識地球的艱難歷程:亞里士多德、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環球航行史學案 §3-2 地球儀和地圖(第1課時)目標一: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儀上的兩極、經線、1、本初子午線、了解經緯網的含義和作用。1、地球儀是 的模型。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做 ,也叫 。2、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 ,并且與 垂直的線叫做赤道,與它平行的線叫做 ,又叫 。3、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4、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倫敦 天文臺原址的經線為0 °經線,也叫 。5、經線與緯線的比較:內容 經線 緯線形狀特征長度指示的方向度數范圍0°的確定度數變化規律劃分半球的界線6、在北極點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 ;在南極點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 。7、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是 ,它也是 半球與 半球的分界線。8、經緯網:是 和 相互交織構成的網;作用是:可以準確表示地球表面上的 。目標二:知道經度和緯度,東西半球的劃分,知道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劃分。9、在地球儀上,本初子午線是 經線,赤道是 緯線,南極的緯度是 ,北極的緯度是 。10、0°經線以 的180°屬于 經,如“西經60°”或“60° ”; 0°經線以 的180°屬于 經,如“東經60°”或“60° ”。11、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南北半球的分界結線是: 。12、低緯度: ,中緯度: ,高緯度: 。13、7、深圳(114° E,22。5° N)位于 半球(填南或北),和 半球(填東或西)及 緯度(填高、中、低)。14、經度、緯度的比較表經度 緯度度數起點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 赤道(0°緯線)度數劃分 向東、向西各作出180° 向南、向北各分作90°代 號 東經(E)、西經(W) 南緯(S)、北緯(N)半球劃分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西經20°、東經160°的經線圈 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綜合練習:1、本初子午線是指( ) A.180° 經線 B.西經20 ° C. 0 °經線 D.東經160°2、毛澤東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所指的地最有可能在( )A.北極 B.南極 C.赤道 D.北回歸線3、地球上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A、0 °和180 °經線 B、20°W和160° EC、90 °E 和90°W D、20°E 和160° W4、右圖中的甲位于( )A、東半球、低緯度 B、東半球、中緯度C、西半球、低緯度 D、西半球、高緯度5、建筑師要設計一座四面都朝北的房子,地點應該選在哪里?( )A.赤道 B.北極 C.南極 D.北回歸線6、某地點以西為東半球,以東為西半球,以南為南半球,以北為北半球,這個地點在( )A、180°、0° B、160° E、0 ° C、20°W、20°N D、 0°、0°7、指出右下圖中A、B兩點的經緯度及其所在的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低、中、高緯度。經度 緯度 東西半球 南北半球 高中低緯AB8、觀察下圖并完成各題。(1)請寫出A、B點的經緯度。A: B: C: D: (2)在圖上標出以下各點:E、0°,0 °F、90°NG、30°E,40°NH、50° E,20°S學案 §3-2 地球儀和地圖(第2課時) 目標一:知道地圖的含義,了解地圖的三要素。1、地圖是以各種不同的 ,將地球表面的 縮小表現在平面紙上的圖形。2、地圖的三要素是 、方向和 。3、、比例尺表示 在地圖上的 。表示方法有三種: 、文字式和 。(1)、1:60000000是表示: (屬于: 式) 0 100 200 300千米 是表示: (屬于: 式) 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10cm。(屬于: 式)(2)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在一幅地圖上,量得長江的長度是21厘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3)一般大比例尺地圖是指大于或等于 ,小的比例尺地圖是指小于或等于 。(4)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上表示范圍大小、描述內容詳略的關系:a、在同樣的圖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 ,描述的內容越 ,精確度越 。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 ,描述的內容越 ,精確度越 。b、大范圍的地圖多選用比例尺較小的地圖,如:世界政區圖、中國政區圖等。小范圍的地圖多選用比例尺較大的地圖,如:平面圖、軍事圖、旅游圖等。4、表示方向的方法: 、 和 。常用的8個方向: 、 、 、 、 、 、 、 。5、圖例和注記:包括 。目標二:如何繪制平面圖方法:1、用簡單的辦法將建筑物、道路、綠化帶等的大小測量出來,確定它們的方位及相互關系。2、尋找適當的比例尺畫到紙上,把實際距離轉化為圖上距離。3、用圖例表示地理事物,沒有常用的圖例,可自行設計。4、把測量獲取的數據通過比例尺計算,繪制到地圖上去。5、再用適當的比例尺畫到墻上。綜合練習:1、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00 B.C.五百萬分之一 D.圖上1厘米表實際距離100千米2、圖幅大小相同的中國地圖與北京市地圖相比( ) A.北京市地圖比例尺小 B.中國地圖的比例尺大C.北京市地圖內容詳細 D.中國地圖內容詳細3、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比例尺越小,地圖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詳細B.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畫的范圍越大 C.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詳細D.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簡略4、小東想畫一幅學校平面圖,他應該選擇哪一種比例尺?A.1:2000 B.1:1000000 C.1:300000 D. 1:500005、試根據下圖中某學校的平面示意圖判斷( )A.學校操場在教學樓東面B.傳達室在學校的西南角C.教學樓在操場的北面D.學校的大門朝西6、關于下圖中各點相對方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在乙的東北方B.丙在乙的西南方C.甲在丙的西北方D.丁在甲的正西方 7、下面四幅平面圖中,大樹位于學校 東南方向的是( )8、讀北京市地圖和中國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兩圖中,比例尺較大的是 圖, 圖表示的范圍小。(2) 圖表示的內容詳細,鐵路線從 圖中可看出,而在 圖中看不出。9、讀某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林地在村莊的 方向,耕地在村莊的方向,養雞場在村莊的 方向。(2)村外小河的流向是自 向 。(3)公路的延伸方向是由 向 ,然后又向 穿過小河。知識綱要: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也叫子午線。定義經緯線 緯線: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線經線 緯線指示方向 南北 東西形狀 半圓 圓長度 等長 不等長特點地球儀經度:以0°經線為界劃分東西經各180經緯度的劃分緯度:以0°緯線為界劃分南北緯各90東西半球:20°W和160°E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0°緯線低緯度 中緯度 高緯度0°—30° 30°—60° 60°—90°高中低緯的劃分: 定義:以各種不同的圖式符號,將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縮小表現在平面紙上的圖形 地圖 定義: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類型:文字式、數字式、直線式定義:表示地圖上的方向三要素 方向 經緯網定向法判斷方法 指向標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圖例:包括各種符號和它們的文字說明,地方名稱和位置地球的形狀和大小A北北學校大樹北學校學校大樹北學校大樹大樹DCB地球儀和地圖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