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學年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慈溪市龍山鎮龍山小學 鄭永達一、學情分析經過一個寒假,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環境、老師、同學、課堂、學習、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21教育網一年級下冊科學在小學六年科學學習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課程的含義是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系統的設計,但絕不是說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興趣”,不再有孩子們的“個人看法”和“探索空間”。恰恰相反,好的科學課應該是屬于“兒童的科學”。21cnjy.com二、教材解讀“科學家這樣做”諸如此類的問題,無法也不應該教給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在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與之交融的探究活動逐漸體驗和理解。因此,一年級下冊科學的主要功能是為六年的科學學習打基礎。21·cn·jy·com1.內容分析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內容由“我們周圍的物體”和“動物”兩個單元組成。其中“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有7個教學內容,“動物”單元有6個教學內容,總計13個教學內容,原則上每個教學內容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最后都有“科學閱讀”內容。www.21-cn-jy.com(1)“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是小學生物質科學領域學習的開篇,指向“組成世界的物質能夠依照它們的性質進行測量、分類和描述”這一科學核心概念。物體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中最為常見,一年級學生對其有直觀感受,他們對物體性質的理解又將為他們持續建立材料和物質的概念打下基礎。為此,“我們周圍的物質”單元,從具有固定形狀的物體到一瓶水和洗發液再到一袋空氣,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們展開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以加深他們對物體具有質量、形狀等特征的理解。2·1·c·n·j·y(2)“動物”單元同一年級上冊的“植物”單元一樣,指向“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這一科學核心概念。給一年級學生設計的“動物”單元,主要是為他們提供探索動物的機會,使他們認識到動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樣,動物具有獨特的外部結構,能幫助自己實現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圍的生活環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動物”單元首先從喚醒學生們的生活經驗開始,經過尋訪校園里的動物,對動物形成初步的認識,然后通過對蝸牛和魚的身體結構、運動方式和生存環境的細致觀察,豐富對動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課給動物分類的活動,則是從研究方法上給學生們以啟示。2.板塊分析一年級的科學書每課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討和拓展四個板塊組成。在實際教學中,這四個板塊并不是截然分開、機械使用的,四個板塊呈現的是一個有結構的,既符合科學家的工作特點,又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目的是讓兒童親身經歷和體驗問題解決的系列科學實踐。這個實踐過程與兒童轉變他們的原有認識相關,與促進他們對科學的理解相關,與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相關,而且一定是以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共生的方式發生的。具體說明如下:(1)聚焦板塊:一般以陳述句的形式描述問題情境,以疑問句的形式提出1-2個學生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以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語句與前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聯系,體現課程的連貫性。【來源:21·世紀·教育·網】(2)探索板塊:包括前概念測查、預測、探究計劃的制訂、收集信息、組織和呈現證據以及形成初步解釋。這一板塊通常以陳述句的形式出現,列出可供選擇的觀察和實驗方法、有關的第二手資料和數據呈現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3)研討板塊:呈現的是學生在交流、討論、論證時所應圍繞的關鍵問題。一般以疑問句的形式指導學生抓住主題學習的核心,陳述自己的觀點,運用證據支撐自己的解釋,在個人論證的基礎上,展開集體論證以達成共識。(4)拓展板塊:為學生提供一系列活動建議,以便他們在課外開展進一步的探究,使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與其他學科領域的學習進行聯系。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三、教學目標1.“植物”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①物體的顏色、形狀、輕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們觀察和描述②不同的物體之間有許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③水和空氣具有無色、無味、會流動等特征(2)科學探究目標①能運用多種感官和簡單的方法觀察和描述事物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②能以討論、繪畫、書寫等形式進行描述和交流③嘗試以圖表的形式組織信息④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⑤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回顧和反思探究的過程和方法。(3)科學態度目標①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②樂于在情境中學習,保持對一個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③樂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④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過程的意識(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①認識到水和空氣是重要的資源,需要珍惜和保護②知道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特征,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2.“動物”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①知道地球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動物②知道不同的動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種動物也有個體差異③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④知道動物會運動、呼吸、生長、繁殖和死亡⑤體會動物生活在適宜的環境中,它們需要空氣、食物、水、陽光等⑥知道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環境⑦說出周圍常見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⑧知道按一定的標準可以給動物分類(2)科學探究目標①能用多種感官觀察動物②能用語言、圖畫描述和記錄觀察內容③能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要研究的問題④能飼養小動物一段時間⑤能用合適的科學詞匯進行簡單的表達⑥能按自己的標準給動物分類(3)科學態度目標①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物表現出探究興趣②對動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③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④養成參與、表達和傾聽的良好習慣(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①了解動物和人類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②了解動物是地球家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四、具體教學措施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學習興趣對于科學學習非常重要。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21·世紀*教育網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www-2-1-cnjy-com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六、教學設計進度表周 次時間起迄教學內容課時備注12.26—3.4始業課:科學家這樣做123.5—3.111-1發現物體的特征133.12—3.181-2誰輕誰重143.19—3.251-3認識物體的形狀153.26—4.11-4給物體分類164.2—4.81-5觀察一瓶水174.9—4.151-6它們去哪里了184.16—4.221-7認識一袋空氣194.23—4.292-1我們知道的動物1104.30—5.6勞動節放假115.7—5.132-2我們知道的動物1125.14—5.202-3觀察一種動物1135.21—5.272-4給動物建個家1145.28—6.32-5觀察魚1156.4—6.102-6給動物分類1166.11—6.17復習1176.18—6.24考查1186.25—6.30中小學期末考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