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向解讀】 1.從考點角度看,意識的作用、認識的過程是超高頻考點,真理考查頻度也較高;而哲學思想,物質統一性原理,運動、靜止,實踐的特征是冷考點。2.從題型角度看,唯物論、認識論處考查主觀題的幾率較大。3.從命題背景材料角度看,生活處處是哲學,平時要提高運用哲學思維解讀熱點、漫畫、古文、經典材料的意識和能力。【知識網絡】【命題熱點突破一】哲學及其派別1.哲學與實踐、世界觀、具體科學的關系內容啟示哲學與實踐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的任務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源于實踐,決定于客觀世界,同時又對實踐和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哲學與世界觀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把握任何一個哲學原理,都要注意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中去掌握哲學與具體科學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在研究哲學的相關概念(如物質、規律、矛盾等)時,要把握其概括性,不能等同于具體生活中的相關事物2 .哲學的兩大陣營陣營觀點派別主要區別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唯心主義意識決定物質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例1.(2016·高考江蘇卷)愛因斯坦說:“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可是哲學一經建立并廣泛被人們接受之后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這句話說明( )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②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壅軐W為具體科學提供方法論指導 ④世界觀決定方法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的題眼是“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哲學一經建立又常常促使科學的進一步發展”。由題眼可知,材料體現了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一方面,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另一方面,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發展提供方法論的指導,故①③符合題意;哲學并不凌駕于科學之上,②說法錯誤;④說法正確但在材料中未體現。【變式探究】 (2015·江蘇高考)某實驗團隊通過對細胞凋亡發生和調控機制的研究,揭示了細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過程。根據其研究成果研發的治療癌癥新藥,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表明( )①意識能夠直接改造客觀世界?、谒季S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規律?、軐嵺`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命題熱點突破二】物質、運動、規律1.物質、運動、靜止的關系原理內容錯誤傾向物質和運動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反對脫離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又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運動和靜止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反對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又反對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2.規律的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規律方法論客觀性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①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②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③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普遍性事物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例2.(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3卷23).恩格斯指出,認識中“不僅每個已經解決的問題都引起無數的新問題,而且每一個問題也多半都只能一點一點地、通過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幾百年時間的研究才能得到解決”。對這種認識現象的合理解釋是①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②認識的局限性意味著達不到真理性認識③真理與謬誤的轉化使認識呈現為封閉式循環運動④認識對象、認識主體和實踐的無限發展導致認識的無限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變式探究】(2016·高考全國甲卷)《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時迷失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庇谑?,他們讓老馬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老馬的識途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現②正確認識老馬識途的功能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④老馬之“智”與人之“智”歸根到底都源于實踐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老馬識途體現的哲學道理。正是由于管仲正確認識了馬有“識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決了迷路問題,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②③當選;物質決定意識,而非意識決定物質,①顛倒了二者的關系,排除;實踐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動物的活動不是實踐,故④錯誤。【變式探究】(2016·高考全國丙卷)中國舊體詩多以中原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活為題材。進入近代,隨著人員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舊體詩出現了反映西方社會生活的內容,如“地冷宜親火,樓高可摘星”反映倫敦的陰冷氣候和城市風貌;“開函喜動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給遠方親人帶來的喜悅。從中國舊體詩內容的變化可以看出( )①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變化?、跊]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識的內容?、塾惺裁礃拥囊庾R內容就有什么樣的反映對象?、芤庾R內容的變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命題熱點突破三】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1.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內容闡釋方法論物質決定意識①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②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③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阻礙作用;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2.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一個依據: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兩個結合: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3)兩個反對: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4)四個要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例3.(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1卷23).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論斷包含的哲學方法論是①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②以創新意識作為實踐的出發點③從一般到個別、再到一般的認識方法④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遵循客觀規律結合起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變式探究】(2016課標Ⅱ23)《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時迷失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們讓老馬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觀點正確的是①老馬的識途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現②正確認識老馬識途的功能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④老馬之“智”與人之“智”歸根到底都源于實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考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變式探究】(2016課標Ⅲ23)中國舊體詩多以中原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活為題材。進入近代,隨著人員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舊體詩出現了反映西方社會生活的內容,如“地冷宜親火,樓高可摘星”反映倫敦的陰冷氣候和城市風貌;“開函喜動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給遠方親人帶來的喜悅。從中國舊體詩內容的變化可以看出①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變化②沒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識的內容③有什么樣的意識內容就有什么樣的反映對象④意識內容的變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材料中,從中國舊體詩內容的變化可以看出,物質決定意識,沒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識的內容,意識內容的變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①③說法錯誤,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是物質的不同,意識內容的反映還受到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本題選C。【考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命題熱點突破四】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1.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內容闡釋方法論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2.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內容闡釋方法論真理的特點客觀性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要堅持真理,反對謬誤,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條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要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具體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認識過程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無限性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例4.(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2卷21).2016年9月,袁隆平領銜的超級雜交稻第五期攻關項目第二次測產驗收在湖南某地進行,攻關品種“廣湘24S/R900”的測產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未能通過驗收。面對失敗,袁隆平坦然接受。這一事例反映的認識道理是①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認識主體對于獲得真理性認識沒有影響③不成功的實踐對認識的發展沒有價值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變式探究】(2016·高考全國乙卷)習近平強調,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重視智庫建設的認識論依據是( )①腦力勞動者的認識活動越來越具有直接現實性?、谌魏尉唧w的認識主體總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鄄煌J識主體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發現真理?、艿玫讲煌J識主體認同的知識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變式探究】(2016·高考全國甲卷)在長征途中,毛澤東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尋找敵方薄弱環節,靈活調動軍隊,四渡赤水,終于擺脫了敵兵的圍追堵截。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奧秘在于( )①重視調查研究,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決定軍事部署②把對戰爭規律的真理性認識作為軍事行動的出發點③善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中掌握和利用戰爭規律④認識到紅軍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的題眼是“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奧秘”。毛澤東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尋找敵方薄弱環節,靈活調動軍隊,說明他重視調查研究,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決定軍事部署,善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中掌握和利用戰爭規律,①③當選;軍事行動的出發點是客觀存在的實際,而非真理性認識,故②錯誤;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不起決定性作用,故④錯誤。【高考真題解讀】1(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1卷21).某科技創業園區創建了集創業者、專家等多種資源于一體的創新平臺——“零工社區”。各類專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決創業者提出的問題,創業者通過與專家交流,獲得信息資源,把創新思路轉化為產品,提高了創業成功率?!傲愎ど鐓^”推動創新創業發展得益于①專家及時回應和解答創業實踐中的新問題②創業者用直接經驗檢驗專家的間接經驗③專家及時把創業者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的理論④創業者善于把創新認識轉化為創業實踐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2(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1卷23).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論斷包含的哲學方法論是①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②以創新意識作為實踐的出發點③從一般到個別、再到一般的認識方法④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遵循客觀規律結合起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關鍵是對材料我們要有整體而全面的了解。①說法正確,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體現了這一點;②說法錯誤,主觀的創新意識不能作為實踐的出發點;③說法錯誤,我們認識事物的順序應該是先個別,再到一般,在回到個別,也就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順序;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3(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2卷21).2016年9月,袁隆平領銜的超級雜交稻第五期攻關項目第二次測產驗收在湖南某地進行,攻關品種“廣湘24S/R900”的測產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未能通過驗收。面對失敗,袁隆平坦然接受。這一事例反映的認識道理是①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認識主體對于獲得真理性認識沒有影響③不成功的實踐對認識的發展沒有價值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4(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3卷23).恩格斯指出,認識中“不僅每個已經解決的問題都引起無數的新問題,而且每一個問題也多半都只能一點一點地、通過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幾百年時間的研究才能得到解決”。對這種認識現象的合理解釋是①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②認識的局限性意味著達不到真理性認識③真理與謬誤的轉化使認識呈現為封閉式循環運動④認識對象、認識主體和實踐的無限發展導致認識的無限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恩格斯認為認識中“不僅每個已經解決的問題都引起無數的新問題,而且每一個問題也多半都只能一點一點地、通過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幾百年時間的研究才能得到解決”。說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①項正確;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認識雖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是可以認識和發現真理,②項錯誤;真理與謬誤作為一對矛盾,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但這并等于說使認識呈現為封閉式循環運動,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相反,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③項錯誤;認識對象是無限變體發展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認識對象、認識主體和實踐的無限發展導致認識的無限性。④項正確;正確選項為B。5(2017年全國高考天津卷9).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談到哲學時說:“哲學很重要,很多學問做深了,都會碰到哲學問題。數學是這樣,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都是這樣。所以科學家一定要研究一點哲學,要懂哲學?!彼赃@么講,主要是因為A.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 B.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C.哲學是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D.哲學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質和普遍規律【答案】D【解析】本題是以著名科學家錢偉長的談到哲學時說的話為背景材料,注意關鍵詞,“學問做深了,都會碰到哲學問題”,因此他這么講的原因主要在于哲學研究的對象是研究世界的本質和普遍規律。其它的說法與材料不符合,因此,本題選D。6(2017年全國高考天津卷10).內蒙古興隆溝遺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體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豐富的紅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專家依據發現陶人的區域、供奉的房間以及服飾佩戴,確定這尊陶人的身份是紅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將其稱為“中華祖神”。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A.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可以揭示歷史之謎B.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一個理想的事物C.人的認識受自身立場、觀點、方法等因素的制約D.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答案】A7(2017年全國高考北京卷27).熊貓光伏電站(圖12)屬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推廣項目,是根據一位中學生的獨特創意設計的。收個熊貓電站正在中國山西打通建設,該電站主題外觀被設計成熊貓圖案,由黑色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白色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組合而成。這啟示我們①抓住事物的特點,有助于發現清潔能源推廣的新形式②青少年關心和思考現實問題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性③充分發揮能動性,能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無限自由④思維創新是青少年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答案】D8(2017年全國高考北京卷2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國”。“天舟一號”上開展的太空干細胞實驗,旨在更細致地解釋人體干細胞定向分化為骨細胞的過程,該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質疏松的治療。醫學科技的探索不局限與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開展,這表明A.人類意識來源于客觀對象,他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主觀性,但需要依賴于客觀實踐C.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發展能為認識深化提供新條件D.掌握和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認識的發展【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疤熘垡惶枴鄙祥_展的太空干細胞實驗,旨在更細致地解釋人體干細胞定向分化為骨細胞的過程,該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質疏松的治療。這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C適合題意;A說法正確但材料沒有體現;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B是錯誤的;材料并未體現系統優化的方法,排除D。9(2017年全國高考江蘇卷24).在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社會組織結構中,人們重視家庭的團聚、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和諧。受其影響,中國傳統哲學有著濃厚的“尚圓”思維,講究圓滿、圓融、圓通,花好月圓、團團圓圓等也成為普通中國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見①傳統文化對社會變革有深刻影響 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③哲學可以指導人們正確改造世界 ④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傳統文化對社會變革的影響,①不選;“尚圓”思維存在于普遍中國人的心中,“圓”成為普遍中國人的美好追求,這說明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②正確;正確的哲學才可以指導人們正確改造世界,③不選;中國傳統哲學的“尚圓”思維是從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社會組織結構中發展出來的,這說明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擇C。10(2017年全國高考江蘇卷25).20 世紀 80 年代初,法國科學家首次用實驗證實了“量子糾纏”現象的存在。科學家們設想,如果把 “量子糾纏”原理用于通信,將極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為此,我國積極開展相關應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這表明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B.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C.客觀物質世界是科學精神和理念的外現 D.人們可以在意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答案】D11(2017年全國高考江蘇卷28).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代駕、陪購師、網絡主播等新興職業。這些新興職業在給社會帶來效率或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規范的問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刻不容緩。由此可見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B.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C.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答案】D【解析】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A、B項不選;新興職業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這說明實踐推動著認識的發展,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是體現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故C項不選,D項正確。12(2017年全國高考江蘇卷30).某村本來比較落后,村支書王某想到一個創業的“點子”,希望把該村打造成3D壁畫村。起初村里的老人們非常反對,認為沒有什么用。但后來隨著計劃的實施,游客越來越多,村里的收入大為增加,老人們的態度也逐漸轉變。由此可見①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②認識具有反復性③創新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 ④認識具有普遍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1.(2016江蘇25)愛因斯坦說:“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可是哲學一經建立并廣泛被人們接受之后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边@句話說明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②哲學是“科學之科學”③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方法論指導 ④世界觀決定方法論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的是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①③,②說法錯誤,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認為哲學是凌駕于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是錯誤的;④材料沒有體現,故正確答案是B。【考點】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2.(2016上海22)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也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是世界觀踐行方法論 B.方法論體現世界觀C.世界觀反映方法論 D.方法論指導世界觀【答案】B【解析】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反映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方法論,故B是對兩者關系的正確理解。【考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3.(2016上海23)科學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征,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A.尊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肯定無產階級歷史作用B.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推動現實世界發展C.是無產階級的認識工具,來自實踐并為實踐服務D.不僅正確地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強調改造世界【答案】D【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反映了物質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于實踐,又經過實踐檢驗,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故D符合題意;A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沒有體現實踐性;B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沒有體現科學性;C反映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沒有體現科學性,故A、B、C說法不全面。【考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1.(2016課標Ⅱ22)在長征途中,毛澤東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尋找敵方薄弱環節,靈活調動軍隊,四渡赤水,終于擺脫了敵兵的圍追堵截。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奧秘在于①重視調查研究,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決定軍事部署②把對戰爭規律的真理性認識作為軍事行動的出發點③善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中掌握和利用戰爭規律④認識到紅軍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答案】B【考點】物質和意識、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2.(2016上海24)曾幾何時,崇山峻嶺原始森林變成了延綿不絕的“光頭山”。四川人民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再現了滿目蒼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生態屏障的建成折射出當地人民A.秉持綠色生態理念,發揮人定勝天的氣概B.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預見生態變化的趨勢C.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D.在尊重客觀規律基礎上努力改造生態環境【答案】D【解析】四川人民經過苦心經營,建成了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利用規律的結果,故D符合題意;“人定勝天”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故A理解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預見發展變化的趨勢,故B和題意不符;材料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C概括不全面。 【考點】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關系1.(2016課標Ⅱ23)《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時迷失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庇谑?,他們讓老馬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觀點正確的是①老馬的識途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現②正確認識老馬識途的功能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④老馬之“智”與人之“智”歸根到底都源于實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考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2.(2016課標Ⅲ23)中國舊體詩多以中原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活為題材。進入近代,隨著人員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舊體詩出現了反映西方社會生活的內容,如“地冷宜親火,樓高可摘星”反映倫敦的陰冷氣候和城市風貌;“開函喜動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給遠方親人帶來的喜悅。從中國舊體詩內容的變化可以看出①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變化②沒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識的內容③有什么樣的意識內容就有什么樣的反映對象④意識內容的變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材料中,從中國舊體詩內容的變化可以看出,物質決定意識,沒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識的內容,意識內容的變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①③說法錯誤,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是物質的不同,意識內容的反映還受到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本題選C。【考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3.(2016江蘇26)俗話說:“人閑百病生?!贬t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緊張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這種激素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襲。這說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之中B.沒有人腦就不可能有人類意識的產生C.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控制作用D.物質是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答案】C【解析】“緊張”是一種心理反映,屬于意識范疇,適度的緊張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這說明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控制作用,故C符合題意。【考點】意識的產生及作用、物質的概念4.(2016天津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33分)材料三 浙江吉利集團對沃爾沃的成功并購具有典型意義。2002年該集團根據世界汽車工業格局和自身條件,萌發了海外并購的念頭。為實現從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發展,吉利集團選擇并購沃爾沃,為此制定了完備的方案,遵循國際商業規則,運用市場運作方式,吉利集團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對沃爾沃的并購。幾年來,該集團業績穩定,快速實現了轉型升級。(3)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知識,分析吉利集團案例對國內企業海外并購的啟示。(12分)【答案】(3)(12分)①吉利集團的海外并購充分考慮了世界汽車工業格局和自身條件,這啟示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吉利集團通過恰當選擇對象,科學制定方案,從而成功實施并購,這啟示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時,要充分發揮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動作用。③吉利集團遵循市場規則,成功并購,實現轉型升級。這啟示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時,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考點】馬克思主義唯物論5.(2016海南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甲市是我國制造業的重地。近5年來,在企業工資水平逐年提高的情況下,該市每年仍存在10萬左右的勞動力缺口。2014年,甲市頒布了《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三年計劃》,提出到2016年爭取全市過半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機器換人”。隨著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斷落實,甲市“機器換人”在制造業相關企業迅速推廣。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業企業開展了“機器換人”,智能化設備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50%,減少用工6萬余人。產品平均合格率從88.04%提高至94.42%,圍繞機器人的研發、咨詢、評估、維護等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需求增長迅速。(1)運用意識作用的原理,說明該市實施“機器換人”行動計劃的合理性。(10分)【答案】(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正確的意識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對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4分)“機器換人”計劃適應了該市制造業工資成本增加、勞動力缺口較大的實際和產業升級的要求。(3分)“機器換人”行動計劃的實施推進了該市制造業的升級,促進了經濟發展。(3分)【考點】意識的能動作用6.(2016上海34)分析說明題: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升級是中國制造2025目標,高品質產品是制造強國的標志。有位學者認為,打造制造強國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種專業精神,表現在對工作充滿熱愛與激情,工作中堅韌執著、精益求精、開拓創新,它是實現制造強國的金鑰匙。只有大國工匠才能支撐起中國精品。他論證說,歷史上,中國工匠曾經名揚世界。但隨著工業時代流水線生產代替傳統手工生產,工匠角色逐漸淡出。近年來,一些企業片面追求即時效益,忽視產品靈魂——品質,靠“山寨”和低價競爭,造成產品品質不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偏弱。海淘一族不斷擴大,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內產品設計人性化不夠,缺乏潮流引領,產品精細化不夠,耐用性不強等問題。如何提高品質是中國制造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做大做強中國企業,需要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在全社會倡導工匠精神,一個由工匠精神開啟的高品質時代就會到來。運用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評析這位學者是否完整論證了他的觀點。【答案】物質決定意識和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辯證統一。物質決定意識。該學者依據制造業現狀,呼喚工匠精神回歸,這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 意識具有能動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會倡導工匠精神,以此開啟中國制造業高品質時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識的能動作用變成現實,還必須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他在論點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強國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國工匠才能支撐起中國精品”,而在論證中并沒有涉及實踐主體——匠人。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僅僅倡導工匠精神,中國制造高品質時代還是無法開啟。因此,該學者并未完整論證他的觀點。【解析】首先,明確試題設問范圍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其次理解材料:該學者認為打造制造強國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從學者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我國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培育工匠精神,這符合我國的國情,看到了物質的決定作用;同時也看到了工匠精神對我國發展的作用,也就是看到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從這兩點看,該學者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就這個觀點而言,還是不夠完整的,因為僅僅有工匠精神還遠遠不夠,意識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因此除了倡導工匠精神,還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只有有了人才能夠通過發揚工匠精神推動中國實現制造業強國的夢想。【考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1.(2016課標Ⅰ20)習近平強調,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重視智庫建設的認識論依據是①腦力勞動者的認識活動越來越具有直接現實性 ②任何具體的認識主體總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認識主體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發現真理 ④得到不同認識主體認同的知識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考點】認識的反復性、發展真理2.(2016天津8)下列說法與漫畫《過溝》蘊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B.世上無難事只要勤思考C.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D.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答案】D【考點】量變質變、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前進性和曲折性3.(2016浙江28)漫畫《水沒多深》提醒我們( )A 失敗是成功之母B,客觀事實是復雜的C.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D.一個人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獲得正確認識【答案】B【解析】從畫面上看,這是用一條一邊非常深,而另一邊非常淺的河來比喻股市復雜多變,一人站在水淺處說“水沒多深”,這說明事物是十分復雜的,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A與漫畫沒有關系。此人是在實踐后獲得的認識,但因為事物非常復雜,需要多次反復才能獲得正確認識,沒有調查固然沒有發言權,調查不全面也沒有發言權,C不選;D說法本身錯誤,人們獲得正確認識的途徑可以是親身實踐,也可以通過學習獲得。【考點】實踐和認識的關系4.(2016江蘇28)信息科學在高速發展,但信息安全舉步維艱,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為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來潘建偉團隊一直在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經為60周年國慶閱兵等國家重要政治活動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說明①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 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③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④真理的內容和形式具有客觀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考點】實踐的特點、真理的特性5.(2016海南21)1859年,一位英格蘭農場主來到了澳大利亞,放養了從歐洲帶來的24只兔子以供打獵。由于澳洲大陸自然環境適宜,又無鷹、狐貍等天敵,兔子大量繁殖擴散,導致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農業和畜牧業蒙受了巨大損失。澳大利亞人先后使用獵殺、布網、堵洞、修籬笆等方法控制兔災,但效果有限。20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采納生物學家建議,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災,取得了顯著效果。澳大利亞人控制兔災實踐的哲學啟示是①改造自然實踐的成功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②人與自然矛盾的解決依賴于人的實踐能力和水平③人與自然的矛盾來源于人對自然認識的局限性④認識的發展水平制約著解決人與自然矛盾的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改造自然實踐的成功最主要原因的是在遵守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改造自然實踐的成功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的說法錯誤,①不選;材料中通過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災的進一步泛濫,說明人與自然矛盾的解決依賴于人的實踐能力和水平,②正確;矛盾來自于客觀事物自身,不是來自于人的主觀認識,③不選;通過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災的進一步泛濫說明認識的發展水平制約著解決人與自然矛盾的水平,④正確;故本題選C。【考點】認識與實踐的關系、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6.(2016海南22)為了擺脫貧困,核桃壩村煉過鐵、辦過化肥廠,但經濟狀況并沒有好轉,環境污染問題卻日益嚴重。該村汲取教訓,改變思路,在茶葉專家的幫助下,根據當地自然資源稟賦,帶領村民種茶,形成茶葉種植、加工、銷售整體發展格局,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該村的轉型發展表明①成功的實踐是基于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把握②失敗與成功相互滲透和轉化,沒有明確的界限③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是實踐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④通過實踐總能把觀念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考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實踐的直接現實性7.(2016上海28)全面推進誠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現實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進誠信理論的實踐展開和全面實施。這句話強調A.傳播豐富的誠信資源,可以激發人們學習愿望B.宣傳誠信理論知識,需引起人們深層次的共鳴C.誠信內涵需在社會現實生活中得到豐富和完善D.對誠信的共識應落實轉化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答案】D【解析】材料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并強調要通過實踐推進誠信建設,故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強調人們學習愿望,故A和題意不符;材料強調誠信的發展以及實施,B、C只是強調了豐富發展誠信,概括不全面。【考點】誠信建設8.(2016上海29)從確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提出“中國夢”,從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蘊藏鮮明時代內涵的治國理政總體方略與時俱進、不斷發展。治國理政總體方略的發展所體現的哲理是A.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B.真理反映的對象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C.真理性的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D.理論是否正確一定要經過實踐的檢驗【答案】C【考點】實踐和認識的關系9.(2016課標Ⅲ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新方法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首次獲諾貝爾獎。瘧疾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一大頑疾,困擾了人類幾千年。20世紀60年代末,治療瘧疾的常用藥物——氯喹或奎寧的藥效已經減弱,瘧疾的發病率再次升高。為了找到新型抗瘧藥物,中國政府啟動了研制治療瘧疾藥物的“523項目”,中醫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為組長的科研組參加研究工作。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屠呦呦小組與全國7個省市、30多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協同合作,經過數百次試驗、無數次失敗,并從《肘后備急方》等傳統中草藥文獻中獲得靈感、汲取智慧,最終使用乙醚從青蒿中提取了療效高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屠呦呦說,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于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于中國科學家群體。用現代科學手段不斷認識中醫藥,是我們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責任。(1)結合材料,運用追求真理的知識說明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瘧疾新療法的。(12分)【答案】(1)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受主客體條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具有反復性。(4分)根據社會的需要選擇課題??朔щy、反復試驗,經歷多次失敗仍堅持不懈。(3分)發揮團隊精神,協作攻關。發掘中國傳統中醫中藥學資源,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3分)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瘧疾治療實踐,接受檢驗。(2分)【解析】(1)本題考查真理的知識,設問指向分析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瘧疾新療法的,屬于措施類試題。結合材料,可從實踐與真理的關系、追求真理的過程以及追求真理過程的特點等角度回答。【考點】實踐與真理的關系、追求真理的過程10.(2016海南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時代發展要求人們不斷更新知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寬終身學習通道。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習累計制度,暢通繼續教育、終身學習通道。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依托先進的信息采集、處理、儲存、傳輸技術,開發智慧學習平臺。智慧學習平臺擁有強大的信息資源中心,融合不同學科知識、提供各類學習資源。每個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學習平臺上擁有記錄終身學習過程的學習賬戶,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訂制個性化學習計劃,運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學科領域知識資源,進行探索性學習。(1)運用實踐與認識關系的知識說明為什么要大力推進終身學習。(10分)【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社會實踐的發展是無限的,人的認識的發展也是無限的。(4分)推進終身學習,是時代和實踐的發展提出的要求。(3分)只有終身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3分)【考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11.(2016江蘇37)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技術實力,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將機器人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進行重點部署。從2009年開始,機器人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國內外從事機器人研發和生產企業數量呈爆發式增長。近年來機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2016年3月,“阿爾法圍棋”戰勝韓國圍棋名將,再次引起人們對智能機器人的高度關注,也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其發展可能帶來的風險的擔憂。如果智能機器人全面超越人類智能,人類最終面對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還是企圖控制人類的對手?如果智能機器人被濫用,對人類帶來的潛在危險又會怎樣?結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問題:(3)某班同學就“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風險是否可控”展開辯論,如果你作為辯論的一方,請陳述你的觀點和理由。(6分)要求:①觀點明確,緊扣主題,理由充分,合乎邏輯。②綜合運用《生活與哲學》《經濟生活》知識加以闡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字說250字左右。【答案】(3)內容要點:正方觀點: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風險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不斷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各種風險。人類可以通過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促進智能機器人市場的健康發展,以造福人類。 反方觀點: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風險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們對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和利用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對智能機器人風險不能及時發現,導致風險不可控。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場主體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違背道德和違反法律的行為,導致風險不可控。1.(2015·全國卷Ⅰ·T21)安全生產是生產發展的底線。缺乏安全意識是最大的安全隱患,麻痹大意往往導致生產事故頻發。從哲學上看,安全意識之所以成為安全生產的關鍵,是因為( )①人的意識決定了實踐發展的方向和進程?、谌说囊庾R影響實踐發展的趨勢和結果?、廴说囊庾R是促成實踐中的矛盾轉化的重要條件 ④人的意識不同,實踐結果的性質就會不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的題眼是“安全意識成為安全生產的關鍵的原因”。題眼突出了安全意識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題意。①中“決定”夸大了意識的作用,說法錯誤;④說法絕對化,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可能會有差異,但實踐結果的性質不一定不同。2.(2015·浙江高考)中國的先哲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構成。到了19世紀,人們認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上100個左右的元素?,F在人們認為最基本的是夸克、電子等。由此可見( )①唯物主義的觀念由來已久?、诰唧w認識會在發展中不斷被超越 ③真理的價值要到實踐中才能實現 ④認識的目的歸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題的題眼是“金木水火土、元素、夸克、電子等”。從中國古代先哲的“五行說”到19世紀的“元素說”,再到現在的“夸克、電子說”,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觀念由來已久,也表明人們的具體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被不斷超越和發展,①②符合題意。③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④強調了認識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均與題意不符,排除。3.(2015·全國卷Ⅱ·T23)長期以來,畫家筆下的馬往往是四蹄齊伸、騰空飛奔。 然而,高速相機連拍的照片顯示,飛奔時的馬蹄是交替著地移動的。但是,當畫家畫出馬蹄交替移動的奔馬時,有人卻批評畫得不像。這表明在藝術領域( )A.認識的發展與認識工具的進步沒有直接關系B.以往的認識經驗阻礙認識的發展C.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D.人們的主觀世界對認識的影響更加顯著【答案】D4.(2014高考山東卷33)宋代的朱熹與陸九淵曾經進行多次辯論。朱熹認為,事物不在人的主觀意識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據。陸九淵則認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離不開心的。此處所示的“朱陸之爭”實質上屬于A.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B.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C.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分歧D.樸素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分歧【答案】C【解析】根據題意,題中朱熹的觀念“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據,是客觀唯心主義,陸九淵則認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是主觀唯心主義,朱陸之爭實質上是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分歧,故C入選。A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沒有涉及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故排除。B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朱熹和陸九淵的觀點都是唯心主義,沒有唯物主義,故排除。D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朱熹與陸九淵的觀點都是唯心主義觀點,沒有唯物主義觀點,不存在樸素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分歧,故排除。5.(2014高考江蘇卷26)圖 2 漫畫“好大的手筆! ”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條件的②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③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④價值觀對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6.(2014·全國卷Ⅱ)地球上生物細胞的直接能源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員將含磷隕石放置在模擬的早期地球環境中與酸性流質物等進行反應,產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該發現為解開地球上的無機環境如何進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質這一生命起源之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實驗進一步證明( )①無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具有共同的基礎和本質②無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的轉變是無條件的、必然的③無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的規律具有同樣的表現形式④無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進化的規律是能夠被認識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物質、規律的知識?;卮鸨绢}的關鍵是準確理解題干信息。研究人員的新發現為解開生命起源之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題干中的實驗進一步證明無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具有共同的基礎和本質,人類能夠認識無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進化的規律,①④符合題意,B項入選;②中“無條件的、必然的”、③中“同樣的表現形式”表述錯誤。7.(2014·全國卷Ⅱ)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我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貌的有代表性的飲食文化。該片在電視臺播放后引起了極大關注,產生了廣泛影響,通過《舌尖上的中國》,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有美食的味道,還有歷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鄉的味道,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們從美食中體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蘊,表明( )①物質的東西與觀念的東西總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質的東西與觀念的東西統一于人的實踐 ③物質的東西與觀念的東西沒有固定界限和本質差別 ④物質的東西與觀念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8.(2014·全國卷Ⅱ)馮洪錢是一名基層獸醫工作者,1959年,當地民間老獸醫用一味草藥治好了20多頭病豬,這使年輕的馮洪錢深受震撼,他立志傳承發展傳統獸醫藥事業。編撰《民間獸醫本草》,滿足社會的需要,他訪問過數百個獸醫站,拜訪了成百上千位老獸醫、老藥農,廣泛收集民間處方。查閱古醫書、古農書、地方志,追蹤國外最新科技成果,創辦中草藥百草園、中草藥制藥廠,與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寶素等10多種中草藥制劑,治愈了數以萬計的疾病牲畜。經過千辛萬苦,歷時半個世紀,馮洪錢終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間獸醫本草》,共計638萬字,插圖2 353幅。書中收錄3 505種中草藥,附方40 000多則?!睹耖g獸醫本草》“匯古今獸醫本草之大成,集民間獸醫經驗之精華”,馮洪錢被譽為“當代的李時珍”,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結合材料,運用實踐與認識的相關知識,分析實踐在馮洪錢創作《民間獸醫本草》過程中的作用。【答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親身的實踐和他人的實踐為馮洪錢提供了研究課題,為《民間獸醫本草》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材料,驗證了獸醫中草藥成果的科學性;獸醫藥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療實踐中的成功應用,體現了創作《民間獸醫本草》的目的和價值。【解析】注意結合材料,調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四方面內容,然后把理論與材料融合起來論述。9.(2015·全國卷I·T39(2))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紀錄片《記住鄉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視首播。該片選取100多個傳統村落,圍繞中華美德的千百年傳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采取紀實手法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有堅守精忠報國、寧死不屈民族氣節的,有傳承誠信為本,誠實待人村風的,有秉持積善成德、助人為樂精神的,有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記住鄉愁》的播出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古建筑學者將其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立體的教科書,現成的博物館”,歷史學者認為《記住鄉愁》呈現了一幅生動的鄉村歷史畫卷,民俗學者從節目中看到了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社會學者強調汲取傳統鄉村社會治理的智慧和經驗……運用認識論的相關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不同學者從《記住鄉愁》中獲得不同感受的原因。【答案】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受到主體狀況、客體狀況以及認識條件的制約。不同學者在知識背景、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紀錄片涉及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村規民約、民風民俗、社會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導致不同學者感受的差異性。10.(2015·全國卷Ⅱ·T39(1))抗日戰爭期間,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瘋狂進攻,中國人民克服經濟力、軍力、政治組織力等遠遠弱于日本的困難,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愛國將領,“狼牙山五壯士”“八百壯士”等英雄群體,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的壯麗史詩。在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戰爭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箲鹁袷冀K支撐和激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極其殘暴、極其野蠻的日本侵略者,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結合材料,運用意識能動作用的知識說明抗戰精神對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作用。【答案】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箲鹁袷羌钪袊嗣駡猿挚箲?、爭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箲鹁駱O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強了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勵中國人民克服國力弱、武器裝備落后等困難,堅持持久抗戰,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11.(2015·山東高考)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有了法律的規范和引導。但實踐發展永無止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永無止境。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只有把“紙面上的法”真正落實為“行動中的法”,才能切實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進程。運用“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的知識,分析材料所體現的哲學道理。【答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規范和引導,體現了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實踐發展永無止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永無止境,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具有無限性;必須把“紙面上的法”落實為“行動中的法”,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解析】首先注意答題范圍,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看看符合什么哲學道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