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龍崗區初中科學復習師生共用學講稿姓名: 班級: 學號: 主備人: 向淑賢 審核人: 時間: 月 日第三章 第1節土壤中有什么【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2、了解土壤的形成。3、學習運用各種方法獲得信息的方法。【課前預習】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 、 、 等稱為土壤生物。【疑難重點】探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①提出問題: ?②建立假設:(1)土壤中可能有空氣; (2)土壤中可能有水;(3)土壤中可能有有機物;(4)土壤中可能有無機鹽。③收集證據:④結論: 。假設一:土壤中可能有空氣?實驗:①選擇干燥的土壤,取長、寬、深分別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把它放入大燒杯中,沿燒杯壁緩慢向燒杯內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沒為止。一共向燒杯中加入 毫升水。②用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鐵塊替代土壤,重復上述實驗。③同樣體積的鐵塊和土壤,加入的水量 (填“相同”或“不同”)。④結論:土壤中 (填“有”或“無”)空氣。⑤土壤空氣的體積分數=假設二:土壤中可能有水?實驗:取少許土壤加熱。1 加熱所需實驗器材有 。2 觀察現象是 。④結論:土壤中 (填“有”或“無”)水。⑤思考:加熱時,試管口如何放置 。原因是 。假設三:土壤中可能有其他有機物?1 選擇干燥的土壤50—100克,把他們放在細蜜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②觀察到的現象是 。③待土壤冷卻后,用天平稱量。土壤的質量 (填“減少”或“增多”)。④結論:土壤中 (填“有”或“無”) 其他有機物。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于 和 。這些有機物在 作用下,可以形成 ,貯存在土壤中。假設四:土壤中可能有無機鹽。1、土壤按顆粒大小分為 等。2、在流水的作用下,土壤按顆粒大小先后沉積下來,最上面一層是 ,挑一、越來越 。 是植物的殘體。實驗:1、過濾土壤浸出液。①土壤浸出液指 。2 過濾的“一貼、二低、三靠”是2、蒸發濾液。①蒸發濾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觀察到蒸發皿上的殘留物是 。3、結論:土壤中 (填“有”或“無”) 無機物。【鞏固練習】1、巖石在 、 、 等因素作用下,可以 成石塊、石礫和砂粒。最后形成了含有 、、 、 等物質的土壤。2、填表: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的生命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拓展欣賞】《我們的土壤媽媽》高士其我們的土壤媽媽, 是地球工廠的女工。在大自然的建設計劃中,她擔負著幾部門最重要的工作。她保管著礦物、植物和動物,還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她改造物質,發展生命,經營著無機和有機兩大世界的巨大工程。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層,由幾寸到幾千米的深度,都是她的工作區。她的下面有水道,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殼。她是礦物商店的店員。在她雜色的柜臺上,陳列著各種的小石子和細沙,都是由暴風雨帶來的,從高山的崖石上沖下來的。她是植物的助產士。在她溫暖的懷抱里,開放著所有的嫩芽和綠葉,搖擺著各色的花朵和果實,根和她緊密地擁抱。她是動物的保姆。在她平坦的搖床上,蹦跳著青蛙和老鼠,游行著螞蟻和蚯蚓,蜷伏著蛹和寄生蟲。她是微生物的培養者。在她黑暗的保溫箱里,微生物迅速地繁殖著;它們進行著化解蛋白質的工作,它們進行著制造植物化肥的工作。我們的土壤媽媽,像地球的肺。她會吸進氧氣,她會呼出二氧化碳;有時還會呼出阿摩尼亞。她又像地球的胃,她會消化有機物。地球上所有的腐物,幾千萬年人和獸的尸體,都由她慢慢地侵蝕。她又像地球的肝。毒質碰著她就會被分解,臭味碰著她就會被吮吸,病菌碰著她就會被淘汰,使傳染病停止蔓延。我們的土壤媽媽同水有深厚的感情!她有多孔性和滲透性,她像海綿一樣,能夠盡量吸收水。我們的土壤媽媽同太陽有親密的友誼!她能夠接受太陽的熱;當黃昏來到的時候,又把它發散出來。氣候也會影響她的健康。冰雪的冬天,把她凍壞了;快樂的春天,把她解放了。在城市,有數不盡的垃圾堆,都要經過她的改造,才能變成美好的肥料。我們的土壤媽媽,完成了清潔隊員未了的工作。在農村,有數不清的田畝,滴上農民的血汗,播下谷子、小麥和高粱。我們的土壤媽媽,從不辜負農民的希望。改造自然的偉大工程,把沙漠變成了綠洲,從荒蕪走向繁榮,我們的土壤媽媽,更進一步展開她的工作。【當堂檢測】1、連線:土壤物質 作用土壤空氣 為植物生長提供養料,固定植物的根系土壤水分 植物根呼吸所需氧氣的來源礦物質、有機物 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2、填表:土 壤 水 分氣體( )固體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土 壤 中 有 什 么動 物土 壤 生 物- 2 -龍崗區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師生共用學講稿姓名: 班級: 學號: 主備人: 郭昌河 審核人: 邊麗華 時間: 月 日第三章 植物與土壤 復習【學習目標】1. 土壤中的生命物質和非生命物質,特別是非生命物質。2.土壤的類型和性質。3.根的結構。4.細胞的失水、吸水。5.根對無機鹽的吸收。6.莖的結構和對物質的運輸。7.葉的結構和蒸騰作用。8.我國土壤的現狀和土壤退化的原因。9.土壤的污染和保護。【課前預習】1.土壤中的土壤生物有 、 、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種類有 、 、 和 。2. 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是:A.空氣 B. 水 C. 有機物 D. 礦物質顆粒 E. 無機物 F. 腐殖質3. 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是:A. 腐殖質 B. 水 C. 無機物 D. 礦物質顆粒的多少4. 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都是通過 這一器官吸收進入植物體中。5.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與土壤的 、 、 和 這些因素有關。研究發現地下水位越高,植物根系的平均長度就越 (長或短)。6. 根毛細胞吸水的條件是 。7. 根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物質是通過 運輸到植物的各個器官的。8. 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從里到外依次是: ;(①髓;②樹皮;③形成層;④韌皮部;⑤木質部。);導管在 ,其主要功能是輸送 和 ;篩管在 ,其要功能是輸送 ;在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有 ,它能不斷地進得細胞 ,使莖變粗。9. 吸收的水分,經過 的運輸到達 后,有部分從葉中蒸騰出去的。10. 下列有關蒸騰作用說法正確的是:A. 根吸收的水約有1%用于蒸騰作用 B. 蒸騰作用是根部吸水的唯一動力C. 光照越強,蒸騰作用就越強 D.蒸騰作用有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水分E. 蒸騰作用可以有效低降低葉片溫度 F.蒸騰作用是個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11. 目前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是來自于 和 。【疑難重點】1.書本P94頁圖3-32測量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實驗:若所取用的土壤體積為V0;此塊土壤放入燒杯后緩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沒土壤,用去的水的體積為V1;取與土壤相同體積的鐵塊放入同樣大小的燒杯中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沒鐵塊,用去的水的體積為V2。(1)V1 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為土壤間隙中有 。(2)這種情況下這塊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的算式為: 。2.下列土壤種類中砂粒、黏粒和粉砂粒大致等量,質地最均勻的是:保水、保肥性最好的是 ;通氣、透水性最好的是 ;最適合大多數植物生長的土壤種類是 。A. 砂土類土壤; B. 黏土類土壤; C. 壤土類土壤3.下列植物沒有主側根之分的是:A. 大豆 B. 青菜 C. 菠菜 D. 小麥 E. 蔥 F. 水稻4.讀書本P107頁圖3-17根尖的縱切面顯微結構圖回答(1)根尖又由 、 、 和 四部分組成。其中起保護作用的是: ;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的是: ; 區細胞逐漸生長,使根生長; 區是表皮細胞的向外突起。(2)這四個分區中 區的功能主要是吸水。許多根毛伸入土壤的空隙內,主要是為了 它與土壤的接觸面積。(3)四區中無液泡的細胞主要在 區。5. 一株植物缺氮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一株植物缺鉀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一株植物缺磷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A. 生長矮小,葉有褐斑 B. 生長矮小,葉色發黃;C. 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6. 淡水中出現“水華”,海洋里出現“赤潮”,其主要原因是這些水體中 元素和 元素含量過高,最終會使水中的溶解氧 (下降或升高)。7. 水稻、小麥、等植物不能變粗的原因是其結構中沒有 ;木制家具主要利用的是莖的 ;A. 形成層 B. 韌皮部 C. 樹皮 D. 木質部。8.. 水分和無機鹽是在莖中央的 中能 運輸(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有機物是在 中形成的,在莖的 中 運輸著。9. 葉的表皮細胞對葉起 作用,其中半月形的細胞叫做 ,兩個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就叫 。能出氣孔間進出的分子有 (①水分子;②氧分子;③CO2)10. 廢水和固體廢物的任意排放,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導致土壤的 污染,并且破環土壤的 和性質;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對土壤產生 污染。【鞏固練習】1.土壤中的生物是土壤的組成部分,主要有動物、植物和( )。A.微生物 B.細菌 C.真菌 D.放線菌2.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氣、透水能力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3. 根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B.固定和貯藏養料C.固定植物體 D.吸收水分和養料4. 下列結構不需要用顯微鏡就能觀察到的是( )A.根尖根毛區 B.根尖分生區C.根尖伸長區 D.根尖根毛5. 經常使用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和污水作肥料,會造成土壤的____________,并可導致____________流行。6. 杭州市喬司的甘蔗是杭州的土特產之一,如果要使甘蔗豐收,平時應該多施( )A.鉀肥 B.氮肥 C.磷肥 D.鈣肥7.從植物的蒸騰作用的角度來考慮,一般來說浮水植物的氣孔常分布于葉片的( )A.背面 B.正面 C.兩面平均分布 D.不一定8. 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土壤溶液的濃度有關,當外界溶液濃度____________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就從外界溶液中吸水。9. 使植物體的莖不斷長粗的結構是(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生長區10. 熱帶雨林中雨量充沛的原因是植物的____________將大量的水分散發到大氣中,增大了降雨的可能性。11. 11.植物體運輸各種物質的器官是( )A.根 B.莖 C.葉 D.果實【當堂檢測】1. 正常土壤結構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A.水分 B.空氣 C.礦物質 D.腐植質2. 下列哪個選項不是土壤的組成成分( )A.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園 B.小小的砂粒 C.多種無機鹽 D.一小塊碎玻璃3. 植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水,正常情況下植物生長、發育需要的水是從哪里來的?A.空氣 B土壤中的水 C.植物體自己制造 D.動物提供4. 植物體通過根吸收來的水分中有多少是用于生命活動的( )A.99% B.1% C.20% D.50%5. 植物的根生長在土壤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根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A.根細胞不能吸收水分 B.根細胞沒有葉綠體C.根細胞生活在土壤里照不到陽光 D.根細胞吸收不到二氧化碳6. 小張同學在做糖番茄時加入了大量的白糖,過了一會兒發現碗中出現大量的水分。請你分析一下這些水分的來歷( )A.是因為番茄細胞大量失水引起的 B.是因為空氣中的水分進入引起的C.是因為番茄細胞大量吸水引起的 D.是因為番茄細胞大部分變成了水7. 同種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與下列哪種因素沒有直接的關系( )A.溫度 B.土壤的結構 C.土壤的通氣狀 D.此土壤地下水位的高低程度8. 小飲食店里經常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會成為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它們都有毒 B.因它們不能分解而破壞了土壤結構C.它們分解后會產生有毒物質 D.它們減少了土地使用面積9. 植物體制造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葉 C.莖 D.花10. 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各種無機鹽,如果缺乏某種無機鹽植物將會出現營養缺乏癥,當植物體出現植株矮小,葉色發黃,這是因為缺___________。11.根據土壤中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的比例不同,將土壤分為砂土類土壤、 和壤土類土壤三種,其中___________土壤適宜植物的生長。12.通過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土壤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基本條件,土壤性狀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那么怎么樣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長。請你一起來探究。(1)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的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設計:a.取3個同樣大小的花盆(編上1、2、3、號),裝入等量的不同性狀的土壤,各栽種3株個體狀態___________的等齡同種植物;本實驗中的主要變量是______________,需要控制的變量有(至少說出四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要求這些變量對于3個花盆必須是_______。b.請你設計出如何使3個花盆內土壤的性狀不同:c.培養觀察:記錄植物生長的狀況。d.結果分析:比較各花盆中植物生長的差異,分析不同性狀的土壤與植物生長情況- 1 -龍崗區初中科學師生共用學講稿姓名: 班級: 主備老師: 審核人: 時間: 月 日第三章 第4節 植物體中物質的運輸【學習目標】1、區分直立莖、攀援莖、匍匐莖、纏繞莖。 2、知道木質莖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 3、知道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運輸過程 4、學習觀察的基本技能【課前預習】一、引入:植物的根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然后通過莖運輸到植物的各個器官中植物的莖有哪些形態呢?它的結構又是如何?二、1、出示各種各樣的莖,并給予介紹和簡單說明根狀莖――竹鞭 塊莖――馬鈴薯洋蔥――鱗莖 肉質莖――仙人掌2、觀察雙子葉植物莖的橫切面 放大鏡觀察,分為三層:樹皮、木質部、髓 用針扎一下,感受一下:質地較硬的是木質部,質地較軟的是樹皮和髓 在木質部和樹皮之間有一層韌皮部,它們各有什么特點?三、1、莖的結構㈠樹皮①樹皮的外側主要起保護作用;②內側部分叫做韌皮部,其中有篩管,莖里的篩管與根和葉里的篩管相通連,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屬于輸導組織。③有機物在葉中形成,在莖的樹皮中自上而下的運輸。㈡形成層由幾層細胞構成,中間的一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所以莖才能逐年加粗。小麥等一些植物沒有形成層,因此,它們的莖不能加粗。㈢木質部①導管: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通道,屬于輸導組織;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央的導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運輸。②木纖維:木纖維是又細又長的死細胞,細胞的壁厚,沒有彈性,有很強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莖之所以堅硬,主要是木纖維的作用。㈣髓由薄壁細胞構成,有貯藏營養物質的作用。四、實驗: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展示)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條,把下端插入裝有稀釋紅墨水的瓶子里。過一段時間,當看到葉脈微紅以后,把這段枝條進行橫切和縱切。用放大鏡觀察,看一看枝條的______(填“木質部”或“韌皮部”)被染紅了。解析: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通道,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央的導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運輸,導管位于木質部中,因此,木質部會變紅。實驗結論:水份和無機鹽在莖中央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疑難重點】思考:1、如果用細鐵絲纏緊小樹,對植物生長會造成傷害嗎?為什么?生活中你見過這種現象嗎?實驗:樹皮環割 對照實驗,一根莖作環割處理,另一根不作處理。現象:在處理過的莖上方會分泌汁液,而在未作處理的根部產生較多的不定根。實驗結論:有機物在莖的篩管中是自上而下地運輸。事例解釋:①割橡膠。②右圖是一段枝條,上面長有兩個大小相同的果實。如果將枝條兩A、B兩個部位間的樹皮進行環剝,(如圖所示)。⑴傷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樹皮會形成瘤狀物。⑵這兩個果實會發生什么變化?解析: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的。剝去一圈樹皮以后,由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的通道被切斷了,有機物就積存在傷口的上方,那里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樹皮就膨大起來,于是形成了瘤狀物。所以,A處的果實在一段時間內能繼續長大,B處的果實得不到營養物質,將逐漸萎縮、變小。學生活動:討論①俗話說“樹怕傷皮,不怕空心”,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討論②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滲出汁液。這汁液是從哪里來的?【鞏固練習】1、莖具有運輸功能,能夠運輸( ) A、水、無機鹽、二氧化碳 B、水、有機物、氧氣 C、水、無機鹽、有機物 D、水、有機物、二氧化碳2、根從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過根向上輸送到莖的途徑是( )A、土壤水分→導管→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莖B、導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3、木本植物的莖能逐年加租是由于莖的______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向內形成新的______。4、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里的______向上運輸的;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莖里的_______向下運輸的。 5、推算樹的年齡,可根據樹干的_______數目。【當堂檢測】1、把幼嫩植物的莖掐斷,從斷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來自( ?。?。 A.導管 B.篩管 C.木纖維 D.韌皮纖維2、對果樹每年都要剪去過密、過長的細弱的枝條,目的是( )。 A.使果樹向高處生長 B.集中養料到強壯的枝條 C.促進枝條的分叉,增加產量 D.減少枝條,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消耗3、某同學在做環割枝條樹皮的實驗時,將一棵小樹主干的樹皮割掉一圈,一段時期后,這棵小樹的變化是( )。 A.沒有變化,正常生活 B.傷口上方形成環形瘤狀物 C.死亡 D.傷口下方形成環形瘤狀物4、據下圖填空 ?。╨)圖中的1表示植物體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和_________,并把這些物質通過莖木質部的___________運輸到葉。 ?。?)圖中2表示葉片通過_____________吸收空氣中的___________用來進行光合作用。 ?。?)圖中的3表示葉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制造的_________,通過莖韌皮部中的_______運輸到根。 ?。?)圖中的4表示葉片通過氣孔將水分和光合作用產生的___________釋放到大氣中。 ★第 份學案★ 請同學注意按順序保存 學案完成等級 。龍崗區初中科學師生共用學講稿課型: 新授課 主備人: 李全山 審核人: 梁開燦 時間: 月 日班級: 姓名: 學號: 組號: 家長簽名: 第三章 第4節 植物體中物質的運輸(第1課時)【學習目標】1、區分直立莖、攀援莖、匍匐莖、纏繞莖。2、知道木質莖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3、知道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運輸過程。4、養成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習慣。【學習重難點】重點:莖的結構和功能難點:攀援莖和纏繞莖的區別、年輪的判斷等【課前預習】1、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等營養物質,是通過莖運輸到植物的各個器官的。根據生長運動方式的不同可將莖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四類,其中最常見的是________。2、將三年生木質莖永久切片置于低倍顯微鏡下觀察,由外向內依次可以看到:表皮、______ 、______、______ 和髓。其中表皮具有______作用,髓具有______ 的功能。3、導管位于莖的________ 中,具有輸導______________ 的功能;篩管位于莖的_______ 中,具有輸導________ 的功能。4、莖的主要功能是( )A.吸收氧氣和支持作用 B.輸導物質和支持作用C.光合作用和支持作用 D.吸收作用和輸導作用5、_______是莖生長時前一年的____材的后一年____材間的分界線。外界的氣溫適宜,水分充足,莖生長快,__________,顏色較___;反之生長慢,________,顏色較___。6、在下列植物的莖中,具有年輪的是( )A.青菜 B.水稻 C.竹子 D.水杉【課堂學習】【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那么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怎樣運輸的呢?--通過莖來運輸到植物的各個器官的。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莖的結構吧。多媒體出示各種各樣的莖,并給予介紹和簡單說明。一、莖的分類自然界最常見的莖是______。其次還有攀援莖、纏繞莖、匍匐莖。______:莖較堅硬,能直立向上生長,最常見。如:果樹,甘蔗、白菜等。______: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莖和葉的變態結構(如卷須),而附著在他物“上升”。如:黃瓜、南瓜、絲瓜等。______:莖本身纏他物“上升”。如:牽牛、常春藤、菜豆等。______:比較軟,不能直立生長,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長。如:草莓、甘薯等。注 意:(1)四類莖按是否能向上生長可以區別出_______莖。(2)根據向上生長是否需__________可以區分直立莖、攀援莖、纏繞莖。(3)根據借助他物向上生長是否利用______________附著他物,可以區別攀緣莖和纏繞莖。思考:這些各種各樣的莖,呈現不同的特點,都是為了什么?無論呈現什么特點,都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是對光合作用這種營養方式的一種適應,即從環境中最大可能地獲取其生長所需的陽光。二、觀察雙子葉植物莖的橫切面(幻燈片) 用放大鏡觀察,分為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用針扎一下,感受一下:質地較硬的是_______,質地較軟的是______和______。在木質部和樹皮之間有一層韌皮部,它們各有什么特點?1、樹皮 ①樹皮的外側主要起保護作用;②內側部分叫做韌皮部,其中有篩管,莖里的篩管與根和葉里的篩管相通連,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屬于輸導組織。③有機物在葉中形成,在莖的韌皮部的篩管中能自上而下的運輸。④形成層位于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由幾層細胞構成。中間的一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像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根和莖中,具有形成層所以莖才能逐年加粗。水稻、小麥等一些單子葉植物沒有形成層,因此,它們的莖不能加粗。2、木質部①導管: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通道,屬于輸導組織;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央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的運輸。②木纖維:木纖維是又細又長的死細胞,細胞的壁厚,沒有彈性,有很強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莖之所以堅硬,主要是木纖維的作用。3、髓由薄壁細胞構成,有貯藏營養物質的作用。【思考】見課本P1141、如果鐵絲纏繞小樹,至少會影響莖中有機物的運輸。樹干會加粗,鐵絲纏繞勢必影響小樹的生長。2、制作課桌椅,主要利用莖的木質部。莖具有木質部和韌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韌性。【學生分組實驗】觀察木質莖的結構實驗與觀察:你能從年輪中知道什么嗎?生長在溫帶地區的樹木,形成層細胞的分裂活動,受氣溫變化的影響很明顯:春季氣溫升高,營養物質充足,形成層細胞的分裂活動加快,所產生的木質部,細胞的個體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質地疏松,顏色較淺。這樣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氣溫降低,營養物質減少,形成層細胞的分裂活動減慢,所產生的木質部,細胞的個體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質地致密,顏色較深。這樣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與秋材之間,顏色是逐漸轉變的,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共同構成一個環帶。但是,上一年的秋材與下一年的春材之間,界限相當明顯,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紋理。一個年輪包括當年的春材和當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當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據樹干年輪的數目,可以推算出這棵樹的年齡。2、數一數年輪,判斷該植物的莖生長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長比較快些?當時的氣候怎樣?哪年氣候比較惡劣,不適宜植物生長?有沒有連續幾年的氣候特別干旱或特別濕潤?年輪上的“斑點”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當堂檢測】1、莖具有支持和運輸功能,能夠運輸( C ) A、水、無機鹽、二氧化碳 B、水、有機物、氧氣 C、水、無機鹽、有機物 D、水、有機物、二氧化碳2、在下列莖中,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莖是 ( D )A.匍匐莖 B 攀緣莖 C纏繞莖 D 直立莖3、斑竹長成后莖不能逐年增粗,而香椿樹卻能逐年增粗。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 )斑竹莖中無形成層,而香椿莖內有形成層斑竹莖中無髓及髓射線,而香椿莖內有髓及髓射線斑竹莖的外表無粗糙外凸的外樹皮,而香椿莖的外表有粗糙的外樹皮斑竹莖內無導管和篩管,而香椿莖內有導管和篩管4、根從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過根向上輸送到莖的途徑是( D )A、土壤水分→導管→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莖B、導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5、莖中貯藏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是( D )A.樹皮 B.維管束 C.形成層 D.髓6、杜仲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樹皮可入藥,但剝樹皮時不能切口太深,否則會影響樹的生長,其原因是與樹莖部哪個結構被破壞有關( B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外樹皮 D.形成層7、樹的年輪一般是許多的同心圓,這些同心圓是樹結構的__________,通過觀察發現,相鄰兩個同心圓間的距離在樹生長時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卻密得多,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樹的年輪中還可獲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小明做了如下實驗:①把一段帶葉的植物枝條,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②插入裝有紅墨水的燒杯中,置于陽光下照射。③待枝條基部顏色有變化后,取出枝條洗凈。④在枝條上方橫切和縱切植物枝條,觀察。(1)莖橫切面上變成了紅色的部位是_________,該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2)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紅色的部位從基部到頂部的變化是__________,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實驗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植物木質莖中包括:①木質部 ②韌皮部 ③形成層 ④外樹皮 ⑤髓,這些結構從內到外的排列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10、完成下列表格內容 存在部位 細胞特點 功能 輸導方向導管 死細胞 篩管 活細胞- 1 -龍崗區初中科學復習師生共用學講稿姓名: 班級: 學號: 主備人:文聯民 審核人: 但東 時間: 月 日第三章 第二節 各種各樣的土壤【學習目標】1、 區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和性能。2、 區分砂粒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的土壤性質的特征。3、 區分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的主要性狀,4、 了解土壤類土壤各種成分的比例。5、 說出土壤類土壤最適于植物生長的主要理由。【課前預習】土壤的結構和類型1、如果土壤中的礦物質顆粒較 (大,?。寥赖目障遁^ (多,少),土壤的水分和空氣就較少。2、土壤主要是由 構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 和成為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3、土壤顆粒根據直徑大小分類砂粒土壤顆粒 黏粒粉砂粒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別堆積在一起,那種顆粒之間的空隙大,含空氣和水分多? 為什么?答: 。4、猜想:根據課本82頁的活動,大膽猜想一下5分鐘后,觀察兩個漏斗的滲水滲水情況,能滲出水最多的是 漏斗。思考一下原因。5、 礦物質顆粒在土壤中比例不同,可形成不同土壤:土壤名稱 土壤質地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6、 根據上述三種土壤的結構回答下列問題:(1)通氣性最強的土壤是 。(2)透水性最強的土壤是 。(3) 保水性最強的土壤是 。(4) 通氣性最差的土壤是 。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1、植物生長需要土壤提供 、 和 。2、如果土壤的 很強, 較大,往往 也很強,這樣水就不易保留, 也容易流失。如果土壤的 很小,盡管的性能很強, 卻差了。3、根據課本83頁的活動,猜想一下哪種土壤會黏在一起?4、總結: 粘性最強, 粘性最差, 介于二者之間。土壤黏性差:土壤粘性強弱的利弊 土壤粘性強:【疑難重點】1、用最大、最小、次之、最好、最差、稍強來填空礦物質顆粒類別 堆放時空隙 保水性 通氣性砂粒粉砂粒黏粒2、課本83頁的第二個活動來分析三類土壤的性質,歸納如下表:土壤名稱 性狀 植物長勢及原因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3.壤土類土壤的固體部分(礦物質和腐殖質)占 ,水和空氣各占 ,這樣既、 ,又 、 ,有利于植物生長。【鞏固練習】1.陸地上生活的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壤,因為土壤為各種各樣的植物生長提供了的( )A.種類繁多的營養 B.形形色色的食物 C.水分 D.各種各樣的無機鹽2、.研究觀察土壤的結構成份時,為了擴大觀察的范圍我們應選用下列什么工具來進行觀察。( )A.放大鏡 B.光學顯微鏡 C.電子顯微鏡 D.近視鏡3、取少許土壤,放入試管中,用試管夾夾住試管,在酒精燈上加熱,過一會兒后試管壁上出現了水珠,這說明了什么。( )A.土壤中有空氣 B.土壤中有生物C土壤中有水分 D.土壤中有有機物4.土壤中的各種成分是植物生長的外部條件,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A.水分 B.空氣 C.動物 D.無機鹽5.最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類型為 ,保水性能最強的是 。 6.土壤是由 、 、 、 組成的,是土壤的主要成分。 是影響土壤結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當堂檢測】1.組成土壤的礦物質顆粒有大有小,直徑在2.0~0.02毫米之間的礦物質顆粒叫做( )A.砂粒 B.粉砂粒 C.黏粒 D.石粒2、與土壤保水、保肥、通氣、偷稅能力有關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中三種顆粒的比例 B、土壤中三種顆粒的溫度C、土壤砂粒的硬度 D、土壤中黏粒的黏性3.最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類型為( )A.砂土類土壤 B.黏 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粉砂類土壤4、以下三種土壤樣品中,哪種通氣性能最差,哪種保水性能最強 ( )土壤樣品 土壤名稱 土壤質地甲 砂土類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乙 黏土類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丙 壤土類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質地較均勻。(A)甲,甲 (B)甲,乙 (C)乙、乙 (D)乙、丙5、適于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壤土類土壤中固體占土壤總體積的50%,其它成分中 和 各占25%。6、.黏土類土壤質地粘重,濕時黏,干時硬。保肥能力強,能氣和透水能力差。這種土壤 植物的生長。7.將足量的土壤放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后讓它慢慢沉淀,發現土壤顆粒越大沉降速度就 。8.適于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壤土類土壤中固體占土壤總體積的50%,其它成分中 和 各占25%。9、一種土壤滲水性好,那么它的通氣性就________,保水性就_______.通氣性最好的土壤是____________;透水性最好的土壤是_______________;保水性最好的________.。10、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是________土壤,因為這種土壤________________.11、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氣、透水的能力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12.通過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土壤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基本條件,土壤性狀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那么怎么樣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長。請你一起來探究。(1)提出問題:(2)你的假設:(3)實驗設計:a. 取3個同樣大小的花盆(編上1、2、3、號),裝入等量的不同性狀的土壤,各栽種3株個體狀態 的等齡同種植物;本實驗中的主要變量是 ,需要控制的變量有(至少說出四個) 、 、 、 。實驗要求主些變量對于3個花盆必須是b.請你設計出如何使3個花盆內土壤的性狀不同:c.培養觀察:記錄植物生長的狀況。d.結果分析:比較各花盆中植物生長的差異,分析不同性狀的土壤與植物生長情況的關系,知道了這個實驗結果對我們栽培植物有什么幫助?。- 1 -龍崗區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師生共用學講稿姓名: 班級: 學號: 主備人:梁峰華 審核人: 邊麗華 時間: 月 日第三章 第6節 保護土壤【學習目標】1.解土壤資源的現狀,知道我國土壤資源的基本狀況。2.知道威脅土壤資源的原因。3.理解保護土壤資源的意義。【課前預習】1.地球上陸地面積僅占地球表面積的 %,適宜農業生產的就更少了。所以土壤資源是 的(填“無限”或“有限” ),我們必須保護好土壤。2.我國的總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總面積約為 平方千米。我國的耕地面積約為 平方千米,占陸地總面積的 %。3.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于土壤的 和 。4.土壤污染主要有 污染和 污染。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造成土壤的污染屬于 。5.影響土壤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因素有 、 、土地 化和 化。6.水土流失是全球環境中存在的大問題。世界上土壤每年流失約 ,我國流失約 億噸以上,約占全世界土壤每年流失量的 %。我國 水土流失很嚴重,每年被沖刷走的 、 、 元素相當于流失4000萬噸化肥。7.我國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在 、 、 、 、 一帶,華北、西北地區的大中城市生態環境也受到威脅。目前,頻頻出現的 (沙塵暴或臭氧空洞)就是環境對人類的“報復”。8. 鹽漬土壤包括 和 以及各種鹽化、堿化土壤。我國 、、 、 四省區受鹽漬化威脅的耕地約占其總耕地面積的30%~40%。9. 即不合理的開發利用使耕地被吞食,如瓦窯廠的建設等。10. 耕地是土地資源的精華,是人類的衣食之源,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耕地的保護。為此,應采取的具體措施有實行耕地總量不減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質量等。防止土地退化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如退耕還林)、工程措施(如水土保持工程)、農牧業措施(如施用有機肥)。【疑難重點】1. 我們周圍的土壤資源豐富嗎?答: 。2.你認為會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答: 。補充:白色污染是指塑料、橡膠等不能降解的物質堆積在土壤中,破壞土壤結構的污染。3. 防止土壤污染和保護土壤可采取什么措施?答: 。4.閱讀下面文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來自世界各地的地球環境報告表明: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都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的漫長歲月。因此,世界每年損失土壤的量已超過新土壤形成量。據統計,全球土壤流失量現已增加到每年254億噸,其中印度為47億噸,中國為43億噸,前蘇聯為25億噸,美國為17億噸。僅這四國土壤的流失量已達132億噸,超過世界總量的二分之一。材料二、1998至今,我國西北、華北、華東、北方等地出現了罕見的沙塵暴天氣,突發性的災害幾乎襲擊了大半個中國,就我國而言,已有33.4萬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脅,其中已經沙漠化的有17.6萬平方公里,據統計,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國土地面積的13.3%,而且還在一天天擴大。(1).材料一,主要內容是說( ),材料二,主要內容是說( )A.耕地被蠶食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土地鹽漬化(2).請提出三條保護土壤的措施。答: ;;。【鞏固練習】1.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于土壤的 和 。2.造成土壤化學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等,造成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3. 的合理利用與保護是發展農業和保持良性生態循環的基礎和前提。在水流的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淀的整個過程叫做 。我國這種情況比較嚴重的地方是 。4.下列不會影響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是( ) A.水土流失 B.退耕還林 C.土地沙漠化 D.土地鹽漬化5.黃山風景秀麗,近年來卻因游人隨意亂扔塑料袋而面目全非,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主要在于( )A.破壞土壤結構 B.導致土壤的化學污染C.燃燒時造成大氣污染 D.對土壤產生生物性污染6. 在地球上耕地所占的比例為( )A. 71% B. 29% C. 3% D.26%7. 在土壤資源中最精華的部分是 。8. 下列哪項不屬于土壤污染( )A. 工業廢渣倒入土壤 B. 大量施用綠肥C. 對農作物噴灑農藥 D. “非典”患者的衣服埋入土中9. “黃河水流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與此有關的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壤沙漠化 C. 土壤污染 D. 鹽漬化10. 根據我國下列哪項國情,制訂了“十分珍惜合理使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礎國策( )A. 耕地人均占有量少 B.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C. 土地類型多種多樣 D. 各類土地分布均勻【當堂檢測】1、環境問題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以下有四種餐具,從保護環境角度看,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A、瓷器餐具 B、塑料餐具 C、淀粉餐具 D、不銹鋼餐具2、下列關于各種土壤的描述中,屬于美國北部沙漠土壤特征的是(?。?br/> A、形成于濕潤的熱帶氣候條件下,地表土層厚并含有豐富的有機物 B、形成于干旱、沒有植被的地區,經常沙漠化,土壤貧瘠 C、形成終年寒冷之地,土壤貧瘠 D、形成于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并富含有機物3.我國西部地區實施的“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目的是( )A、人們更需要糧食 B、人們更需要木材 C、改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狀態 D、改善土地鹽漬化4.我們通常所說的影響土壤結構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煉廠的白色煙塵 B、石灰窯的白色粉末 C、白色建筑廢料 D、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5. 與“沙塵暴”密切相關的是( )A、 耕地被吞食 B、 水土流失 C、 沙漠化 D、 鹽漬化6. 下列哪些省市受鹽漬化的威脅最為嚴重( )A、 北京 B、 廣東 C、 寧夏 D、 四川7. 我國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一帶所共同面臨的一大土壤問題是( )A、 水土流失 B、土壤類型單一 C、土壤污染 D、沙漠化8. 為什么說保護土壤,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A、 土壤是衣食來源B、 土壤內有多種寶藏C、 陸地面積小于海洋D、 土壤為不可再生資源9.目前枯枝落葉成為城市的常見垃圾。小何做了一個關于落葉分解的實驗。他選用懸鈴木落葉為實驗樣本,將落葉剪成3cm×3cm大小,分在4個2.5L無蓋的可樂瓶中。實驗所用的土壤都是校園綠化用土,實驗過程保持10℃~15℃的溫度,間隔10天往1~3號瓶中各加水100mL。2個月后將瓶中樣品倒出,揀出所有直徑大于0.5cm的枯葉,洗凈陰干后稱重,結果見下表。編號 樣本內容物 2個月后落葉稱重/g 落葉外觀1 1500g土壤+80g落葉+300g鴿糞 21.5 大部分黑色,葉片薄,易碎2 1500g土壤+80g落葉+300g豆渣 27.2 大部分黑色,葉片薄,易碎3 1500g土壤+80g落葉 41.2 大部分枯黃色,有一定韌性4 80g落葉 63.8 枯黃色,堅韌(1)根據實驗結果,第 號瓶分解落葉最快。(2)你認為鴿糞、豆渣在實驗中起到什么作用?請你用所學的科學知識予以解釋:。(3)第4號瓶落葉減重的主要原因是 。- 1 -龍崗區初中科學師生共用學講稿姓名: 班級: 主備老師: 審核人: 時間: 月 日第三章 第5節 葉的蒸騰作用和結構【學習目標】1、了解蒸騰作用的基本含義及其意義2、知道氣孔的分布狀況3、知道保衛細胞和氣孔的結構4、完整地描述水、無機鹽的運輸路徑【課前預習】一、課堂引入:我們都知道“水從低處留”,可在植物體內,是什么促使水從根部向莖、葉運輸呢?二、葉的蒸騰作用1、 實驗觀察:選取一盆正處于生長旺盛期的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將鄰近的葉片包扎起來,對該植物澆水后,置于陽光下照射。觀察塑料袋上有無水珠生成,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分以氣體狀態從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進行。3、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進入根后,然后通過根、莖、葉的導管輸送到葉肉細胞。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參加植物體內各項生命活動外,99%通過蒸騰作用從葉中散發出去,蒸騰作用可以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葉片的溫度,同時也是根吸水的主要動力,利于植物對水的吸收和運輸,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由此可見,蒸騰作用不是在浪費水分,而是對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4、學生討論:①在春天的陽光下,水銀柱將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②如果把這一裝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水銀柱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廴绻堰@一裝置放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水銀柱將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苋绻趯嶒炇依?,用電吹風吹葉片,水銀柱將會有什么變化? ⑤請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蒸騰作用的強弱與光照條件有關。三、葉的結構:1、實驗觀察1:①選取一張生長旺盛的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趯蓮埥新然捜芤旱乃{色濾紙,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 ?、塾^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的顏色變化。哪一張紙先變色?哪一張紙的顏色會深一點?2、 實驗觀察2、:①在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谟描囎铀喝⌒Q豆的下表皮,把它們放在栽玻片上,展開后加蓋玻片。 ③在低倍鏡下觀察葉的表皮細胞。 ?、軗Q用高倍鏡觀察半月形細胞,并將結果繪制下來。 ⑤另取一片葉子,浸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仔細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哪面多?為什么?4、葉片上的氣孔,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散失體內水分的“門戶”。葉片里的水分蒸騰出去以后,葉肉細胞缺水,就要吸收葉脈導管里的水分。這樣,就促使水分從根上升到葉里,同時,也促使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在水分上升的時候,進入根里的無機鹽也隨著上升,最終進入葉片。5、葉片的結構:①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層排列緊密、無色透明的細胞構成。主要起保護作用。表皮上有成對的半月形細胞,叫做保衛細胞,保衛細胞的里面有綠色的顆粒――葉綠體。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是氣孔,在進行蒸騰作用時,葉中的水以氣體形式從氣孔中散發出來。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的開閉,由保衛細胞控制著。②葉肉:由大量的葉肉細胞組成。葉肉細胞里含有許多個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③葉脈:分布在葉肉當中,具有支持作用。⑵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路徑: 根毛從泥土中吸收水分→水從根部運輸到葉→水從氣孔中蒸騰而出【疑難重點】例題一:請你將楊樹葉子泡在熱水中,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⑴可見葉片內向外冒出一些氣泡,冒出氣泡的部位是________。⑵葉片背面的氣泡比正面的氣泡____(填“多”或“少”)一些,說明 背面的氣孔____(填“多”或“少”)于正面的氣孔,這種結構特點可以減少________的散失,有利于適應干旱的環境。解析:葉片上的氣孔,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散失體內水分的“門戶”。例題二、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將一分枝的葉片套上一個透明的塑料袋,扎緊袋口,一段時間后,塑料袋內出現了一些小水珠,這是由植物體散發出來的_______凝結而成的,它是______的結果。下午打開袋口,迅速伸一支將熄滅的大柴棍進袋內,火柴復燃了,說明袋內的_______較豐富,這是_______的結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緊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開袋口,迅速伸進一根燃著的火柴,火柴熄滅了,說明袋內的____較豐富,這是______的結果。例題三、在移栽植物時,將一種無色的噴劑噴灑到葉面上,能結一層薄膜,這層膜可以讓二氧化碳通過而水分子不能通過,從而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這類物質的作用是( ?。?br/>A、抗呼吸作用 B、抗蒸騰作用C、增強光合作用 D、增強蒸騰作用例題四:為測定土壤的大小不一顆粒所占的比例,小明采集了家鄉土壤的典型樣品。下表是小明同學所測的不同土壤顆粒的比例。空氣 水 粉砂 砂粒 黏土 有機物25% 25% 14% 16% 15% 5%⑴該地的土壤屬于( )A、砂石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⑵該地的土壤通氣性____(填“較好”或“較差”),透水性____(填“較好”或“較差”),____(填“適宜”或“不適宜”)耕種。例題五:2002年,杭州余杭某地區大部分水域“水葫蘆”(一種水生植物)過量繁殖,泛濫成災,這種現象叫__________。后來,又因“水葫蘆”腐爛,造成河道堵塞,養殖的魚類大量死亡。造成“水葫蘆”過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而魚類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請你提出一條有利于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葫蘆”中含有較多的有機物,如何變害為利,加以利用,也是很值得人們思考的,請你舉出一種“利用水葫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鞏固練習】1.在陰天或傍晚進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葉,是為了降低: ( ) A.降低光合作用 B.減小呼吸作用 C.減少水分蒸騰作用 D.移栽方便2.仙人掌在強烈的陽光下,不會被太陽光灼傷的原因是( ?。?br/>A、吸水力大 B、儲水多 C、蒸騰作用強 D、葉變成刺3.關于植物體水分散失的意義,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 ?。?br/>A、促進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 B、促進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C、促進溶于水的礦質元素的吸收 D、降低植物體特別是葉片的溫度4.北方果樹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br/>A、光合作用 B、蒸騰作用 C、植物的生長 D、果實的形成★第 份學案★ 請同學們注意按順序保存 學案完成等級 。龍崗區初中科學復習師生共用學講稿姓名: 班級: 學號: 主備人:但東 審核人: 林俊紅 時間: 月 日第三章 第3節 植物與土壤(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 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條件。2. 了解一些植物缺乏氮、磷、鉀的病癥。3. 知道水體富營養化的基本癥狀。【課前預習】1.動手做一做小實驗: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目的 (1)通過蘿卜條的吸水和失水現象思考領會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學會簡單的實驗設計實驗器材 兩塊大小基本相同的長方形蘿卜條、鹽、水、大小相同的燒杯(或玻璃杯)兩個。實驗過程 配好濃度較大的鹽水半杯,另一個杯倒入體積相當的清水;切好兩塊大小基本相同的長方形蘿卜條;把兩塊蘿卜條分別放入以上鹽水與清水中約15分鐘。觀察現象:在清水中的蘿卜條 (有,沒有)出現變軟現象;在鹽水中的蘿卜條 (有,沒有)出現變軟現象;再把鹽水中的蘿卜條放入清水中你發現了什么變化?結論: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只有在 (高于,低于)周圍溶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才能吸水。以上實驗中取大小、形狀基本相同的兩塊長方形蘿卜條,其設計是為了把一塊蘿卜條放入清水中,其設計在此實驗中起 作用。2.植物吸水的部位是 ,植物要生長好,除需要水外,還需要 、 、 等無機鹽。3.江、河、湖泊、海洋等水體中由于 、 等營養物質的大量增加使藻類大量繁殖,會在淡水中出現 現象,在海洋中出現 現象。【疑難重點】一、植物的根尖為什么能吸水?1. 演示:植株幼苗的失水實驗 課本P89觀察現象: 在清水中的植物 (有,沒有)出現萎蔫現象在鹽水中的植物 (有,沒有)出現萎蔫現象結論:當植物根毛細胞液的質量分數(濃度) (高于,低于)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濃度)時,細胞失水,反之,細胞吸水。2. 細胞吸水原理當細胞液濃度 > 周圍水溶液濃度時→細胞 水當細胞液濃度 < 周圍水溶液濃度時→細胞 水3.在自然界中應用實例:如果一次施肥過多,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 (高于,低于)植物根毛細胞液的質量分數,細胞因 過多而發生 現象。4.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二、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1.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植物營養缺乏癥:缺 →植株矮小、葉色發黃 缺 →植株暗綠帶紅缺 →生長矮小,葉有褐斑2.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及原因現象: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在淡水中出現 現象,在海洋中出現 現象。原因:水體中含 和 營養物質過高。危害:水體變黑發臭,水質嚴重惡化。預防:避免過量施用化肥,盡量使用有機肥;控制含磷洗滌劑等化學產品的使用。【鞏固練習】1.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中營養物質的質量分數一般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因此它能從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3.小明同學養了一株蘭花,為了讓它生長好,他每天為它施肥。奇怪的是蘭花沒過幾天就萎蔫死亡了。你認為蘭花萎蔫死亡的原因是。4.根據某植物的營養缺乏癥狀,試判斷缺乏那種營養物質。植株矮小、葉色發黃是缺乏植株暗綠帶紅是缺乏生長矮小,葉有褐斑是缺乏4.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 )A.根冠 B.根毛區 C.分生組織 D.側根5.一株植物缺氮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A. 生長矮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C. 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6.下列各項中不屬于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是 ( )A.使用無磷洗衣粉 B.合理使用化肥C.注意不把生活垃圾倒入水中 D.小區內禁止機動車駛入7.利用高濃度的食鹽水制作泡菜,能防腐殺菌。原因是( )A.水中的鹽有殺菌作用 B. 高濃度的鹽水中水分不足C.使細菌失水而死亡 D. 鹽水是中性的,不適應細菌生存8. 我們用糖拌西紅柿時,盤子里會有很多水,這水來自( )A.糖 B.盤子 C.西紅柿 D.不能判定9.富營養化化造成水體發黑變臭惡化的過程是( )①過量施用N、P元素化肥 ②藻類死亡③水中藻類大量繁殖④細菌分解分解水中有機物 ⑤水中需要氧氣的生物大量死亡?、匏腥芙庋鯘舛燃眲∠陆?br/>A.①⑥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④⑥⑤C.①③⑤②⑥④ D.①②③④⑤⑥10.在植株幼苗的失水實驗中要選取兩株相同植物且大小相似的幼苗,其目的是;放入清水中植株在實驗中起 作用。1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關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例子?試各舉一例。12.為防止水質惡化,保護水資源,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么?【當堂檢測】1.當外界溶液中營養物質的質量分數大于植物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時,植物根毛細胞將( )A. 失水 B.吸水C. 先吸水后失水 D.先失水后吸水2.選擇填空:植物缺氮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植物缺鉀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植物缺磷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A. 生長矮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C. 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3.小明一連幾天用媽媽清洗過咸水魚的水澆一株花卉,不久后發現該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營養過多 B.因陽光過強C.因細胞失水而死 D.水分蒸發過多4.下列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禁止使用各種化學肥料B.使用一些不含氮、磷的洗滌劑和日用化學品C.在農林生產中,更多地使用有機肥,少用化肥D.工業、生活污水要經過處理后再排放5.在農業生產中,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A. 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 B.造成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結構C. 一次施肥過多造成植物枯萎死亡 D.以上各項都是6.淡水中出現“水華”,海洋里出現“赤潮”,其主要原因是這些水體中 、物質含量過高,使水體中的 大量繁殖形成的。7.將質量為20克的馬鈴薯放入A和B兩個燒杯中,在兩個燒杯中分別 加入30%的蔗糖溶液和清水,過10鐘后,取出兩燒杯內的馬鈴薯,質量增加的是 燒杯。8.請你設計一個探究植物細胞在不同環境狀態下吸收及散失水分的實驗。(要求說明實驗目的、所需的實驗器材、實驗的步驟及探研實驗的結論)1)實驗目的:探究植物細胞在不同環境狀態下吸收及散失水分的條件2)實驗器材:3)實驗步驟:(要有對照組)4)結論:當植物細胞液的質量分數(濃度) (高于,低于)周圍環境溶液的質量分數(濃度)時,細胞失水;當植物細胞液的質量分數(濃度) (高于,低于)周圍環境溶液的質量分數(濃度)時,細胞吸水。- 3 -龍崗區初中科學復習師生共用學講稿姓名: 班級: 學號: 主備人:郝素梅 審核人: 但東 時間: 月 日第三章 第三節 植物與土壤 第一課時植物的根系 根尖的結構【學習目標】1、 區分直根系和須根系。2、 理解根尖的基本結構特點及其相關功能。【課前預習】1、土壤的 和 是通過 吸收進入之物體的。結論:植物與土壤靠什么聯系在一起 2、許多植物的 十分發達,生長的范圍比較大,把植物牢牢的 在地上,也有利于 營養物質。結論:植物的根有何作用 (1) 。(2) 。3、 ,叫做直根系。4、 ,叫做須根系,舉例 。猜想: 子葉植物一般是直根系。5、 ,叫做直根系,舉例 。猜想: 子葉植物一般是須根系。結論:(1)根系分為 和 。(2)直根系和須根系的主要區別是 。(觀察課本85頁圖3-14植物的根系圖)6、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 、 、 和 等有關。回憶:植物的根具有向 性、向 性 、向 性。7、 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尖包括 、 、、 等四個部分,其中對根起保護作用的是 、有利于吸收土壤中養分的部分是 。【疑難重點】(一) 探究 植物根系的分布與地下水位高低的關系提出問題: 。建立假設:(1) 。(2) 。(3) 。實驗方案:(1) 。(2) 。(3) 。實驗方案優劣評價:(1)組織野外觀察(2)野外栽培(3)實驗室栽培數據處理:實驗結論:(二)根尖的結構1、 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2、觀察課本88頁植物根尖縱切面的現為結構圖填寫下表。根尖結構 細胞結構特點 主要作用根冠分生區(生長點)伸長區根毛區(成熟區)2、植物的 很多,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 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鞏固練習】1.在根尖的結構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細胞,排列緊密,細胞壁薄、細胞質濃、細胞核大,具有分裂能力,這些細胞位于 ( )A.根冠 B.分生區C.伸長區 D.根毛區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哪些因素有關( )①土壤結構 ②土壤肥力 ③光照強度④水分狀況 ⑤通氣狀況(A)①②③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右圖是根尖的立體結構和平面結構圖,識圖并填寫有關根尖結 構和功能內容。1 是根尖的______區,它的細胞的細胞壁很_____(厚或?。?,液泡很______(大或小),所以是根吸收______和______的主要部分。②是根尖的______區,能夠較快的生長,因此是根 的 主要原因,此處的細胞結構特點是④是根尖的_____,細胞排列 (不或很)整齊,具有___ 作用。4.一株植物所有根的總稱叫 。有明顯發達的主根和之分的是 ,而沒有明顯主根的根系則是 。【當堂檢測】1、一株植物的主根和側根有明顯區別的根系是( )A、須根系 B、直根系 C、主根系 D、側根系2、一般地說,地下水位越高,則根系的平均長度( )A、越長 B、越短 C、不變 D、難以確定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根尖分生區的細胞特點的是( )A、細胞較小,細胞質密度大B、細胞中央有大液泡C、細胞排列整齊,細胞壁薄D、細胞具有分裂能力4、下列關于根毛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根毛的細胞,液泡比較大B、根毛不會失水C、根毛是根毛區表皮細胞的一部分D、根毛能夠吸水5.在根尖的生長過程中,與根的伸長最相關的是( )A.根尖伸長區 B.分生區C.根冠 D.根毛區6、根尖的成熟區最明顯的特征是( )A、根部變粗 B、有大量根毛C、被根冠包圍著 D、顏色變深7.下列植物體的根系哪一個與小麥一樣同為須根系( )A.樟樹木 B.小蔥C.桂花樹 D.柳樹8、小利想要移栽一株月季,她應該( )A、將月季小心的連根拔起后移栽B、將月季小心的連根拔起后,將根洗凈后移栽C、小心的將月季連根帶土挖起后移栽,盡量不要損傷根系D、以上方法均不對9、人們利用根系分布的特點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種草,起主要目的是( )A、綠化環境 B、放牧生蓄 C、增加經濟效益 D、保持水土10、一株植物全部的根合在一起叫做 。像白菜那樣主根和側根區別明顯的叫 ,水稻的根中沒有一條根特別粗長,叫 。11、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縱切結構,從根的尖端向上,根尖縱切的結構依次可分為、 、 和 四部分。12、根的生長依靠分生區的 和伸長區的 ,將根不斷地伸向土里。13.杭州西湖的白堤營造的“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景象是白堤春天的一大景觀,你認為楊柳的根系比寶石山上的馬尾松的根系分布要 (深或淺)。14.根毛區的細胞較大,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長度的根毛,根毛區細胞內有一個明顯的大 。這樣的結構有利于根尖從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3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3.1土壤中有什么.doc 8.3.2各種各樣的土壤.doc 8.3.3.1植物與土壤.doc 8.3.3.2植物與土壤.doc 8.3.4植物體中物質的運輸.doc 8.3.4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新亞洲).doc 8.3.5葉的蒸騰作用和結構.doc 8.3.6.保護土壤.doc 8.3.7 植物與土壤 復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