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沙市雨花區勞動東路小學學科教學計劃班級 61234 科目 科學 冊別 第十二冊 任課教師 賀云 制定日期 2018/2(一)基本情況?班 級 人 數學 力 基 礎(上期末檢測成績)男女合計平均分及格人數及格率達標率 104人89人 193 人5.1分193人100%? 100%(二)教學內容序 號名 稱單 元篇 目單 元 教 材 簡 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時 數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 環境和我們????????????????第一單元 關于放大鏡及顯微鏡的認識和研究。利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對物體進行觀察和研究,它們的工作原理各自的特性,如何根據不同場合使用這兩種實驗工具。放大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組成部分及使用方法。通過這兩種工具來了解更多的物品,加強學生探索發現的能力。第二單元 從觀察物質的變化入手,了解物質發生了哪些可以直觀看見的變化,進而研究物質內部是否也發生了變化。比較物質之間的變化有哪些不同的現象,產生的結果的不一樣,了解什么叫物理變化什么叫化學變化,并能從本質上區別生活中的物質之間變化屬于哪種類型第三單元 引領同學們對宇宙進行初步研究,了解宇宙中最為熟悉的天體——月球。月球與地球間的關系,月相變化的原因以及一些天文現象,并由此延伸到太陽系甚至是宇宙的探索和發現。培養學生對常見天體的基本知識的掌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單元主要將生活與學習結合在一起。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物品——垃圾,來認識垃圾的處理方法。垃圾并不一定就是無用的東西,通過我們的回收與利用正確的處理部分垃圾。同時,也要求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如何來解決周圍環境所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環保活動,來美化我們的生存環境。?(三)教學進度?周 次教 學 內 容 安 排備注1 開篇解讀 放大鏡;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2第一單元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怎樣放得更大?3第一單元 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1——3;?4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和我們;單元總結?5第二單元 我們身邊的物質;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6第二單元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鐵生銹了;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7第二單元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物質變化與我們 ?8第三單元 地球的衛星——月球;月相的變化;?9第三單元 我們來造“環形山”;日食和月食?10第三單元 太陽系;在星空中1——2?11第四單元 探索宇宙;單元復習?12第四單元 一天的垃圾;垃圾的處理?13第四單元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分類和回收利用?14第四單元 一天的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處理?15第四單元 考查家鄉的環境;我們的環保行動?16 總復習1總復習2?17 總復習3總復習4?18考核評價資料整理、?19期末考試(四)教學措施 為了較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突破難點,解決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措施:(老師和學生同時遵守)1.課堂常規有序:課本、筆記本擺放在書桌角上,邊邊重合,文具盒擺放在自己的正前方,鈴停準時上(下)課,互不侵占時間。2、?課堂中隨時評價給分:加分內容(發言、傾聽、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合理的建議、創新的設計等)進行及時評價反饋,讓學生即時掌握自己的平時情況。3、實驗實行評分考核:為了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實行小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輪流制,實驗記錄考核制. 4、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并且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或幾個生活問題,最后寫成科學小論文,真正實現科學的生活化。5、實行單元一練的課堂作業,及時批改,讓學生養成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而且作業也實施星級評定。(五)教改(研)項目 科學課題教學的組織策略研究(六)教導處審查意見 教導主任簽名:年 月 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