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沙市雨花區勞動東路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班級班 科目 科學 冊別 下冊 任課教師賀云 制定日期2018.3教學內容單 元序 號單 元名 稱單 元篇 目單 元 教 材 簡 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 學時 數1第一單元???沉和浮?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1、對于不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我們在判斷在水中的沉浮時,往往采取改變一個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變的的方法來研究。對于不同種材料制成的物體,大小相同判斷輕重,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輕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潛水艇都是在體積不變下通過加減水改變輕重來實現沉浮的。?潛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上浮。?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重量)來控制沉浮的,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102第二單元?熱1熱起來了?2給冷水加熱?3、液體的熱脹冷縮?4、空氣的熱脹冷縮?5、金屬熱脹冷縮嗎6、熱是怎樣的?7、傳熱比賽8、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2、有多種方法可以(產生熱)。當我們感到冷時,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多穿衣服、吃熱的食物、靠近熱源等方法來保暖。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并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衣服本身不能產生熱量,它只能減緩身全向空氣散發熱量的速度,起來保暖的作用。?裝有熱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熱時體積會變大,加滿水的試管上面包一塊氣球皮,加熱時氣球皮鼓起來了這一現象來說明。?相同體積的冷水和熱水比較,冷水重,熱水輕;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熱水比較,冷水體積小,熱水體積大。冷水在加熱過程中,體積變大,重量不變。103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1?時間在流逝?2?太陽鐘?3?用水測量時間?4?我的水鐘?5?機械擺鐘?6?擺的研究?7?做一個鐘擺?8?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3、鐘表以時、分、秒計量時間,鐘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鐘,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分鐘。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天”。古埃及人把天空分為36個星座,通過觀察星座的運動,把夜晚確定為12個小時,同樣,白晝也被確定為12個小時。但夏夜實際上大約有8個小時。 古代的人還常常用光影來計時,如日晷。10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1?晝夜交替現象?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3?證明地球在自轉?4?誰先迎來黎明?5?北極星“不動”的秘密?6?地球在公轉嗎?7?為什么一年有四季?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4、晝夜交替現象:在地球上看到晝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現,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幾種假說:1、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2、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3、太陽不動,地球自轉。4、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要判斷哪種假說是正確的,我們首先要在地球上確定一個區域,確定作為太陽和地球的工具,再來進行實驗。實驗后發現這四種假說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區域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單是晝夜交替不能確定哪種假設是正確的,我們得尋找新的更多的證據。?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觀點和學說,地心說: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體、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日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著作《天體運行論》、地球是球形、地球是運動的,每24小時自轉一周、在太陽是不動的,地球圍著太陽轉。10(二)教學進度周 次教 學 內 容 安 排備注1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3 5、浮力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4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5 1熱起來了?2給冷水加熱?6 3、液體的熱脹冷縮?4、空氣的熱脹冷縮?7 5、金屬熱脹冷縮嗎6、熱是怎樣的?8 7、傳熱比賽8、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9 1?時間在流逝?2?太陽鐘10 3?用水測量時間?4?我的水鐘?11 5?機械擺鐘?6?擺的研究12 7?做一個鐘擺?8?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13 1?晝夜交替現象14 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15 ?3?證明地球在自轉?4?誰先迎來黎明?16 5?北極星“不動”的秘密?6?地球在公轉嗎?17 7?為什么一年有四季?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18 總復習 19 復習考試 20學情分析進人五年級以后,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輔導計劃加強對后進生的督導檢查,轉變學習方法,教育方法。加強家校合作,隨時掌握學困生轉化情況。精心研究教材,制作課件,組織學生參與實驗,培養學生認真做科學的習慣,提高學生做科學的能力。 (六)教研室審查意見 教研室蓋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