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力與運動基本要求:1. 通過對相關專題的具體知識點復習,喚起同學們對所學的知識的回憶。2. 通過本專題,使同學們在頭腦中對力、運動、力和運動的知識形成體系。3. 通過具體的例題講評,提高同學們利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難點重點內容:知識體系的形成、應用能力的提高。難點內容:靈活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重點內容講解]本專題知識結構:一. 力A. 知識結構B. 主要知識點(1)力的定義: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體發生形變,力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4)重力: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5)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6)力的合成:求兩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C. 要點簡析1. 理解力的概念時應注意三點:(1)力的物質性:離開了物體,力是不能存在的。一個物體如果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別的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作用的力。這兩個物體一個稱為受力物體,另一個稱為施力物體。單一的受力或施力物體是不存在的。(3)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在物體上,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2. 力的測量方法力的測量儀器叫做測力計,其中常用的一種叫彈簧測力計。由實驗可知:在彈性范圍以內,彈簧的伸長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胡克定律)。因此,可以由彈簧伸長的長度來表示拉力的大小。彈簧秤的刻度是均勻的。所謂彈簧的伸長量,指彈簧伸長后的長度和原長之差:△l=l-l03.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又把物體的重力叫做物體的重量,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關。5. 力的示意圖力是物理學中的抽象概念,為了使它形象化和便于研究,用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圖叫做力的示意圖。6. 關于力的合成,要注意以下幾點:(1)合力與它的分力的關系是一種等效替換。(2)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3)合力的大小不僅決定于各分力的大小,而且依賴于它們之間的夾角。因此,合力的大小并不一定大于每個分力的大小,如果兩共點力的大小是F1、F2,則合力F合的大小,隨F1、F2間的夾角θ而變化,0≤θ≤180°,θ變大時,F合減小,其變化范圍是(F1+F2)≥F合≥|F1+F2|,F合方向亦因θ而變化。二. 簡單的運動A. 知識結構B. 主要知識點(1)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所有物體都在不停地做機械運動。(2)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3)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速度公式為:v=s/t。(4)變速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常見的運動大多為變速運動。(5)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將物體運動路程s除以所用時間t得到的結果,用來表示物體在運動時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C. 要點簡析1. 速度是一個重要的物理概念,不能只會背誦定義和公式,就認為是懂了,要理解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1)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大小是不變的,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路程都相等,所謂“任何相等時間”是以測量精度和實驗要求為依據的。(2)在變速直線運動中,由于速度的大小在變化,所以用研究勻速直線運動快慢的方法,引入平均速度來描述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大體上的運動快慢程度。(3)在求平均速度時必須注意是求哪一段路程內的平均速度,便應該用哪一段路程除以該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不要張冠李戴。(4)由于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組成的復合單位,所以在進行速度單位換算時,可以分別先把長度和時間單位換算到需要的單位,然后再進行運算。中間過程寫上單位,可以防止錯誤產生。2. 在研究機械運動的時候,作為標準的,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我們所說的物體的運動或靜止以及運動情況跟選擇的參照物有關。選擇的參照物不同,觀察的結果不同。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要選擇那些使問題簡化而且是最合適的物體為參照物。三. 力與運動A. 知識結構B. 主要知識點(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3)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合力為零。(4)平衡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C. 要點簡析1.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指出了物體在不受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由于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一個物體在不受力作用時的運動規律,即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只能由物體本身的某種性質來決定。物體本身的這種性質叫做慣性。所以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外界的因素沒有關系。物體受力與否不會改變物體本身所具有的慣性。慣性和慣性定律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2. 要深刻地理解為什么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原因。運動狀態的變化可以是:由靜止到運動;由運動到靜止;運動的速度大小發生變化,如由小到大(加速)或由大到小(減速);速度大小不變而運動方向發生變化等。發生了上述四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情況,我們便說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這種狀態的變化必然是由于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也就是說,不受外力作用時,靜止的將永遠靜止,運動的將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什么時候有力作用,什么時候就會發生運動狀態的改變。3. 如果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那么,這兩個力對物體的作用就互相抵消,物體的運動狀態就不會發生變化。所以,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實際上不受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所以如果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我們便可認為物體一定是受平衡力的作用。必須學會物體在二力作用下是否處于平衡狀態的判斷方法。會用圖示法表示平衡狀態下物體所受的力。即:從物體所處的狀態看,物體在二力作用下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從受力特征上看,所受的兩個力必須滿足二力的平衡條件。4. 在實際問題中區分平衡力和物體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力是難點。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在于對二力平衡條件的深入理解,初學者往往只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記憶深刻,而對同一物體和同一直線這兩個條件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二力如果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就根本談不上平衡。所以,這是討論二力平衡問題的前提。那么,在討論二力平衡問題時,為什么兩個力的作用線必須在同一直線上呢?這是因為:盡管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則受力物體將發生轉動而不可能處于靜止狀態,所以,我們必須全面、深刻地理解二力平衡條件。5. 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不能理解為阻礙物體的運動。如在自行車運動的過程中,后輪是主動輪,由于鏈條的作用后輪與地面的接觸點相對于地面有向后運動的趨勢,地面對后輪上的接觸點施加向前的摩擦力f,f的方向與自行車運動的方向相同,這就是自行車在運動的過程中所受的牽引力。研究滑動摩擦的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長木板上勻速運動,取三次壓力和摩擦力的數據,根據此數據研究摩擦力和壓力的關系。研究這些數據我們發現這個常數即滑動摩擦系數μ,由于接觸面性質(材料、光滑度)是確定的,所以μ為一個常數。實驗結果剛好表明這一性質。由此可知:在接觸面性質一定時,摩擦力和壓力成正比。6. 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可以判斷它的運動狀態的變化,反之也可以根據它的運動狀態的變化,來判斷它的受力情況。【典型例題】例1. 關于質量和重力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10千克=10牛B. 10千克=10千克×9.8牛/千克=98牛C. 質量是10千克的物體重98牛D. 質量是98千克的物體重10牛分析:質量m與重力(或稱為物重)G的關系是G=mg,也可以寫為m=G/g。根據這個關系可知,質量為10千克的物體重為98牛,選項C 正確。認為選項A正確的人混淆了質量、重力的單位,誤認為千克與牛等價。選項B列出了一個錯誤的算式,10千克不等于10千克×9.8牛/千克,10千克=98牛的結論是錯誤的。選項D則將質量、重力的關系顛倒了,將G=mg誤認為m=Gg,得到錯誤的結果。解答:C例2. 人用手抓住繩子將水桶提起,手受到向下的拉力,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A. 水桶 B. 地球 C. 繩索 D. 手分析:研究手受到的作用力,受力物體自然是手。分析提桶時的力,有手受重力、桶受重力、桶對繩拉力、繩對手拉力、繩對桶拉力,手對繩拉力……。這些力中,繩對手有向下的拉力,“拉”是作用,繩與手是物體。繩對手的拉力是手受到向下的拉力,繩是施力物體。其他幾個都不是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有人認為水桶是施力物,這個力通過繩索傳遞到手上。實際上,桶沒有與手直接接觸,它們之間不會有力的作用,桶不會對手施力。還有人以為地球對手施加拉力,這也不正確。地球對手有吸引力,使手受到重力,但這不是題目中談到的拉力。解答:C例3. 下列關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與它的合力大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合力一定大于任意一個分力B. 合力可以小于任意一個分力C. 合力不可能小于任意一個分力D. 合力不可能為零分析: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合成后。合力F的大小等于兩個力大小的和,或等于兩個力大小的差。若F1≥F2,則F=F1+F2或F=F1-F2。由上述關系可以看出,當Fl與F2方向相反,且F1=F2時,合力為零,選項D不正確。當F1與F2方向相反且大小相近時,合力F可以很小,能夠小于其中任意一個分力。選項B正確,選項C不正確。當兩力的方向相同時,合力大于任意一個分力,但兩個力方向相反時,合力必小于較大的那個分力,選項A不正確。結論是只有選項B正確。解答:B例4. 甲、乙、丙三人分別乘坐直升機。甲看見地面樓房勻速下降,乙看見甲靜止不動,丙看見乙勻速上升。這三架直升機各做何種運動?分析:通常情況下,我們都以地球為參照物描述物體的運動。題目中的甲、乙、丙都以自己乘坐的直升機為參照物判斷其他物體的運動情況,必須變換參照物。甲認為地面樓房勻速下降。根據相對運動觀點可知,站在樓房上的人以地球為參照物,會認為甲機勻速向上運動。乙認為甲靜止不動,說明乙與甲的運動情況相同。則乙機也相對地球勻速向上運動。丙看見乙勻速上升,丙相對乙為勻速下降。由于題目未給出速度的數值,所以無法判斷丙機相對地面如何運動。解答:甲、乙以相同的速度v1,勻速上升,丙可能靜止;也可能以v2速度豎直上升,且v2<v1;還可能以v2速度下降。(均以地面為參照)例5. 一列長200米的列車,以速度v=54千米/時勻速通過一座鐵橋,共用2分鐘。求這座鐵橋的長度。圖1分析:列車是比較長的物體,“列車通過鐵橋”的含意是其車尾也通過了鐵橋,“共用2分鐘”的含意是從車頭進入橋身開始計時,到車尾離開橋身結束,一共時間為2分鐘。根據上述分析可知,車上任意一點(如車頭)在2分鐘內運動的距離不是橋長L,而是L+200米。(見圖1)由勻速直線運動的規律s=v·t可得解答:車通過鐵橋行駛的距離為s=L+200米所用時間t=2分=120秒,速度為v=54千米/時=15米/秒根據s=vtL+200米=15米/秒×120秒=1800米鐵橋長L=1600米例6. 甲、乙兩車同時從相距7.2千米的兩地出發,相向作勻速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為36千米/時,乙車的速度為8米/秒,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相遇時兩車通過的路程相同B. 相遇時甲車比乙車多走800米C. 相遇時甲車比乙車少走800米D. 相遇時甲車走了3.2千米分析:根據題意,知總路程S=7200米,甲車速度v甲=36千米/時=10米/秒,乙車速度v乙=8米/秒。設通過t秒甲、乙兩車相遇,畫出運動示意圖圖2s=v甲·t+v乙·t由此可知,甲車走4000米、乙車走3200米。解答:B例7. 向北行駛在平直鐵路上的列車車箱內有一個水平光滑桌面,桌面上有一個小木塊。如果發現這個木塊突然向北運動,說明火車正在( )A. 向北加速運動 B. 向南加速運動C. 向北減速運動 D. 向南減速運動分析:以地面為參照物,火車向北行駛,放在水平光滑桌面的小木塊有慣性,與火車一同在平直鐵路上前進。當木塊在桌面不滑動時,木塊與列車的運動速度相同,都作勻速直線運動。現發現小木塊相對于車箱突然向北滑動,說明小木塊的速度突然大于車箱的速度,也就是列車的速度突然小于小木塊向北的運動速度,這說明火車的運動速度減小了。由此可以判定:列車正向北減速運動。解答:C例8. 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靜止的物體有慣性,運動的物體沒有慣性B. 運動的物體有慣性,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C. 不受力的物體有慣性,受力的物體沒有慣性D. 鐵有慣性,把鐵熔化為鐵水后仍有慣性分析:分析物體的慣性問題時,要記住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選項A、B、C均認為只有某種情況下物體才具有慣性,都是不正確的。選項D認為慣性與物態無關,固態鐵與液態鐵水都具有慣性,是正確的。解答:D例9. 起重機的鋼絲繩子上系著一個重G的物體,繩子的拉力為F,則( )A. 物體靜止時,F1=GB. 物體以0.1米/秒勻速上升時,F2>GC. 物體以0.2米/秒勻速上升時,F3>F2D. 物體水平勻速移動時,F4>G分析:上面四種情況,都是物體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拉力都與重力相同,有F1=F2=F3=F4。選項A正確,其余均錯誤。選項B、C的錯誤相同,都認為物體在向某方向運動時,必定受這個方向的合力作用,而且運動速度越快,合力就應當越大。重力和拉力的合力為F-G。速度越大,F-G也越大,有F3>F2>G的錯誤結論。選項D的想法與B、C相似,只是認為物體沿水平方向勻速運動時也要有繩子拉它,所以拉力應當大些。實際上,只要物體做勻速運動,無論它向哪一個方向運動,運動的速度多大,都有合外力為零(或不受外力)的結論。還要注意,只有在勻速直線運動時,上面的結論才是正確的。如果物體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有拉力大于重力,即F>G;如果物體加速下降或減速上升,則有拉力小于重力,即F<G。分析受力時需要明確題意,千萬不能憑主觀想象去猜。【模擬試題】試題一[答題時間:30分鐘]一. 選擇題1. 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B. 受力物體同時一定也是施力物體C. 只有直接接觸的物體才可有力的作用D.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2. 關于“9.8牛頓/千克”所表示的物理意義應是( )A. 9.8牛頓等于1千克B. 9.8千克等于1牛頓C. 質量是9.8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1牛頓D. 質量是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牛頓3. 用繩系著水桶把井水吊上來,提拉繩子時手受到豎直向下的力作用,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A. 地球 B. 水桶 C. 繩子 D. 手4. 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小球在向上運動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 )A. 受到一個向上的力和一個向下的動力B. 受到一個向上的力C. 受到一個向下的力D. 不受力5. 一個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牛頓,則它的質量為( )A. 9.8千克 B. 0.1千克 C. 1千克 D. 0.102千克6. 如果用F表示拉力,用L0表示彈簧長度,用L表示彈簧伸長后的長度,△L表示彈簧受拉力后的伸長量,則( )A. F與L0成正比 B. F與L成正比C. F與△L成正比 D. 以上均不對7. 下面正確的說法是( )A. 兩個共點力的合力,一定比原來的每一個力都大B. 兩個共點力的合力,一定比原來的每一個力都小C. 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比原來的每個力都大,也可能比原來的每個力都小D. 兩個共點力的合力,一定小于該兩個力的大小之和,一定大于該兩個力的大小之差。二. 填空題8. 離開槍口的子彈在空中飛行時,如果忽略空氣阻力,則子彈的受力情況是______,它是由______施于子彈的。9. 在水平桌面上靜止的一本書受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是______和_______,它們的施力物體分別是_______和_______。10. 彈簧秤的刻度是均勻的,這是因為在彈簧秤的測量范圍內,彈簧的_______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11. 圖中所示為甲、乙兩同學分別用同一彈簧秤測同一物塊重量時的示意圖,則甲的讀數_______乙的讀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 質量是10千克的物體,它的重量是________牛頓。13. 天平是測量的儀器,彈簧測力計是測量_______的儀器。14. 如圖所示的是實驗室里常用的彈簧測力計。如果用它來稱物體時指針指在“2.5”的位置,那么物體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這個彈簧秤的測量范圍是_________。15. 用細線豎直懸掛著質量為2千克的小球,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體是_______,細線受到的拉力是______牛頓。三. 作圖題16. 畫出放在斜面上重量為5牛頓物體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圖。17. 一個不計質量的氣球,下面吊著重3牛頓的重物勻速上升。畫出氣球受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18. 畫出圖中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和作用點。(1)被拋在空中的小球(2)沿斜面滾下來的小球四. 實驗題19. 現有甲、乙兩根性質完全相同的彈簧。用甲來做實驗,測得彈簧上所掛砝碼重量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砝碼的重量(牛頓)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彈簧的伸長量(厘米) 0.51 1.5 2 2.5 3 3.5 4 4.5 4.75 5.0 6.5 請根據要求答出下列問題:(1)用乙彈簧做彈簧秤,最大測量值是______。(2)在圖中寫出彈簧秤刻度面板上相應的量值。(3)為什么只能用乙彈簧來做彈簧秤而不能用甲來做?試卷二[答題時間:20分鐘]一. 選擇題1. 甲、乙兩車以相同速度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以乙車做參照物,則( )A. 甲是運動的 B. 甲是靜止的C. 甲、乙都是運動的2. 車站并排停著兩列待發的列車甲和乙。甲列車窗內的人看見窗外的樹木向東移動起來,然而乙列車內的人通過窗口看見甲列車未動。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上述事實說明( )A. 甲列車向西運動,乙列車不動B. 乙列車向西運動,甲列車不動C. 甲列車向西運動,乙列車向東運動D. 甲、乙兩列車以相同速度同時向西運動3. 據機械運動的含義,下面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A. 機械運動就是一切機械的運動,像空氣的流動不屬于機械運動B. 機械運動就是物質的一切運動C. 一個物體相對于別的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D. 物體做怎樣的運動跟參照物的選擇無關4. 有一氣球停留在空中,一位剛從飛機上跳下來的跳傘員,卻看到氣球在向上運動,他認定的參照物是( )A. 氣球 B. 自己 C. 飛機 D. 地球5. 售票員和乘客都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上,不同的觀察者均以自身為參照物( )A. 售票員認為汽車是運動的B. 售票員認為乘客是運動的C. 乘客認為售票員是運動的D. 乘客認為車是靜止的6. 從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中可知( )A. 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與時間成反比C. 速度不變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D. 以上說法都不對二. 填空題7. 我國發射的同步通訊衛星,它相對于_______是靜止的,相對于太陽是______。8. 兩個同學并肩前進,如果用路旁的樹木作參照物,兩個人都是_______,如果用一個同學作參照物,另一個同學是_______的。9. 夜間看見月亮在云間穿行,這是以_______為參照物。10. 一輛汽車作勻速直線運動,2小時通過了54千米的路程,這輛汽車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11. 甲、乙兩輛車均作勻速直線運動,甲車通過450米路程用30秒。乙車通過9千米路程用12分,則_______車速度大。12. 一列火車的車廂長為30米,在列車未開動時,某乘客以2米/秒的速度從車廂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_______秒;當列車以13米/秒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時,乘客仍以2米/秒的速度從車廂一端走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時間為______秒。試卷三[答題時間:60分鐘]一. 選擇題1. 如圖所示,車廂在水平路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車廂內一水平桌面上放著質量分別為M和m的兩個物體,M>m,物體與桌面無摩擦力。不計其它阻力,當車突然停止時,這兩物體不離開桌面之前A. 一定不相碰 B. 不一定相碰 C. 一定相碰2. 在沿一段平直鐵路勻速行駛的列車車廂中,有位乘客偶然看到他頭頂的正上方頂棚上有一滴水即將落下,這滴水將會落在乘客的( )A. 后面 B. 前面 C. 旁邊 D. 頭上3. 用繩子拉著一輛小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如果繩子突然斷掉,小車將( )A. 立即停止運動 B. 作加速運動C. 按原來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 D. 作減速運動4. 沿著風的方向,從槍膛射出的子彈能在空中飛行,其原因是( )A. 推力的作用 B. 重力的作用C. 子彈具有慣性 D. 風力的作用5. 起重機以1米/秒的速度將104牛頓的重物勻速向上吊起時,則起重機吊鉤對重物的拉力為( )A. 104牛頓 B. 0牛頓 C. 大于104牛頓 D. 在0~104牛頓之間6. 物體在二平衡力的作用下,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若其中一個力突然消失,則( )A. 物體將立即停止運動 B. 物體仍作勻速直線運動C. 物體一定改變運動方向 D. 以上說法均不對7. 重100牛頓的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是20牛頓,要使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A. 100牛頓 B. 120牛頓 C. 80牛頓 D. 20牛頓8. 根據物體慣性的概念,下面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A. 一個物體靜止不動時有慣性,受力運動時就失去慣性B. 一個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有慣性,作變速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時就失去慣性C. 一個物體在地球上有慣性,在離開地球很遠的地方,因失去地球對它的吸引力,慣性也就失去了D. 一切物體都有慣性9. 有一氣球以10米/秒的速度勻速豎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時,從氣球里脫出一個物體,這個物體離開氣球后將( )A. 繼續上升一段時間,然后下落B. 立即下落C. 以原來速度水遠上升D. 以上說法都不對10. 運動著的物體,若它所受的一切力都同時消失,那么它將( )A. 立即停止 B. 先慢下來,然后停止C. 做變速直線運動 D. 做勻速直線運動11. 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A. 只要人推小車的力大小保持不變,車一定勻速前進B. 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物體才有慣性C. 如果物體靜止,那么這個物體一定沒有受到外力作用D. 對任何物體來說,要改變運動狀態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12. 在平直軌道上行駛的火車中,懸掛一水壺、水壺突然向火車行駛的方向擺去,說明火車( )A. 突然減速 B. 突然加速C. 做勻速運動 D. 運動狀態無法確定13.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有些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B. 物體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則肯定它受到力的作用。C. 射出去的炮彈,在空中作曲線運動。這是因為炮彈受到慣性的作用。D. 速度越大的物體,慣性也越大。14. 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受力就運動,不受力就靜止B.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越大,受力也越大C.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慣性D. 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必然受力15. 下面幾個說法中哪個是正確的( )A.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 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C.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D. 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靜止狀態16. 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張開降落傘后,跳傘運動員勻速下降,這是因為跳傘運動員( )A. 沒有受到力的作用B. 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等于阻力的大小C.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17. 在平靜的湖面上有一條緩慢行駛的小船,如果小船做勻速直線運動,它的受力情況是( )A. 受兩對平衡力的作用B. 受一對平衡力的作用C. 不受力的作用D. 只受重力作用18. 一個在水平地面上滾動的小球,由快變慢最后停下來,這是因為( )A. 沒有力對它作用的緣故B. 摩擦力使它改變了運動狀態C. 重力使它改變了運動狀態D. 它的慣性逐漸減小19. 減小摩擦的方法是( )A. 減小壓力 B. 增大壓力C. 減小接觸面 D. 增大接觸面20. 一個正在運動的物體,如果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則此物體將( )A. 立即停下來 B. 速度逐漸減小,最后停止C. 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D. 速度大小保持不變,方向可能改變21. 當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向前傾倒;當汽車勻速直線行駛時,乘客不發生傾倒。乘客在上述兩種情況下( )A. 都有慣性B. 前種情況有慣性,后種情況沒有慣性C. 前種情況沒有慣性,后種情況有慣性D. 都沒有慣性22. 炮彈離開炮口后,仍能高速前進,這是由于( )A. 炮彈有飛行力 B. 炮彈受到火藥的推力C. 炮彈有慣性 D. 炮彈有重力23. 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的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 物體不受外力的作用就不能維持運動B. 物休不受外力的作用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C. 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只能處于靜止狀態D. 力的作用不是使物體運動,而是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24. 某人從快速行駛的車上往下跳,落地后他將( )A. 向前倒 B. 不動 C. 向后倒 D. 無法判斷25. 關于平衡力,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 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是靜止的B. 平衡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C. 平衡的兩個力,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要在一條直線上D. 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6. 在下面各圖中,哪個圖中的兩個力能夠平衡( )27.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所受力中屬平衡力的是( )A. 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的重力B. 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C. 書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D. 書對桌面的壓力加上書的重量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28. 關于二力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作用點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二個力一定是一對平衡力B. 一個物體在兩個力作用下,如果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么這二力肯定是平衡的C.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墨水瓶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是平衡的29. 如圖所示,重力忽略不計的彈簧,上端固在天花板上、下端懸掛一個小球,處于靜止狀態,下列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 天花板對彈簧的拉力和球對彈簧的拉力B. 球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球的拉力C. 彈簧對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D. 球對彈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二. 填空題30. 在研究滑動摩擦的實驗中,必須使木塊作______運動,若拉力0.4牛頓,摩擦力為______牛頓。31. 速度是表示______的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_______。一機車牽引力是2×105牛頓,如果機車勻速行駛,它受到的阻力為______牛頓。32. 燒鍋爐時,用鏟子送煤,當鏟子停在灶前,煤由于______繼續運動而進入灶內。33. 兩輛汽車同時同地向東行駛,甲車的速度為10米/秒,乙車的速度為12米/秒,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_____運動;若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_______運動,經1分鐘兩車相距______米。34. 用手拿住拴著鋼球的繩子,使鋼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曲線運動,這時,手還必須不斷用力牽引著繩子,這個力的作用使_______發生變化。35. 一個物體的質量是5千克,當把它吊在空中靜止時,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牛頓,若使它以1米/秒的速度勻速上升時,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牛頓。36. 在滑動摩擦中,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和______。37. 自行車的輪胎上印有花紋,這是為了______,自行車的軸上安裝軸承是為了_____。【試題答案】試卷一答案與提示1. C 2. D 3. C 4. C 5. C 6. C7. C8. 只受重力 地球9. 重力 支持力 地球 桌面10. 伸長11. 小于12. 9813. 質量 力14. 2.5牛頓 5牛頓15. 地球 19.616. 如圖所示:17. 如圖所示:18. 提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放在斜面上的物體,一定不要把重力的方向畫成垂直于支撐面。如圖所示:19. (1)40牛頓(2)面板最大核度為40牛頓,每一格表示5牛頓。(3)甲彈簧已超過彈性限度,不能恢復原狀了。試卷二答案與提示1. B 2. D 3. C 4. B 5. D 6. C7. 地球 運動8. 運動的 靜止9. 云塊10. 7.511. 甲12. 15 15試卷三答案與提示:1. A 2. D 3. C 4. C 5. A6. D 7. D 8. D 9. A 10. D11. D 12. A 13. B 14. D 15. C16. B 17. A 18. B 19. A 20. C21. A 22. C 23. BD 24. A 25. BC26. C 27. C 28. BD 29. AC30. 勻速直線 0.431. 物體運動快慢程度 米/秒 2×10532. 慣性33. 東 西 12034. 物體的運動方向35. 49 4936. 增大正壓力 使接觸面粗糙37. 增大輪胎與地面間的摩擦力 減小摩擦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