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科學八年級下第二章 空氣與水 復習提綱(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科學八年級下第二章 空氣與水 復習提綱(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

資源簡介

空氣與生命復習提綱
2.1 空氣
空氣的成分
主要成分
氮氣 78%
氧氣 21%
稀有氣體 0.94%
二氧化碳 0.03%
氣體雜質(zhì) 0.03%
空氣的性質(zhì):空氣的成分一般來說是比較穩(wěn)定的
空氣的發(fā)現(xiàn):法國科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首先得出了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
空氣的測定方法
1.測定原理
燃燒法:紅磷燃燒消耗密閉容器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使密閉容器內(nèi)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容器內(nèi)水的體積即為減少的氧氣的體積。
2.實驗現(xiàn)象
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
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水進入集氣瓶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
3.如果失敗,它的原因是
漏氣
紅磷量少氧氣沒燒完
空氣的用途
1.氧氣
(供給呼吸 (支持燃燒 助燃性 ……
2.氮氣
無色無味 難溶于水 性質(zhì)較活潑的氣體
燈泡中充氮氣延長使用壽命
食品包裝充氮防腐保鮮
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
液態(tài)氮做冷凍劑
構(gòu)成人體蛋白質(zhì)的主要元素
3.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
滅火
干冰是制冷劑,用于保藏食物
干冰 人工降雨
4.稀有氣體
1性質(zhì)不活潑 2 保護氣 3 霓虹燈
【小知識】煙:固體小顆粒 煙霧:小液滴
2.2 氧氣和氧化
一.氧氣的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
無色無味的氣體
不易溶于水
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略大
液態(tài)時淡藍色,固態(tài)時藍色
2.化學性質(zhì)
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的氣體
支持燃燒(助燃性)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氧與物質(zhì)的反應
1.硫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反應生成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氣體,并放熱。
【硫是一種淡黃色的固體粉末】
硫+氧氣 二氧化硫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濺,放熱
生成一種黑色的固體物質(zhì) 四氧化三鐵(Fe3O4)
【(鐵絲是銀白色的 (實驗時系上火柴 引燃 (鋪上細沙和水: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
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
生成了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的氣體 二氧化碳
木炭+氧氣 二氧化碳
磷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濃的白煙
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氧化物:是指有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呼吸作用于氧化
人在呼吸時要消耗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細胞內(nèi)的有機物與氧發(fā)生反應,最終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產(chǎn)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各種生命活動所需。
葡萄糖(C6H12O6) +氧氣(O2) 二氧化碳(CO2) +水(H2O)+能量
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都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對于生命活動十分重要。
氧化反應
燃燒是指可燃物跟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爆炸、自燃)
可燃物燃燒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有助燃劑,即氧氣 (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 即著火點
2.緩慢氧化放熱但不發(fā)光(呼吸作用、橡膠、塑料老化、金屬生銹、食物腐爛)
3.物質(zhì)跟氧發(fā)生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
4.能提供氧元素的物質(zhì)統(tǒng)稱為氧化劑
5.滅火的方式:
(使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隔絕
(將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2.3 化學反應與質(zhì)量守恒
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 A+B AB
2.分解反應:有一種物質(zhì)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反應。 AB A+B
3.質(zhì)量守恒定律: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等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
利用分解反應制氧氣
1.氧氣的工業(yè)制法(分離空氣法)
2.實驗室制法(由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決定)
(加熱分解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高錳酸鉀 錳酸鉀 + 二氧化錳 + 氧氣
(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
氯酸鉀 氯化鉀 +氧氣

(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
過氧化氫 水 + 氧氣
3.收集氧氣的方法(氣體密度和溶解性)
(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
驗滿:將帶火星的木條移到瓶口,若木條重新燃燒,證明瓶內(nèi)氧氣已收集滿。
(向上排水法(密度比空氣略大)
驗滿:當集氣瓶一側(cè)有氣泡放出時,證明以收集滿。
4.氧化劑:只起改變反應速率的作用,而自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zhì)。
實驗
方法一:用雙氧水制取氧氣 (檢 裝 夾 開 收 移 關(guān))
步驟:a. 檢查裝置氣密性(方法:將導管的一段浸入水中,然后雙手緊捧容器外壁,如果裝置不漏氣,則導管口會出現(xiàn)氣泡,移開手掌,導管里形成一段水柱)
b.裝入藥品
c.將燒瓶夾到鐵架臺上
d.將集氣瓶裝滿水,倒扣在水槽中(不留氣泡)
e.打開分液漏斗的開關(guān)
f.收集氧氣:開始冒出的氣體不易立即收集(應為此時氧氣不純,派出的是空氣),待冒出的氣泡連續(xù)均勻,再收集
g.完畢,先將到導管出水面,后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方法二: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查 裝 定 點 收 移 熄)

①加熱高錳酸鉀實驗室,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
這是為了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管口,進入導管
②給固體加熱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只是為了防止冷凝水道里引起試管破裂
③深入試管內(nèi)的導管要稍微露出橡皮塞(有利于氣體的導出)
④先均勻受熱,后再物質(zhì)所在處加熱。
⑤導管伸入試管不能太長
⑥用酒精燈外焰加熱
四.質(zhì)量守恒定律
1.概念: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
2.原子的種類
原子的個數(shù)
原子的質(zhì)量
元素的種類
物質(zhì)的質(zhì)量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①表示什么物質(zhì)參加反應,結(jié)果生成了什么物質(zhì)
②表示反應在什么條件下進行
③表示各物質(zhì)間原子和分子的個數(shù)比
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zhì)間的質(zhì)量比
2.4生物是怎樣呼吸的
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和氣體交換
人呼吸時,會使呼出氣體中的氧氣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O2
CO2
N2
稀有氣體
水汽含量
吸入的空氣
21%
0.03%
78%
0.94%
水汽多
呼出的空氣
16%
4%
78%
1%
水汽少
人通過呼吸系統(tǒng)(由呼吸肌的收縮與舒張)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肺 肺泡:布滿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氣體交換的場所)
呼吸道:鼻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氣體進入肺的通道)
肺泡的結(jié)構(gòu)與氣體交換的功能相適應:①肺泡壁薄 ②毛細血管與肺泡壁緊緊貼在一起
肺泡中的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毛細血管,同時毛細血管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肺泡
4.呼吸運動:吸氣與呼氣 依靠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而產(chǎn)生的
呼吸運動實現(xiàn)了外界與肺的氣體交換,其原理是氣壓差。
膈肌
胸骨
胸腔體積
壓力
氣體
肋間外肌
吸氣
收縮
向上向外
增大
減小
進入
收縮
呼氣
放松
向下向內(nèi)
減小
增加
出去
放松
動物通過呼吸,得到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沒有明顯的呼吸過程,但也會呼吸
6.呼吸運動生物體與空氣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體細胞內(nèi)的有機物與氧反應,最終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及其他產(chǎn)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能量釋放出來。
2.5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過程
概念: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zhì)制造有機物質(zhì),并釋放氧氣。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氣
實質(zhì):1)物質(zhì)轉(zhuǎn)化:把簡單的無機物制成了復雜的有機物。
2)能量轉(zhuǎn)化:把太陽能變成貯存在有機物里的化學能。
意義:1)是一切生物和人類的物質(zhì)來源
2)是一切生物和人類所需的能量來源
3)是一切生物和人類獲得氧氣的一個來源
陽光(光能)

二氧化碳
活動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晝夜。【將原有的淀粉消耗光】第二天,用兩張大小相等的鋁箔紙在葉片的相同位置從上下兩面蓋嚴,并用回形針固定,【設(shè)置對照試驗,證明綠葉光合作用需要光】然后放到陽光下照射。
2、4小時后,去掉鋁箔紙,將葉片摘下。
3、把葉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除去葉綠素,使淀粉與碘顯色效果更明顯。】水浴加熱,【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熱】仔細觀察葉片和酒精的顏色變化。
4、到葉片褪成黃白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幾分鐘后,用清水沖掉葉片上的碘液,觀察葉片兩半的顏色是否發(fā)生變化。——見光部分變藍
【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制造淀粉】
【淀粉遇碘變藍色】
二.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①原料: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與稀鹽酸)
(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
②裝置:長頸漏斗 錐形瓶
③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
④驗滿方法:用燃燒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滿
⑤注意事項: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該伸入液面下 為了防止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從長頸漏斗口逸出
⑥原理:CaCO3+2Hcl =CaCl2 +H2O +CO2
2.
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物理:①常溫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②密度比空氣大 ③能溶于水
化學:⑴通常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⑵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
⑶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應生成碳酸;
--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碳酸不穩(wěn)定,見光、加熱都會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
⑷二氧化碳能跟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利用此反應檢驗二氧化碳。
2.6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環(huán)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
消耗氧氣的途徑:
1.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2.動植物死后的尸體被微生物分解破壞,最后被氧氣氧化變成水和二氧化碳。
3.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燃燒時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產(chǎn)生氧氣的途徑: 植物的光合作用
保護臭氧層
臭氧的化學式:O3
來源:O2====2O O+O2=O3
臭氧主要集中在距地面20-30千米處的大氣平流層里,稱為臭氧層。
臭氧有很強的氧化性,不穩(wěn)定
作用:阻擋和削弱紫外線,對生物有保護作用
破壞:氯氟烴等物質(zhì)的破壞作用
保護:禁止使用和生產(chǎn)含氯氟烴的制冷劑……
物理性質(zhì):藍色,帶有腥臭氣味的氣體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存在形式:在空氣中:以CO2為主,在生物體內(nèi),
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
見書67
溫室效應
概念:大氣中二氧化碳具有與溫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對地球起著保溫作用,這種作用稱為溫室效應。
2.7空氣污染和保護
空氣中的污染物的來源:礦物燃料燃燒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工業(yè)廢氣和煙塵排放量的增加,提地沙漠化,車輛尾氣排放的增加和部分建筑裝飾材料釋放出的有毒氣體,造成了空氣污染
造成污染的原因:人類無節(jié)制地向空氣中排放廢氣和固體廢棄物
主要污染物:CO ,NO,SO2,可吸入顆粒物
分類:
①汽車尾氣:主要的有害成分——一氧化硫和碳氧化物,以及碳煙,為主要的空氣污染源之一
②可吸入顆粒物:粒徑在0.1-100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能在空氣中長期漂浮的顆粒物。來源:工廠煙囪排出的煙塵,土地,房頂,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塵土。蝴蝶抖落的翅膀上的鱗片,植物的話粉和細菌等,回會引起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影響藥或電子產(chǎn)品質(zhì)量
酸雨:
①ph小于5.6的酸性江水,稱為酸雨(天然降水成弱酸性。因為空氣中含有少量的CO2。)
②形成原因:空氣中存在碳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③ 主要危害物:硝酸與硫酸
森林
①作用:凈化空氣
②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③吸收二氧化硫,煙塵和粉塵
④分泌殺菌素,殺死病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年县| 灵丘县| 辽阳市| 于田县| 孝感市| 玉溪市| 田东县| 句容市| 长汀县| 泊头市| 芜湖县| 乌拉特前旗| 武山县| 南华县| 房产| 阿尔山市| 井陉县| 黎平县| 娱乐| 新竹市| 昌邑市| 天镇县| 绩溪县| 贵南县| 宣汉县| 天气| 文登市| 涟水县| 光泽县| 福州市| 东平县| 峡江县| 大新县| 南平市| 昌平区| 光山县| 商南县| 深州市| 商城县| 宝鸡市|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