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一、獨立平等的外交關系(一)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以本國的綜合實力為基礎,以國家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二)建國初美國與蘇聯的對華政策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持敵視態度: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等,企圖扼殺新生的人民政權。21教育網2、新中國成立后,蘇聯政府在國際上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為新中國創造了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21cnjy.com(三)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新中國的三條外交方針:(1)“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重新建立獨立的外交關系。(2)“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對舊中國同外國簽訂的一切條約和協定重新審查處理,再經過談判建立外交關系。21·cn·jy·com(3)“一邊倒”:堅定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2、新中國外交的主要任務:打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孤立封鎖。3、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邊倒”不是盲目地順從蘇聯,而是在兩極格局中,堅定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并聯合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同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作堅決斗爭。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提出:1954年,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問印度、緬甸,并分別同這兩國總理發表聲明,共同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www.21-cn-jy.com(二)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三)意義:1、已成為解決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2、是我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三、步入國際舞臺(一)出席日內瓦會議:1954年,周恩來率團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亮相世界外交舞臺,并對會議作出積極貢獻,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2·1·c·n·j·y(二)參加萬隆會議1、1955年4月,亞非29個獨立國家的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會議。特點: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3、中國的重大貢獻: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以及與會國之間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為會議的圓滿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4.對中國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了解和友誼,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5、萬隆精神:團結、友誼、合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