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科學第一次月考概念復習九年級(上)第一章酸 堿 鹽1.1生活中的酸和堿1.常用的酸堿指示劑: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和廣泛pH試紙2.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酸性越強;中性溶液的PH=7;堿性溶液的PH﹥7,PH越大,堿性越強。3.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遇堿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遇堿變紅色。4.醋中有醋酸(CH3COOH),汽水等碳酸飲料中含有碳酸(H2CO3) ,粉刷墻壁和用于防治病蟲害的石灰水中含有氫氧化鈣[ Ca(OH)2 ]。1.2第二節重要的酸1鹽酸是氯化氫(HCl)的水溶液,純凈的鹽酸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工業用鹽酸因含有FeCl3等雜質而常呈黃色。打開濃鹽酸的試劑瓶,會揮發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在瓶口有白霧形成,因此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它是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而形成的。檢驗鹽酸或能電離出Cl-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滴加AgNO3溶液能產生一種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2.純硫酸是無色、粘稠、油狀的液體,濃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如果在實驗時,濃硫酸不慎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沖洗,最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嚴重時立即送醫院,濃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在稀釋濃硫酸時,必須把濃硫酸慢慢地沿玻璃棒或容器壁倒入水里,并不時地用玻璃棒攪拌,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為氣體的干燥劑,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使紙張、木材等脫水炭化 。3.酸就是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4向盛有一枚生銹的鐵釘的試管中加入鹽酸,【現象】鐵銹消失,溶液變成黃色。5檢驗CO32-的方法:先滴入稀鹽酸溶液,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變渾濁,則說明有CO32-。6.檢驗SO42-的方法,先滴入BaCl2溶液,再滴入H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則說明有SO42-。1.3.重要的堿1.氫氧化鈉的俗名叫苛性鈉、火堿或燒堿,是一種白色片狀固體,極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在空氣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所以它可以作為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其水溶液有澀味和滑膩感,有強烈的腐蝕性。2.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 ,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用熟石灰制取的水溶液稱石灰水。3.氫氧化鈉能制化工原料,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4.氫氧化鈣是建筑材料,能制波爾多液,也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農藥,制漂白粉等。5.Cu(OH)2是藍色絮狀沉淀,Fe(OH)3是紅褐色絮狀沉淀。6.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的原因是堿的水溶液中都有OH-1.4常見的鹽1.電離時能產生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2.石膏是CaSO4,瀉藥的主要成分是MgSO4 ,鋇餐的主要成分是BaSO4。3.氯化鈉(NaCl)俗稱食鹽。4.碳酸鈉(Na2CO3)俗稱:純堿,又稱蘇打,碳酸鈉的水溶液呈堿性,做饅頭時可除去酸味,且使饅頭多孔松軟,碳酸鈉可制造玻璃、紙張、洗滌劑。5.碳酸氫鈉(NaHCO3) 俗稱小蘇打,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醫療上,它是治療胃酸過多癥的一種藥劑。6.侯氏聯合制堿法的堿是碳酸鈉(Na2CO3)7.粗鹽提純的步驟為溶解,過濾,.蒸發結晶。8.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的作用有加速溶解 ,引流,使受熱均勻9.過濾時,應注意“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中間不留有間隙。二低:1濾紙上緣低于漏斗邊緣。2漏斗中濾液液面低于濾紙邊緣。三靠:1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斜靠三層濾紙處。,3漏斗尖嘴,緊靠燒杯內壁。1.5.配制溶液1.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2.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3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步驟:計算、稱量、溶解4.配制溶液應在燒杯中進行,并用玻璃棒攪拌。九年級第三章物質的轉化和元素的循環3.1物質的轉化1.金屬得到氧跟氧結合,金屬被氧化;金屬失去了氧跟氧分離,金屬被還原2.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實驗開始時應先通氫氣,過一會再加熱,目的是除去試管中的空氣:實驗結束,應先停止加熱,繼續通氫氣,目的是防止灼熱的銅再被氧化成氧化銅;試管口略低于試管底部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3能與水反應的金屬氧化物是Na2O、K2O、CaO4.能還原CuO的物質有H2、C、CO3.3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和氧循環1.光合作用就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轉化為貯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光照6CO2+6H2O ====== C6H12O6+6O2葉綠體2.碳循環:自然界中碳的循環的途徑: 燃燒→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機物→植物呼吸作用動物吸收→體內氧化 動植物殘體→微生物的分解→煤、石油、天然氣 →二氧化碳3. 自然界的氧循環:4.生物體中含量最多的三大元素是碳元素、 氫元素、氧元素5.氧在大氣圈和生物圈的存在形式:水、二氧化碳、氧。6.在大氣圈和生物圈中碳循環主要是通過二氧化碳來進行的,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有燃料的燃燒和生物的呼吸。1.4自然界中的氮循環1.常用的肥料主要包括農家肥料和化學肥料,化學肥料的種類很多,用得最多的是氮肥、鉀肥、磷肥、復合肥。2.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磷肥能促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抗寒抗旱能力,能促進作物提早成熟,子粒飽滿。鉀肥能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桿粗硬,增強對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3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是CO(NH2)24.銨態氮肥遇堿性物質會降低肥效;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呈堿性,不能和氨態氮肥混合使用。5施肥要四看:“看天”、“看地”、“看作物”、“看化肥”。6.要轉化成能夠被植物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在閃電或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條件下,把氮氣轉化成硝酸銨或氨;二是生物方法,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和某些藍綠藻能夠在常溫下將大氣中的氮氣轉變為硝酸鹽。7水中的N、P元素過多,會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九年級(上)第二章常見的有機物2.1身邊的有機物1.有機物:一類含碳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鹽等)。2.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首次在實驗室中由無機物氰酸銨制得有機物尿素。3.有機物中最簡單的化合物是甲烷,化學式是CH4,也稱沼氣,存在于天然氣、石油氣與沼澤地中。2.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與丁烷C4H10 。3.打火機中的燃料是丁烷C4H10。4.乙烯:C2H4能做水果催熟劑,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標志。5.乙醇:C2H5OH 俗稱酒精 消毒劑、燃料、溶劑,化工原料。6.工業酒精中含有甲醇:CH3OH ,無色易揮發,有毒,能致盲。7.破壞臭氧層的是氟氯烴(氟里昂)。8.谷物中含有的淀粉、蔬菜中含有的纖維素以及蔗糖、葡萄糖等物質統稱為糖類,葡萄糖的化學式為C6H12O6 ,習慣上又稱糖類為碳水化合物。9.人體的主要功能物質是糖類。10. 在新制的Cu(OH)2中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熱會出現磚紅色的沉淀。11. 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連接而成,其中8種氨基酸從食物中攝取。12. 蛋白質參與幾乎所有的生命活動,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參與化學反應的酶就是一種蛋白質。13. 維生素一般都是從食物中攝取,大多數人體都不能合成。14. 油:常溫下呈液態的植物性脂肪。脂:常溫下呈固態的動物性脂肪。油和脂合稱油脂。其氧化產生的能量是糖氧化產生能量的兩倍。15.有機物溶、沸點一般比無機物低,大多是氣態或液態。16.大多數有機物易燃燒,產物有CO2和H2O,而無機物大多不易燃燒。17.有機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而無機物一般易溶于水。18.有機物的化學反應一般較緩慢,而無機物反應快。2.2 分子中的“巨人”——高分子化合物1.相對分子質量僅幾十或幾百的化合物稱低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高達幾萬甚至幾千萬的化合物稱高分子化合物,簡稱高分子,高分子是由成千上萬個小分子(一種或幾種)聚合而成,因此又稱為聚合物,參加聚合反應的小分子稱為單體,高分子的形狀有線型、支鏈型、體型三種。2.1907年第一個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是酚醛樹脂。3.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分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4.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稱三大有機合成材料。5.塑料是一類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根據受熱表現可分為熱塑性塑料(所含的高分子呈線型或支鏈型)和熱固性塑料(加熱成型后,線型分子轉化成體型分子)。按性能和用途又可分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種塑料。聚乙烯可作保鮮膜,聚氯乙烯有毒。6.纖維由線型高分子組成,分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分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尼龍—66是世界上第一個投產的合成纖維7.羊毛和蠶絲燃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因為里面含有蛋白質。8.橡膠分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合成橡膠分為通用橡膠和特種橡膠,汽車輪胎中的橡膠屬于硫化橡膠。2.3礦物燃料1.煤是三大能源之一,在我國是第一大能源,在全球礦物能源中,煤的儲量最豐富,石油和天燃氣可開采的總量約為煤的一半。2. 煤是遠古的植物埋在地下,處在空氣不足的條件下,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轉變成煤。它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3.煤是一種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主要的組成元素是碳,另外還有一定的氫,氧,硫,氮,磷等元素。4.煤的綜合利用可通過煤的干餾、煤的氣化和煤的液化來實現,煤的干餾是一種化學變化。煤的干餾過程又稱為焦化,煤的干餾產物中,呈固態的是焦炭,呈液態的是煤焦油,呈氣態的是焦爐氣,5.石油是當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目前在我國為第二能源。6.石油是由遠古的動植物遺體在地下經過漫長而復雜的變化形成的黑色或棕褐色的粘稠液體混合物,它也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未經加工的石油沿用稱為原油。7.石油的元素組成主要是碳和氫,還有少量的氧,氮,硫等,與煤相比,石油的含氫量較多,含氧量較低。8.石油分餾原理是利用石油成份的沸點不同,加熱先后汽化后,再冷凝進行分離的方法,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應掌握化學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Cu(OH)2+H2SO4==CuSO4+2H2OHCl + Al(OH)3 = AlCl3+ H2OZn+H2SO4 ==ZnSO4+H2↑Mg+H2SO4==MgSO4+H2↑Fe2O3+6HCl=2FeCl3+3H2OCuO + 2HCl = CuCl2 + H2OCuO+ H2SO4 ==CuSO4+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CaCO3+2HCl==CaCl2+H2O+CO2↑BaCl2+H2SO4==BaSO4↓+2HClHCl+AgNO3=AgCl↓+HNO3CO2 + Ca(OH)2 = CaCO3↓+ H2OCO2 + 2NaOH = Na2CO3 +H2OSO2+2NaOH?。健a2SO3+ H2OSiO2+2NaOH=Na2SiO3+H2O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FeCl3+3NaOH = Fe(OH)3↓ + 3NaClCa(OH)2+Na2CO3= CaCO3↓+2NaOHCuSO4 +2NaOH = Cu(OH)2 ↓+Na2SO4MgCl2+2NaOH=Mg(OH)2↓+2NaClAg2CO3+2HNO3=2AgNO3+H2O+CO2BaCO3+2HNO3=Ba(NO3)+ H2O+ CO2 ↑Na2CO3+2HCl= 2NaCl+ H2O+ CO2↑ 點燃CH4+2O2 === CO2+2H2O 點燃2C4H10 + 13O2 === 8CO2 + 10H2OCuO(灼熱)+C2H5OH=Cu+C2H4O+H2O △2Cu + O2 = 2CuO △H2 + CuO = Cu + H2O 高溫C + 2CuO = 2 Cu + CO2 ↑ △CO + CuO = Cu + CO2 高溫3CO + Fe2O3 == 3CO2 + 2Fe △Mg + CuO = Cu + MgOFe + CuSO4 = Cu + FeSO4 點燃S + O2 = SO2 催化劑2SO2 + O2 = 2SO3SO2+ H2O = H2SO3SO3+ H2O = H2SO4K 2 O + H2O=2KOHCa O + H2O= Ca(OH)2Na 2 O + H2O= 2NaOH 高溫CaCO3 = CaO +CO2↑ 點 燃2H2 + O2 = 2H2O MnO22H2O2=====2H2O+O2↑ 光6CO2+6H2O ====== C6H12O6+6O2 葉綠體* 氧循環:* 碳循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