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故宮娃娃”“文物餅干”“宮門箱包”。近年來,國家博物館立足館藏文物,開發了文化創意產品兩千多款,觀眾不僅可以把國寶文化帶回家,更能在使用中了解國寶文化,使館藏國寶的展覽功能和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延伸。這說明( )①人們的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②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創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人們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材料說明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創造和享用文化,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①②正確;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③錯誤;④與題意無關。2.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系列活動在媽祖故鄉福建莆田市湄洲島舉行。弘揚“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能推動媽祖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與發展,展示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真誠愿望,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文化交流合作。這表明 ( )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②文化決定政治發展的方向 ③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④文化交流能促進政治互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 3.2017年11月3日,中央文明辦公布10月“中國好人榜”。有真情付出、熱心助學,為26名貧困學子圓夢的湖南“愛心媽媽”曾婧;有一諾千金,寧愿自己欠債也不失信于工友的四川“誠信工頭”陳代華。他們的善行義舉,標注了共同的精神坐標和人生高度,溫暖了人心,感動了社會。學習模范( )①會對我們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②提高了我們的科學文化修養的水平 ③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提升了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 【解析】學習模范會對我們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也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學習模范有利于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而不是科學文化修養,②說法錯誤;④夸大了學習模范的作用,應排除。4.針對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欄目的熱播,一位學者評論說: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縱使千百年后再讀,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這表明( )①精神生活具有相對獨立性,中華經典詩詞能契合不同時代人們的內心 ②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中華經典詩詞能使讀者得到精神滋養 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中華經典詩詞反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人文情懷 ④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不同時代的人們對詩詞意蘊的感悟是相同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 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會議通過審議,批準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①有利于提高人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②有利于集中展示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③對于促進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④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鞏固中華民族精神根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 【解析】“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并不能提高人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故①不符合題意;集中展示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是慶祝民族節日,故②錯誤;③④觀點都正確分析了“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的文化意義,故符合題意。6.“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上海迪士尼樂園的口號所傳遞的信息是(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鮮明的民族性 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④實現世界文化繁榮應尊重文化差異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B 【解析】②錯誤,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斷創新;③未體現材料中的“別具一格中國風”,不符合題意;口號中既體現出文化的世界性又體現文化的民族性,①④說法正確。7.里約奧運會既是競技硬實力的展現舞臺,也是文化軟實力的傳播平臺,中國自行車手的頭盔散發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東方韻味、讓中國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個個“拔火罐”讓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亮相世界舞臺;一個個中國制造體現的工匠精神充滿了奧運各個場館。這啟示我們( )①體育比賽是文化傳播的途徑之一 ②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 ③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④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發展中華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 8.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中華先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識。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也充分借鑒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上述材料啟示我們 ( )①要認真審慎分析傳統道德規范,并有鑒別地加以對待②道德發展脫離不開時代背景,新的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根基 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④要加強挖掘和闡發傳統美德,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 【解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這說明我們應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要加強挖掘和闡發傳統美德,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故①④符合題意。②錯誤,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基。③錯誤,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9.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人民日報社建立的融媒體平臺“中央廚房”,打破了過去媒體的板塊分割的運作模式,專門設立總編調度中心,建立采編聯動平臺,統籌采訪、編輯和技術力量,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的工作格局。“中央廚房”模式能夠 ( )①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 ②實現新聞產品的真實性與創新性的統一 ③確保中央主流媒體的正確方向和輿論導向 ④實現空間、技術、人才等媒體資源的有效共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 10.第十五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比賽主題為“夢想點亮未來”。2016年7月,來自全球108個國家的146位大學生選手全部抵達北京,開啟為期1個月的第十五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復賽、決賽階段的比拼。近年來,儒家思想在世界影響深遠,與孔子學院的設立有關。這告訴我們 ( )①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 ②教育具有傳遞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 ④教育是文化傳播最重要的途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 【解析】我國通過設立孔子學院弘揚儒家思想,體現了教育傳遞文化的特定功能,也說明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故②③符合題意,應選;①說法錯誤,儒家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不能說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排除;④說法錯誤,不能說教育是文化傳播最重要的途徑,排除。11.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維護網絡空間安全以及網絡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維護網絡空間安全能力。從文化的作用角度看,關注網絡安全( ) ①有利于捍衛國家信息主權,維護國家安全利益 ②有利于凈化網絡環境,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③有利于發展大眾傳媒,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④有利于防范西方的價值滲透,抵制文化霸權A.①② B.②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解答本題要注意審題。設問限定的知識范圍是“文化的作用”,①屬于政治生活角度,不符合題意;③屬于文化傳播角度,不符合題意;②④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12.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響音樂會《最憶是杭州》上演,演出節目包括交響樂、舞蹈、越劇、古琴大提琴合奏、鋼琴獨奏等共9個曲目,整場音樂會中西合璧、精美絕倫,完美詮釋了杭州所承載的人文內涵與科技創新。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藝工作者是文藝創新的主體 ③文化創新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有助于文化創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D 13.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成為人們的常備裝備,利用各類電子終端閱讀電子書已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但對于一些真正愛書的人來說,在讀有意義的書時還是愿意選擇紙質版。他們認為,讀紙質書才能讓人享受慢慢思考的樂趣。這說明( )①紙質書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播②電子傳媒將取代印刷媒體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③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④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各種不同的傳媒方式都能促進文化的傳播,不能說紙質書更能促進文化傳播,①錯誤;新傳媒的出現并不意味著舊傳媒的消失,②錯誤;“手機、平板電腦等成為人們的常備裝備,利用各類電子終端閱讀電子書已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③符合題意;無論是大眾傳媒還是紙質書都有利于促進文化的傳播,④符合題意。14.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同意將中國大運河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遺址的申遺,它是仍在使用的“活態線性文化遺產”,對這類項目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在中國尚屬首次。我國積極申請并保護、利用大運河文化遺產是因為( )①大運河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保護它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②大運河是我國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之一,有利于研究中華文明的演進③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財富,必須先繼承后發展 ④大運河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15.村落,作為我國鄉村文化的載體,孕育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承載了中國悠久文化的歷史和脈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見證人。當我們毀滅村落時,也許會毀滅埋在下面的文化脊梁和精神家園。這警示我們( )①必須保護一切村落文化②先繼承再發展傳統文化③要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④要樹立文化自覺,保護本民族優秀文化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C【解析】①中“一切”說法絕對;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沒有先后之分,②觀點錯誤;③④符合題意。16.建筑格調的差異,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如我國北方頗具華麗氣質的封閉式四合院,開敞的苗族吊腳樓,秀麗的傣族竹樓和黃土高原的窯洞,蒙古族的蒙古包,這些姿質各異的建筑,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建筑文化,給人以強烈的感性沖擊。由此可見( )①文化的多樣性,主要表現為民族建筑的多樣性②建筑是一種凝固的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記錄,是展現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④傳統建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應給予保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各具特色的傳統建筑是凝固的藝術,以其獨特的結構體系、優美的藝術造型,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應該繼承發揚,②③④符合題意。文化的多樣性主要表現為民族文化的多樣性,①錯誤。17.《奔跑吧兄弟》是從韓國引進的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將韓版具備的活力、創造性與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相結合,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該節目之所以火爆,是因為(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復制性和傳承性②民族文化盡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③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樣性④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18.農民畫家老李創作的新聞漫畫,直面現實,針砭時弊,褒揚正義,既保留了傳統民間藝術的拙樸,又融入了中國現代漫畫的幽默。材料說明,文化創新要( )①立足于社會實踐 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③發揮教育的功能 ④繼承傳統,推陳出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直面現實,針砭時弊”,體現了立足于社會實踐,“既保留了傳統民間藝術的拙樸,又融入了中國現代漫畫的幽默”體現了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①④符合題意;②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沒有涉及教育的作用,③不選。19.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云仙鄉大蘆山彝族青菜節、思茅港鎮傣族潑水節、倚象鎮云盤山苗族花山節等民族節日各具特色,慶祝這些民族節日( )①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能夠集中表達民族情感③是書寫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載體④是展示民族文化成就的標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①②正確;漢字是書寫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化遺產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③④錯誤。20.“微課”依托新興媒體,以“短小精悍”的風格,正迅速成為發達地區的學校教學活動;“微店”同樣依托微博等新興媒體,迅速走入公眾生活。這說明( )①科技進步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②大眾傳媒是以互聯網的推廣為標志的③新興媒體具有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④網絡文化是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文化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D21.“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通過臺灣詩人席慕蓉的《鄉愁》,我們可以感悟到( )①積淀在民族心靈深處的情愫是一個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②留存于民族心中的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源泉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總要通過一定的意象和載體來表達 ④現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喚傳統文化的回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①正確;實踐是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②錯誤;通過詩歌表達思鄉之情體現了③;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要批判繼承,且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也應該因時而變,④錯誤。22.《那山、那水、那人——廣西壯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廣西壯族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170余件(套),展現了廣西壯族數千年來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居住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節慶文化等。這說明( )①各民族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②中華各民族文化相互分割、存在差異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④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相互交融、漸趨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了廣西壯族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①③符合題意,當選;②錯在“相互分割”上,沒有看到中華各民族文化之間的聯系與共性;④中“漸趨一致”說法錯誤。23.經全球化發展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法國名著《茶花女》、英國歌劇《羅密歐和朱麗葉》因歌頌純真的愛情而為世人所熟知,也征服了中國觀眾和讀者;改編自我國愛情名著《牡丹亭》的同名舞劇在紐約上演,鮮明的中國風韻也為美國觀眾所欣賞。(1)請運用文化多樣性的知識簡要概述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18分)材料二 陽光有七種顏色,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樣的。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 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人類文化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2)閱讀材料,說明我國在國際交往中應如何實現文化的交流互鑒。(16分)【答案】(1)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存在共性和普遍規律,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③文化多樣性與共性的統一,使得文化交流既有可能,又有必要。(2)要尊重文化多樣性。認同本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充分發揮我們的文化優勢,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博采眾長。24.創作是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能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在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一部好的作品應體現應體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要認真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用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優秀作品贏得人民喜愛和歡迎。結合材料,用“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上述材料對文藝創作者的啟示。(18分)③文化創新要堅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光輝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為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提供了寶貴資源,文藝創作既要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又要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④在文化創作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的傾向。既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同時也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1.(2017·全國卷Ⅱ·19,4分)近年來,大批中國游客到俄羅斯參觀“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斯莫爾尼宮、列寧墓等,感受俄羅斯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毛澤東故居等中國紅色旅游項目越來越受到俄羅斯人的喜愛。中俄兩國之間紅色旅游發展得益于兩國的紅色文化( )①是推動兩國文化發展的主導性因素 ②是滿足兩國民眾文化需求的重要資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內涵又各具鮮明特色 ④規定著各自民族文化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 2.(2017·全國卷Ⅱ·20,4分)2016年9月,中國歌劇舞劇院復排的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在北京上演。該劇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樂風格,又融入了時尚元素,洋溢著青春氣息,在表演樣式、舞美設計、服裝造型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極大成功,受到觀眾熱烈歡迎。這表明( )①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 ②只有贏得市場,優秀傳統文化才有價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優秀傳統文化就能很好地傳承 ④善于推陳出新,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滿足人們的新需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 【解析】該劇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樂風格,又融入了時尚元素,表明優秀傳統文化有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也表明只有善于推陳出新,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滿足人們的新需求,①④入選。優秀傳統文化并非只有贏得市場才有價值,②錯誤。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推陳出新,③錯誤。3.(2017·全國卷Ⅰ·19,4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世界第一顆量子通訊衛星“墨子號”遨游太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世界領先,“蛟龍”號創造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新的世界紀錄,超級計算機排名穩居世界第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文化意義在于( )①凸顯了科學素養在文化素養中的核心地位 ②為文化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手段 ③強化文化的統一性、縮小文化的差異性 ④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 4.(2017·全國卷Ⅲ·19,4分)80多年來,紅軍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壯麗的遠征吸引了國外許多作家和記者,誕生了許多優秀作品。埃德加·斯諾著《紅星照耀中國》,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寫《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現了長征這部壯麗史詩,引起強烈反響。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歷久彌新的精神價值 ③革命文化的內涵是在交流過程中確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過大眾傳媒的傳播而具有價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我國的紅軍長征吸引了國外許多作家和記者,誕生了許多優秀作品,表明了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同時也充分反映了革命文化具有歷久彌新的精神價值,博大精深、源遠流長,①②符合題意。文化的內涵不是在交流過程中確定的,③說法錯誤。革命文化的價值也不是由大眾傳媒的傳播決定的,④說法錯誤。5.(2016·江蘇卷·19)“莎士比亞征服了全世界,他的勝利比拿破侖們和愷撒們的勝利更為鞏固。每天每天,像漲潮時的海浪一樣,增加著他的新的臣民——這些人流的波濤一天一天地愈來愈寬廣了。”屠格涅夫的這段話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 B.文化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 D.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因素【答案】B【解析】材料并沒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傳播,A不選;莎士比亞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一句說明了文化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B項正確;C項的說法錯誤,優秀文化才促進社會向前發展;本題材料與綜合國力競爭無關,D項不選,故本題選擇B6.(2016·北京卷·25)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一件經歷過戰爭的鐵器,訴說著推動歷史前進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一副古舊的畫卷·,描繪出凄清荒涼的六朝時景,令后人觸目傷懷......文物是無言的百科全書,承載著珍貴的歷史信息。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①可以給文物保護部門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②是推動我們文化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③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④能夠使國家占據世界文化發展的制高點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7.(2016·天津卷·11)在中國文學博物館,4D電影《甲骨文》向觀眾展示著甲骨文的產生、發展和演變歷程。還原古代生活場景時,影院畫面、音響和座椅巧妙配合,帶觀眾穿越數千年,講述甲骨文字形時,立體圖形靈活轉換,讓觀眾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從中看出A.科技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決定因素B.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了文化傳播C.甲骨文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D.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答案】B【解析】科技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決定因素,A不選;用4D技術來展示甲骨文的產生、發展和演變歷程,有效地吸引觀眾,這說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了文化傳播,B項正確;C的說法錯誤,文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材料沒有體現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不選D。故本題答案選擇B。8.(2016·江蘇卷·22)源遠流長的“禮”文化在漫長的文明演進中,積淀了許多協調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規范和準則。今天,我們仍借助這些規范和準則來協調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但賦予了“禮”平等、友善等新的內涵。這說明傳統文化具有A.鮮明的民族性 B.相對的穩定性 C.時代的先進性 D.強大的包容性【答案】B【解析】“今天,我們仍借助這些規范和準則來協調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這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不變,仍被人們所運用,這說明了傳統文化的“穩定性”,“但賦予了‘禮’平等、友善等新的內涵”這體現了“禮”的基本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這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相對性”特征,故材料整體是想體現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B項正確;AC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題答案選擇B。9.(2016·江蘇卷·23)盡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運用、設計理念上有諸多不同,但美國建筑大師賴特卻從中國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誨中汲取養分,并以其作為創作思想的重要淵源。這說明A.中華文化的內容極為豐富 B.中華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文化是民族創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答案】D10.(2016·江蘇卷·24)傳統文化對天理人倫所作出的具體規范,有些蘊藏在鄉村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當中。村規民約、家風祖訓作為當今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應當充分發掘利用,這是因為優秀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①作為精神力量決定著社會的發展 ②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 ③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④對現代社會治理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認為精神力量決定看社會的發展,這是歷史唯心主義,①不選,②的說法錯誤,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是集體主義,不是優秀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重視優秀村規民約、家風祖訓是因為它們屬于優秀文化,在文化傳承中仍發揮看重要作用,也對社會治理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③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擇D。易錯起源1、文化的作用例1.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中國的家庭教育歷來注重門楣家風,留下了“岳母刺字”“孔融讓梨”等無數家風故事。今天,我們仍要重視家風建設,是因為( )①良好家風對人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②良好家風的具體內涵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消逝 ③良好家風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④良好家風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變式探究】中華民族的“家”文化使人們對“家”有著強烈的熱愛眷戀,“孝”文化使人們把贍養老人為之盡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國90%的老年人認為居家養老是自己最中意的養老方式。由此可見( )①“家”文化源遠流長 ②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 ③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 ④傳統文化具有順應變動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家”文化源遠流長,不符題意;④傳統文化具有順應變動性,材料沒有體現。【名師點睛】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重點考查文化對社會、對人的影響的知識。2016年國家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家風建設、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素材,極有可能作為2017年命題點出現。【錦囊妙計,戰勝自我】1.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的內涵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的力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與綜合國力①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②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思維拓展】 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體體現(1)文化多樣性與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2)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民族、國家才能興旺發達。(3)中華文化: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4)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增強國際競爭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7)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易錯起源2、文化在傳播交流中發展例2.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與印度的文化交流,今年是中國“印度旅游年”,中印雙方將舉辦一系列文化活動,在文化、藝術、遺產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我們應( )A.相互借鑒 求同存異 提升文化實力 B.尊重差異 理解個性 認同印度文化 C.加強交流 兼收并蓄 吸收各國文化 D.文化共享 積極創新 舍棄傳統文化【答案】A【變式探究】孔子學院被譽為“中國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產品”。迄今為止,全球已有123個國家設立了465所孔子學院,注冊學員達85萬人。孔子學院在教授漢語、傳播中國文化、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如果請你以此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可用到的關鍵詞最合適的一組是( )A.文化平等 尊重差異 文化趨同B.文化傳承 文化融合 文化霸權C.色彩斑斕 文化借鑒 文化滲透D.文化平等 求同存異 文化自信【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中國利用孔子學院這一平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是遵循文化平等原則,堅持求同存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D項符合題意;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并不會導致文化趨同,也不體現文化霸權,更不會進行文化滲透,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名師點睛】2018年高考命題將以中外文化交流的熱點素材為載體,考查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措施,選擇題和主觀題都可能出現。【錦囊妙計,戰勝自我】1.文化多樣性表現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為什么尊重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④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怎樣尊重①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②原則: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③任務: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2.加強文化的交流必要性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要求②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③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意義①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有利于我國吸收各國優秀文化成果,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②有利于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怎么辦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②加強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③中外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④拓寬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活動等文化傳播的途徑,發揮大眾傳媒在文化傳遞、溝通、共享方面的強大功能易錯起源3、文化在繼承中發展例3.近年來,《瀟湘雨》《荷花亭》等中國歌曲深受人們喜愛。歌曲創作者將意境雋永的古詩詞融入到現代旋律中來,讓人們在聆聽歌曲時深深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古典之美。這說明( )①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②傳統文化是現代歌曲發展的主要源頭③文化豐富著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創新能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B【變式探究】著名的設計大師路易吉·克拉尼說:“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是寶貴的創意資源,我們都要予以敬畏、珍惜。”他提醒說,如果一味把西方的標準當作自己的標準,會令中國設計師部分地喪失主體意識。只要對自己的文化保持充分自信,就能設計出大膽、新奇、令世界驚訝的作品。這啟示我們,在文化創新過程中要( )A.繼承民族傳統文化,反對外來文化B.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并注入時代精神C.面向世界,博采眾長D.促進文化交流借鑒融合【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材料強調要重視對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繼承,B項符合題意;A項中反對外來文化的說法錯誤;材料沒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及文化交流融合的問題,C、D兩項不符合題意。【名師點睛】2018年高考命題將以2017年影響比較大的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美德?的具體事例、政策為載體,考查相關的文化生活道理。【錦囊妙計,戰勝自我】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表現形式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特點①繼承性: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②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③鮮明民族性: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現實價值①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承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②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正確對待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②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對傳統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③反對固守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守舊主義”和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影響因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科技進步、思想運動、教育方式的變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8年高考政治備考黃金易錯點專題08+文化的作用與發展(易錯練兵).doc 2018年高考政治備考黃金易錯點專題08+文化的作用與發展(易錯起源).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