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物質特性一、溫度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 。常用單位是 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 的溫度為0攝氏度, 的溫度為100攝氏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溫度計構造:下有 ,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 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 進行工作。? ③分類及比較:分類實驗用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用途測物體溫度測室溫測體溫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 所用液體水? 銀 煤油(紅)酒精(紅)水銀特殊構造?玻璃泡上方 使用方法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 ④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 ,判斷 ;并認清溫度計的 ,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 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 ;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 再讀數;讀數時 ,視線與溫度計中 相平。?練習:◇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 ,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目的是: ,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二、物態變化?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 。非晶體物質: 。? 熔化圖象:晶體熔化特點: 。?非晶體熔化特點: ?!?br/>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熔化的條件:⑴ 。⑵ 。 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晶體凝固特點: 。 非晶體凝固特點: 。? 凝固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 。? 凝固的條件:⑴ 。⑵ 。?2.汽化和液化: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液體在 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 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 ;⑵液體的表面積;⑶ 。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 作用。沸騰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沸騰條件:⑴ 。⑵ 。 ③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好處: 。作用:液化放熱?3.升華和凝華:①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熱,易升華的物質有: 。?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三、分子運動:1、分子是______________的一種微粒, 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___, 分子又是___________的,分子間的空隙和分子的運動是物質發生____________的原因, 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發生___________的現象, 但在___________中擴散的最快. 分子的擴散快慢還跟___________有關, __________越高,擴散得越快.2、一切物體的分子 ①擴散: 。②擴散現象說明:A 。B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3、用分子觀點解釋: 蒸發是一種 的的汽化現象,從分子運動角度看,蒸發實際上是處于 的分子,由于運動離開液面的過程. 沸騰是從分子運動角度看,一方面處于 要離開液體,另一方面,液體 的分子也要離開液體。沸騰比蒸發劇烈得多的汽化現象,同時也認識到兩者在本質上是 的。注意點:分子運動與物體運動要區分開:擴散、蒸發等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而飛揚的灰塵,液、氣體對流是物體運動的結果。四、物質的溶解性1. 物質在液體中的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質其___________強弱不同, 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由物質的__________決定的, 還會隨__________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2.有些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如 , 有些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弱如 ,有些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不大如 。3、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內部因素是 ,外界因素主要是 氣體(如二氧化碳)物質還有 ,氣壓越大,溶解性 。4、物質溶解時,有的溫度會升高,如 有的溫度會下降如 有的溫度變化不大如 。5、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1、 2、 3、 五、物質的酸堿性1. 物質的酸堿性是物質的____________之一, 不同的物質酸堿性的____________也不同.用___________可以測定_________物質和__________物質; 用___________可以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強弱. PH值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 PH值越________, 物質的酸性越強; PH值越小, 物質的堿性__________.測定的方法是: 用潔凈的___________蘸取被測的溶液,滴在___________上, 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______________對照, 從最接近的顏色來確定被測溶液的____________.2、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說明:(1)PH值=7,溶液呈 ;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堿性。 (2)PH值越接近0, 越強;PH值越接近14,堿性越強;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堿性就 ,越接近 。3、常見的強酸性物質有 常見的強堿性物質有 常見的弱酸性物質有 常見的弱堿性物質有 舉幾個呈中性物質的例子 如 舉一例說明酸性物質對生活的危害性 舉一例說明堿性物質在生活的利用 六、物質的變化1. 物質的變化分為________變化和_________變化, 兩種變化的區別在于變化過程中有無 ___________生成, _____________變化中伴隨著_________變化的發生. 物質具有的性質分為__________性質和__________性質, ___________性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2、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 、 、 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 一、溫度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贉囟扔嫎嬙欤合掠胁A?,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鄯诸惣氨容^:?分類實驗用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用途測物體溫度測室溫測體溫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 用液 體水? 銀煤油(紅)酒精(紅)水銀特殊構造?玻璃泡上方有縮口使用方法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④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準確。 二、物態變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偃刍?br/> 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熔化圖象: 晶體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非晶體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晶體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非晶體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②沸點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③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升華和凝華: ?、偕A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谀A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三、分子運動: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分子又是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間的空隙和分子的運動是物質發生擴散的原因, 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發生擴散的現象, 但在氣體中擴散的最快. 分子的擴散快慢還跟溫度有關, 溫度越高,擴散得越快.2、一切物體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①擴散:不同種類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的分子空隙中②擴散現象說明:A分子中有空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3、用分子觀點解釋: 蒸發是一種緩慢進行的的汽化現象,從分子運動角度看,蒸發實際上是處于 液體表面的分子,由于運動離開液面的過程. 沸騰是從分子運動角度看,一方面處于液體表面的分子要離開液體,另一方面,液體內部氣泡壁上 的分子也要離開液體。沸騰比蒸發劇烈得多的汽化現象,同時也認識到兩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注意點:分子運動與物體運動要區分開:擴散、蒸發等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而飛揚的灰塵,液、氣體對流是物體運動的結果。四、物質的溶解性1. 物質在液體中的溶解_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質其溶解能力強弱不同, 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由物質的_種類__決定的, 還會隨溫度___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2.有些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如 蔗糖 , 有些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弱如 熟石灰 ,有些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不大如 食鹽 。3、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內部因素是 物質的種類 ,外界因素主要是 溫度 氣體(如二氧化碳)物質還有 與氣壓有關 ,氣壓越大,溶解性 越大 。4、物質溶解時,有的溫度會升高,如 氫氧化鈉 有的溫度會下降如 硝酸銨 有的溫度變化不大如 食鹽 。5、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1、 溫度 2、 是否攪拌 3、 顆粒大小 五、物質的酸堿性1. 物質的酸堿性是物質的_特性__之一, 不同的物質酸堿性的__強弱___也不同.用_石蕊試液__可以測定酸性_物質和___堿性_物質; 用___PH試紙__可以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強弱. PH值的范圍是_0—14_____, PH值越_小__, 物質的酸性越強; PH值越小, 物質的堿性_越弱___.測定的方法是: 用潔凈的_玻璃棒____蘸取被測的溶液,滴在___PH試紙____上, 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__標準比色卡____對照, 從最接近的顏色來確定被測溶液的___PH值_________.2、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說明:(1)PH值=7,溶液呈 中性 ;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堿性。 (2)PH值越接近0, 酸性 越強;PH值越接近14,堿性越強;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堿性就 越弱 ,越接近 中性 。3、常見的強酸性物質有 鹽酸 硫酸 硝酸 常見的強堿性物質有 氫氧化鈉 氫氧化鉀 氫氧化鋇 常見的弱酸性物質有 醋酸 碳酸 果汁 常見的弱堿性物質有 氨水 小蘇打 家用洗滌劑 舉幾個呈中性物質的例子 如 蒸餾水 酒精 食鹽水 舉一例說明酸性物質對生活的危害性 酸雨 舉一例說明堿性物質在生活的利用 家用洗滌劑 六、物質的變化1. 物質的變化分為_物理_變化和__化學 變化, 兩種變化的區別在于變化過程中有無 新物質____生成, _化學___變化中伴隨著__物理_變化的發生. 物質具有的性質分為_____物理_____性質和___化學___性質, ___化學___性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2、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 導電性 、 導熱性 、 延展性 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8.12基礎知識復習提綱(7上第四章).doc 答案08基礎知識復習提綱(7上第四章).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