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緒:走近科學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科學是以自然為研究對象,自然界由各種物質組成。不一樣的東西可能含有相同的物質成分,物質都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自然中存在無窮的奧秘。2、觀察和實驗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觀察可以使人們獲得有關自然現象的信息,實驗可以使自然現象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再現,它們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3、蘋果會掉下來是因為地球引力,蝙蝠靠超聲定位來辨別方向,南極氣溫極低,最低溫度接近—90℃,氣候變化無常。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二:什么是科學探究4、科學探究需要觀察和提出問題,需要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證據和處理數據,需要用證據去檢驗假設,還需要應用科學原理進行解釋。5、亞當斯提出了海王星運動軌道參數的預言,勒威耶完成了對海王星的預測,伽勒找到了海王星。三:建立健康信息檔案6、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單位是米,溫度單位是攝氏度,質量單位是千克。7、長度測量中應注意的問題:(1)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邊應緊靠被測物體,并放正尺的位置。(2)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應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觀察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3)測量值應估計到最小刻度(又叫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8、由于我們的眼睛對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不可能估計得十分準確,另外由于一些測量工具本身的原因,使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叫做誤差。誤差不能消滅,但可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9、實驗報告要力求及時、準確和尊重事實。實驗報告一般包括:實驗目的,實驗日期,器材和裝置,過程與步驟,現象與數據以及討論與結論。10、溫度可以用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在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水的沸點定為100℃。水銀溫度計是利用水銀的熱脹冷縮的特性制作的。11、溫度計使用時應注意: (1)被測溫度不能大于溫度計的量程。(2)溫度計的測量泡應與被測物體保持良好接觸。(3)要待溫度穩定后再讀數。(4)讀數時視線應與刻度垂直。(5)測量值應估計到最小刻度(又叫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12、心率指心臟或脈搏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四:幾個重要科學概念13、天平使用步驟:(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天平的量程和最小刻度。(2)把游碼撥到標尺左端,調節橫梁右側的螺母,使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3)把待測物放在天平左邊的托盤中,在右邊的托盤中放適量的砝碼,使天平橫梁接近平衡,再移動游碼,使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4)讀出砝碼的質量和游碼所指示的質量,待測物質量即為兩數之和。(5)把砝碼放回砝碼盒中,取下待測物,再把天平放回原位。天平使用注意點:(1)待測物的質量不應超過天平的量程。(2)要用鑷子夾砝碼,而不是用手拿。(3)放取待測物和砝碼時,要輕拿輕放。(4)不能把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直接放在托盤上。 14、人進行一系列活動都需要能量。物質都具有能量,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太陽有太陽能。風有動能。彈簧有形變的能。聲音有聲能。被舉高的物體具有勢能。能量不會憑空消失,只會從一中形式轉變成另一種形式。15、健康檔案中記錄的身高、體重、體溫、心率都是信息。信息需要傳播。人類信息的傳播主要通過符號、文字、圖象和聲音等多種形式進行。16、廣播、電視和電話是傳播信息的工具。17、計算機的問世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奠定了信息化社會的基礎。人們運用計算機使獲得和傳誦信息的數量和速度都大大提高了。 第一章:星空巡禮一:觀天認星星空隨觀測時間變化而不斷變化,我們觀測到的星空每時每刻都在自東向西旋轉。由于地球本身每天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我們能觀測到星辰的東升西落現象。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星星數目也是不同的。星空中出現的星星隨春夏秋冬的交替而變化,人們按四季把星空分為四季星空。星圖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東右西。早在古代,人們就按想象把星星搭配成一定形狀,又按形狀把星空分為不同的組。現代天文學上把整個天空的星星劃分為88個組,并把這樣劃分的組叫星座。必須認識的七個星座(形狀):大熊座,小熊座,天鵝座,天鷹座,天琴座,獵戶座,仙后座,牧夫座。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一部分,北極星是小熊座柄端的一顆星,牛郎星是天鷹座的一顆星,織女星是天琴座的一顆星。春夏秋冬季節北斗七星斗柄分別指向東南西北。如何根據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以北斗七星斗口外側兩顆星作“指針”用一條假想的線把它們連起來,再沿斗口方向延長五倍遠,就可以找到北極星。北極星一年四季總指著正北方向,它沒有東升西落現象。 通常人們用肉眼只能看到6000多顆比較亮的星星,如果要觀測到更多的星星必須要借助望遠鏡,望遠鏡是我們洞察宇宙的眼睛。6000多顆比較亮的星星里面絕大多數的是恒星,人們肉眼只能看到五顆亮行星。我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安裝在北京天文臺,鏡面直徑有2.16米,我國現存最早天文臺是河南登封觀星臺,簡儀和渾儀都陳列于紫金山天文臺。一般望遠鏡由主鏡筒和鏡架兩部分組成主鏡筒又由物鏡和目鏡組成,為了便于尋找目標,主鏡筒又附有一架尋星鏡。望遠鏡使用步驟(了解)二:銀河系銀河系簡稱銀河,中國古代稱天河。銀河系是一個龐大的天體系統,它其中包容了大約1500億~2000億顆恒星,其中用肉眼能看到的只有6000顆左右。此外銀河系內還有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物質。銀河系形狀:從正面看象一個龐大的車輪狀旋渦系統,從銀河系的核心伸出四條旋臂。從側面看銀河系的主體象一個凸起的大透鏡,銀河系絕大多數物質都密集在銀河系中心平面附近。天文學上把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半徑平均值即日地平均距離稱做一種長度單位稱為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比它更大的長度(距離)單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內通過的距離。光速大約30萬千米每秒。1光年=銀河系直徑大約8萬光年,年齡長達100億年了,銀河系的總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400億倍。各類天體都在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運動,銀河系就象一個巨大旋轉著的“飛盤”。太陽位于距銀河系中心2.6萬光年的地方,太陽帶著它整個“家族”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轉速度高達250公里每秒。繞銀河系一周也得花兩億五千萬年。浩瀚的宇宙中銀河系只是普通的一員,在銀河系以外還有許多龐大天體系統,她們象銀河系一樣由千百億顆恒星組成的,天文學家稱它們為河外星系或星系。宇宙中大約有10億個星系,目前人類最遠的觀測范圍超過100億光年。三:最近的恒星——太陽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個從里到外熊熊燃燒的龐大氣體球。它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半徑約為m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我們觀察到的只是太陽的表面叫光球,其溫度約為6000攝氏度。光球外面緊貼光球層的叫色球,再外面一層叫日冕。太陽表面溫度并不是處處相等,有些地方比周圍低2000攝氏度左右,看起來比較暗稱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多少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平均為11年。中國是具有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的國家。太陽表面出現的噴發現象,有的象萬丈噴泉,有的象艷麗火焰,稱日珥。太陽每秒發出的總能量高達焦耳,到達地球的只有總能量的22億分之一,但對我們人類來說已經足夠,是地球上一切活動的主要能量源泉,它給人類提供光和熱,我們把這種能量叫做太陽能。四:行星與衛星太陽系由中心天體太陽連同繞它旋轉的九大行星和它們的衛星以及成千上萬個小天體組成的一個龐大天體系統。太陽系最大范圍可以延伸到1光年以外。陽系九大行星按離太陽由近及遠順序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九大行星按質量排序: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按體積排只有海王星和天王星位置調換,其他和按質量排一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于類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屬于類木行星。類地行星距太陽較近,體積、質量均較小,衛星數少或者無,無光環。類木行星距離太陽較遠,除冥王星外質量、體積均較大衛星數較多,有光環。九大行星:里體積和質量都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冥王星。擁有最美麗光環的也是土星。衛星最多的也是土星,有23顆。衛星最少的是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地球只有一顆衛星就是月亮。類木行星里除冥王星外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有光環,土星的光環最漂亮。組成光環的物質是巖石碎片,氣體和塵埃。 九大行星在不停自轉的同時還在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自轉:金星與其他行星自轉方向相反,是自東往西自轉的,其他八大行星都自西向東自轉。公轉:都自西向東公轉,公轉軌道除了水星和冥王星軌道比較扁以外,其他大行星軌道都是近乎圓形的橢圓。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我國古代稱為辰星。金星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行星,又叫啟明星,它的自轉方向與其他行星相反。地球是人類居住的星球。火星有白色的極冠和“運河”。木星是質量和體積最大的行星,重要標志是南半球有個巨大“大紅斑”。土星擁有最美麗的光環和最多的衛星。天王星是躺在公轉軌道上邊滾動邊繞轉的。海王星稱“筆尖上的行星”。冥王星是體積和質量都最小的行星。整個太陽系有60多顆衛星,行星和衛星本身都不發光,它們靠反射太陽光才發亮。五:太陽系小天體太陽系小天體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太陽系內約有50萬顆小行星,它們絕大多數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組成一個小行星帶。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中國人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是張鈺哲先生發現的“中華”,它的編號是1125號。彗星的基本機構是彗核、彗發、彗尾。彗星主要由巖石顆粒和一些冰塊結合而成,它的軌道非常扁長。彗星尾巴形成的原因:彗星主要由巖石小顆粒和冰塊結合而成,當彗星接近太陽內部物質受熱“蒸發”形成氣體和塵埃,在太陽風作用下,這些氣體和塵埃則被推向背向太陽的方向,在太陽光照耀下形成了長長的彗尾。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彗星和彗星觀測資料最豐富的國家。哈雷慧星是最著名的彗星,我國具有最早關于哈雷慧星觀測的可靠記錄。哈雷慧回歸周期是76年左右。天空中有數不清的繞日運動的細微星體稱為流星體。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后與大氣摩擦使流星體熔化燃燒發出耀眼光芒,形成流星。有的流星特別明亮象個大火球稱火流星。極少數穿過大氣層墜落到地面成為隕星,石質的叫隕石,鐵質的叫隕鐵。我國的“吉林1號”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亞利桑那州隕石坑是第一個被確認的隕石坑。第2章 晝夜與四季一. 晝夜成因:1.一天中 中午 的桿影最短,一年中 夏 季的桿影最短,一年中 冬 季的桿影最長。一年中哪天的桿影最短夏至 ,一年中哪天的的桿影最長 冬至 。2.地球不僅在繞 公轉,而且還在不停地繞地軸 自轉。地球自轉產生 和 等現象。3.地球是一個 的球體,它本身 。當地球自轉時,太陽只能 ,地球 為白天, 的一面是黑夜。4. 地球自轉幾乎是 ,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太陽連續兩次位于 的時間間隔定義為 ,等于 小時。5.古代發明的計時儀器有 和 。6、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有 朝 、 朝 、 朝 、 朝 、二.四季與節氣1.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間隔叫 ,長度為 天。在公歷中一年= ,每隔 有一次閏年,1閏年= 。2.由于地球自轉軸與地球公轉軌道平面之間有 的夾角,對于我國的溫帶地區,同一個地方,一年中不同日子受到 的情況不同。在夏季太陽的 ,光照 ,晝 黑夜 ,在冬季太陽的 ,光照 ,晝 黑夜 。其中太陽高度最大,白晝最長的一天叫 。太陽高度最小,晝最短一天叫 。在春季和秋季中,各有一天 ,這兩天分別叫 和 。3.把季節和農業生產時序結合的計時方法叫 ,一年可分為 。4. 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 和 等現象。三.月球和月相1.月球表面布滿大大小小的圓環形坑,叫 ,絕大多數是由于 而形成的。2.月球表面沒有 和 。向陽的地方溫度高達 ,背陽的地方溫度可降到 ,任何生物都 。3.月球是地球 ,它沿著一個 軌道 繞地球公轉。月球的自轉周期與它地球公轉的周期 ,都是 日。4.月球 的變化叫做月相。在一個月里月球的位相要經歷 、 、 、 等一系列變化。 5.月相出現的規律:(1)上 出現在上 上 ,西 , 朝西。(2)下 出現在下 下 ,東 , 朝東。(3)新月一定出現在 ,滿月一定出現在 ,月食一定出現在 ,日食一定出現在 ,春季節氣名稱夏季節氣名稱秋季節氣名稱冬季節氣名稱第三章地球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 , 。2、發生月食的時候,發現月面上的地影是個 ,人看到船從遠方駛來,應先看到的是 。而16世紀 首次完成了 ,使人們確信地面是球面。3、地球的形狀是一個 體,而且是一個兩極 ,赤道 的球體。赤道半徑為 ,極半徑為 ,平均半徑為 ,赤道周長 ,地球表面積約 。二、地球儀1、地球儀是仿照地球的 ,按一定比例縮小后制成的地球 。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自轉旋轉圍繞的軸叫做 。軸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指向 附近的一端叫北極,另一端稱為 。3、地球儀上,我們稱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為 ,也稱子午線,與赤道平行的線為 。4、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 的那條經線為 度經線,又稱為 線。從它向東180°為 ,從它向西180°為 。5、最長的緯線是 ,即 度緯線,它的長度是 。以它以北的緯度稱為 ,北緯90°是 ;以它以南的緯度稱為 ,南緯90°是 ;6、人們用 和 兩條經線把地球劃分為東、西半球,用 把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7、如右圖:甲地的經度為 。 緯度為 。處于東西半球的那個半球 。處于南北半球的那個半球 。8、人們常把緯線劃分為低、中、高緯度,其中低緯度的范圍 ,中緯度的范圍 ,高緯度的范圍 。9、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太陽光在地球上的直射點在 之間來回移動,這兩條特殊的緯線成為回歸線。 稱為南回歸線, 稱為北回歸線。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 ,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 ,春分、秋分太陽直射點在 。10、根據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劃分地帶。其中獲 得光熱比其他地帶多,氣候終年炎熱,稱為 ;在南北緯66.5°的緯線圈內,由于太陽光斜射,獲得的太陽光熱比其他地帶少,氣候終年寒冷,稱為 ;介于熱帶和寒帶之間的地帶,雖然沒有太陽直射的機會,但獲得的太陽光熱比寒帶多,比熱帶少,四季變化明顯,這就是 。11、地球上的五帶是指 、 、熱帶、 、 。12、我國各個省區中,全部處于熱帶的是 。三、時區和日界線1、以當地太陽位置來確定的時刻稱為 。不同的經線上地方時不同,較東的地方時比較西的地方時來得 。2、兩地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1小時。 兩地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 。3、國際上建立的區時制。把全球按經度分為 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 。各個時區采用各自的統一時刻,叫做 ,也叫標準時,每相隔一個時區就相差 個小時。并且較東時區比較西時區的時刻要 。4、我國幅員遼闊,東西跨 時區,我國采用的“北京時間”是 的區時。5、當東八區的區時為中午12時,寫出下表中各時區或區時相應的時區:時區東八區西二區中時區區時15點6、國際上規定:180°經線附近為日界線,又稱 。當飛機由西向東越過日界線時,日期要 一日。四、地圖1、地圖上的三要素: , 和 。2、地面上的山川城鎮等各地地理事物,在地圖上用各種符號表示。地圖符號是傳輸地理信息的 。一般城市用 符號表示,界線、道路和河流用 符號表示,湖泊和海洋用 符號表示,河、湖和海洋用 色表示。3、圖例中各個符號代表的意義。4、地圖上的注記,有的表示 (如鄱陽湖),有的表示地理事物的 (如8848表示海拔,單位米)。5、地圖上的方位包括 和 。在大區域的地圖上,一般應以 判定方向,用 定位置。在小區域的平面圖上,一般面對地圖, 。有的地圖用 指示圖上的北方。6、在繪制地圖時,為了能在較小的紙面上繪制面積很大的地理事物,我們只有將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率 ,這就是地圖上的 。7、某地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0,則地圖上1cm表示實地距離為 米。8、兩幅地圖,甲圖比例尺為`:200000,乙圖比例尺為1:100000,問哪一幅的比例尺大? 哪一幅地圖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詳細? 。第四章 變化的地形火山和地震1、火山噴發時灼熱的 從火山口噴向天空,或者沿著山坡往下流動,形成一片火海。火山口噴出濃濃的 和 ,彌漫在空中。2、堅硬的巖石底下有著高溫高壓的 在活動著,巖漿是沿著地殼中的裂隙噴出地面的。3、火山噴發后會形成 。海底的火山噴發會形成 , 是火山島。4、火山有 、 和 三種類型。5、世界上現有火火山有 多座,我國有火山遺跡 多處,其中 、 、 有完整的火山遺跡。6、地震發生時,在震中附近,先感覺 ,然后 。絕大多數的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的力量使堅硬的地殼產生 、 而造成的。 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 7.8級地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 年5月22日發生在 ,震級為 。7、震級是地震釋放能量大小的等級。 為無感地震, 為有感地震, 有感地震,破壞性地震。8、 是地震時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破壞程度。1—2度 、3度 、4—5度 、6度 、7—8度 、9—10度 、11—12度 。8、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兩個帶,分別為 和 ,我國正處在兩個火山和地震帶的交界處,是個 地震的國家。海陸的變遷 1、海洋和陸地不是永恒不變的, 會造成海洋的變遷,而且與地震火山分布也有關系。2、 年德國的科學家 在觀察世界地圖時發現, 兩岸的非洲和 大陸的輪廓非常相似,幾乎可以拼合起來。在這些大洋分隔的大陸上,生物都有 ,一些 也是同類的,甚至有些 也是連續。提出了 學說,他設想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以后逐漸分裂,“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陸分布的格局。3、海底有 、 、 。在 、 和 中部都有條巨大的海底山嶺。海底山嶺兩側的大洋地殼正在緩慢的向大陸方向移動,移動的大洋地殼在碰到大陸地殼時發生擠壓,并且俯沖插入大陸地殼底下,這樣在附近大陸的海洋會形成深深的 和一些列的 ,而且在陸地上則會形成 和 。1961年美國的赫斯迪茨提出 學說。4、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 學說的理論終于形成了。板塊學說認為 被分裂成 大板塊,大陸和海底的板塊“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動著。 5、由于巖石圈的質量非常的大,所以板塊運動會產生巨大的能量。,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方,恰恰是 最集中的地帶。 6、地球的內部有 個圈層,中心部分是 ,中間部分是 ,最外是 。地核主要是由 和 組成,地心溫度高達 地殼由 組成,厚度不同。地幔的上部和地殼又合成為 。巖石圈以下有一層 。軟流圈的高溫物質往上涌升并向兩側運動,使得大洋底部形成裂谷,涌流出巖漿凝固成長長的海底山嶺。7、中國地質學家 。地形的緩慢變化1、火山地震會導致地形的劇烈變化以外,地形還在每時每刻發生著 。2、地形變化的力量有的來自地球 ,有的來自地球 。3、巖石發生破裂除了地震和火山外, 會使巖石熱漲冷縮而發生崩裂,滲入巖縫的水在冬天結冰的時候,由于體積增大也會使巖石脹裂, ,也會使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做 。4、流水對地表巖石和土壤都有一種 作用。石灰巖很容易溶解在酸性的水中,年長日久形成 還有 和 。海岸聳立的礁石是 的結果。三角洲是由于泥沙堆積形成的。長江口的崇明島為我國第三大島。淼的湖泊因為氣候的變化或者其他原因,湖水漸漸干枯成為洼地或者沼澤,如我國的柴達木盆地以前是大湖,現在是青藏高原上的盆地。5、 可以改變地形,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有非常典型的冰川地形。6、風是巨大的巖石變成上大下小的“ ”。在沙漠中沙丘的形狀會隨著大風而變化,我國的黃土高原就是這樣形成的。7、 也在改變地形。生長在石頭上的低等植物 ,會分泌出酸性液體漸漸地腐蝕石塊。熱帶海洋中的 也是一種低等動物,能分泌一種 堆積形成了珊瑚礁8、等高線就是 。每條等高線上的各點的高度 ,每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 不同的等高線 相交,等高線密集的地方是 ,等高線稀疏的地方是 。9、相對高度是 ,也叫 絕對高度是 ,也叫 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艷麗多姿的生物和他們存在的環境相適應。我們把它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稱為 棲息地 或生境。棲息地環境有 環境和 環境。2、陸地為陸生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陸生生物包括了陸生 和陸生 。陸生生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 3、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層,能為植物生長提供 、 和 。4、植物的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而它的莖支撐著枝、葉伸向空中。植物的葉片大多呈 ,它能 , 。但是有些植物,如仙人掌的葉已 ,多汁的莖具有也的功能,既能進行 又能 還有如捕蠅草,它的葉片分為 ,葉表面布有 和 ,消化腺分泌 。5、樹葉寬的叫 ,闊葉林樹分為常綠闊葉林樹和落葉闊葉林樹。落葉闊葉林樹冬季落葉。6、植物的莖直立和結實,以支持枝條。但是除了直立莖外還有 、 、 。7、植物的花和果實是五彩繽紛的,是為了能 或 蒲公英的果實不好看,但是它像降落傘,能借助 傳播到遠方。8、陸生動物進化起源于 ,陸生高等動物要有發達的附肢為了 ,還要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身體表面,這些都是它們對陸地環境的適應。9、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動物 。 是地球上哺乳動物中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類群。前后肢間有薄而無毛的翼膜,視力差,在飛行中能發出超聲波信號來判斷周圍障礙物。10、鳥類的身體呈 ,前肢變成 ,以適應空中飛行。11、綿羊在冬季到來之前皮膚上會長出 ,在夏季到來之前皮膚會脫去部分絨毛。駱駝四肢底部有 適于沙地行走。 內貯有脂肪,能分解產生水和能量。駱駝有 個胃,第一個 ,因此它耐渴,號稱“ ” 12、動物利用 和 來逃避敵。如竹節蟲,體色以 或著 為主,生物上稱為“ ”。有的動物還有 和 如大刀螂、草綠色,有如避役,它的體色能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又被稱為“ ”13、水中溶解有多種 和 以及 ,溫度變化比較小。水生生物一般比陸生生物 。14、在海水和淡水中都生活著許多單細胞和多細胞的綠色 ,它們沒有、 、 ,但由于細胞直接接觸水,可以很容易從水中吸收營養物質和溶解在水中的 ,并吸收光能制造 。15、 、 、 是常見的水生高等植物。他們有 、 、 但是葉的部分浮在水面上或伸在水面。 16、浮萍是一種浮水的草本植物,有的僅有一條 ,沒有明顯的 之分。荷花的莖生長在池塘、湖泊的泥土中,莖分節。荷花沒有陸生植物那樣發達的主根,只有從莖節上長出一些 。荷花的葉通過 生出水面,葉柄和莖中都有 ,其作用是 。17、黑藻的整個身體都沉在水中,但開花時 花伸出水面,黑藻不是藻類,而是 。18、魚能在水中運動,魚的體形大多是 以減少運動的阻力,生活在深海或海底的魚,身體是 ,眼長在身體頭部的 。魚鰭有五種分別是 、 、 、 、 其中偶鰭是 19、鯨、海豚、白鰭豚、江豚都是 動物。他們長期生活在水中,體形似魚,前肢鰭狀,后肢消失,具有魚的“背鰭”和叉狀的“尾鰭”,體貌退化,鼻孔位于 ,邊緣有瓣膜,如水后 ,而出水時 。 是地球上現存最大的動物。20、蝦的血液不是紅色是由于他們的紅細胞中含有 而不是血紅蛋白。21、 、 是兩棲動物,青蛙的幼體似魚,用 呼吸,依靠 在水中游泳,適應水中生活。青蛙的成體用 呼吸,有強健的 ,善于爬行和跳躍,適應陸地生活。22、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動物的 和 都適應他們復雜多變的生存環境,體現出生物體 和 的統一。23、植物和動物一樣都有感覺,能對外界環境的變化產生反應。植物能從土壤中吸收 等營養物質,吸收 中的能量,將 和 合成 并向大氣中釋放 。這是植物的 作用。同時植物也能進行呼吸作用,吸收 ,排出 ,通過分解作用從 中獲得能量。24、植物能開花、 、 。種子發芽有形成 。 是植物體的一個重要特性。25、地球上最大的開花植物在 的中國紫藤,最高的樹木是在 又名 。26、生物的生命活動包括,生物都能 、 、 能從環境中攝取 和 ,并排出 。生物都能通過 作用,從 中獲得能量,生物都能進行 ,產生像雙親的新個體。27、生物和非生物相比較,生物能 、 、 、 、 、 、 而非生物則不能。28、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和 ,具有 和 以及進行 和 。生物的主要類群動物的主要類群1、地球上已經確定名稱的生物約有 種,根據生物的 、 和 的差異把生物分為 、 、 、 、和 。2、地球上已知的動物約有 種。根據動物體內是否有 ,可將動物分為 動物和 動物。脊椎動物又可以分為 、 、 、 和 。3、魚的身體呈 ,可以分為 、 、 三部分。它的身體表面覆有 ,既可以 ,又可以 。身體兩側各有一條 ,側線由鱗片上的 組成。側線與 相連,有 和 的作用。 是魚的運動器官, 是魚的呼吸器官。4、 、 、 、 等都屬于兩棲類。兩棲類是由 逐漸 來的。兩棲類動物的幼體在 生活,用 呼吸,成體生活在 上,也可以生活在 中,主要用 呼吸,兼用 呼吸。兩棲類動物屬于 動物,在環境溫度低于 時要 。5、 、 、 等都屬于爬行類。它們的呼吸器官 ,皮膚上有 或 ,屬于 動物,需要 。爬行類動物是真正的 動物。6、毒蛇和無毒蛇的根本區別是 ,頭呈 。7、所有的鳥類都有 ,前肢變 。鳥類的骨骼 ,能 ,有利飛行。鳥屬于 動物,體溫恒定為 。8、哺乳動物是 的脊椎動物。它繁殖的特點是 和 。9、無脊椎動物包括 、 、 、 、 、 、 、和 。10、原生動物的身體只由 組成。它們是 動物。11、 、 、 和 都屬于腔腸動物。 、 、和 都屬于扁形動物。 、 、和 都屬于 人體的線形動物。蚯蚓和水蛭屬于 動物。河蚌、烏賊屬于 動物。12、 是動物界里分布最廣,種類最多的無脊椎動物。約占動物界種類的 。這類動物的特點是身體外部不同程度地 ,所有成對 。比較常見的有 、 、 和 。13、自然界的植物種類繁多,已被人類認識的約有 。根據繁殖方式,植物可分為 和 。在種子植物中,種子被 的植物稱為 植物。它的主要特征是:有真正的 和 ,種子藏在 中。根據種子的子葉數可以把被子植物分為 和 。它們的特征為: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子葉根莖葉花14、植物種子沒有 的植物稱為裸子植物。常見的裸子植物有 、 、 、 。15、藻類植物沒有 也沒有 。它們都含有 ,都能進行 。 、 、 等都屬于藻類植物。16、苔蘚植物有真正的 和 ,但無真正的 ,由 或 構成的 起 和 作用。17、蕨類植物有 、 、 ,但沒有 、 和 。蕨類植物常在葉的背面邊緣長出許多 ,蕨類植物也是用 繁殖的。18、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都屬于 。19、大多數細菌和真菌體內都不含 ,不能自己制造 ,必須依靠現成的 維持生活。20、細菌的個體十分 ,直徑只有大多為 。大多數細菌對人類 ,有些細菌能 動植物的尸體,把 變成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 起重要作用,也叫 。21、 、 、 等都屬于細菌。22、 、 、 等都屬于真菌。 可以用來釀酒, 可以提取青霉素,霉菌中的 可用來生產醬和醬油。23、有些真菌會使農作物發生 ,使人煩惱的 和 都是真菌引起的。24、分類是將大量事物 的研究的方法。我國明代的 ,18實際的瑞典博物學家 以及 都對生物分類有重要貢獻。25、生物的分類實際上是把 進行歸類。生物學家的分類是以生物的 、 以及生物間的 為依據進行分類。26、生物的分類根據它們的差異由大到小分為 等七個等級,其中 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在生物分類階層系統中等級越高,所包含的生物 ,共同 。27、鑒定就是比較生物之間的異同,在生物學上鑒定生物的方法是使用 。它是采用 的方法鑒定生物的方法。它的應用是從兩個相互對應的特征中選擇其中一個 ,放棄另一個 ,從而達到鑒定的目的。第七章:生物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2.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的生物物種超過500萬種。3.如何判定同一個生物物種:同種物種很相象,它們能夠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他們繁殖的后代也具有繁殖能力。4.物種多樣性是指物種和物種間差異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體現。5.物種最豐富的陸地環境是熱帶雨林水域環境是:珊瑚礁和熱帶湖泊。6.由于山脈、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上某些區域處于隔離狀態。這種狀態,使生物在外型、行為等方面發生顯著變化,因而形成新的物種。7.每個生物物種都是經過千萬年進化的產物,每個物種都是唯一的,一旦喪失就無法挽回。8.生物多樣性不僅體現在物種種類多樣性上,還體現在同種生物的差異性上。生物的各種性狀由基因決定。9.人手指皮膚上的紋路稱指紋。地球上所有人的指紋都不相同,所有人指紋都存在差異性。常見的類型有中心袋狀環形、放射狀形、長環形、帳篷狀拱形、任意形。10.地球上人有四種基本血型,分別是A型、B型、O型、AB型。地球上O型人較多,AB型人最少。人的血型是可遺傳的。11.品種是指來自同一祖先(物種),具有為人類的某種經濟性狀的栽培植物或家養動物的群體。品種是人類干預自然的產物。12.保護生物多樣性主要是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就是說即不能濫砍濫伐,濫捕濫殺。還不許還野生生物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13.大熊貓被稱為國寶,是因為大熊貓是一種古老的動物,目前已經瀕臨滅絕。造成臥龍保護區生態退化而引起大熊貓數量大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當地人口的增加和人類活動的加劇。14.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鼎湖山保護區,臥龍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保護區。15我國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華南虎、白鰭豚,鳥類有:朱 、丹頂鶴,爬行類有:揚子鱷,兩棲類有:大鯢,魚類有:中華鱘,無脊椎動物有:金斑喙鳳蝶,植物有:金花茶、銀杉、珙桐。16.根據科學家估計,由于人類強烈干擾,造成物種喪失的的速度比新物種形成速度快100萬倍。17.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包括人類的食物,工業的原料,和世界主要能源等。18.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并將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氧氣,為人類整個生命世界的生存與發展提供物質能量基礎。19.恢復和重建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中,目前比較有效的是設立自然保護區,另一重要措施是對生物物種進行移地保護,如建立遺傳種質庫、野生動物園、植物園和水族館等。20.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將保護生物物種和保護生物生存環境結合起來,要將保持、恢復和重建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結合起來。21.我國物種資源豐富,是多種生物的起源中心。22.生物資源從功能上可分為食用生物資源、藥用生物資源、觀賞生物資源和工業原料生物資源。23.地球上生物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是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基礎,但地球的資源也是十分有限的,我們要合理的利用保護。24.食用生物分食用植物和食用動物兩類,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食物間接或直接來自生物的食用生物資源,它們為人類提供了大部分的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25.盡管藥用生物資源十分豐富,但我們還是要提倡“以養為主,采養結合”的措施來保護野生藥用生物資源。26.觀賞植物分類及代表:觀花(月季,牡丹)、觀莖(佛肚竹,仙人掌)、觀果(紫珠,紅果仔)、觀葉(彩葉草,龜背竹)。27.雜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我國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28.科學家將一些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植物通過人工方法,在實驗室將根、莖、葉等器官的部分組織進行培養,從而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觀賞植物。這種方法稱為組織培養技術。第八章生物圈一個物種可以以(個體)形式單獨存在,同一物種也可以在(一定空間)內集合在一起,形成(種群)。我們把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一物種)的總和,叫做種群。一個種群里的個體有(大小之分,年齡之差,雌雄之別)等差別。多種生物的集合在一定條件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群落)。我們把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的總和叫做生物群落,簡稱(群落)。群落有多種類型,根據群落的(基本特性)和(生活環境),可以將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陸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活)群落。森林群落中常出現分層現象,由上到下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覆蓋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稱為植被。森林的形成過程:(先鋒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群落、出現喬木、形成喬木群落)。(生物群落)和它們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可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半人工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最復雜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和(特征)可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而(空氣)、(水分)、(養分)、(氣候因素)則成為非生物成分。在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產者)。食物鏈和食物網由于以(食物關系)為基礎,所以它們成為(物質轉化)和(能量流動)的渠道。食物鏈中最基礎的一環是(植物)。生態系統中各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均來自(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生物圈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及其生存環境的綜合圈。生物圈包括(大氣層的下層(對流層))、(巖石圈的上層(土壤層))、水圈的一部分,它大約包括從海平面以下(12千米)到海平面以上(10千米)范圍內的海洋、陸地和空中。下列術語從小到大排列順序為: (生物個體、生物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的各個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自然界中的某一環節遭到損害,其他環節也受牽連,最后整個生態系統將受到巨大沖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