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下冊 第一章 聲與聽覺 助學稿(浙江省寧波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下冊 第一章 聲與聽覺 助學稿(浙江省寧波市)

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助學稿
主備人_黃立榮_____ 審核人_晁瑩瑩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第一節 對聲音的認識(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通過聽不同的音樂來激發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現象的興趣。
2.通過聽不同的音樂,會聽辨各種聲音,并會記錄聲現象。
二.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調查活動: 本校的各種聲音
活動步驟:
0.學生分組分配各自的任務和需要的儀器
1.根據我們學校各區域平面分布簡圖。
2.在地圖上找出幾種聲音的聲源位置。
3.估計這些聲音的大小。
4.估計這些聲音發生的時間。
5.指出哪些聲音聽起來比較舒服,哪些聽起來尖銳刺耳。
6.針對學校里的各種聲音,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記錄表格
內容聲現象 時間 地點(聲源) 大小 其他
1
2
3
4
5
三.課內導學
(一)根據課前調查活動進行交流匯報,投影展示。并進行評價。
討論:為什么每一個同學估計聲音大小時,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歸納1: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科學探究儀器,測量工具要比人的感覺器官__________.對于聲音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來進行測量.
圖片展示:生活和生產中的一些儀器
歸納2:
聲音的辨別能力在有些行業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加強對______辨別的練時多注意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
                        
練習1:把下列聲音的大小從小到大排列。
汽車的喇叭聲,兩人的交談聲,翻動書頁的聲音。
(二)有趣熟悉的聲音
活動:讓學生背對講臺,教師在講臺上。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教師在講臺上發出的聲音,并記錄聲音的大小、特點、由什么發出的。
教師制造的聲音:
①手持鋁棒中間,將鋁棒的一端敲擊地面;
②手持鋁棒的任意位置,將鋁棒的一端敲擊地面;
③用錄音機播放鳥鳴聲
④用木棒敲黑板與地面
⑤把水滴在地面上與臉盆中等等。
學生活動:
讓一個同學拎起水壺向熱水瓶中灌開水,老師在一旁不用看他而提醒他說:“某同學,水快滿了。”說話間,水真的滿了,這位同學和其他同學一樣肯定會很奇怪地問:“老師,你怎么知道水快滿了 ”老師可以解釋說:“憑經驗聽出來的啊!”這位同學想水快滿時,聲音有什么不同呢 于他拿來熱水瓶,開始了她的探究。(學生分組進行練習)
老師分析:
往熱水瓶中灌開水的過程中,由于水的振動引起熱水瓶中空氣的________而發聲,隨著水位的升高,瓶內空氣減少而使空氣振動頻率_____,所以當聲音節奏(音調)快、急促時,水就要滿了。
練習2: 我們生活在聲音的海洋中,聲音無處不在。有下列聲音:
①工廠車間里機器的轟鳴聲;
②劇場里樂器的演奏聲;
③清晨公園里小鳥的鳴叫聲;
④裝修房子里的電鉆聲;
⑤婚慶時的爆竹聲;
⑥山間小溪潺潺的流水聲。
其中悅耳的聲音有 _____________
四.當堂訓練
1.按照聲音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以下幾種聲音:人的咳嗽聲,水龍頭的滴水聲,小汽車的喇叭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你覺得悅耳的聲音有琴聲、泉水聲等,使你覺得煩躁的聲音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比較聲音大小差異時,耳的感覺_________(填“準確”或“不準確”),要準確地測量應該使用___________。
4.生活在海邊的漁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風和日麗,平靜的海面上出現一把
一把小小的“降落傘”——水母,它們在近海處悠閑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
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紛紛離開海岸,游向大海。不一會兒,狂風呼嘯,波濤洶涌,風
暴來臨了。以下解釋合理的是 ( )
A.水母感受到了聲音的變化
B.水母接收到了電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溫度的變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場的變化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通常情況下,下列聲音最大的是( )
A.蚊子發出的嗡嗡聲
B.人的咳嗽聲
C.汽車的喇叭聲
D.寫字時的沙沙聲
2.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正在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 B.振動停止后,發聲體仍能發聲
C.聲音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D.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
3.關于聲音的敘述.下列哪一種說法是錯誤的( )
A.聲音具有能量
B.超聲波能在海水里傳播
C.聽覺的形成在人的耳朵內
D.釣魚時要保持安靜,這是因為聲音能從空氣傳人水中
4.給你一根橡皮筋,怎樣來控制發出的聲音大小的不同 怎樣來使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
下節內容預習題:
1.在下列物質中,聲音傳播速度最小的是 ( )
A.海水 B.鋼鐵 C.空氣 D.大理石
2.有些物體雖然在振動,但我們卻昕不到它發出的聲音,可能原因是 ( )
A.聲音的頻率不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 ‘
B.沒有聲音的傳播介質
C.聲音的傳播路徑太遠,聲音的能量被衰減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3.在空曠的廠房內說話時,覺得聲音比較響,這是因為 ( )
A.聲速變大 B.音調變高 C.產生回聲 D.聲音難以擴散
4. 關于耳的各部分結構功能敘述,正確的是( )
A.鼓膜收集空氣中的聲波
B.聽小骨能把聲音放大傳到耳蝸
C.耳廓能產生振動
D.耳蝸能產生聽覺
5. 用雙耳聽與用單耳聽相比,最大的優點是( )
A.聲音響 B.聲音清晰
C.音質好 D.能辨別聲音的方向
6.在狹小的空間內分不清講話時的回聲.主要原因是 ( )
A.聲音被墻壁吸收.不產生回聲
B.空間太小,聲音無法傳播開去
C.其實是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無法區分 1
D.以上都不對
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助學稿
主備人_黃立榮_____ 審核人____晁瑩瑩______
班級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第一節 對聲音的認識(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耳的結構知道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通過觀察動畫來了解耳能聽見聲音是因為聲音能使鼓膜振動。
3.通過學生活動來了解聽覺測試及聽覺方位測試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課前預習
1. 耳的結構:外耳: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中耳: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內耳:___________
2. 耳的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1)耳廓:________________
(2)外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鼓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耳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內導學
1.在海嘯發生時英國l0歲小姑娘蒂莉·史密斯突然聽到從海上傳來的一些怪異的聲音,并且發現遠處海邊出現白色的巨浪,將藍天和大海明顯地隔成兩半。觀察力敏銳的蒂莉憑借自己在學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識,意識到這絕對不是一般的驚濤駭浪,很有可能會在頃刻之間把整個海灘給吞沒。于是,焦急萬分的蒂莉就讓她的爸爸媽媽動員沙灘上的游客們趕快撤離。當瘋狂逃命的游客們剛剛抵達安全的地方時,海嘯的白色巨浪已經排山倒海般奔涌而至,轉眼間就把原海灘吞沒,站在高地觀看的人們嚇出了一身冷汗。英國l0歲小姑娘蒂莉·史密斯憑著自己的智慧使百余名游客在海嘯中幸免于難,這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發和思考。
討論 :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怎樣來判斷聲音的不同
耳的結構:
投影:耳的結構示意圖
A. 耳的結構:
外耳: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中耳: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內耳:___________
B. 耳的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1)耳廓:________________
(2)外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鼓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耳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聲音在耳中傳導的途徑 {
(1)耳廓一_______一鼓膜一_________一耳蝸一__________一大腦皮層聽覺中樞。
(2)聽覺的形成:耳蝸內的感受器接受聲音刺激,產生______,由聽神經將之傳導
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______。
D. 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我們的聽覺 如你是五官科醫生,你會要求病人怎么做
討論后總結:
1.洗頭游泳時,應避免污水進入耳內。
2.不要大力擤鼻子。
3.異物進入耳道時,切勿自行掏挖。
4.避免長時問用耳機聽收音機。
5.在噪聲環境中,用手掩耳朵。
2. 活動1: 聽覺測試
材料準備:機械秒表或機械手表、棉球、米尺。
活動過程
1.選取一個安靜的室內環境,安排一個同學閉目靜坐,并將棉花球緊塞左耳。
2.另一個同學用秒表計時,它就會發出微弱的滴答聲,然后將秒表從坐著的同
學腦后移開,直到他聽不見秒表發出的聲音為止。
3.測量并記錄坐著的同學到秒表的距離,這段距離就是右耳的聽力距離。
4.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并記錄左耳的聽力距離。
5.設計表格,測量并記錄三次數據,對數據取平均值。
比較同學之間左右耳的聽力距離,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結論:每個人左右耳的聽力距離都不太一樣,每個人的_________也不相同。
學生活動2:探究“為什么要用兩只耳朵聽 ”步驟:
1. 將彎曲的塑料管的兩端放在一個同學的左右耳旁.
2. 另一個同學用一只鉛筆敲擊塑料管的任何位置
3. 請同學說出在敲擊的是哪個位置
4. 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現象
5. 根據實驗收集的證據,進行分析的解釋
次數結果 左邊 中間 右邊
1
2
3
結論:
根據聲音到達兩耳的時間差辨別聲源的方向和位置,這種方法叫______________
四.當堂練習
1.聽小骨位于耳朵內的部位是 ( )
A.外耳 B.中耳 C.內耳 D.鼓室
2. 耳的結構中,能接受聲波并轉化為振動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聽小骨 D.耳道
3. 人的聽覺產生于 ( )
A.聽小骨 B.大腦的聽覺中樞 C.耳蝸 D.鼓膜
4. 耳的結構包括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遇到巨大的聲響時,要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
6.鼓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聽覺的形成:聲波通過耳廓------外耳道-----___________-----聽小骨------_________聽神經------大腦皮層___________形成聽覺。
8. 聽覺的減弱與喪失:人的聽覺與人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大,聽覺能力越弱,直
到喪失。鼓膜、聽小骨受到損傷或發生障礙會造成_________耳聾;_________、聽覺
中樞和與聽覺有關的神經損傷會造成__________耳聾。
9.根據聲音到達兩耳的__________,可以辨別________的方向和位置,這種方法又
叫______________。
五學后反思
六課外作業
1.耳廓的主要作用是 ( )
A.好看 B.避免雨水流入耳朵內
C.收集各種聲音 D.阻擋各種雜音進入耳朵內
2.有時蚊子等小蟲子可能會飛入耳朵內,它能鉆人耳朵的 ( )
A外耳 B.中耳 c.內耳 D.以上都有可能
3.聽覺的形成部位在 ( )
A.耳膜 B.聽小骨 C.耳蝸 D.大腦
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只有一只耳朵,人照樣能正常地辨別聲音的方位
B.如果耳膜破損,聲音可以直接進入人的大腦,形成聽覺
C.人耳的聽力是有限的
D.聽覺是在耳朵內形成的
5.組成中耳的結構是 ( )
A.耳廓和外耳道
B.前庭和耳蝸
c.鼓膜、鼓室、聽小骨
D.耳廓和耳蝸
6.耳廓的作用是 ( )
  A.收集聲波 B.傳導聲波 C.產生聲音 D.接收聲波
7.鼓膜的作用是 ( )
A.接受振動,將振動轉換成神經沖動
B.接受聲波刺激,產生聽覺
C.將振動轉換成聲波向內耳轉遞
D.將聲波轉換成振動向內耳傳遞
8.人有兩只耳朵,大腦中樞能夠估計出聲音傳到兩耳上的時問差,從而能夠判別聲源所在的方位。人身的這種作用稱為 ( )
  A.雙耳效應 B.空間效應 C.聲音效應 D.不清楚
9.假如一位同學的左耳由于鼓膜受損而使聽力嚴重減弱,那么他將
A.無法聽到任何聲音
B.右耳能聽到聲音,但無法辨別聲音的方位
C.能聽到聲音,也能辨別聲音的方位
D.如果聲音在他的正后方發出,那他能完全確認聲音的方位
10.要聽到聲音的條件是 ( )
   A.有發聲體 B.有耳朵和介員
   C.有發聲體和耳朵 D.有發聲體、介質和耳朵
11. 聽覺的減弱與喪失:人的聽覺與人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大,聽覺能力越弱,直
到喪失。鼓膜、聽小骨受到損傷或發生障礙會造成_________耳聾;_________、聽覺
中樞和與聽覺有關的神經損傷會造成__________耳聾。
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助學稿
主備人_黃立榮_____ 審核人__晁瑩瑩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第二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活動知道聲音發生的條件。
2.了解人耳可以聽到聲音的根本原因。
3.能利用生活現象說明聲音的產生是由于聲源的振動。
4.通過曾侯乙編鐘資料的閱讀,培養學生熱愛我國科學文化和藝術的情感。
二.課前預習
1. 人耳可以聽到聲音是因為聲音能夠引起鼓膜的_____,人說話時喉部在____。
2. 正在發聲的物體叫_________。
3. 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哪些情形可以說明聲音是由于振動而產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發聲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內導學
1.播放:你知道這是什么聲音嗎
思考與討論:
(1)你們聽到了什么 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當你說話時觸摸自己的喉部,你感覺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聲音能夠引起鼓膜的振動呢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人耳可以聽到聲音是因為聲音能夠引起鼓膜的_____,人說話時喉部在______。
想一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的產生
目 的:驗證音叉的振動發聲。
材料準備:音叉、橡皮槌、一個裝滿水的玻璃器皿、一個乒乓球、一段線。
實驗步驟:
1)用橡皮槌敲擊音叉,音叉會發出聲音。用手觸摸正在發聲的音叉,手有什么
感覺 描述這個感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橡皮槌敲擊音叉后,如果迅速把發聲的音叉觸及玻璃器皿中的水面,你猜
測一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進行實驗觀察水面會出現什么的現象。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觀察到的現象是肯定還是否定了你的猜測 ______________
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
解釋:發聲的音叉在___________,放入水中之后引起水__________。
4)用膠帶把乒乓球和線的一端粘在一起,線的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使乒乓
球被懸掛起來。
5)用橡皮槌敲擊音叉后,迅速將它與乒乓球輕輕接觸,根據前面的經驗猜測一
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乒乓球被______________
6)對實驗進行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
乒乓球被_______________
觀察到的現象與猜測一致嗎 ( )
怎樣分析和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呢
解釋發聲的音叉在振動,當乒乓球輕輕接觸它時,引起乒乓球__________,因此
乒乓球被_________。
結論: l.音叉是發聲的物體,又叫__________。
2.當它發聲時就振動,如果___________停止了,聲音也就沒有了。
思考與討論
1.除了上述實驗,還能舉出其他的實例說明上述結論嗎
2.液體、氣體振動能發聲嗎 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實驗和討論你從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結:
1)聲音是由于物體(固體、液體、氣體)的振動引起的。
2)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3)聲源振動產生聲音,聲源振動停止,聲音也就沒有了。
四.當堂練習
1.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圖1的標志,它表示的意思是( )
A.禁止鳴笛,保持安靜
B.道路彎曲,行車注意安全
C.此地有樂隊出租
D.禁止停車
2.聲音是由于物體_________而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__________
3.下列關于聲音的發生敘述正確的是 ( )
A.只有固定的振動才能發出聲音
B.液體的振動不會發出聲音
c.液體、氣體的振動不會發出聲音
D.固體、液體、氣體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4.敲響大古鐘時,有同學發現停止對大鐘的敲擊后,大鐘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
( )
A.鐘聲的回音 B.大鐘還在振動
C.鐘停止振動,空氣還在振動 D.人的聽覺發生延長
5.圖2是探究聲現象時常用的裝置。
(1)圖中所示的實驗現象說明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__。
(2)乒乓球在實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于觀察。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據發生的現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結侖
6.以下幾個實驗現象,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鐘罩內的空氣抽去一些后,鐘聲明顯減弱
B.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們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
C.拉小提琴時,琴弦的松緊程度不同,發出的聲音不相同
D.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
7.為了探究聲音的產生條件,某同學做了以下實驗:
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紙屑,用力擊敲時,我們聽到聲音的同時又看到紙屑會上下跳動。
該實驗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手撥動吉他的琴弦時吉他能發出聲音,這聲音是由下列哪種物體( )
A.空氣 B.手指 C.吉他 D.琴弦
2.如圖所示是唐朝時期莆田詩人胡令能寫的一首詩。垂釣小兒
不敢說話,因為他知道,聲音可能會嚇跑將要上鉤的小魚。此
詩表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可以傳聲。
3.歌曲《黃河頌》中有一句:“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面涉及的發聲物體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關于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即使沒有傳播介質,我們也能聽到聲音
B.不振動的物體也能發出聲音
C.我們能聽到聲音的條件是:發聲物體的振動和有傳播聲音的介質
D.聲音沒有能量,但可以無限遠的傳播
5.吹笛子能發聲,其主要原因是 ( )
A.笛子竹管振動而發聲
B.手指滑動時產生振動而發聲
C.笛子竹管內的空氣柱振動而發聲
D.吹奏演員的嘴振動而發聲
6.關于聲音的傳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耳朵貼在桌子的一端,輕敲另一端,可聽到敲打聲,說明固體能傳聲
B.在水中的人能聽到岸上的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
C.月球上,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進行交流,說明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D. 我們自己能聽到自己的聲音,是因為聲音的傳播不需要媒介
7.聲音在海水、鐵管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從大到小排列順序是 ( )
A.海水、鐵管、空氣 B.鐵管、海水、空氣
C.空氣、鐵管、海水 D.鐵管、空氣、海水
8.一個人在閃電3秒后聽到雷聲.郡么發生閃電的地點離他( )
A.約0.5千米 B.約1千米 C.約2千米 D.約3千米
9.在高墻前叫喊,要清晰地聽到回聲,人站的位置至少離墻 ( )
A.34米 B.17米 C.5米 D.缺少條件,無法計算
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助學稿
主備人_黃立榮_____ 審核人____晁瑩瑩______
班級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第二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聲音傳播的條件。
2.了解聲音的能量形式。
3.通過實驗活動了解聲速與哪些因素有關,記住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二.課前預習
1 月球上沒有_______,宇航員不能面對面地談話.
2. 你們能聽到老師的聲音,說明了空氣可以_________。
3. 釣魚時,岸上的說話聲能把水中的魚嚇走,聲音能在__________中傳播。
4.聲音的傳播需要媒介,科學上把它叫做_________。
5.聲音是以___________通過介質將聲源的振動向外傳播,這就是聲波。
6.小提琴發出悠揚的琴聲靠的是琴弦的振動,琴聲能傳到別處,是因為聲音能以_______的形式傳播。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說話聲或腳步聲嚇跑,表明____________能夠傳聲。
7.在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鐘傳播________米。
8.下列關于聲音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 B.聲音在液體中不能傳播
C.聲音在固體中不能傳播 D.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
三.課內導學
(一)聲音的傳播
1.活動1: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嗎
目 的:判斷聲音能否在液體中傳播。
材料準備:小收音機、兩個塑料袋、一段繩子和玻璃器皿。
實驗步驟:
1)把一個正發出聲音的小收音機放在塑料袋里,用繩子扎緊袋口,再套上一塑料袋口,防止水滲入,將它弄濕,先猜測一下當小收音機放入水中時,我們還能聽到聲音嗎
2)把小收音機放入盛滿水的玻璃器皿中。
記錄現象:仍然聽到小收音機發出的聲音。
結論:聲音能在________中傳播。
想一想:還有哪些現象能證明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
(1)將兩塊鐵塊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擊,能聽到撞擊聲。
(2)釣魚時,岸上的說話聲能把水中的魚嚇走。
學生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與討論:
1)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嗎
2)如果能,哪些現象能證明你的猜想
2.活動2: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嗎
目 的:判斷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
材料準備:機械手表、棉球。
實驗步驟:
1)把發出微弱的滴答聲的機械表放在桌面上。一只耳用棉球塞緊,使它聽不見機械手表發出的聲音。
2)另一只耳緊貼桌面,仔細傾聽。
3)記錄現象:能聽到手表發出的聲音。
思考:這個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
結論:聲音能在__________中傳播。
想一想:還有哪些現象能證明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1.你站在課桌的一端用耳貼著該端桌面,你的同桌在另一端用鉛筆輕敲桌面時,你能聽到敲擊聲。 ‘。
2.人耳貼在地面可以聽到從遠處傳來的腳步聲或馬蹄聲,這就是戰國時期提前發現敵人的一種方法。
學生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動3: 真空能傳聲嗎
目的:判斷真空能否傳聲。
材料準備:抽氣筒、帶導管的橡皮塞、廣口瓶、一塊泡沫塑料。
實驗步驟:按圖l.2.7音樂芯片放入廣口瓶,塞緊瓶塞,抽氣,隨后又壓入空氣。
記錄現象:抽氣過程中,聽到聲音變弱,最后_______聲音,壓入空氣后,又重新聽到聲音。
結論:真空_________傳聲。
小結: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知道,聲音傳播需要物質(__________________)作媒介,這樣的物質叫介質。真空_________傳聲。
思考與討論:
聲音通過空氣傳到我們耳朵里,引起鼓膜振動就聽到聲音,那么,能夠引起鼓膜振動的空氣具有能量嗎 如果有,這個能量來自哪里
2.聲波
多媒體演示:水波的產生(說明聲音的傳播與水波的相似性)。
說明:聲音是以_________通過介質將聲源的振動向外傳播,這個波叫__________。
師問:聲波有廣泛的用途,能舉例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聲音傳播的快慢
舉例在桌上寫字,比較固體和氣體傳聲的效果,引出:影響傳聲速度的因素。
讀表格Pl0提供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速度的數據。
總結:
l.在同一物質中,溫度越高,聲速_______;
2 在同一溫度下,聲音在_________中的傳播速度最快,氣體中最________
3.記住:l5。C時,空氣中聲速為_________米/秒。
(讓學生舉出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的實例)
學生活動:拿起旁邊的長鋼管,甲同學敲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聽,能聽到2次聲音,分別是什么傳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當堂練習
1.在月球上,兩個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進行交流,這是因為 ( )
A.月球上太冷 B.月球上沒有空氣
C.宇航員不適應月球 D.月球上太嘈雜
2.在20℃的環境下,聲音在下列物質中傳播最快的是 ( )
A.空氣 B.水 C.松木 D.鐵
3.運動會上100米終點計時員聽到發令槍聲時開始計時則 ( )
A.成績比實際的要好 B.成績比實際的要差
C.成績與實際的相符 D.無法判斷
4.關于聲音的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米/秒
B。聲音不能在墻壁中傳播
C.要想聽到聲音,必須要有振動的物質和傳播聲音的物質
D.聲音在真空中傳播最快
5.用耳朵貼著鐵軌的人比站著的人先聽到遠處火車開來的聲音.這是因為( )
A.火車振動不會引起空氣振動
B.火車在鐵軌中引起的振動傳播得慢
C.聲音在空氣中比在鐵軌中傳播得慢
D。聲音在空氣中比在鐵軌中傳播得快
6.夏日里,曉聲同學在距離高墻l40米處敲鑼,0.8秒后聽到回音。那么當時
的聲速是 ( )
A.175米/秒 B.340米/秒
C.344米/秒 D.350米/秒
7.在一根充滿水的長鐵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能夠聽到幾次聲音 (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8.如圖所示,將一只鬧鐘放在一個玻璃罩內,
當鬧鐘正常鬧鈴時,人_____看見小錘的振動,______聽見鬧
鐘的響聲。如將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出,那么鬧鐘鬧鈴時人
______看見小錘的振動,________聽見鬧鐘的響聲。(填“能”
或“不能”)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人的說話聲嚇跑,這時魚接收到聲波的主要途徑是 ( )
A.空氣一水一魚
B.岸一水一魚
C. 岸一空氣一水一 魚
D. 岸一空氣一魚
2.放在鐘罩內的鬧鐘,鐘錘不斷的敲打的鈴,但我們卻聽不到鈴聲。這是因為 ( )
A.鬧鈴停了
B.沒有發生的物體
C.聲音讓鐘罩擋住了
D.鐘罩內沒有空氣
3.“神舟”六號上的兩位宇航員談話交流時只能依靠無線電波,其原因是 ( )
A.飛船內沒有空氣,聲音不能傳播
B.宇航員穿著宇航服,只能用無線電話交流
C.飛船速度太快,只能用無線電話交流 ,
D.以上說法都正確
4.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它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或_________。在裝滿水的鐵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較遠處的另一端可以聽到三次響聲,這些響聲依次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20℃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___________ m/s。北宋時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著:“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耳能分清原聲和回聲的時問間隔需不少于0.1 s,所以要能聽到回聲,人離障礙物的距離應大于__________m。(設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
7.聲源的振動頻率越來越高,產生的音調 ( )
A。越來越高 B.不會變化 C.越來越低 D。無法確定
8.下列屬于次聲波應用的是 ( )
A.潛艇聲納 B.B超 C.監聽核爆 D.監聽無線電通訊
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助學稿
主備人_黃立榮_____ 審核人___晁瑩瑩_______
班級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第三節 聲信息
一.學習目標
1.初步體驗用示波器可以觀察聲音的波形,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波形。
2.了解聲音的響度、頻率和音色的含義。
3.初步了解“小資料”中的波長、頻率和波速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課前預習
1. 大聲和輕聲說話,示波器顯示的波形就會有所不同。聲波越大,波峰和_______離開水平軸的________越大;聲波越小,波峰和波谷就越________水平軸。
2. 響度跟發聲體的_______有關。振幅______,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_______。
3. 音調跟發音體振動的_____有關,頻率______,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_______。
4. 頻率的單位為__________(Hz),人耳可以聽見的聲音的頻率范圍為___________赫茲。
5. 超聲波是指聲波的頻率________20000赫茲.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次聲波是指聲波的頻率_______20赫茲.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內導學
導入: 把一個話筒接在擴音機上,再把擴音機與示波器相連,當話筒接收到聲音時,示波器就形象地顯示出聲音波形。示波器顯示屏上的水平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聲音振動的強弱。P11圖1.3.1
1.把音叉放在話筒前,用橡皮槌不同力度撞擊,觀察示波器上出現的波形。
2.輕聲和大聲對著話筒說話,觀察波形,比較它們的異同。
3.讓一個女生和一個男生分別對著話筒說話,觀察波形。
4.在話筒前演奏一個樂器,觀察波形。
結論: 大聲和輕聲說話,示波器顯示的波形就會有所不同。聲波越大,波峰和_______離開水平軸的距離越大;聲波越小,波峰和波谷就越_____水平軸。
(一)樂聲的三要素
1.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響度跟發聲體的_______有關。振幅________,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2)振幅在波形上體現在離開______________的距離的大小。
(3)用分貝(dB)表示,正常說話的聲音約__________分貝。
(4)響度還跟距發聲體的________有關,跟每個人的_________有關。
2.音調:
(1)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音體振動的_______有關,頻率______,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在示波器顯示的波形中,小提琴的波形比人說話的波形在水平方向密集,也就是小提琴發出的聲波比人發出的聲波頻率大。
(3)頻率的單位為________(Hz),人耳可以聽見的聲音的頻率范圍為_______赫茲。
(4)不同的樂聲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改變________,即音調。
3.音色:聲音的特色。
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音色不同。如:鋼琴和小提琴發出的聲音響度和音調都相同時,還要根據音色區分它們,每個人的嗓音_______不同,才使我們能夠容易地區分不同的人。
(二)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可以聽見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____ ______赫茲。
2.超聲波
(1)聲波的頻率____ ____20000赫茲。
(2)特點:定向發送,遇到很小的物體就被反射回來。
(3)應用:蝙蝠的飛行,醫學的超聲波診斷儀,利用________測海深、暗礁、尋找魚群。
3.次聲波
(1)聲波的頻率________20赫茲。 t
(2)特點:不易被大氣、水、地層物質吸收,傳播遠,穿透性強。
(3)太強的次聲波可以使人煩躁、耳鳴、頭痛、失眠、惡心。
(4)大自然中的次聲波:火山爆發、地震、龍卷風、雷電、臺風等會發出次聲波,可以利用次聲波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當堂練習
1.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則男低音比女高音 ( )
A.音調低,響度大 B.音調低,響度小
c.音調高,響度大 D.音調高,響度小
2.CCTV歌手大賽,有一道辨聽題:“先聽音樂,后判斷該音樂是哪一種樂器演奏的。”這主要考查歌手對樂器的鑒別能力,依據是 (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3. 聲音的大小稱為________,用________這個單位表示,符號是dB.正常說話的聲音大約為_________分貝。
4.單位時間振動的次數叫________,人耳可以聽見的頻率范圍是_________赫茲。
5.當聲波頻率_______20000赫茲時,這種聲波叫超聲波。而______20赫茲時,叫次聲波,蝙蝠飛行利用的是______。
6.聲音“震耳欲聾”,這是因為它的( )
A.響度大 B.頻率很高 C.振幅大 D.分貝值很大
7.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20000次每秒。人們把低于20次每秒的聲音叫次聲波,把高于20000次每秒的聲音叫超聲波,大象進行交流的“聲音”是一種次聲波,人類聽不到大象的 “聲音”,是因為 ( )
A.大象發出的聲音太小 B.次聲波無法傳到人耳
c.次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聲波的頻率小于20次每秒
8.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物體振動時,我們不一定能聽到聲音
B.我們能分辨不同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音調不同
C噪聲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D.禮堂的四周墻壁做到凹凸不平的蜂窩狀,是為了增強聲音的響度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先輕輕地撥動琴弦,再用力地撥動琴弦,兩次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 ( )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三者都相同
2.用口琴和風筒同時演奏一首樂曲.卻能明顯區別出兩者聲音的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的( )
A.音調不同 B.晌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調、晌度都不同
3.我們聽不到蜻蜓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這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 )
A.頻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色不同 D.響度不同
4.為了保持安靜的工作和休息環境。周圍的聲響大致不應超過 ( )
A.20分貝 B.50分貝
C.70分貝 D.90分貝
5.聲音的_____________叫做響度,單位是________。單位的符號是________大小跟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有關。
6.發聲體單位時間內振動的_________叫做頻率.單位是_________頻率決定了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____________
7.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 ,一個同學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主要是他的聲音的___________不同,不同的同學合唱時主要是他們的____________不同。
8.地震、火山、龍卷風、核爆等發生時,都會產生_______聲波。
9.____________聲波能夠定向發送,所以可以用來制成聲納等導航、檢測設備。
10.某次軍事演習中,紅軍的A號核潛艇的聲納發出超聲波,經2.2秒后收到一種反射波。 經檢測發現是藍軍的B號常規潛艇正在前面潛伏阻擊,則此時A號潛艇與B號潛艇相距多少米 (越聲波在水中傳播速度約為l450米/秒)
1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琺正確的是 ( )
A. 聲音只能在空氣中陣播
B.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聲的
c.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人耳就能聽到聲音
D.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
12. 對于聲音的傳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
C.聲音能在水中傳播
D.聲音能在木板中傳播
13.古代的偵察兵為了及早發現敵人騎兵的活動,常常把可朵貼在地面上聽,以下解釋錯誤的是 ( )
A.馬蹄踏在地面時,使土地振動而發聲
B.馬蹄聲可以沿土地傳播
C.馬蹄聲不能由空氣傳到人耳 ‘
D.土地傳播聲音的速度比空氣快
14.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從一木梳上劃過,用相同劃力再讓它從同一木梳上慢一點劃過,則兩次所發出的聲音 ( )
A。響度不同 B.音調不同
C.音色不同 D. 三者都不同
15.關于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正在運動的物體一定發聲
C.醫用B超是利用超聲有很強的穿透能力來檢查、冶療人體疾病 .
D.聲音的響度由聲音的頻率決定
16.擂鼓人用力擂鼓是為了使鼓聲 ( )
A.音調升高 B.響度增大
C. 音色改變 D.以上說法都不對
17.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聲音具有能量的是( )
A.聲音能把入的耳朵震聾
B.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
C.美妙的歌聲能使人心情愉快
D.說活時,聲帶的振動能夠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
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助學稿
主備人_黃立榮_____ 審核人____晁瑩瑩______
班級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第三節噪聲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從視頻,報紙等渠道了解噪聲的含義和環境保護的意義。
2.閱讀一些噪聲對人會引起各種疾病,尤其會引起聽力損傷,所以要學會控制它。
二.課前預習
1.令人愉快、優美動聽的聲音叫_____,令人厭煩的刺耳難聽的聲音叫_______。
2.噪聲對人產生的最大危害是_____________。
3.聽覺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會__________。
4.聽覺損失可分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種。
5.“千手觀音”舞蹈節目給了觀眾美的享受,但演員們大多是先天就失去了聽
力,造成她們聽力損傷的最可能原因是 ( )
A.先天性聽力損傷 B.耳垢積聚
C.自然衰老 D.過量噪聲
6.小明由于中耳炎而使聽力降低,這屬于 ( )
A.傳導性聽力損傷
B.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
C.混合性弱聽
7.據報道,某醫科大學調查結果表明:一些城區青年的聽力尚不如農村的中老年人,你能說明原因嗎
                                 
三.課內導學
1.用一臺錄音機播放一段音樂,仔細傾聽,你有什么感受
2.如果有幾臺錄音機同時播放不同的音樂,仔細傾聽,你又有什么感受
3.教室里拖移椅子,這個聲音你有何感受
(學生談談對以上三種聲音的感受!)
(一)樂音與噪聲
樂音:在學習、工作和休息時,那些令人愉快的、優美動聽的聲音稱為樂音。
噪聲:令人厭煩的刺耳難聽的聲音稱為噪聲,噪聲是目前污染環境的公害之一,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影響很大。因此控制噪聲很重要。
思考與討論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認為有哪些聲音是噪聲 噪聲有哪些危害嗎
練習:
1.為了保護工作和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 ( )
A.90分貝 B.70分貝 C 50分貝D.30分貝
2.上海市公安交通管理條例規定:汽車在市區的街道上行駛,不準鳴喇叭。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這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
(二)聽力的損傷
1.年齡與聽力損傷
活動放學回家后用機械手表或鬧鐘或其他發聲體測量你的父母和祖父母的聽力距離,然后與你的聽力距離作比較,可以說明什么
(1)聲音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dB)來表示,人剛能聽到的聲音為______分貝,低于___分貝人聽起來會感到吃力,正常說話聲為_________分貝。聲音達到_______分貝以上,_______分鐘可以使人暫時性失聰。
(2)聽覺的損傷程度也可以用________表示,即你的聽力在哪些分貝范圍。
2.聽力損傷的原因:
(1)___________的聽力損傷:與生俱來或剛剛出生時形成;后天性的聽力損傷:出生后發展起來。
(2)聽力損傷分三種類型:
即在聲波的傳導過程中的障礙,傳導性聽力損傷其原因,如耳垢積聚、外耳及中耳發炎、中耳積水、鼓膜破裂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包括:自然衰老、過量噪聲、腦膜炎等(即與神經傳導及聽力中樞出現障礙);混合性弱聽:由傳導性和感音性障礙共同構成的聽力損傷。
練習:
下列敘述不屬于噪聲的是 ( )
A.音樂廳里演奏的“命運”交響曲
B.無論在什么環境中,用高音喇叭不停播放“命運”交響曲
C.在飛機場,正在降落的噴氣式飛機發出的聲音
D.用金屬片刮鍋底的煙塵發出的響聲
四.當堂練習
1.下列關于噪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響度在90分貝以上的聲音都是噪聲
B.優美的交響樂曲不可能成為噪聲
C.發聲體的不規則振動有可能發出噪聲
D.只要有人對某個聲音覺得不舒服,那么這種聲音就是噪聲
2.中考、高考期間,我市規定學校周圍環境的噪聲應該控制在 ( )
A.25分貝之下 B.50分貝之下
C.90分貝之下 D.105分貝之下
3.聽覺的損傷程度也可以用__________來表示。人的聽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的聲音對聽力的損傷是不同的。
4.減小噪聲一般有以下三種途徑:
(1)減小___________的噪聲;
(2)__________________ 噪聲源, 或者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處減小噪聲。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我們周圍有些聲音之所以被稱為噪聲,主要是因為 ( )
A.聲音太刺耳 B.音調太高
C.妨礙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D.響度太大
2.下列關于噪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響度在90分貝以上的聲音都是噪聲
B.優美的交響樂曲不可能成為噪聲
C.發聲體的不規則振動有可能發出噪聲
D.只要有人對某個聲音覺得不舒服,那么這種聲音就是噪聲
3.中考、高考期間,我市規定學校周圍環境的噪聲應該控制在 ( )
A.25分貝之下 B.50分貝之下
C.90分貝之下 D.105分貝之下
4.聽覺的損傷程度也可以用__________來表示。人的聽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的聲音對聽力的損傷是不同的。 5.減小噪聲一般有以下三種途徑:
(1)減小___________的噪聲;
(2)__________________ 噪聲源, 或者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處減小噪聲。
6.在城市高架橋的兩側大橋欄桿上,經常可以看到豎立著的隔音屏障,這是用_____________ 的方法來減小噪聲對高架橋兩側居民的影響.
7.當喇叭里響起“雨輕輕淌,朱紅包的窗……”時,李明說:“周杰倫唱的。”他們的判斷是根據聲音的 (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
8.人對聲音的感覺有一定頻率范圍,大約每秒鐘限動20次到20000次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能聽到聲音的條件是 ( )
A.只要有發生器——聲源就可以
B必須具有聲源和空氣
c.必須有聲源和聲音的傳播物質
D.只要有發生物和傳播物質。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聽到聲音
9.大多數人喜歡聽音樂。樂曲動人與否的原因
A.音凋的高低轉化
B.響度大小的變化
C.音調、響度和音色三要素的和諧統一
D.三者的統一還不夠,還必需有音凋的自然變化
10.把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鬧鐘和罩的底座之問墊上柔軟的泡沫塑料,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鬧鐘的聲音會逐漸變小,直至聽不見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 ( )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B.聲音必須通過介質才能傳播
c.聲波在玻璃罩中發生了反射
D.聲潑在傳播過程中能量逐漸減少
11.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__而發生的,發聲物體的振動停止,發聲也________
如果將正在振動的琴弦用手按住,則琴弦將_______________
12.聲音在鋼鐵中傳播的速度是5200米/秒.合____________________千米/時
13.一般說來聲音在氣體中比在液體中傳播_______聲音在固體中比在液體中傳播______
14.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345米/秒、百米賽跑中。如果計時員聽到發令槍響才計時,那么運動員的成績將________(增加或減小) ________ 秒。
15.聲音_________(具有或不具有)能量,在空氣中聲音以______形式向各個方向傳播
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助學稿
主備人_黃立榮_____ 審核人____晁瑩瑩______
班級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第三節 噪聲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鞏固噪聲的含義,噪聲對人的影響。
2.能夠在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方案,觀察現象并作出合理解釋。
二.課前預習
1.家庭小實驗:
A. 改變人與聲源的距離,聽到的聲音大小可以改變嗎
方法:讓錄音機或手機或聲叉發生一定響度的聲音,站在距離聲源不同的位置,感覺聲音的大小。
記錄效果
0.5米 2米 4米 在教室外面,關上教室的門
結論:距離聲源越遠,感覺聲音__________。
B. 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
方法:人與聲源(收音機、手機、聲叉)的距離不變,只改變聲源的材料。
記錄
襯衫 毛衣 棉衣 棉被
結論:材料越厚,感覺聲音________。
三.課內導學
1.活動
1.你在電影中看到過無聲手槍嗎 手槍發射的聲音是怎樣變為無聲的
2.上海市區高架橋上隔音屏起什么作用
根據自己家庭小實驗得出的結論,安排學生進行演講比賽:
A. 改變人與聲源的距離,聽到的聲音大小可以改變嗎
方法:讓錄音機或手機或聲叉發生一定響度的聲音,站在距離聲源不同的位置,感覺聲音的大小。
記錄效果
0.5米 2米 4米 在教室外面,關上教室的門
結論:距離聲源越遠,感覺聲音__________。
B. 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
方法:人與聲源(收音機、手機、聲叉)的距離不變,只改變聲源的材料。
記錄
襯衫 毛衣 棉衣 棉被
結論:材料越厚,感覺聲音________。
學生活動:
C.用棉花或柔軟的紙堵住耳朵是否能起到隔音作用。
方法:用棉花或者柔軟的紙堵住耳朵,當人與聲源位置不變時,感覺收音機的
聲音。請學生談談感受
2.減小噪聲的途徑
1.減小噪聲源的噪聲。
(1)改造產生噪聲源比較大的機器;
(2)更換噪聲比較大的機器;
(3)用金屬材料做成蜂窩狀裝置把噪聲源罩起來。如:安裝消聲器。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遠離噪聲或設置屏障。
如:高架橋或高速公路設置隔音板。如:將有噪聲污染的工廠遷離居民區和辦公室。
3.在人耳處減弱。
人在工作時佩戴個人防護用具,如耳塞、耳罩、防聲頭盔等以防止噪聲損壞聽覺器具。
練習:
為了減少高速行駛的車輛產生的噪聲對高速公路兩側單位、居民的干擾,常在高速公路的兩側架設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這種有效可行的兩側防止噪聲的措施屬于 ( )
A.堵塞感受噪聲的器官 B.阻隔噪聲傳播的途徑
C.控制產生噪聲的聲源 D防止噪聲產生的回聲
四.當堂練習
1.控制噪聲是城市環境保護的主要項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學減弱噪聲的是 ( )
A.市區內禁止機動車鳴笛
B.城市街道兩旁和空地多種草、多植樹
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設置噪聲監測設備
D.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消聲器
2.在中考期間,考場周邊有“禁鳴喇叭、緩行,謝謝合作!”的提示牌。噪聲是由發聲體的__________產生的,“禁鳴喇叭”提示的是在_______處減弱這種噪聲;”緩行”提示的是為了避免行駛的機動車在緊急剎車時由于_________而造成交通事故。
3.以下措施不能達到減弱噪聲目的是 ( )
A.摩托車上裝消聲器 B.機場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
C.街頭設置噪聲監測儀 D.高架道路兩側建起透明板墻
4.對因衣物沒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機機身振動產生的噪聲,正確的處理方法是(A)
A.在聲源處減弱:放平衣物 B.在傳播過程中減弱:關上門窗
C.在人耳處減弱:塞上耳塞 D.在洗衣機內加更多的水
5.汽車的喇叭發聲是由于________產生的,通過______傳到我們耳朵里。今天來參加中考的時候,細心的同學會發現你所在的考場外,有交通部門設置的禁鳴標志,這是為了給同學們創造一個安靜的考試環境。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措施屬于在_________處減弱噪聲。
6.以下減小噪聲的措施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的是 ( )
A.建筑工地上噪聲大的工作要限時 B.市區里種草植樹
C.戴上防噪聲的耳塞 D.市區內汽車喇叭禁鳴
7.一場大雪過后,人們會感到外面萬籟俱靜,究其原因,你認為正確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駛的車輛減少,噪聲減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對噪聲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銀裝素裹,噪聲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氣溫較低,噪聲傳播速度變慢
8.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兩側設有3米~4米高的透明板墻,安裝這些板墻是為了 ( )
A.保護車輛安全行駛
B.阻止車輛排放的廢氣外泄
C.體現高架道路設計的美觀
D.阻擋車輛產生的噪聲,減小噪聲污染
9.被譽為“綠城”的南寧市,街道兩旁種植了大量樹木,它可以使傳來的____ __被部分吸收而減弱,從而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安靜。
10. 如圖1—7—2是一種凹下道路的設計,它能起到控制行駛汽車產生的噪聲對環境影響的作用,這種設計是采用了下列哪種途徑來減弱噪聲 ( )
A.在聲源處減弱
B.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C.在人耳處減弱
D.以上選項都不正確
11.據統計中學生近視率高達55%以上,為了矯正視力,近視眼的同學需配戴鏡片是___ ___(填“凸”或“凹”)透鏡的眼鏡,也有一些同學經常在嘈雜的公共場所戴耳機聽MP3,為了聽得更清晰,往往需要增大音量,這相當于增大了聲音的________(填“音調”、“響度”或“音色”),長此以往會使他們聽力下降。
12.在教室上課,室外常有噪聲干擾,請你至少提出三種減小噪聲干擾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下列聲音中.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的是( )
A.風吹樹葉發出的沙沙聲
B.菜市場內各種討價還價的嘈雜聲
C.鞭炮的爆炸聲
D.馬路上機動車的嗚叫聲
2.下列關于噪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噪聲是無法消除的,因為任何生產建設都不可能沒有噪聲
B.著名的世界男高音歌唱家的歌聲也可能成為嗓聲
C.噪聲雖然難聽,但還算不上是污染
D.要減少噪聲,只能在聲源處進行有效的控制
3.下列聲音是噪聲的是 ( )
A.教室里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課聲
B.公路上拖拉機發動機排氣管發出的“隆隆”聲
C.考試時,教室內同學們“唰唰唰”的寫字聲
D.公園里悠揚的琴聲
4.在減弱噪聲的辦法中,最好的是( )
A.人人都戴上防噪聲耳塞
B.將發出噪聲的工廠全部關閉
C.利用科技改造噪聲大的機器設備,或換用噪聲較小的機器沒備
D.將居民家朝廠房噪聲源的門窗全部封死
5.讓人煩躁不安的聲音叫_________
6.在機動車的排氣管上,往往要加裝各種各樣的消聲器.加裝消聲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以外。減小噪聲的其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對聲音的認識(第一課時)答案
二.課前預習 略
三.課內導學
歸納1:.準確有效 聲強計歸納2:聲音 練習1 :翻動書頁的聲音 兩人的交談聲 汽車的喇叭聲 練習2:振動 加快 2 3 6
四.當堂訓練
1.汽車的喇叭聲 人的咳嗽聲 水龍頭的滴水聲
2.鉆機聲 等 3.不準確 聲強計 4.A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C 2. A 3. C 4. 拉緊與松
下節內容預習題:
1.C 2.A 3.C 4.B 5.D 6.C
§1.1對聲音的認識(第二課時)答案
二.課前預習
1.耳廓 外耳道 鼓膜 聽小骨 耳蝸
2.收集聲波 外界聲波傳入中耳的通道 聲波作用下,能產生振動 有聽覺細胞,把聲音的振動轉變為電信號
三.課內導學
1.A.耳廓 外耳道 鼓膜 聽小骨 耳蝸
B.(1)收集聲波 (2)外界聲波傳入中耳的通道 (3)聲波作用下,能產生振動 (4) 有聽覺細胞,把聲音的振動轉變為電信號
C(1)外耳道 聽小骨 聽神經 (2) 興奮 聽覺
2.聽力距離 雙耳效應
四.當堂訓練
1.B 2.B 3 .B 4.外耳 中耳 內耳 5.掩住耳朵 張開嘴巴 6.聲波作用下產生振動 7.鼓膜 耳蝸 聽覺中樞 8.結導性 聽神經 神經性 9.時間差 聲源 雙耳效應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C 2. B 3. D 4.C 5.C 6.A 7.D 8.A 9.B 10.D 11.結導性 聽神經 神經性
§1.2第二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第一課時)答案
二.課前預習
1.振動 振動 2.聲源 3.略4.略
三.課內導學
(1)聲音 振動 (2)振動(3)能量
結論: 振動 振動 1.振動 2.水面振動 水面振動
3.肯定 振動 振動 5.彈開 6.彈開 一致 振動 彈開
結論:聲源 振動
四.當堂訓練
1.A 2.振動 聲源 3.D 4.B 5.(1)振動 (2) 把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 (3) 振幅越大 , 響度越大 6. D 7.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D 2. 固體 液體 3.風 馬 水 4.C 5.C 6.D 7.B 8.B 9.B
§1.2第二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第二課時)答案
二.課前預習
1.大氣 2.傳播聲音  3.水 4.介質 5.波 6.聲波 固體 液體 7.340 8.D
三.課內導學
1.聲音的傳播
活動1結論:液體 
活動2結論:固體
活動3記錄現象:聽不見;結論:不能 
教師小結:固液氣 不能
2.聲波:波 聲波 1.越大 2.固體 慢 3.340
四.當堂訓練
1.B 2.D 3.A 4.C 5.C 6.D 7.C 8.能 能 能 不能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C 2. D 3.A 4.介質 固體液體 氣體 氣體 水 鐵管 5.340 固體能傳聲 6.17 7.A 8.C
§1.2第三節 聲信息答案
二.課前預習
1.波谷 距離 靠近
2.振幅 越大 越小
3. 頻率 越高 越低
4.赫茲 20-20000
5. 大于 定向發送,遇到很小的物體就反射回來
6.小于 不容易被物質吸收,傳播遠,穿透性好
三.課內導學
1.:波谷 靠近
樂聲的三要素
1.聲音的大小 (1) 振幅 越大(2) 水平軸 (3) 40-50 (4)遠近 聽覺
2.音調:
(1) 頻率 高  (3) 赫茲 20—20000 (4)  頻率
3.音色
2.超聲波和次聲波
1. 20—20000
2.超聲波
(1) 大于 (3)超聲波
3.次聲波
(1) 小于 (4) 地殼活動等
四.當堂訓練
1.C 2.C 3.響度 分貝 40—50 4.20—20000 5.大于 小于 超聲波6.A 7.C8.D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B 2. C 3.A  4.B  5.大小 分貝 dB 發聲體遠近 人的聽覺
6. 次數 赫茲 高低 7. 音調響度 響度 音色
8.次 9.超 10.1595 11.D12.A13.C14.B15.C16.B17.C
§1.3第三節噪聲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課時)答案
二.課前預習
1.樂音 噪聲 2.失去聽力 3.減弱  4.先天性 后天性
5.A6.A7.略
三.課內導學
練習:
1.C 2.減少噪聲污染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減弱
(1)分貝 1 12 40—50 120 2 (2) 分貝 (1)先天性 A
四.當堂訓練
1.D 2.B 3.分貝 衰減 分貝 4.(1)聲源處 (2)改造 隔離 (3)人耳處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C 2.D 3.B 4. 分貝 衰減 分貝5.(1)聲源處 (2)改造 隔離 (3)人耳處6.在傳播過程中減少噪聲 7.C 8.C 9.D10.B 11.振動 停止 不發聲 12.18720
13.慢 快 14.減少 0.3 15.具有 波
§1.3第三節噪聲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課時)答案
二.課前預習
1.A.越小 B.越小
三.課內導學
1.A.越小 B.越小3.B
1.C 2.減少噪聲污染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減弱
(1)分貝 1 12 40—50 120 2 (2) 分貝 (1)先天性 A
四.當堂訓練
1.C 2.振動 聲源 慣性
3.C 4.A 5.振動 聲波 聲源處6.B 7.B 8.D9.聲波10.B 11.凹 響度12.關窗等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1.A 2.B 3.B 4. C 5.噪聲6.在聲源處減弱聲音 在傳播過程中 在人耳處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龙口市| 乐东| 延边| 武定县| 辽源市| 肇庆市| 项城市| 万州区| 临武县| 大余县| 辽源市| 唐海县| 本溪| 潮安县| 砀山县| 共和县| 新郑市| 时尚| 天全县| 石家庄市| 海口市| 南投市| 芜湖市| 荆门市| 思南县| 乌鲁木齐县| 大理市| 扎囊县| 临洮县| 松桃| 桐梓县| 米易县| 桃源县| 德州市| 藁城市| 云南省| 商都县| 株洲市| 西乡县|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