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活需要法律預習案學習目標:1、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習慣,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律觀念;2、了解法律的產生及其發展,認識法治對于推動中國的重要作用;3、、認識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學習重點: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習難點:理解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預習提示:一、仔細閱讀教材,找出基礎知識. (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把內容在書中圈劃并做標注)1.我們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不僅需要依靠( )來協調,而且需要( )來調整。2.法律作為社會關系的調節器,法律不僅( )人們當前生活,而且( )。3.法律是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 )。4.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 )。5.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 )的必由之路。探究案一、探索思考請大家看教材P84圖片,想一想如果沒有這些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法律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學生閱讀分享教材P85探究與分享,探討:1.上述行為都是自覺的嗎?2.有人認為,只要不違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你贊成這一觀點嗎?探究二:法律規定了我們的權利和義務學生閱讀教材P86探究與分享,分辨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探討:說說上述內容中哪些是我們的權利,哪些是我們的義務。探究三:法律的產生及發展1.學生閱讀分享教材P87相關鏈接,了解中外法律的產生。2.學生閱讀分享教材P87探究與分享“如何更好地組織和管理社會”,探討:(1)法律產生以后,人類走上依法治國道路了嗎?為什么? (2)法治強調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你期待的法治國家是什么樣的?探究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1.學生分享教材P88相關鏈接、了解我國的法治進程。2.學生分享教材P88下面探究與分享,了解近年來我國推進法治建設的舉措。參考答案預習案1.道德、親情、友情;法律2.服務于、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3.標尺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5.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探究案探究一:答案提示:1、是的,他們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2、不贊成。因為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探究二:答案提示:權利有:父母撫養和教育我、就業、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義務有:申報戶口、申辦身份證、上學、依法服兵役、贍養和扶助父母等。探究三:答案提示: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2、(1)沒有,因為在古代實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古代統治階級的話就是法律。(2)政府:清正廉潔,依法行政;法院:公平公正;社會成員: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覺遵守法律規定,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依法維護國家利益。探究四:答案提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律保障生活預習案學習目標: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規范自身行為,敢于同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作斗爭。2、通過對法律特征的學習,懂得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通過用法律知識分析簡單的案例,培養學生判斷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認識法律的規范作用和保障作用。學習重點:法律的作用和特征。學習難點:理解法律與其它規范的區別。預習提示:一、仔細閱讀教材,找出基礎知識. (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把內容在書中圈劃并做標注)1.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 ),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2.法律是由( )保證實施的,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4.在生活中,我們既受到法律的( ),又受到法律的( )。5.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 )。探究案一、探索思考請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表達你對法律的感受。說說這種感受是如何而來的。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法律與道德等規范的區別閱讀教材P90探究與分享三個情境,探討:根據以上情境,從產生方式、實施手段、調整對象和范圍方面,討論法律與道德、校紀校規有什么不同?探究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反腐敗力度,“老虎”“蒼蠅”一起打。近年來,我國開展“天網”行動,抓捕外逃貪官。以上舉措給我們哪些啟示?探究三:法律制裁違法行為閱讀教材P93探究與分享我國《旅游法》及《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處罰規定,探討:有人認為,對上述行為可以說服教育,沒必要進行法律處罰。你的看法是什么?探究四:法律規定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閱讀教材P93探究與分享“小云被迫輟學”,探討:你認為小云的父親應該怎么做?法律依據是什么?法律保護我們的生活,還體現在哪些方面?你能舉例說明嗎?參考答案預習案1.制定和認可2.國家強制力3.具有普遍約束力4.約束、保護5.保護神探究案探究一:答案提示:法律 :國家制定或認可 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全體社會成員道德:自發形式、 靠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信念、自覺遵守 全體社會成員校紀校規 :學校制定 批評教育、學生自覺遵守 、學校的師生探究二:答案提示: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探究三:答案提示: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我國是法治國家,必須做到依法辦事。僅靠說服教育不能從根本上糾正人們的行為,只有通過法律的懲戒作用,給人們以警醒作用,讓人們懂得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么做,對人的行為起到規范作用。探究四:答案提示:1、小云的父親不應讓小云輟學售票,而應立即送小云返校讀書。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交流點撥:還表現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具體事例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導學案新人教版20180309360.doc 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導學案新人教版20180309364.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