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關于溫室效應的研究性學習學 習 目 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溫室效應的概念2、知道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和危害3、知道如何減少溫室效應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周圍事物和愛護環境的意識重 點 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意識,作為學生應當并且知道如何為減少溫室效應做出自己的貢獻。難 點 對溫室效應產生原因、危害和減少措施的分析教 學 設 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簡述溫室效應現象地球歷史上幾次大的生物滅絕事件,都與火山噴發或者天體撞擊導致的氣候劇變有關。不過地球的氣候與很多星球相比仍然溫和得多。這一切,得益于地球有著一個得天獨厚的大氣層。這為人類文明的起源及演化提供了穩定的環境。 而今天,人類的行為正在改變著這個極其重要的“文明參數”。1896年,瑞典化學家阿列紐斯指出,每年因燃燒煤炭而產生的二氧化碳,將會造成氣溫的輕微上升,長期積累下去就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如果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上升五到六攝氏度。到80年代,全球變暖已經成為最受關注的氣候挑戰之一。2、什么是溫室效應 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對產生溫室效應有重要作用的氣體主要是CO2,還有其它氣體由同學們課后去查資料。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生活中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依此原理建立的典型溫室。3、溫室效應是怎么來的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活動:取兩只塑料杯,各裝1/2請水,在一只盛水的塑料杯上蓋一塊玻璃片。同時放在太陽下曬1小時,分別測量水溫,進行比較。4、溫室效應有什么危害a、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b、海平面上升;c、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d、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可能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如紐約、東京和悉尼等。5、怎樣減少溫室效應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使大氣中CO2濃度保持在0.03%左右。①大力推行植樹造林活動,吸收CO2(增加溫室氣體的去路);②通過改善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如核能、水能等,改造廠房、燃油工具等減少CO2的排放量(減少溫室氣體的來源)。具體措施和行動:如春季的植樹造林、夏季升高空調溫度、節約用電、少開汽車等。6、說一說:a、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b、作為學生,你能為保護環境做些什么? 學生觀看溫室效應相關圖片和視頻學生聽講學生根據課前準備和教師提供的資料分析討論,并通過學生活動得出溫室保溫原理4人一小組,展開討論,分析問題,結合生活現象和實例,得出溫室效應的危害和減少溫室效應的措施,最后小組匯報。學生思考,暢所欲言! 切入主題,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和研究欲望提高學生收集提取有用信息和實驗操作能力通過小組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加強小組合作意識。在討論中,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每人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人人開口發言,將研究課題和研究結果落實到實處,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歸納小結能力。作業布置 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氣體?目前,人類還面臨著哪些環境問題?以環境問題為主題,撰寫一篇小論文或制作一份手抄報,題目自擬。(選做)課后反思 個別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不大熟悉,不知道如何參與課題研究,認為和傳統的課堂學習差不多,沒什么好研究的,總是喜歡被動獲取結論,忽略了研究性學習中的參與性和探究性。因此,教師課前要滲透有關研究性學習思想,為后續的學習做好準備,同時課上教師也要注意做好指導工作。當然,今后要多開展類似的研究性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