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桐鄉三中科學組八年級(下)資料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基礎知識一、模型與符號 原子和分子 班級 姓名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象,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2、符號的作用:(1)、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態不同引起的混亂(3)、可避免由于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引起的混亂3、下圖是表示氣體分子的示意圖,圖中黑、白粒子分別表示兩種不同質子數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4水分解過程的模型你能說出多少相關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構成。(2)、水電解是一個化學變化過程(3)、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4)、在化學變化過程 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5)、在化學變化過程 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5水的三態變化(物理變化)從分子角度看,其變化的本質是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分子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而已。6、分子是構成物質,并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擴散現象是大量分子運動的宏觀表現。擴散現象證明了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酒精和水混合實驗,證明:分子之間存在著間隔。分子間還存在著引力和斥力。(1)分子在不停運動(溫度越高,運動越快)----擴散現象分子運動論 (2)分子之間有間隔 ----酒精和水混合實驗(3)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液體很難壓縮、固體很難分離7、構成物質有三種微粒:8、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有:金屬單質(如:鐵Fe、鈉Na等)、稀有氣體單質(:如氦氣He、氖氣Ne、氬氣Ar等),部分固態非金屬單質(如:碳C、磷P、硫S、硅Si等)9、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有:食鹽(氯化鈉NaCl)、硫酸銅CuSO4、碳酸鈣 、等10、由分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有:水 、二氧化碳 、氮氣 、氫氣 、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 、一氧化碳 、甲烷 、氧氣 、蔗糖、酒精 等11、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能構成各種不同的分子。如:氧氣和臭氧;氧氣和氮氣12、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13、同種原子構成不同物質時結構是不一樣的。 如金剛石和石墨;紅磷和白磷等14、物質的性質是由它自身的結構決定的:結構→性質15、、分子與原子的比較相同點 不同點分子 微粒;運動;有質量;有間隔 化學反應中能再分 構成物質原子 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 能構成分子,也能直接構成物質16、水電解時陽極產生氧氣,陰極產生氫氣。氫氣與氧氣體積之比是2:1,質量之比1:8。17、原子是化反應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如金屬由原子直接構成,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等等18、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質 子 :每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原子核 (帶正電)原子 (帶正電) 中 子 (不帶電)(氫原子沒有中子)核外電子(帶負電):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說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2、質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構成3、原子序數=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 質子數 + 中子數19、同位素原子:原子中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的統稱。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是氕 、氘、氚 。同位素原子是一種元素的不同種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總稱。20、同位素的應用:核設施、文物鑒定、醫學診斷等21、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歷史:道爾頓:實心原子結構模型→湯姆森:“湯姆森模型”、→盧瑟福: “核式模型→玻爾:“分層模型”→“電子云模型”22、第一個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第一個發現電子的人是23、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離子 在離子中,質子數等于核電荷數不等于核外電子數,質子數大于電子數為陽離子,質子數小于電子數為陰離子。24、相對原子質量:國際上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比值,就是該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實際質量之比。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沒有單位。25、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1)元素是個宏觀概念。,因此元素有只講種類不論個數的特點。(2)元素種類由質子數決定26、元素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元素 原子定義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區分 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②組成物質(單質和化合物) ①既講種類,又講個數②構成分子,也直接構成物質使用 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聯系 元素是原子的總稱;元素的種類由原子中的核電荷數(質子數)決定27、(1)、地殼中元素含量:氧>硅>鋁>鐵(2)、海水中的元素: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氫,還含有氯元素、鈉元素等(3)、人體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別為氧、碳、氫、氮(介紹人體中各元素的作用)28、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質子數逐漸增加。在同一族內,各元素的化學性質都很相似。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結構和規律29、化學式: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做化學式。化學式表示的意義:(1)、表示某種物質名稱;(2)、表示該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3)、表示組成該物質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4)、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5)、表示該物質由什么分子構成:(6)、表示一個分子由什么原子構成(7) 表示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8) 表示組成該物質各元素的質量比(9)表示組成該物質各元素的質量分數(10)表示組成該物質各元素的化合價30、常見單質的化學式:氧氣O2 、氫氣H2 、氯氣Cl2 、氮氣N2 、碘I2 、鐵Fe 、銅Cu 、水銀Hg、硫S 、磷P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金剛石、石墨都是 C ]、氦氣He、氖氣Ne31、單質和化合物純凈物 單 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 例:氧氣 氧化物物質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 化合物 酸、堿、鹽混合物 :如空氣、天然水、鹽酸 、所有的溶液 無機化合物3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33、元素的存在形態以單質形態存在的叫做元素的游離態。 如:氧氣中的氧元素以化合物形態存在的叫做元素的化合態。 如:水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如果某種物質中,既有元素的游離態,又有元素的化合態,這種物質一定是混合物。34、國際上采用公認的符號來表示元素,這種符號叫做元素符號。元素符號的意義:A、表示某種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B、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如O表示一個氧原子,則2O可表示二個氧原子。35、H2:表示每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 2H:表示兩個氫原子36、常見元素的化合價的一些規律:A化合價有正、負之分;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屬元素顯正價(氫為+1價),非金屬元素顯負價(氧顯-2價);C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等于零;D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E有些元素的化合價是可變的;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價也可能不同。元素的化合價口訣:鉀鈉銀氫正一價;鈣鎂鋇鋅正二價;氟氯溴碘負一價;通常氧是負二價;二三鐵;三鋁四硅五價磷;銅汞二價最常見;單質化合價均為0。原子團的化合價:-2 -1 +1 -2 -1 -1 -2 -1 -1SO4 OH NH4 CO3 NO3 ClO3 SO3 MnO4 HCO3硫酸根 氫氧根 銨根 碳酸根 硝酸根 氯酸根 亞硫酸根 高錳酸根 碳酸氫根37、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方法:按次序寫出元素(或原子團)符號-在正上方標出化合價-利用交叉法在對方元素的右下角標出原子個數---檢驗與約簡38、離子符號的表示:⑴先寫上元素符號,在其右上角標出所帶的電荷數及其電性。如Na+、Cl-、Mg2+、K+、Al3+、Fe3+、Fe2+、Ca2+、⑵有些離子是帶電的原子集團,方法與上同,將它看成一個整體即可,稱為某某根離子如:銨根離子NH4+、碳酸根離子CO32-、SO42—、NO3—、OH—注意:右上角 數前符后 1必須省略三、化學符號及含義1.若干個原子:在元素符號前加數字,“1”省略S 表示1個硫原子,硫元素,硫單質 2Ca 2個鈣原子2.若干個分子:化學式前加數字(單個的元素符號除外)①2H2 O 2個水分子 ②2N2 2個氮分子 ③nSO2 n個二氧化硫分子3.若干個離子:離子符號前加數字(離子的電荷數標在右上角,電荷的數值等于它的化合價)①2S2— 2個硫離子 ②2Ca2+ 2個鈣離子 ③2 SO42- 2個硫酸根離子④nOH- n個氫氧根離子 ⑤2Fe3+ 2個鐵離子 ⑥3Fe2+ 3個亞鐵離子4.元素的化合價: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2 +1Ca O表示在氧化鈣中鈣元素的化合價是+2價 H2O 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1價注意:正上方 符前數后 1必須不省略5. 化學符號周圍的數字的意義(1)、化學符號前面:表示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個數。如2N、2H2、2Mg2+等。(2)、化學符號右下角:表示一個分子(或原子團)中含有某原子的個數。如H2、SO42-。(3)、化學符號右上角:表示一個××離子帶×個單位的×電荷。(4)、化學符號正上方: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價。(5)、元素符號左下角:表示元素原子核內的質子數(或核電荷數)。(6)、元素符號左上角:表示元素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即相對原子質量)。記牢關系:離子所帶的電荷數與元素化合價在數值上是相等的;離子所帶的電荷的正負與元素化合價的正負相一致。說出微粒周圍數字的“2”的含義2Ca2+ 前2:表示2個鈣離子; 右上角2:表示每個鈣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2H2O 前2:表示2個水分子; 右下角2:表示每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6.化學式的意義:以CO2為例:(1)表示某種物質(二氧化碳氣體)(2)表示這種物質的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3)表示這種物質的分子構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4))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5)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的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6)表示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7)表示組成該物質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是1:1)(8)表示組成該物質各元素的質量分數(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27.27%)四、根據化學式的計算1.相對分子質量M=化學式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設化學式為Ax BymA:mB=(A原子個數(x)×A的相對原子質量) :(B原子個數(y)×B的相對原子質量)3.某元素的質量分數=×100%或=×100%4.混合物中某物質的質量分數=×100%=×100%(純度、百分含量)5.某元素的質量=某物質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某物質的質量=某元素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PAGE4桐鄉三中科學組八年級(下)資料第四章 《電和磁》基礎知識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學號_______一、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1、磁性: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2、磁極(磁性最強的部分):每個磁體都有2個磁極,分別叫南極(S)和北極(N)3、磁體間相互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4、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鐵)具有磁性的過程。(課本2個實驗不同)二、磁場:磁體周圍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叫磁場。1、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規定):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小磁針N極的指向與磁場方向相同)三、磁感線:為了描述磁場的方向,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也是該點的磁場方向)方向: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內部相反)四、地磁場: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地球周圍空間存在著磁場。1、特點:地磁場與條形磁鐵磁場相似,地磁的N極在地理S極附近。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極與地磁的南北極之間的夾角。(宋代沈括第一個發現)五、電流的磁場: 電流的磁效應 電生磁1、奧斯特實驗證明了:通電直導線周圍存在磁場;2、通電直導線磁場的特點:以通電直導線上各點為圓心的同心圓;磁場方向在與直導線垂直的平面上。3、通電螺線管磁場:①磁場與條形磁鐵很相似,也有南北極;②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學會用安培定則判斷螺線管磁極。4、電磁鐵:組成:通電螺線圈和鐵芯;帶鐵芯的通電螺線圈優點:(1)磁性有無可以由電流有無控制;(2)磁極方向可以由電流方向控制;(3)磁性強弱可以由電流大小和線圈匝數多少控制。應用:電鈴、電磁起重機、電磁選礦、電磁繼電器、電話等電磁繼電器:是一個由電磁鐵控制的自動開關。(1)工作過程:控制電路通電,電磁鐵有磁性,吸引銜鐵,達到控制作用。(2)作用:利用低電壓、弱電流控制高電壓、強電流。六、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的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1、作用力方向影響因素: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2、能量變化:電能轉化為機械能。3、直流電動機:(了解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構造、能量轉化等知識。)⑴換向器的作用:每當線圈剛轉過平衡位置時,就自動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使線圈按原來的方向持續轉動下去。(平衡位置:線圈平面與磁感線垂直的位置。)⑵改變直流電動機轉向:改變電流方向或改變磁場方向。⑶改變直流電動機轉速:改變電流大小或改變磁體的強度直流電動機模型通電后不能轉動的原因可能是:線圈處于平衡位置、磁體的磁性太弱、接觸不良等七、電磁感應現象:(法拉第發現) 磁生電1、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1)閉合電路;(2)一部分導體(3)做切割磁感線運動。2、產生感應電壓的條件: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電路可以斷開)3、感應電流方向影響因素: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和磁場方向。4、電磁感應中能量變化:機械能轉化為電能。5.影響感應電流大小的因素:①導線切割磁感線的速度大小②磁體的強度③切割導線的條數(線圈匝數)④切割導線的有效長度5. 交流電:周期性改變方向的電流。我國交流電的周期是0.02秒、頻率是50赫。八、直流電動機和交流發電機的比較:(都包括定子和轉子)比較項目 電動機 發電機原 理 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 電磁感應現象構 造 磁鐵、線圈、換向器、電刷 磁鐵、線圈、滑環、電刷能量轉化 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線圈內部電流 交流電 交流電線圈外部電流 直流電 交流電外部電路元件 直流電源 用電器(電流表)九、家庭電路:1、組成:由進戶線、電能表、斷路器、插座、燈座和開關等組成。(前三個安裝順序不能顛倒)2、進戶線:火線和零線:火線和零線之間的電壓值為220伏,零線和地線之間的電壓值為0。(1)、用測電筆辨別火線和零線:測電筆的結構:筆尖金屬體、大電阻(約1000千歐)、氖管、彈簧、筆尾金屬體使用方法:手觸筆尾金屬體;筆尖金屬體接觸被測導線判別方法:觸火線氖管發光——火線;觸零線氖管不發光——零線測量原理:火線、測電筆、人體、大地構成一個通路,小電流通過氖管使之發光。3、電能表:測量用戶消耗電能多少(即電功)的儀表。表上“220V、5(20)A”的含義:220V正常工作電壓;5A正常工作電流(額定電流);20A表示干路中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電能表的讀數:最后一位為小數,前后兩次示數的差即為某段時間消耗的電能4、熔斷器(內裝保險絲):封閉管式熔斷器、插入式熔斷器;保險絲的作用:當電流過大時保險絲自動熔斷,切斷電路,起保護作用。保險絲的材料:熔點低、電阻率大的鉛銻合金制成選用保險絲的原則:使保險絲的額定電流等于或稍大于電路中的正常工作電流。保險絲熔斷的原因:電路過載(電路中總功率過大)或短路(即火線和零線相碰、插座短路、燈座短路等)使電路中電流過大造成的。保險絲的連接:串聯在干路(火線)上;5、斷路器:當電路過載或短路使電路中電流過大時,能自動切斷電路,從而起到的保護作用。可手動合上或切斷。相當閘刀開關和熔斷器兩個原件的作用。斷路器的接法:串聯接在火線上。工作原理:A、電流不是很大,電路正常;B、當電路發生短路或過載時,電路中的電流過大,雙金屬片被過大電流過度加熱,兩金屬片受熱膨脹,但由于膨脹程度不同,造成金屬片彎曲,頂撞鎖簧裝置,在彈簧彈力作用下,接觸斷開,電路切斷。6、插座:兩孔插座:一個孔接零線,一個孔接火線把家用電器上的插頭插在插座里,家用電器就連入電路三孔插座:上接地、左零、右火,與接地插孔相對的插頭腳是接用電器金屬外殼。接地線的作用:防止金屬外殼漏電而造成人體觸電。十、安全用電:1、安全電壓:≤36V;在潮濕環境中,安全電壓應在24伏甚至12伏以下。2、四種觸電形式:單線觸電、雙線觸電、高壓電弧觸電、跨步電壓觸電3、安全用電的原則: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4、觸電急救:首先要立即切斷電源或用絕緣體挑開電線……5、安全用電常識:特別警惕的是本來不該帶電的物體帶了電,本來是絕緣的物體的卻不絕緣了。PAGE1桐鄉三中科學組八年級(下)資料第三章 《植物與土壤》基礎知識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1. 土壤層次結構從上而下分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土壤環境特點主要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和植物生長狀況等環境因素。3.把生活在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稱為土壤生物4.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機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______,儲存在土壤中。_________可以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葉可以為綠色植物通過養分。5.構成土壤的物質有_____、______、和_____三類。土壤固體部分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組成,其中的礦物質顆粒占固體部分的______左右。6.植物和動物的尸體和排泄物積累在巖石顆粒間,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來源。7.從巖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個長時間多種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及其復雜的過程。即存在巖石從大到小的過程和有機物在巖石顆粒儉的積累過程。8.巖石的風化作用指在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巖石碎裂的過程。9.土壤的組成: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組成的。這些成分是相互影響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結構。10.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礦物質占固體部分的95%),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成為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11.礦物質顆粒有粗有細,粗的叫____,細的叫做_______,介于兩者之間的叫_______。12.土壤的分類:根據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土壤名稱 土壤質地砂粒__,黏粒___。土壤顆粒較____。黏粒、粉砂___。土壤顆粒較____。砂粒、黏粒、粉砂_______。土壤質地較_____。_______土壤通氣性能最強? _________土壤透水性能最強?_______土壤保水性能最強? _________土壤通氣性能最差?13.土壤的性狀土壤名稱 性狀_________是適合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土壤,這種土壤固體部分(礦物質顆粒和腐殖質)占土壤總體積的_____,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______;水和空氣各占______。這樣既通氣、透水,又保水,保肥,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氣和有機質。14.最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15.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______。有明顯發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_________。沒有明顯的主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_______。16.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因素有關。17.根系的分布和地下水位高低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根尖的結構:(1)______:細胞排列不整齊。___后面的組織,使根在向前生長時,不被土壤顆粒檫傷。(2)______:細胞質的密度較大,________液泡。能不斷_________,使根生長。(3)______:細胞的液泡較小(通過吸收水分而形成),細胞壁較薄。細胞能迅速生長,把根尖推向土層。(4)______:細胞有________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細胞壁較厚,內有輸導組織(導管)。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________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19.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植物細胞失水;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細胞吸水。20.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起不同的作用。營養元素 作 用 缺乏時癥狀21.植物的枯枝落葉及死亡的植物體經微生物分解后營養物質可進入土壤,使土壤中的_____積累,所以農業生產中可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增強土壤肥力。22.長期使用化肥的危害化肥名稱 對土壤的危害氮肥磷肥23.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概念、產生原因、危害及過程概念產生原因危害過程24.莖的分類:按照生長方式的不同: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無論呈現什么特點,都是對環境的一種_____,是對___________這種營養方式的一種適應,即從環境中最大可能地獲取其生長所需的陽光。25.雙子葉植物莖的橫切面⑴橫切面可以明顯看出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⑵質地較硬的是__________,比較軟的是_______________-。26.(1)木質部:內有________,其作用是輸導_________________。輸導方向是__________。(2)形成層:位于____________之間,形成層細胞只有_______層,能不斷__________,產生子細胞。子細胞能吸收營養物質,不斷長大,向外形成________,向內形成________,使莖加粗。說明:水稻、小麥竹等植物都___________,所以莖不能加粗生長。(3)韌皮部:內有________,其作用是輸導_________________。輸導方向是__________。(4)樹皮:具有______作用。27.割橡膠:橡膠乳膠的主要成分是_____。是在______中運輸的,切割橡膠樹皮采橡膠,實際上是切割了______,讓有機物流出來而已。28.蒸騰作用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吸收的水分有______被蒸騰作用散發。29.蒸騰作用的意義: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1.葉表皮細胞一般呈現_____________,是無色透明的,對葉起______作用。保衛細胞呈現______形, 保衛細胞里面有_______,氣孔周圍得細胞壁_____。32.氣孔由___個保衛細胞組成, 保衛細胞__________,氣孔閉合;保衛細胞__________,氣孔張開。葉片受熱后,氣孔內的氣體會排出體外,在葉表皮表面形成氣泡。形成氣泡數目多,說明氣孔就多。--氣孔是葉片__________________的門戶。33.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路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地球上陸地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_________。而有土壤覆蓋的土地更少。陸地面積中__________的土地目前不宜農業生產。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我國的情況:我國陸地總面積約________________,占國土面積的________________。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陸地總面積的__________左右。耕地面積僅為_________,高產耕地僅29、4萬平方千米。36.土壤資源是______的,而人類的生存與防止對它的依賴是必然的。我們必須________。37.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8.土壤污染物的種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污染主要表現在土壤結構和土壤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從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是影響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PAGE1第2章《空氣與生命》知識要點:1、 空氣1、 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2、 空氣的組成:(體積比)氮氣:78% 氧氣:21% 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0.03%3、 空氣的利用。(1) 氮是構成生命體蛋白質的主要元素。燈泡、食品中作保護氣氮氣的用途 制化肥、炸藥、染料等液態氮可作冷凍劑(2) 氧氣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氧氣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潛水等支持燃燒、氣焊、氣割、煉鋼等(3) 稀有氣體:化學性質很穩定,通電時能發出各種有色光。制作保護氣用途 制成各種電光源用于激光技術2、 氧氣和氧化1、 氧氣的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或難溶于水)三態變化,液態氧、固態氧呈淡藍色。2、 氧氣的化學性質:供呼吸、支持燃燒、化學性質較活潑、具有氧化性。(1) 硫在氧氣中燃燒:(2)S + O2 ===SO2 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淡藍色的火焰)(3)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 ==== Fe 3O4燃燒時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 色固體(注意:鐵絲燃燒時要綁一根火柴來引燃,瓶底要放點水或細砂防止炸裂瓶底)3、 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燃燒: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可引起爆炸緩慢氧化:速率緩慢的氧化反應,可引起自燃4、 氧氣的制取(1) 實驗室制取1 實驗室常用分解過氧化氫或加熱高錳酸鉀或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的方法來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H 2O2 ====2H2O +O22KMnO4====K2MnO4 + MnO2 +O22KClO3 =======2KCl +3O22 實驗室裝置圖課本45和46頁3 排水法(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或難溶于水)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2) 工業制法:分離空氣發(屬于物理變化的過程)5、 催化劑。一變:改變其他物質化學反應的速度二不變: 本身質量 化學反應前后不變本身化學性質6、 滅火和火災自救(1) 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下可燃物燃燒條件 跟氧氣充分接觸(2)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下滅火方法 跟氧氣隔絕(3)火災自救及措施(看課本)3、 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1、 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1)化合反應:A+B C (2)分解反應:A B+C2、 質量守恒定律(1) 定義: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定律叫質量守恒定律。(2) 質量守恒定律的解釋原子種類沒有變化反應前后 原子數目沒有增減(3)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量: ①原子種類 ② 元素種類 ③ 原子數目④物質總質量3、 化學方程式。(1) 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2)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一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3) 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驟。(4) 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①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 ②表示反應的條件③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原子、分子個數 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的質量比4、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2)計算步驟。設未知量 寫出化學方程式 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列出方程求解 寫出簡明答案4、 生物的呼吸1、 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1) 呼吸系統的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兩大部分組成)鼻腔 鼻毛:阻擋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黏膜:分泌黏液,有豐富的血管,有嗅細胞咽:通道呼吸道 喉:氣管、支氣管部分支氣管肺 肺泡管(有很多肺泡)肺泡: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外有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2)、呼吸運動吸氣:肋間外肌、膈肌收縮 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機頂部下降) 胸腔容積擴大 肺擴張, 導致肺內氣壓減小 外界氣體進入肺泡呼氣:肋間外肌、膈肌舒張 肋骨下降,膈機頂部回升 胸腔容積縮小 肺 借彈性縮回,導致肺內氣壓增大 肺內氣體排出肺泡(2) 肺泡內氣壓變化 吸氣時,肺泡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2、 呼氣時,肺泡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3、 動物的呼吸: 動物和人一樣,也要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4、 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有氣體交換,也會呼吸,也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5、 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制造有機物,并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淀粉)+氧氣光合作用的實質: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光合作用的意義:①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 ②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 提供能量 ③ 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氧氣2、 二氧化碳①實驗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與鹽酸反應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因為密度比空氣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③驗滿方法: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①無色無味的氣體②密度比空氣大 ③可溶于水 ④三態變化,其固體稱干冰。(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① 不能供呼吸 ② 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③ 與水反應:CO2 +H2O = H2CO3(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④與澄清石灰水反應:CO2+Ca(OH)2= CaCO3 +H2O(4) 二氧化碳的用途:①滅火 ②作化工原料,制純堿、汽水等③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剛好相反的兩個過程,區別如下: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①在植物的葉綠體內進行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進行②在光照下才能進行 有無光都能進行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④制造有機物,貯藏能量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聯系: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兩者互相依存和對立。三、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環1、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1) 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2) 自然界消耗氧氣的途徑:生物呼吸和物質燃燒。2、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1) 自然界產生二氧化碳的途徑: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質的燃燒。(2) 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3、 保護臭氧層。(1) 臭氧層的作用:阻擋和削弱來自太陽光的過強的紫外線,對生物起保護作用。(2) 臭氧層的破壞和保護。1 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原因:氯氟烴等物質對臭氧的作用。2 臭氧層的保護措施:禁止生產和使用含氯氟烴的制冷劑、發泡劑、噴霧劑等化學物質。4、 溫室效應。(1) 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地球的保溫作用。(2) 溫室效應的好處: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氣溫的穩定,有利于動植物的生存。(3) 溫室效應的壞處:過度的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等。四、空氣污染與保護1、 空氣污染(1)引起空氣污染的因素:①工業廢氣和煙塵的排放 ②土地沙漠化 ③車輛尾氣的排放④部分建筑材料釋放有害氣體空氣污染的種類:①汽車尾氣 ②可吸入顆粒物(煙塵) ③ SO2 ④酸雨保護空氣 潔凈的空氣才能保證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長。保護空氣的措施:①使用清潔能源 ② 控制污染源 ③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和 預防 ④ 植樹造林。附加: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操作順序:第一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第二步:將高錳酸鉀加入試管中。 第三步:用一團棉花放在靠近試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導管塞緊,固定在鐵架臺上。第四步:點燃酒精燈給試管加熱。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第六步: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滅酒精燈。例題:16克氧氣和10克碳完全燃燒是否一定生成26克的二氧化碳?為什么?請列試計算。-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植物與土壤基礎知識.doc 電和磁基礎知識.doc 空氣與生命基礎知識.doc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基礎知識.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