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我拿什么來吸引你----我的學生——《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教學案例 評委老師、聽課老師------情不自禁的鼓掌 學生們喜形于色--------“這堂課太開心了!”“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這是我在前不久一次區優質課比賽下課后出現的場景,最后我這節課獲得第一名,聽說甚至有些評委老師還給我打了滿分。回想這節課的整個歷程,感到最成功之處是所有學生始終都很開心,深深的被老師、被課堂內容吸引。切身的體會就是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安全、愉悅、和諧、充滿懸念的課堂會成為學生心中強大的磁場。在課程標準關于課程基本理念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學習科學最直接和持久的內部動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本課程在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創設學習科學的情境,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現在學生厭學已不是個別現象了,前不久,我和班里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聊天,她覺得離退休還有這么長時間感到很痛苦,我感到很驚訝,小小年紀竟想到退休,便問她原因。她告訴我,現在感到學習很沒勁,還說現在學生真正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百分之一都不到。雖然她的話有些夸張,但這樣說出來還是讓人感到恐怖,發人深省。作為老師,我常想:現在學生學習確實挺苦,常規的灌輸法教學更是讓他們苦中生厭。拿什么來吸引學生,讓他們愿學、樂學、會學,是我每節課前都要思索的問題。《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是浙教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下第四章起始節內容,但上課對象是初一學生,而且是借班上課。之前我作了精心的準備,始終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保持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而且盡可能詩意的處理教材,想讓學生懷著強烈的好奇進入磁的世界,以引起他們的探究欲望。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邊講邊實驗的探究式教學,主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多動手、動腦,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快樂。整個教學流程按照“感受---神奇的磁; 認識----神奇的磁; 探索---神奇的磁; 體驗---神奇的磁; 創造---神奇的磁; 應用---神奇的磁”層層遞進而進行。案例描述、評析案例1 課題引入-----拉近距離、激活氣氛、懸念設置、感受神奇------把學生“磁化”師(鼓動):聽說我們初一(5)班學生成績普遍很好,而且特別的聰明,你們告訴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生(很響亮的):真的!師:真的嗎?那好今天我讓你們學習初二的知識試試看,而且還有很多難題要考考你們,大家有沒有信心迎接這個挑戰?生(更響亮):有!師:那好,我們現在就開始進行搶答,請聽題:“你們知道目前世界上投飛鏢最準的人是誰?”生:緊張議論、面面相覷、苦思冥想師(取笑):不會吧,這么著名的人你們都不知道?那好,我告訴大家那個非常非常著名的人就是----------我生(笑):老師吹牛!不可能!師:不相信?那你看好了,飛鏢表演現在開始,告訴大家,我只要一出手肯定就是10環,從來不會投10環以下。(演示:第一次試投,不成功,飛鏢掉下來)生:哄堂大笑師:告訴大家我這次是故意投不中的,是向你們展示我另一項本事,不到10環,我會讓它掉下來,來!看看我的真實絕技(第二、第三都成功。學生鼓掌)師:神奇嗎?知道為什么嗎?生甲:我知道,因為你那塊板中間肯定有一塊磁鐵,它會吸引飛鏢。師:是不是如此呢?請看:(向學生展示,看到背面確實有一塊磁鐵)大多數學生恍然大悟。師:剛才所見不算神奇,它只是應用了磁現象的最簡單的一點知識,現在讓大家看一些更神奇的(課件出示一些圖片,有信鴿、磁懸浮列車、F117隱形戰斗機、指南針。教師根據圖片聲情并茂的講述、介紹,引出課題:就讓我們一起沿著祖先的足跡,探索指南針為什么指方向的奧秘,也希望你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找到答案)學生隨著教師的講述感受著強烈的視覺、情感沖擊。探索磁的欲望空前高漲。凡是成功的教學活動,總是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展開的。本節課是在教師營造的一個“挑戰”的問題研究情景下進行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有效環境,激發興趣。對學生來說,需要一種心理氣氛,以促進其認知發展。教師創設一些極大張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將好奇轉化為探究的欲望,激活思維,不斷推動思維向縱深發展。在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準備要學的新知識應想盡、用盡一切現代的教學方法,選取貼切、精要的素材,如:特別的實驗,生動的現象,恰當的舉例,實踐性、可操作性很強的實際問題等,抓住學生的心理,創設一些夸張的情景,激發新的興趣和愿望。讓他們覺得課堂有意思,科學有興趣,這便是創新教育中教師的成功之舉。人成長的經歷和經驗告訴我們:求知階段的青少年有兩種最感興趣的意向。一是:當他們知道所要學的知識可以解釋或者解答他們心中的謎團時,則對這些知識感興趣;二是:某些習以為常的現象突然反常起來。而正要學的知識卻能解釋反常現象時哦,他們對這些知識必然感興趣。本節課不論是課本提出的問題,還是教師增設的問題,始終以“懸念”的形式緊緊扣著學生們渴望求知的心弦,曾先后出現了幾處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而教師卻不給予解答但并不尷尬的場面。目的是啟迪學生自己去教自己從未知走向知之,從漠然走向自然。高質量的課堂懸念,不僅能“吹皺一池春水”,還能“激起千重浪”,產生“逼人期待”的教學魅力。案例二:自然過渡,故弄玄虛、多彩設置、高潮迭起、輕松和諧---給學生“充磁”片段一:師:剛才大家看過了磁懸浮列車,覺得很神奇,現在看一個更加神奇的。我有辦法不接觸鐵棒而使它變成磁鐵。生甲:我知道,用磁鐵來磨師:我說的是不接觸啊生:苦思冥想師(取笑):沒辦法了吧,來!大家看我的,我這個人不但飛鏢厲害,而且是一個很不錯的氣功師,我能用氣功讓鐵棒變磁鐵。看好了(用手拿著鐵棒,吸回形針,沒有反應,做恍然大悟狀:“哦!我氣功還沒有用上。”模仿氣功師動作,吸起了很多回形針。學生驚訝、鼓掌。我問:“怎么樣,現在如果問你要讓鐵棒變成磁鐵,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了嗎?生(笑答):氣功生乙(邊笑邊說):老師,你把你的右手拿走你就沒氣了師:是嗎,(拿開右手,回形針紛紛落下。)苦笑:“看來氣功也是假的,一下子就被拆穿了。不過我剛才確實沒有接觸鐵塊,只不過靠近它,它就有磁性了。我們把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做------磁化。”片段二:師(手拿一塊中間用膠水粘好的條形磁鐵):象這樣一塊條形磁鐵,它有兩個磁極,但如果中間折斷之后豈不是只有一個磁極了嗎?生甲:不會,它斷了之后每一塊都還有兩個磁極。師:真是怪事!磁鐵的磁極怎么會多起來呢。你有辦法證明嗎?生乙:把它折斷,然后再用來吸引大頭針生丙:不好,應該折斷之后用來靠近小磁針兩端,如果一端吸引,一端排斥,那能證明是兩極師:那好,為了證明你們的推斷我只好搞破壞了。看好了,硬氣功來也(手握磁鐵,大喝一聲:“斷!”磁鐵應聲而斷。)學生先是目瞪口呆,繼而哈哈大笑。老師按照學生方法進行驗證,學生得出結論:不管怎樣的磁體都有兩個磁極。據心理測試:決定人類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讓孩子身心愉快的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而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幽默風趣的表達、表演是良好的潤滑劑,也是一個老師綜合素質的體現。除此之外老師必須深入了解現在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節目、活動、風格等。把這些方式引用到課堂,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比如模仿一些學生喜歡的公眾人物(歌星、影星、主持人等)、電視節目類型(本節課我采用的主要有:“是真、是假?”“不可能的任務”“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超級---”等)本節課在問題設置上盡可能讓學生在對比審視中,放飛思維,展開想象,造成一種“心欲求、而未得;眼欲觀、而不清;口欲言、而不能”的“悱僨”狀態,進而步入急待尋求解難、釋疑的學習之中。并且在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中,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使得整個活動不斷升溫。充分體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情感、態度、價值觀貫穿始終。學生活動面大,學習情緒高漲,討論熱烈,發言積極,動手、動腦、動眼、主動探索,教師只起到建筑支架和橋梁作用。加上多媒體課件使用合理,畫面優美,生動直觀效果好。學生學習的動力、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掘,學的主動、學的精彩、學的愉快。課堂效率也得到提高。比如有一道綜合應用題:“兩塊鋼條,一塊有磁性,一塊無磁性,如何區別它們?”我估計學生能說出三四種已經很不錯了,可是他們說出了十多種,而且回答的很到位,有一個女同學在講述用指向性進行區別時,說要多做幾次,如果始終能指示南北的那一塊是磁體,這樣能避免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真是讓我感到后生可畏,讓我也大開眼界。所以實施新課程,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設置多彩的情景,放手讓學生去討論、去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做實驗,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在“開放、自主”的探究過程中得到發展,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案例三:鼓勵發現、機智應對、豐富情感、體驗升華-------給學生“保磁”師(演示小磁針指南北)由于小磁針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所以我們把這兩端稱為南極、北極生甲:老師,我發現我桌上的小磁針沒有指南北(其他學生紛紛側目,發現果然如此)師(做驚訝狀)奇怪了,這是怎么回事?難道是那個小磁針是假的?生乙:不會,我認為是邊上的磁鐵對小磁針產生了干擾師:你如何來證明你的猜想是正確的?生乙:把他邊上磁體拿掉看看就可以證明了(生甲拿去磁鐵,果然又恢復南北指向,學生自發鼓掌)師:磁體與磁體之間會產生干擾嗎?知道會產生怎樣干擾嗎?是吸引,還是排斥? 學生(眾口紛紜):“吸引”,“既有吸引也有排斥的”,最后他們形成一致意見:“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師:是嗎?口說無憑,現在你們利用桌上器材試試看,磁極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作用關系?看看誰的方法好。學生丙(操作之后馬上得出答案并匯報):用條形磁鐵的N極去靠近小磁針的N極,互相排斥;靠近S極,互相吸引。前面猜想正確”。學生丁:老師,我發現如果靠的很近的話,小磁針兩極都會被條形磁鐵吸引。”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們紛紛動手,馬上附和,并馬上提出,這個結論是錯的。師:這位同學真是細心,具備了當科學家的素質,但我告訴大家,要解釋這個現象,必須要用到后面的知識,希望大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通過我們以后的學習來解釋它,好不好?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及學習方式的改變,導致教師時時刻刻都可能要接受學生的挑戰,在信息時代到來的今天,學生思維活躍,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教師隨時都可能遇到學生提出的自己不知道的問題。他們會給你太多的意外,有驚喜、有難堪、甚至會讓你下不了臺。此時老師得體、機智的處理會讓課堂生輝。我認為合理的處理學生提問、發現要能抓住主線,突出重點,不會為應付學生各種問題打亂教學計劃而完不成教學目標。但真正與本節知識有關的問題,教師可不能放過,完全可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展開討論,即使完不成目標也在所不惜!比如剛才那位學生提出他的指南針沒有指示南北,我及時針對這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而且很自然、很順利的完成了從指向性到磁極之間作用的過渡。新課程理念要打破教師的“權威”,學生提出的個別問題教師回答不出不要緊,但是一旦教師窮于應對學生提出的大量問題,那么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而且課堂知識的落實就會大打折扣。本節課我在提問磁體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時,有一個學生提出炸彈是用磁體的磁性來遙控引爆的,但是他好象也不是很肯定。對這個問題我確實聞所未聞,當時我馬上用一種驚訝的神態進行評價:“噢!這位同學知識面真廣!這個問題老師也不清楚,下課之后同學們查查資料看,炸彈引爆的原理究竟是怎樣的,然后告訴我,好不好?”這種處理,我感覺既能緩解課堂上的尷尬局面,又可使課堂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對提問學生也是一種激勵。學生的提問是可喜的,但同時也有“可怕”之處。因而,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而且要試著用學生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提出問題,以利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同時啟發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以達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體現出新課程理念中提出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欲望和能力的目標。心理學家認為:教師以恰當的方法和時機給學生以心靈震蕩,會使其智慧和心靈閃爍著不尋常的光亮,從而獲得生命的總體升華。本節課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包括指南針的發現及疑問等無疑是給了學生一次情感的洗滌。而且此節課實驗豐富,學生動手動腦,互相合作、討論、表達、反駁。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體驗。由于活動層次不一,且都不是唯一的答案,方法多種,不同層次的學生想到的都是不一樣的,但每個人都會想到、做到,都有成功的體驗,而且往往那些平時不大起眼的、或者調皮搗蛋的學生有著驚人之舉,展示出他們的智慧和和創意。(課后據任課老師反映,那節課最積極的那個男生是班里最調皮的,成績也很差的)。而且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和生活實踐,培養了他們科學探究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相信在很長的時間里他們都還會記得這堂課里獲得的體驗,而且保持對磁現象的探究興趣。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學無止境,教同樣也無止境。比如至今我對探究活動究竟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步驟、指向明的效果好,還是完全放手、開放式的探究模式好,是偏重講授效果好還是偏重訓練效果好,對這些問題我至今還是比較迷茫。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摸索、探討、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