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復習重點第一單元 熱脹冷縮1、溫度計為什么能測量溫度一般情況下,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2、什么是反常膨脹(水的反常膨脹)?自然界中有少數物質脾氣很古怪,它們不是熱脹冷縮,而是熱縮冷脹,也叫反常膨脹。水在4℃時體積最小;在4℃以下,隨溫度降低,其體積不斷增大。www-2-1-cnjy-com3、一般情況下,物體(液體、固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不同材料的物體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況下,氣體受熱膨脹的體積最多,液體較多,固體最少。2-1-c-n-j-y第二單元 巖石的科學1、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放大鏡是用來觀察物體細節的簡單儀器。使用時,將需要進行觀察的物體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再將放大鏡靠近物體,然后沿著肉眼與物體之間的直線方向來回移動放大鏡,直到看清楚物體的細微結構為止。【來源:21cnj*y.co*m】2、測量巖石硬度的方法不同巖石的硬度不同。測試巖石軟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簡單:砸開巖石后,用手指甲、銅鑰匙、小刀在新斷面上刻劃。手指甲刻劃后有劃痕的巖石較軟;手指甲刻劃后沒有痕跡,銅鑰匙刻劃后留有痕跡的巖石較硬;銅鑰匙刻劃后沒有痕跡,小刀刻劃后留有劃痕的巖石很硬;小刀刻畫后也沒有留下劃痕的巖石硬度非常大。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3、巖石硬度的劃分:較軟、較硬、很硬、硬度非常大4、觀察巖石的方法:看、摸、刻、滴鹽酸5、巖石是地殼的基本物質。巖石的種類很多,形態、結構、顏色各異。6、常見的巖石有哪些?常見的巖石有花崗巖、砂巖、頁巖、石灰巖、大理巖等。7、花崗巖的特征:花斑狀,很硬,內含三種不同的礦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紅色或黃褐色的是長石,黑色的是云母。8、砂巖的特征:黃褐色或灰色,顆粒狀結構,顆粒粗細差不多,很硬。9、石灰巖的特征:青灰色或褐色,顆粒很細,較硬,遇鹽酸冒泡。10、頁巖的特征:紅褐色或灰色,薄層狀結構,較軟。11、大理巖:純白色、深黑色或花綠色,有花紋,顆粒較粗,較軟,遇鹽酸冒泡。12、頁巖、大理巖較軟,石灰巖較硬,花崗巖、砂巖很硬。石灰巖、大理巖遇鹽酸冒泡。13、巖石有什么用途?①巖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②巖石是重要的生活、生產資料。③巖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種工藝品。④巖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2·1·c·n·j·y14、什么是變質巖?常見的變質巖有哪些?巖石在受到高溫、高壓等作用時,其內部結構重新組合,便形成了富含礦產的變質巖,如鐵、金、石墨、石棉、滑石等。變質巖在地球上分布很廣,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21·cn·jy·com15、亂開采礦會浪費很多資源。16、風化:巖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氣溫變化、植物生長、水流沖刷、風吹日曬等因素的影響,會發生破碎,這種現象就叫做風化。17、設計實驗探究巖石變化的原因:用鑷子夾住一小塊巖石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一會,然后把這塊巖石浸入冷水中;接著再加熱,再浸入冷水中。反復幾次。第三單元 土壤與植物1、土壤的分類人們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為三類:含沙量較多的土壤叫做砂質土;含黏土較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沙和黏土含量適中的土壤叫做壤土。2、由于土壤的形成過程不同,所以自然界中的土壤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特點。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復雜,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土壤類型多種多樣。3、我國土壤類型有哪些?分布面積較廣的自然土壤有東北地區的黑土、華北地區的褐土、南方地區的紅壤、西北內陸地區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4、那種土壤的肥力高?為什么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較高。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質層。這層腐殖質的厚度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有的甚至可達1米以上,腐殖質含量居各種土壤之首。5、土壤對植物的意義①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陸生植物生命活動所需水分的主要來源。②土壤中含有氮、磷、鉀、鈣、鐵、鋅、銅等植物生長所需元素的無機鹽,它們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③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須有一定量的空氣來保證根的呼吸。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結,人們及時松土,可增加土壤顆粒間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鮮空氣。6、我們土壤的現實狀況是怎樣的?①日趨嚴重的草場沙化。②土壤資源的不合理利用。③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④城市廢水和固體廢棄物使土質惡化。7、我國土地資源的特征①我國耕地面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僅為0.001平方千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時,我國非農業用地還在逐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積呈減少趨勢,土地的人口壓力將越來越大。②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土地是難以開發利用的,如沙漠、戈壁、石質裸巖、冰川以及永久積雪區。另外,居民點、道路占地等也無法利用。③此外,還有一部分土地質量較差,如澇洼地、山地、鹽堿地、水土流失地、紅壤地產地等。第四單元 光與我們的生活1、發光的物體叫光源。2、光是沿直線向四面八方傳播的。3、越來越多的燈飾在美化、點綴著我們的生活,但是燈光過多、過亮會產生光污染。4、表面是平的鏡子,叫做平面鏡。平面鏡能反光。平面鏡中的像和鏡外物體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平面鏡能使光的傳播路線發生改變。【出處:21教育名師】5、阿基米德,羅馬帝國的艦隊來進攻他的國家。6、生活中“筷子‘折’了”(光折射)的現象還有哪些?水變“深”了,光點“偏”了,魚變“大”了,窗外的大樹“折”了。7、光的折射:光從一種透明物質以一定的角度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21教育網8、海市蜃樓、云海佛光、三日同輝都是光的折射現象。9、雨過天晴,我們有時候會看到美麗的彩虹。10、彩虹的成因: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陽光照射在小水珠上,這些小水珠把陽光分解成七種色光,形成彩虹。21cnjy.com11、怎樣證明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牛頓做過一個著名的光學實驗。他拿了三個完全相同的三棱鏡,以不同方式放置。白光經過第一個三棱鏡后被分散成各種顏色的光,經過第二個三棱鏡后各種顏色的光又還原成白光,再經過第三個三棱鏡,又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由此證明,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12、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1)有利方面:①光誘捕器捕殺蚊子。②用激光做手術。③水幕電影。(2)有害方面:①電氣焊光。②玻璃幕墻。③長期看電視。13、光污染的分類國際上一般將光污染分成三類、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14、白亮污染:陽光照射強烈時,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墻反射陽光形成的光污染屬于白亮污染。15、人工白晝:夜間一些大酒店、大商場和娛樂場所的廣告牌、霓虹燈、設計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將夜間照射得如同白日,這屬于人工白晝。【來源:21·世紀·教育·網】16、舞廳、歌廳安裝的黑色燈、旋轉燈、熒光燈以及閃爍的彩色光源則構成了彩光污染。17、利用偏振片制作簡易護眼鏡。18、偏振片:偏振片是一種特殊的光學材料,它可以過濾掉物體上強烈的反射光,在特定場合下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如果沒有偏振片,可以用廢舊膠卷代替。21*cnjy*com19、激光燈是新型光源。第五單元 我們的家園——地球1、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球體,半徑約為6400千米。用帶子圍著地球赤道繞一圈,這條帶子要有4萬千米長。若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環繞地球一圈,要連續飛行50個小時。(八百×五十=四萬)【版權所有:21教育】2、古人是怎樣認識地球的?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被站在烏龜背上的象群支撐著,烏龜蹲在蛇身上,太陽在上方旋轉。21*cnjy*com3、歷史上,人們怎樣證明大地是球體的?16世紀至17世紀,航海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麥是小麥的麥,哲是姚立哲的哲,倫是周杰倫的倫)通過環球航海,證明地球是圓的。21·世紀*教育網4、地球儀: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它的全貌。為了便于觀察,人們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5、在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錯的弧線,其中連接兩極(南極和北極)的線叫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與經線相交的線叫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中間最大的緯線圈是赤道,它把地球平分成南北兩個半球。6、根據地面接受太陽光線的照射情況,人們把地球分為五帶。此外,地球上還有七大洲、四大洋等,在地球儀上常用不同的符號、色彩表示,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地球。www.21-cn-jy.com7、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參照周圍其他的物體的位置來確定。8、GPS衛星定位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是為適應新時期的戰爭需要而開發研制的,可以很好地對戰場上的作戰人員和武器進行指揮、控制,以減少人員和設備的損失。后來,部分GPS資源被開放民用,最早使用的是美國一家運輸公司。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民用GPS衛星定位系統主要原理是通過衛星對目標進行監視,再把訊號發送給地球上的移動通訊基站,然后通過基站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9、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體都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10、宇航員在太空飛行時會出現失重現象。11、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12、怎樣正確使用測力計?使用測力計時,要先將指針調到零刻度處。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相平。每個測力計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測力計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補充題目:第一單元1、在炎熱的夏天,自行車胎為什么容易爆裂?因為夏天氣溫較高,車胎內的空氣受熱膨脹,體積變大,從而導致車胎爆裂。2、癟了的乒乓球為什么能用水來修復?(放在熱水中,球里面的氣體受熱膨脹,使乒乓球恢復原樣)3、鐵軌之間為什么要留有縫隙?(為了防止夏天鐵軌受熱膨脹,避免鐵軌斷裂)4、架電線有什么學問?(夏天松,冬天緊)5、運動員受傷后為什么要用冰塊冷敷?(冷敷有利于血管收縮止血。)第二單元1、巖石不斷地風化,最終會變成什么?巖石經過風化后會不斷破碎成細小的石塊,細沙,最終變成土壤。第三單元1、土壤里有什么?水、空氣、微生物、腐殖質、沙和粘土、無機鹽2、觀察實驗 1、土壤里有水分 (我的方案:用眼看。 我的發現:顏色深 水多,顏色淺 水少。) 2、土壤里有腐殖質 (我的方案:把土壤放在鐵盤里,用酒精燈加熱。我的發現:有氣味,顏色變淺,說明有腐殖質。 )3、土壤里有空氣 (我的方案:找一塊土放進水里。 我的發現:有氣泡冒出,有空氣。 )4、土壤里有鹽類 (我的方案:把土壤放進水里,提取一滴水,放在玻璃片上加熱。 我的發現:玻璃片上有斑痕,說明土壤里有鹽類。) 第四單元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鏡子?車輛上的后視鏡,家庭用穿衣鏡,潛艇用的潛望鏡2、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現的時間不太長,這是為什么?空氣中的小水滴受熱逐漸蒸發掉了。3、同一種顏色的衣服在不同顏色的光的照射下,色彩是否有變化?會有變化。不同的顏色會反射不同的光,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反射任何色光。4、怎樣做到既能很好地利用光,又能防止光污染呢?這題不背了,要是考到我就認了第五單元1、生活中,還有許多事實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請你說說看。①太陽東升西落。②在海邊看遠處的航船總是先看到船的桅桿。③月食現象。2、生活中“蘋果落地”的現象有哪些?①水往低處流。②樹葉落向地面。③上坡費力下坡省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