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習題課第一類:利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計算或判斷像的類型、位置、變化例一、某同學在座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縮小的燭焰的像。然后,他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則光屏上( )A、成倒立、縮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分析與解:因為原來成像是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而且是縮小的像??梢姡藭r成像應符合這一條件:u>2f ,1f學生練習:1、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為7cm,物體在凸透鏡前11cm處,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虛像 D、倒立、放大的虛像分析與講解:因為:f=7cm,而u=11cm,且有:f可見,此時物體所成的像應為:放大的、倒立的實像。故選A。2、在凸透鏡成像現(xiàn)象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凡是實像必是倒立的 B、凡是虛像必是正立的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虛像 D、凡是縮小的像必是實像3、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中,我們可知,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轉(zhuǎn)折點是( )A、光心 B、焦點 C、二倍焦距 D、根本沒有這樣的點分析與解: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實驗現(xiàn)象,容易判斷:2題應選C;3題應選B。4、有一物體在凸透鏡5倍焦距外的地方,先讓它沿著主光軸逐漸移到1.5倍焦距處,向的大小變化是( )A、從小變大 B、從大變小 C、不變 D、從小變大,再從大變小圖解法解之:如圖1所示,用作圖法解答。從圖中可見,所成的像是越來越大。故選A。5、蠟燭放在離凸透鏡20cm的主光軸上,在透鏡的另一側(cè)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蠟燭向凸透鏡方向移動8cm,則所成的像一定是( )分析與講解:由于u=20cm,而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像,可見,此時物體所處的位置應為:1f解此不等式,得:1f<20cm和20cm<2f,則有:1f<20cm且10cm<1f。故:10cm由于后來物體所處的位置為:u\=12cm,且有:10cm< u\<20cm可見,物體所成的像應是放大的。但是,由于u\=12cm,而焦距f可以是5cm或者15cm。對于后者(f=15cm),這時u\6、一物體離凸透鏡24cm,在凸透鏡另一側(cè)的光屏上成一個縮小、倒立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大小可能為( )A、18cm B、30cm C、24cm D、10cm分析與解:由于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像,可見物體應具備此條件:1f7、有一個物體離凸透鏡20cm,這一物體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的光屏上成一個放大的像,像離凸透鏡30cm。則這一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18cm B、9cm C、25cm D、14cm分析與解: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實像,據(jù)本題已知條件,本題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則有:f又由于像距v>2f,也即:30cm>2f,解之,得:f<15cm?!?br/>綜合①②式得:10cm第二類:有關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題例二: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實驗之前老師常常要求同學們在實驗桌上用粉筆畫一條直線,然后再在該直線上放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ㄟ@一直線的作用是: ;(2)在實驗過程中,小明和小東同學在直線上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凸透鏡和蠟燭,均不能獲得像。這其中的可能原因是: 。(3)某同學用了一只f=10cm的凸透鏡做實驗,并記錄了如下的結(jié)果:次數(shù) u(cm) V(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1 30 15 縮小 倒立2 20 20 等大 倒立3 14 35 放大 倒立4 10 —— 不成像 ——5 8 —— 放大 正立1 分析表中的1、2、3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2 分析表中的 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在f外成倒立的實像,在f內(nèi)盛正立的虛像。3 在第5次實驗中,要看到虛像,必須從 (選填“蠟燭”或“光屏”)一側(cè)往 (選填“蠟燭”或“光屏”)一側(cè)看才能看到。學生練習欄目:1、小宇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過程中,其實驗裝置的示意圖見如圖2示,其中的a、b、c、d、e是主光軸上的點。F和2F分別表示凸透鏡的焦點和兩倍焦點。(1) 在a、b、c、d、e這五個點中,①把燭焰放在 點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②把燭焰放在 點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燭焰放在 點上,使照相機成像的原理。④把燭焰放在 點上,使投影儀成像的原理。(2) 小宇做完實驗后,又想用手代替蠟燭,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樣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筆畫了個手表盤,如圖3甲所示。把這個玻璃板放在蠟燭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對著玻璃板上的表盤照射,如圖3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成清晰的像為止。此時表盤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如圖丙中的哪一個?( )分析與解:(1)要想成正立、放大的像,物體要放于f之內(nèi)。當物體離凸透鏡越遠,其所成的像就越小,則在a點處稱的像最小。照相機的原理是:物體在2f之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可填a、b。根據(jù)投影儀成像原理,物體處于f(2)觀察圖甲,再觀察圖乙中物體與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發(fā)現(xiàn)物體離凸透鏡比光屏近,故判斷這種情況下應成放大、倒立的實像。比較丙圖與甲圖,容易找到D答案。第三類:照相機拍照類例三:某同學在拍完畢業(yè)合影相后,還想再單獨拍一張單身相,攝影師應采取的正確方法應是( )A、 靠近該同學,同時鏡頭后縮,離膠片近些B、 靠近該同學,同時鏡頭前伸,離膠片遠些C、 遠離該同學,同時鏡頭后縮,離膠片遠些D、 遠離該同學,同時鏡頭前伸,離膠片近些分析與解:拍集體相時,相機離人群遠;拍個人的單人相時,相機離人近。也即后者所成的像要大一些。當凸透鏡成的像變大時,像距就要增大。請看如圖所示。其中,A是集體相的成像位置,B是單人相的成像位置。從圖4中可看到,單人像的像距增大了。對于照相機來說,要想其像距增大,只能讓鏡頭向前伸。所以本題應選B。學生練習(相似題目訓練):1、攝影師給一名同學照了半身像后,還給某班找集體相。那么,攝影師應 (選選選填“減少”或“增大”)照相機與鏡頭和這些同學的距離,同時還要應 暗箱的長度(選選選填“減少”或“增大”)。分析與解:照半身像時,照相機與學生的距離近(即物距u較小);照集體相時照相機離學生遠(即物距變大)。利用上面的圖4可知,此時相機的像距應縮小。 故答案為:增大、縮小。2、小明和小紅用焦距相同的照相機對小強拍照,洗出來的底片分別是圖5中的甲、乙圖。則( )A、 小紅離小強距離近B、 小明和小紅離小強距離相同C、 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小紅移動位置后,再減少鏡頭到底片的距離D、 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小紅移動位置后,再增大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分析與解:從圖中可見,甲圖底片中人的像大于乙圖的,則說明小明應該是離小強較近距離拍下的相片。所以A、B都錯了。要想使小紅拍的相片增大,則小紅應該向小強靠近,并使照相機的鏡頭前伸,以拉長暗箱距離(使像距增大)。故應選D答案。3、(材料閱讀題)攝影膠片的感光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得到正確的曝光的底片,鏡頭的透光面積和曝光時間的組合應該是一定的。鏡頭的透光面積由叫做“光圈”的構(gòu)件控制,通常用22、16、11、8、5.6、4、2.8表示,光圈的數(shù)字每增加一級,透光面積就要減少一倍。曝光時間的長短叫做“快門”的構(gòu)件控制,通常用500、250、125、60、30、15等數(shù)字表示。其中500就是表示此時的曝光時間為1/500秒,以此類推。小強通過試攝已經(jīng)知道,光圈、快門的最佳曝光組合是11、30。但是小明為了其他需要要選用5.6的光圈,小花必須選用250的快門。通過閱讀以上材料,你認為小明應該選用的快門是: ;小花應該選用的光圈是: 。分析與解:知識準備:(1)首先要明白,在照相機上標上的光圈和快門的數(shù)字都是倒數(shù)值。例如光圈值22,實際上是。同樣道理,快門值500,實際上也是。因此,光圈值越大,表示光圈張開得越??;例如,光圈值分別是22和11,前者讓光進入照相機的進光量少于后者。同樣,快門值越大,表示快門的關閉時間間隔越短。(2)光圈控制進入相機的進光量。光圈數(shù)字越小,在單位時間內(nèi)進入相機的光就越多,膠片曝光就強烈些;若把光圈調(diào)大了,單位時間內(nèi)進入相機的光就的少,曝光的光量變少,膠片曝光就弱一些。(3)快門負責控制進入相機內(nèi)的光的通光時間??扉T數(shù)字越大,表示讓光進入相機的時間越短,這樣,膠片曝光時間就短。反之,快門數(shù)字越小,表示讓光進入相機的時間越久,這樣,膠片曝光時間就長。(3)如果把相機的光圈值調(diào)大了(相機的進光量減少),則要把快門的值調(diào)小,讓膠片曝光時間延長一些,保證充分曝光;如果把相機的光圈值調(diào)小了(相機進光量增加),則需把照相機的快門值調(diào)大一些,減少曝光時間,以防止過度曝光。解答思路:把握住材料中的幾句話:“鏡頭的透光面積和曝光時間的組合應該是一定的”、“光圈的數(shù)字每增加一級,透光面積就要減少一倍”、“光圈、快門的最佳曝光組合是11、30”。觀察并分析材料中的11、30這一重要信息,發(fā)現(xiàn)光圈與快門的調(diào)節(jié)具有相反關系,即:光圈值調(diào)大了,則快門值要調(diào)小一點,以防止過度曝光;若把光圈值調(diào)小了,則快門值要調(diào)大一點,以保證曝光量足夠。由于小明選用5.6的光圈,使單位時間內(nèi)進入相機的光變少,故應把快門值調(diào)大一些,以保證曝光量足夠。因此,應選用125的快門才好(從11的光圈到5.6的光圈,光圈調(diào)小了2級,則快門要調(diào)大2級,就是從30調(diào)到125)。同樣道理,小花選了250的快門值,則應選配4的光圈值(從30到250,調(diào)了3級,則光圈值也要調(diào)3級,為4)。答案:125,4。第四類:作圖類型例四:如圖6所示,A/B/是物體AB經(jīng)過凸透鏡所成的像,CC/是主光軸。請在圖中畫出凸透鏡和焦點F。分析與解:此題要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進行作圖。在凸透鏡成虛像的特點中,所成的虛像是折射光線的反方向延長線交匯而成。因此,應先把AA/連接起來(注意連線的虛實變化)。(見圖7)(1) 則交點C就是凸透鏡所在的位置。過C點作垂直于主光軸的線段,并標上凸透鏡的符號,完成凸透鏡的作圖。(2) 連接A/D兩點(注意直線的虛實),在主光軸上得到交點F,此即所要求的焦點。附:課后自練習題(答案系抄資料的,有錯的話,自己改):1、物距是20cm,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距凸透鏡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該像應為( )選 AA、放大的像 B、縮小的像 C、等大的像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2、某學校在進行“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法制教育活動中,放映了幻燈片。放映時發(fā)現(xiàn)屏幕上的像小了一點,應怎樣調(diào)節(jié)?( )選 CA、放映機離屏幕近一些,膠片離鏡頭近一些B、放映機離屏幕遠一些,膠片離鏡頭遠一些C、放映機離屏幕近一些,膠片離鏡頭遠一些D、放映機離屏幕遠一些,膠片離鏡頭近一些3、根據(jù)下表的數(shù)據(jù)可以推知,凸透鏡的焦距f應滿足( )選D序號 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cm) 像的性質(zhì)1 26 倒立、縮小的實像2 20 倒立、放大的實像3 6 正立、放大的虛像A、6cmA·····B圖1ba·········F2FF2Fcde圖2圖3單人相集體相BA圖4圖5BAA/B/圖6DCBAA/B/圖7F21世紀教育網(wǎng)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yè)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wǎng)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wǎ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