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第三章第一、二節知識要點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比赤道半徑短21千米左右,僅差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圓的。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地球是圓形的證據:1 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2 月食時月面缺損部分的邊緣是圓弧形3 我們在地球上走不到“天涯海角”4 登高望遠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做經線,也稱子午線。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等距,并且與經線垂直的線叫赤道,與它平行的線叫緯線。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那條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構成了經緯網(定位)。經緯網還可以準確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⑴地球是斜著身體繞太陽轉的。⑵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角⑶地軸:是地球自轉運動的軸線。是地球內部穿過地心的固定軸線。⑷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最北端的叫北極,最南端的叫南極⑸經緯線不是真正的線,可以有無數條⑹從北極上看(經線) (緯線)(赤道)在北極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轉方向是逆時針的。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南北向)半圈,等長(2萬公里)緯線:與赤道平行,圓,不等長(赤道最長)東西向在南極,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在北極,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在同一條經線,沒有東西的差別,只有正北和正南;在同一條緯線,沒有南北的差別,只有正東和正西。南北半球的劃分是赤道;東西半球的劃分是20°W和160°E.地圖地圖上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圖上距離比例尺=實地距離比例尺表示實地距離在地圖上的縮小程度。比例尺常有線段式、數字式、文字式三種表現方式。定向法的三種形式:一般定向法、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地圖的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圖的適用性也不同。一般大比例尺地圖(大于或等于1:100 000)表示的范圍小,描述的內容比較詳細;小比例尺圖(小于1:100 000),則反之。第三節 太陽和月球太陽和地球是地球在宇宙中兩個重要的近鄰。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太陽的直徑約為140萬千米,表面溫度為6000℃,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太陽的質量為地球的33萬倍,體積為地球的130萬倍,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太陽是一個由熾熱氣體組成的球體。我們平時看到的是太陽的大氣層。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分為3層,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太陽表面經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通常稱為太陽活動。常見的太陽活動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等。人們把太陽光球層上的許多黑斑點稱為太陽黑子,它是由太陽表面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的氣體斑塊。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太陽色球層上有時會出現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塊,叫做耀斑。耀斑爆發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約為11年。黑子數多的是太陽活動峰年,相反的叫谷年。國際上規定從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為第一周,從1998年開始為第23周。太陽風(在日冕層)的增強可以影響地球上的短波通訊。太陽風還會影響電磁場(干擾地磁場)在觀測太陽時,不能用雙筒望遠鏡或不加濾鏡的天文望遠鏡直接觀察太陽。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和地球間的平均距離為38.44萬千米,約為日地的四百分之一。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球是太陽照亮的月面。月球的直徑是3476千米,是地球的十一分之三,太陽的四百分之一,月球的體積很小,約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表面明暗相間,亮區是高低,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為月陸和月海,平均高差為2~3千米。月球表面最引人注意的是環形山,環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體頻繁撞擊月球的產物,也有一些是由古老火山爆發形成的。月球與地球的差別①月球上無大氣,小天體撞擊,形成環形山②月球引力小③晝夜溫差達300℃在月球表面,物體所受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的晝夜溫差達300℃月球上聽不到聲音。月球對地球的影響①古代用陰歷②潮汐是月亮對地球的引力③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鐵)月球上黑色的天空,一直亮著星星。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人類首次登月成功。“萬戶”1959年,科學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第4節 觀測太空星座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巴比倫人吧天空中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線連接起來,并賦予神話中的形象,稱之為“星座”。古代希臘人把天空分為48個星座。古代中國人把天空劃分為“二十八星宿”。國際上把天空分為88個區域,命名為88個星座。大熊座: 小熊座: 仙后座:天鵝座: 天琴座: 天鷹座:織女玩天琴,牛郎坐天鷹,北斗北極大小熊,大犬天狼最亮星在北極點上無星星的東升西落,所有星星繞北極星逆時針運動。從北極點上看到的,北極星在星空中央。恒星是在運動的,北極星上空不會永遠是北極星。光年:光一年行徑的路程S=vt=365×24×60×60×300 000 000=94 608 000 000 000 000千米在晚上8、9點鐘觀測,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春天斗柄朝東,夏天斗柄朝南。有些恒星一年四季都看那得到,有些恒星永遠也看不到。(赤道看到所有)由于恒星離地球很遠。是我們看到的恒星好像在同一個平面上。事實上,不同的恒星里地球的距離是不同的。如北斗七星是由七顆大致處于同一方向而與地球距離各不相同的星星組成的。星圖可以簡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看星圖時,要舉起星圖,圖面朝下,仰頭觀察,并把圖中的“北”指向北方。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6等星是肉眼可見的最暗的星。太陽的亮度是-26.7星等。春季的天空,北斗七星高掛在天空,他的斗柄上四顆亮星與獅子座最亮的軒轅十四、牧夫座的大角、室女座的角宿一形成了“春季大曲線”。夏季的星空,天頂附近的天琴座的織女星和天鷹座的牛郎星隔著銀河遙遙相對。秋季的星空,飛馬座和仙女座組成“秋季四邊形”,W型的仙后座在銀河的中央。冬季的星空亮星最多。在東南天空有醒目的獵戶座,再往東南有全天空最亮的恒星大犬座的天狼星。所有恒星會像地球一樣轉動,我們永遠只能看到北天星空和南天星空的外圍一圈。第五節 月相1、 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做月相。2、 月相變化的原因①月球發光的原理——反射太陽光②我們看到的月球始終是一個面,因為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等。③太陽從很遠處射來的光是平行光④農歷初一,太陽和月亮是同升同落。(新月) (上弦月)(娥眉月)(凸月)(滿月)(下弦月)(新月)(凸月)(殘月)月球繞太陽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化。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狀也有規律地變化,因此產生了月相。月相名稱 農歷大致時間 日、地、月位置關系 月相視覺情況新月(朔月) 初一 三球一直線(月球中間) 不可見(晨出晚落)上弦月 初七初八 三球垂直 半圈、月面朝西(上半夜西邊天空)滿月(望月) 十五十六 三球一直線(地球中間) 一輪明月(晚上晨落、通宵可見)下弦月 二十三、二十四 三球垂直 半圓,月面朝東(下半夜,東邊天空)上弦月中午東升,午夜西落,傍晚在頭頂(上上上西西)下弦月午夜東升,中午西落,清晨在頭頂(下下下東東)月相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我國農歷中的月份就是根據朔望月定的。每個月的朔為農歷月的初一;望為十五、十六,現在我們過的春節(初一)、端午(初五)、重陽(初九)、中秋(初十五)、元宵(初十五)等節日都是根據農歷確定的節日。第5節 日食和月食地球上某些地區有時會看到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日食。原理:月球從西吃到東——月球公轉自西向東。地球帶著月球繞太陽運動,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個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條直線時,月球擋住了我們觀察太陽的視線,就產生了日食的現象。月地距離較大時,發生日環食日全食 日偏食 日環食(日全食時能夠看到星星) ( 從西吃到東)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球遮住了太陽的一部分時,出現日偏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陽的中心部分,在太陽周圍還露出一圈日面時,出現日環食;太陽完全被遮住時,出現日全食。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平面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有一個5°左右的夾角,因此日全食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日食不一定在初一,初一不一定有日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