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八年下級科學預習提綱第三章 電1 自然界的電現象一、學習目標:1.基本概念(1)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丁電荷。(2)摩擦起電:物體因摩擦而帶電叫做摩擦起電。(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4)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電荷量的單位是庫侖(C),簡稱,庫。(5)電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的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電中和。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1)摩擦起電:用摩擦使不同的物體帶電的方法,摩擦起電實際上是電子的得失,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帶異種電荷,而且是等量的。(2)接觸帶電;讓不帶電的物體接觸帶電體,不帶電的物體就會帶上與帶電體相同的電荷,接觸帶電實際上是電子的轉移。3.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于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有了多余電子而帶負電。由此,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而只是電荷發生了轉移。并且同種物質相互摩擦是不能帶電的。不同物質的兩個物體,如果它們各自的原子核束縛電于的本領相當,即使相互摩擦也很難帶電。4.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5,關于驗電器驗電器是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它的作用是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物體帶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別金屬箔片張開一定的角度。張開的角度越大,表示帶電體帶的電越多。6.“中性”和“中和”的區別“中性”是指物體對外不顯電性,這里應更加注意的是:物體呈現“中性”并不等于物體沒有電荷,只是物體里的正電荷與負電荷的數量相等;“中和”是指兩個帶有等量的異種電荷的物體接觸時,發生電荷轉移,最后兩個物體都呈中性的現象。由此可見,“中性”是用來描述物體對外不顯電性的一種狀態,而“中和”則用來描述物體從帶電到不帶電的一種過程。1.什么是電 電在哪里 二、閱讀內容:P48~54三、帶著問題上課堂:2.為什么兩種不同物體相互摩擦后會使它們帶電呢 四、預習練習:1.分別將毛皮和琥珀摩擦、絲綢與玻璃棒摩擦后發現,毛皮吸引絲綢,琥珀吸引通草球,玻璃棒也吸引通草球,則 ( )A.毛皮帶正電,通草球帶負電 B.毛皮帶負電,琥珀帶正電C.毛皮帶正電,通草球不帶電 D.毛皮不帶電,玻璃棒不帶電2.帶電的物體具有下列能力,其中有一句話說錯了的是 ( )A.能夠吸引輕小物體 B.能夠吸引小磁針,具有磁性C.能夠使驗電器的箔片張開 D.能夠在物體的尖端產生放電現象3.下列各種現象中跟摩擦起電現象無關的是 ( )A.穿著化纖服裝容易蒙上一層灰塵B.太陽能計算器在光線照射下能夠工作C.運油料的油罐車后有一條拖地的鐵鏈D.冬天,脫內衣時常可以看到電火花4.手拿一根金屬棒,用毛皮或絲綢摩擦,金屬棒事實上 ( )A.不帶電 B.帶正電 C.帶負電 D.可能帶正電,也可能帶負電5.用絲線吊起三個通草球,其中任意兩個靠近時都互相吸引,則它們的帶電情況是 ( )A.兩個帶正電,一個帶負電B.兩個帶異種電荷,一個不帶電C.一個帶電,兩個不帶電D.兩個帶負電,一個帶正電6.以下現象中不屬于摩擦帶電現象的是 ( )A.將被毛皮摩擦過的塑料棒靠近碎紙屑.紙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天氣中脫毛線衣時,會聽到輕微的噼啪聲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時,毛刷上吸附有許多細微臟物D.把鋼針沿著磁鐵摩擦幾次,鋼針就能吸引鐵屑7.將帶正電的物體靠近吊在細線上的通草球,通草球會被吸引(沒有相互接觸),如果換用帶負電的物體去靠近這個通草球,則通草球 ( )A.一定被吸引B.一定被排斥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靜止不動8.兩個帶電輕小物體靠近時相互吸引,則兩個輕小物體 ( )A.都帶正電荷 B.都帶負電荷C.帶異種電荷 D.都不帶正電荷9.有A、B、C、D四個絕緣帶電小球,如果A與B相排斥,C和D相吸引,A與D相吸引。問B與C將發生什么作用 10.某同學穿了一條新尼龍褲子,不到一天就粘了不少塵土。回家后媽媽批評她不注意清潔,她很不服氣地說:“是塵土往褲子上跑,躲都沒法躲。”媽媽聽了很生氣,認為她在說謊。你能幫助這位同學解釋一下原因嗎 學生姓名:家長簽名: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