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東塘中學4.1熔化與凝固[拓寬視野]晶體與非晶體大家知道,物質有三種聚集態:氣體、液體和固體。根據其內部構造特點,固體又可分為晶體、非晶體二大類。近年來,科學家又從中劃分出一類準晶體,這是由人工合成并被人們認識的一類固體。僅從外觀上,用肉眼很難區分晶體、非晶體與準晶體。一塊加工過的水晶晶體與同樣形狀的玻璃(非晶體)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任何區別。同樣,一層金屬薄膜(通常是晶體)與一層準晶體金屬膜從外觀上也看不出差異。那么,如何才能快速鑒定出它們呢?一種最常用的技術是X光技術。X光技術誕生以后,很快就被科學家用于固態物質的鑒定。如果利用X光技術對固體進行結構分析,很快就會發現,晶體和非晶體、準晶體是截然不同的三類固體。晶體不僅在合適的條件下可以自發地表現出面平棱直的規則幾何外形,而且其內部原子的排列更是十分規整嚴格、長程有序,比士兵的方陣還要整齊得多。如果把晶體中任意一個原子沿某方向平移一定距離,必能找到一個同樣的原子。而玻璃(及其他非晶體如石蠟、瀝青、塑料等)內部原子的排列則是雜亂無章、長程無序的。準晶體是最近發現的一類新物質,其內部原子排列既不同于晶體,也不同于非晶體。由于物質內部原子排列的這種明顯差異,導致了晶體與非晶體物理化學性質的巨大差別。例如,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而玻璃及其他非晶體(亦稱為無定形體)則沒有固定的熔點。自然界中的絕大多數礦石都是晶體,就連地上的泥土沙石也是晶體,冬天的冰雪是晶體,日常見到的各種金屬制品亦屬晶體。可見晶體并不陌生,它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長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逐漸發現了自然界中各種礦物的形成規律,并研究出了許許多多合成人工晶體的方法和設備。現在,人們既可以從水溶液中獲得單晶體,也可以在數千度的高溫下培養出各種功能晶體(如半導體晶體、激光晶體等);既可以生產出重達數噸的大塊單晶,也可研制出細如發絲的纖維晶體,以及只有幾十個原子層厚的薄膜材料。五光十色豐富多彩的人工晶體已悄悄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并在各個高新技術領域大顯神通。[基本鏈接]1、在常溫下,氧呈 ,水呈 ,鐵呈 態。2、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 ,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 。3、下列物態變化屬于熔化的是( )A、水結冰 B、水蒸氣變成水 C、水變成水蒸氣 D、冰變成水4、晶體與非晶體的主要區別是 。5、鋼板變成鋼水的過程屬于 ,這個過程要 熱量。6、關于物質熔化和凝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各種固體都有一定的熔點 B、銅的熔點高于凝固點C、晶體熔化要吸熱,溫度不斷上升 D、非晶體在熔化時要吸熱,溫度不斷上升7、冰在熔化過程中將( )A、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B、吸收熱量,溫度不變C、放出熱量,溫度降低 D、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嘗試應用]1、下列物質中具有一定熔點的是( )A、松香 B、石膏 C、有機玻璃 D、橡膠2、試根據晶體與非晶體的特點,畫出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圖象。3、鎢常用作白熾燈泡的燈絲,這是因為 。4、列舉幾種常見的晶體 ,列舉幾種常見的非晶體 。5、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這其實是說金的 比較高。6、“下雪不冷,化雪冷”,說的是下雪后積雪開始融化時,雖然可能是陽光普照,卻比大雪紛飛的下雪天還冷。你能分析其中的道理嗎?7、冰熔化成水后( )A、體積不變,質量不變 B、體積變大,質量變小C、體積變大,質量不變 D、體積變小,質量變大8、海波的熔點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處的狀態是( )A、一定是固態 B、一定是液態C、一定是固液共存狀態 D、以上三種狀態都有可能[自主探究]取一盛水的容器(空的易拉灌或杯子)裝一定量的水,并標出水面的位置;放入冰箱待完全結冰后觀察。試描述現象,并分析原因。4.2汽化與液化[拓寬視野]氧氣的工業制法工業上需大量的氧氣,通常用分離空氣的方法獲得。首先將空氣凈化,除去灰塵、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雜質后,在低溫下加壓,使之液化成淡藍色液態空氣。然后使液態空氣汽化,由于液態氮的沸點(-196℃)比液態氧的沸點(-183℃)低,氮氣先從液態空氣里汽化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了。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氧氣含量可達99.5%。[基本鏈接]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 ,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 。前者要 熱量,后者要 熱量。2、汽化有 和 兩種方式。 的汽化現象叫蒸發,沸騰則是 的汽化現象;蒸發可以在溫度下進行,而沸騰必須 溫度才能發生。液體在蒸發和沸騰時都要 熱。3、為加快液體的蒸發,可以增大液體的 ,提高液體的 ,還可以加快液體表面 。4、水的熔點是0℃,那么在該溫度下水可能存在的狀態是( )A、固態 B、液態 C、氣態 D、三種狀態都有可能5、在同樣的情況下,人被100℃同樣質量的開水或水蒸氣燙傷,比較兩者情況正確的分析是( )A、水蒸氣燙傷更為嚴重 B、水燙傷更為嚴重C、兩者一樣 D、兩者情況無法比較6、與液體蒸發快慢無關的是( )A、液體的溫度 B、液體的表面積C、液體的沸點 D、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嘗試應用]1、 極地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極,沙漠狐生活在炎熱的非洲沙漠地區。由于受溫度的影響,它們的形態有顯著的差異。如圖所示的是兩種狐的頭像,請根據頭像特征判斷回答:(1)、 圖是沙漠狐, 圖是極地狐。(2)、主要判斷依據是 ,理由是。2、火箭在大氣中飛行時,它的頭部跟空氣摩擦發熱,溫度可達到幾千攝氏度。在火箭上涂上一層特殊的材料,這種材料在高溫下熔化并且進一步汽化,能起到防止燒壞火箭頭的作用,這是因為( )A、熔化和汽化都要吸熱 B、熔化和汽化都要放熱C、熔化吸熱,汽化放熱 D、熔化放熱,汽化吸熱3、對于小手術的麻醉,醫生常用一種沸點為13.1℃液體氯乙烷,把準備施行手術的地方“凍結”起來,這里利用了液體氯乙烷 時要 熱的原理。4、農民在晾曬稻谷時,可采用哪些辦法使稻谷干得快些?5、炎熱的夏天,若有人發生中暑,醫生則會用酒精給病人擦身。這是什么道理?6、如圖所示,給燒杯加熱,杯中的水能沸騰嗎?試管中的水能沸騰嗎?自已動手嘗試驗證一下好嗎?7、下列措施中可使蒸發減慢的是( )A、用掃帚把地面的水向周圍掃開 B、用塑料袋包裝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C、把濕衣服展開晾在通風向陽處 D、夏天,人們使用電風扇吹風8、在氣溫高達37℃的夏天,打開電扇,身上覺得涼快些,是因為( )A、電風扇吹來的風吸收了身上的熱B、電風扇吹來的風帶走了周圍空氣的熱C、電風扇吹來的風是涼風D、電風扇吹來的風使汗水蒸發,汗水蒸發時使皮膚變涼9、為了研究影響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組同學各自做了研究實驗(實驗材料是相同的胡蘿卜),如圖所示,這四組實驗中,研究方法不正確的是( )[自主探究]要使一杯熱開水變成涼開水,你能用哪些方法?嘗試后,你覺得哪些方法涼得更快些?再與其他同學的做法進行比較,你又有什么收獲?4.3升華與凝華[拓寬視野]能"呼風喚雨"的干冰1958年,遼寧省久旱不雨,人民空軍用飛機在天上播撒"干冰",不消20分鐘就下了雨,而且連續下了四天。 干冰是什么東西呢?它就是固態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在加壓和降溫的條件下,會變成無色液體,再降低溫度,會變成雪花般的固體,經過壓縮,就會成干冰,它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可以在-78℃時直接變成氣體。 干冰為什么會有"呼風喚雨"的本領呢? 大家知道,老天不下雨,不是水蒸氣沒有遇到凝結核,結不成小水點,就是已經凝結的小水點,因為氣溫太高,沒等落到地面,已經蒸發掉了。當飛機把干冰撒在空中,它立即升華,向云層奪取大量的熱,使云層冷到-40℃。每克干冰能造成100億個小冰晶,周圍的云霧碰到小冰晶,便以它為中心凝成大水滴,于是就下起雨來。 干冰大事做得了,小事也干得來。 當用火車運載鮮魚時,它就守衛在鮮魚的旁邊,起制冷防腐的作用。干冰外表像冰,可作為防腐劑,它比冰優越得多。干冰會升華直接變成氣體,沒有液體留下,不易使食品受潮。干冰冷卻的溫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華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能抑制細菌的繁殖生長。 干冰有時也蹲在作物的溫室里,逐漸揮發出二氧化碳氣體,給作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促進作物開花結果,提高作物的產量。 干冰做事,往往不聲不響,但有時也轟轟烈烈,驚心動魄。在采煤工業上,把干冰放在炸藥倉里,當炸藥爆炸時,干冰立即升華,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既助長炸藥爆炸的威力,也可防止失火事故。煤層中往往有一些可燃性氣體,但是靠二氧化碳這種不是支持燃燒的氣體隔絕了空氣,它們就燃燒不起來了。 多可愛的干冰啊,但你千萬別像對待冰那樣用手去摸它。因為干冰的溫度太低了,會把手凍傷。凍傷像燒傷一樣十分灼痛,日后皮膚還會潰爛,所以千萬不要用手直接去碰干冰。[基本鏈接]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 ,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 。2、物質在升華時要 ,在凝華時要 。(填“放熱”或“吸熱”)3、放在衣柜內的樟腦丸,時間長了會變小,直至消失,這是因為 。4、給燒杯里的碘加熱,可以看到 的現象,這就是碘的升華。而這個過程要加熱,則說明 。5、在有微風的、寒冷的天氣里樹上出現的針狀霧凇現象,這就是 。6、下列現象中,屬于升華過程的是( )A、霜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干冰變成氣體[嘗試應用]1、 為什么普通燈泡用久了之后,燈泡玻璃壁會發黑變暗?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露是空氣中水蒸汽的一種汽化現象 B、霜是空氣中水蒸氣的一種凝華現象C、雪是空氣中水蒸氣的一種升華現象 D、雨是空氣中水蒸氣的一種凝固現象3、冰、干冰等都可以來冷藏食品,你覺得用哪種更好,請說明理由。4、你能區別下列各種現象嗎?(請說出各種現象的物態變化過程)(1)、冬天結了冰的衣服也會變干(2)、冬天,從人的口中呼出“白氣“(3)、夏天自來水管上會有水珠(4)、夏天,人從空調房內走到室外時,眼鏡片上會出現水霧5、下列幾組物態變化中全部要放熱的是( )A、凝固、升華、凝華 B、凝華、液化、凝固C、熔化、汽化、升華 D、熔化、汽化、液化6、燒開水時,從開水壺嘴冒出的“白氣”是( )A、水蒸氣 B、小水珠 C、熱空氣 D、小冰晶7、夏天,小明為了解渴,從冰箱里拿出一支冰糕,小明發覺硬邦邦的冰糕上粘著白花花的“粉”;一剝去包裝紙,冰糕上就冒“煙”;他把這支冰糕放進茶杯里,不一會兒,茶杯外壁會出“汗”。請用物態變化原理解釋上面三種現象。[自主探究]對于霜凍,你了解多少?試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霜凍的資料。4.4物質的構成[拓寬視野]一、人類認識分子、原子的歷史物質由什么構成的?在古希臘的哲學家和我國古代的思想家中都有人認為物質可以不斷地分割下去,不斷分割的結果,會得到一種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宇宙間萬物都是由這種微粒構成的,他們把這種微粒叫做“原子”。古代的這種原子觀缺乏科學實驗的驗證。到了18世紀末,英國科學家道爾頓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認識到原子是真實存在的,并確信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1808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原子論。由于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他的原子論還很不完善。他沒有把原子和分子區分開來。1811年意大利科學家阿佛加德羅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認為原子不能獨立存在,原子只有進一步形成分子后才能獨立存在。這一假說發展了道爾頓的原子論,從而建立起了19世紀著名的原子—分子學說。當然,這一學說也有一定的不完善性。19世紀末,隨著電子等一系列微觀粒子被發現,又打破了原子—分子論關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觀點,逐步建立了近代物質結構理論,使人們在認識物質的深度上產生了新的飛躍。(附:幾種碳的分子結構圖)二、分子學說的創立者——阿佛加德羅阿佛加德羅出生在一個世代相襲的律師家庭。按照他父親的愿望,他攻讀法律,16歲時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20歲時又獲得宗教法博士學位。1800年他開始研究數學、物理、化學和哲學,并發現這才是他的興趣所在。1803年他和他兄弟費里斯聯名向都靈科學院提交了一篇關于電的論文,受到了好評,第二年就被選為都靈科學院的通訊院士。這一榮譽使他下決心全力投入科學研究。由于阿佛加德羅的才識和勤奮,1809年他被聘為維切利皇家學院的數學物理教授,并一度擔任過院長。在這里他度過了卓有成績的10年。分子假說就是在這里研究并于1811年提出的。阿佛加德發表了很多著作,重要的著作是四大卷的《可度量物體物理學》。這些著作和論文是阿佛加德羅辛勤勞動的結晶。從一個律師成為一個科學家,他是作了很大的努力的。他精通法語、英語和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的造詣也很高。他那淵博的知識來源于勤奮的學習。他博覽群書,所做的摘錄多達75卷,每卷至少700頁。最后一卷是1854年編成的,是他逝世前兩年的學習記錄,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阿佛加德羅生前非常謙遜,對名譽和地位從不計較。他沒有到過國外,也沒有獲得任何榮譽稱號,但是在他死后卻贏得了人們的崇敬,“為人類科學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阿佛加德羅永遠為人們所崇敬”。[基本鏈接]1、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其中 就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比如,蔗糖是由蔗糖 構成的,水是由 構成的,氧氣是由 構成的。2、若將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總體積將 (大于、小于、等于)100毫升。這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 。3、打開香水瓶的蓋子,我們能聞到香水的氣味,這說明分子處在不停的 之中。4、由于分子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另一處的現象,叫做 。 、液體、氣體都有這種現象。5、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 ,擴散也就越 。6、下列情況下的物質分子擴散最快的是( )A、0℃的冰 B、-20℃的冰 C、20℃的水 D、100℃的水蒸氣[嘗試應用]1、長期堆放煤的墻角會變黑,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2、寒冷的冬天,室外的自來水管常會爆裂,這是為什么?3、一般物體有熱脹冷縮的現象,這是由于( )A、物質分子的大小發生了改變 B、物質分子的運動快慢發生了改變C、物質分子的數目發生了改變 D、物質分子的間隙發生了改變4、下列有關分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一切物質都是由相同分子構成的 B、分子擴散是分子運動的結果C、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可能是不同的 D、分子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5、將蔗糖放入開水中,過一會兒蔗糖就不見了。試用分子觀點解釋。6、如圖所示的實驗說明了。7、將紅墨水分別注射到相同體積的冷水和熱水底部,可以看到( )A、兩杯水同時全部呈紅色 B、兩杯水都仍是下層紅色上層無色C、熱水變紅色,冷水始終不變 D、全部呈紅色,且熱水較快、冷水較慢[自主探究]除了分子之間有間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之外,分子之間還有引力和斥力。我們切割木塊、拉斷繩子要花很大的力氣,這是由于分子之間有引力的緣故。同樣,要壓縮固體和液體也不容易,這是由于分子之間有斥力的緣故。正是分子之間的這種作用才能使固態和液態的物質保持一定的體積。體驗: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能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嗎?并用所學到的有關分子知識解釋。4.5物質的溶解性[拓寬視野]物質的分散現象在自然界中,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海水里就含有許多無機鹽。河水里含有許多泥沙,如黃河每年從西北高原帶下約16億噸泥沙,黃河的水渾濁就是這些泥沙分散在水中造成的。醫藥上常用的碘酒,也是由碘分散在酒精中制成的。物質的分散現象中,又可分為懸濁液、乳濁液和溶液。如,將泥土顆粒放入水中充分混合,靜置一段時間后會發現泥土顆粒會沉淀下來,泥土顆粒會和水分層。像這種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所形成的物質就屬于懸濁液。渾濁的黃河水就是懸濁液。又如,將植物油滴入水中充分混合,靜置一段時間后,發現油滴和水也會分開來。像這樣形成的物質就屬于乳濁液。開采石油時得到的原油,從橡膠樹上采割的乳膠,都是乳濁液。懸濁液、乳濁液都是渾濁不透明的,放置一定時間后會分層。再如,將食鹽分散到水中所形成的物質,無論放置多久,只要水不蒸發,溫度不改變,食鹽就不會分離出來。像這樣所形成的物質就屬于溶液。生理鹽水、碘酒就是溶液。溶液是由溶質、溶劑組成的。食鹽的水溶液是由食鹽和水組成的,其中食鹽是溶質,水是溶劑。溶液又有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分。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就是這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若還能再溶解的,則是不飽和溶液。[基本鏈接]1、相同條件下,各種物質的溶解能力是 ,我們把物質的溶解能力稱為物質的。2、有些物質溶解時,要從外界吸收熱量,有些物質溶解時要放出熱量。如,氫氧化鈉溶解于水時要 ,硝酸銨溶解于水時要 。3、實驗表明,物質的溶解能力并不是 的,物質的溶解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 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4、炒菜時,往菜中加入食鹽、白糖、味精、食醋等調料。這說明水中 (“能”或“不能”)同時溶解多種物質。5、攪拌可使物質溶解得更快些,這是因為 。6、下列物質不能溶解于水中的是( )A、二氧化碳 B、油漆 C、硝酸銨 D、氫氧化鈉[嘗試應用]1、用涼開水來養魚,時間不長魚就會死亡。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嗎?2、要比較食鹽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可往甲、乙兩杯水中分別加入這兩種物質,通過比較這兩種物質所溶解的質量多少就可判定哪種物質的溶解能力大。這樣的實驗設計中必須控制的條件有 。3、若要比較蔗糖在水中和酒精中溶解能力的大小,應如何設計實驗?你覺得要控制的條件有哪些?4、衣服上沾上了油污,用水不易洗去,而在油污上滴幾滴汽油,就易洗凈了。這說明什么?5、打開一瓶雪碧時,可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能分析其中的道理嗎?6、下列物質不能溶解于水中的是( )A、菜油 B、食醋 C、白糖 D、味精7、下列方法中,一般不能加速固體物質溶解的是( )A、加熱 B、攪拌 C、將固體物質研成粉末 D、靜置[自主探究](以下三個活動,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或多個在家中進行)1、(探究)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響因素。(可以仿效書本上的做法)2、(探究)比較食鹽和蔗糖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3、(探究)比較植物油放入水中和食鹽溶解于水中有什么不同。4.6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拓寬視野]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物質世界充滿了變化,其中就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物質的變化過程中又表現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這兩種變化。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是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認識物質、認識自然必須研究變化和性質。 古代人用火將粘土燒制成磚瓦,人類才告別了結草為廬、掘地為穴的原始生活。古代科學家用冶煉制技術煉制出青銅、鋼鐵使人類告別了石器時代進入工業社會。近代科學家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制取了化學纖維、合成染料,我們的服裝才絢麗多彩。近代科學家用石灰石、粘土、沙子合成了水泥,我們才能建筑高樓大廈。近代科學家發明了高能燃料,人類才能脫離地球引力登上月球、實現遨游太空的夢想。近代科學家發明了生物化學工程技術,實現了生命分子的合成。才使得人體器官的替代得以實現 。我們的生活中,象怎樣防火、滅火,怎樣防止鐵器生銹,怎樣使用發酵粉,怎樣使用藥物,怎樣凈化水質,怎樣防治污染,等等的一切都要用到有關物質變化和性質的知識。就說我們人類自身,我們的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十分復雜而又十分重要的物質變化。通過對物質變化和性質的深入研究,才能使我們人類更好地認識、利用和保護自然,才能使人類社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基本鏈接]1、物理變化是 的變化,如 ;化學變化是 的變化,如 。2、物理性質是指 的性質,如等等;化學性質是指的性質,如 等。3、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木炭燃燒 B.冰雪消融 C.礦石粉碎 D.銅絲彎曲4、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B、點燃的木炭在氧氣中,能夠劇烈燃燒C、常溫下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D、常溫下的水銀呈液態[嘗試應用]1、 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也能引起發生物理變化B、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不可能發生物理變化C、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一定也會發生化學變化D、物質發生變化時,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3、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熔化的鐵凝固成鐵塊 B、酒精的揮發 C、人的呼吸 D、電燈發光發熱4、在下列物質的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木材做成各種家具 B、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C、 水結成冰 D、 煤油燃燒5、下列物質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 氧化鎂是白色粉末B、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能變渾濁C、綠色的堿式碳酸銅加熱能生成了黑色粉末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D、氨氣有刺激性氣味E、鐵在一定溫度下能熔化F、金剛石是天然物質中最堅硬的6、下列氧氣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液態時呈淡藍色 B、常溫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C、能使鐵生銹 D、微溶于水7、將谷物輾成粉末是何變化?為什么?8、下列變化中,與其他三種有本質區別的是( )A、鐵生銹 B、水汽化 C、煤燃燒 D、人呼吸[自主探究] 1、觀察并分析點燃蠟燭時有哪些變化?2、仔細觀察并分析比較生銹的鐵釘和光亮不生銹的鐵釘之間的區別。3、試猜測鐵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容易生銹,能設計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測嗎?[本章自我總結與思考]:當你學完本章內容后,你覺得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與技能?肯定有不少新的發現,還有許多疑問,需要老師、同學和你一起作進一步的探究?在本章知識的啟發下你更想了解或學會什么?當然好的設想和建議肯定也不少。你能將這些思考寫下來嗎?讓大家和你一起深入探究,不斷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