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物質的變化學案【考查要點】考查要點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自然界中的物質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區別某種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是:是否產生 。新物質考查要點2. 化學變化的實質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了 的分子。新考查要點3. 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要了解物質的變化,必須通過觀察和實驗等,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物質變化的證據有:形狀、狀態、顏色發生變化,伴有沉淀、氣體的生成。根據物質變化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的方法,是我們認識物質、進一步探索物質變化規律的基本方法。【能力提升訓練】基礎鞏固題1.(考查要點1)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玻璃破碎 B. 牛奶變酸 C. 銅器生銹 D. 木材燃燒2.(考查要點4)下列有關鐵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 有導電導熱性 B. 有良好延展性C. 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 D. 在潮濕空氣中易生銹3.(考查要點3)當你在復印社復印材料時,經常能聞到一股特殊的氣味,這種氣味就是臭氧(O3)的氣味。氧氣在放電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臭氧。下列與此相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變化是物理變化 B. 該變化是化學變化C. 臭氧與氧氣是同一種物質 D. 臭氧與氧氣性質完全相同4.(考查要點2、3)下列各組變化中二者均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①揮發 ②升華 ③緩慢氧化 ④自燃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5.(考查要點2、4)下列有關物質的用途,由物質的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A. 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質 B. 用金剛石作鉆頭C. 用氫氣充灌氣球作廣告 D. 用焦炭冶煉金屬6.(考查要點2)人類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學變化產生的是( )A. 電熨斗通電發出的熱量 B. 電燈通電發出的光C. 水電站利用水力產生的電能 D. 液化石油氣燃燒放出的熱量7.(考查要點1)古詩詞是古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C.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D.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8.(考查要點4)物理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發生 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 、 、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等。綜合創新題9.(考查要點4)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且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可生成亞硫酸;它還能與燒堿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根據以上信息,請你分別歸納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10.(考查要點4)如圖,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的無色氣體。據此,請你寫出與這種氣體相關的物理性質(“無色氣體”除外):、 。11.(考查要點3、4)下圖是從空氣中分離氧氣的示意圖。請你寫出從圖中所獲得的有關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等信息各一條。組成: ;結構: ;性質: ;變化: 。12.(考查要點4)我們在利用物質的某些性質時,可能有利,也有可能帶來危害,請你仿照示例,選擇一種物質填寫下表。物 質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示例:氧氣 供給呼吸、支持燃燒 引起金屬銹蝕和食物腐敗13.(考查要點1、2、3、4)2004年4月18日下午6時,重慶某化工廠發生重大氯氣(Cl2)泄露爆炸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15萬群眾被緊迫疏散。通常情況下,氯氣是一種黃綠色、密度比空氣的大、有劇烈刺激性氣味、可溶于水、有毒的氣體。人吸入少量氯氣會使鼻和喉頭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氣會中毒死亡。氯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氯氣和氫氣混合,在光照條件下會發生強烈爆炸生成氯化氫氣體;紅熱的銅絲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生成棕黃色的CuCl2;氯氣也能與水起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HClO);氯氣還可以跟NaOH、Ca(OH)2等堿溶液反應生成鹽酸鹽、次氯酸鹽和水。閱讀以上材料年,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制取氯氣應用 法收集;(2)分別指出氯氣的2點物理性質和2點化學性質。①物理性質: ;②化學性質: ;(3)氯氣跟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當遇到工廠氯氣泄露事時,你會怎樣做?14.(考查要點1)假設你是一名教師,正在教一群學生,告訴他們關于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其中有個學生說:“水變成水蒸氣是化學變化”。請你寫一段話來糾正他的錯誤。【參考答案】基礎鞏固題1.A 2.D 3.B 4.D 5.D 6.D 7.C8、化學變化 顏色、狀態綜合創新題9、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溶于水生成酸;能與燒堿溶液反應。10、該氣體不溶于水 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11、空氣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一個氮氣分子(氧氣分子)是由兩個原子構成的氮氣和氧氣的沸點是不一樣的 利用空氣分離出氧氣是個物理變化過程(其它答案合理即可)12、二氧化碳 提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造成地球的溫室效應13、(1)向上排空氣法 (2)黃綠色、密度比空氣大、 能在氫氣中燃燒、與水反應(3)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4)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往高處跑14、能說明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生成了新的物質,而在此反應中物質的種類沒有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