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識點整理)第一節 種群和群落1:種群:是指同一物種的個體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間。種群所生活的環境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共同發展。2:種群由同一物種的許多生物個體(這些生物個體有年齡、性別、形態和品種上的差異)組成,但并不是許多生物個體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一般個體所沒有的基本特征,如:年齡結構、性別比例。3:判斷:是否是同一種群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①屬于同一物種 一個物種是同一群生物,它們形態結構相似,并能相互交配產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據一定的地域空間 可大可小 ③是同中生物個體集合而成的群體4:生物群落(簡稱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環境中各個生物種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組合成一個多種生物的家族群。5:不同環境中的生物群落,其中各類生物的個體也不是簡單的累加,而是在一定的環境因素綜合作用下,各種種群有規律的集合,其中的生物必然會發生各種各樣直接或間接的聯系。6:群落概念中的三個要素:“一定的生活環境”、“所有生物種群”、“有規律組合”;群落比種群穩定。7: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植物。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及其群落成為植被。不同類型的植物群落構成了不同的植被類型。8:森林群落中動植物具有分層現象(目的:利用資源)。植物(從上層到下層):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動物隨植物種類的不同會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反映了生物群落間的不同生物必然存在著直接或間接地關系。9:生活在環境中的生物,既受到周圍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又與其他生物產生相互作用。①非生物因素:溫度、陽光、水分、空氣、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相互斗爭的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生物與環境的關系:①生物適應環境;②生物通過自身的活動影響環境;10:地球上生物群落有多種類型:根據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的環境分為:①陸生生物群落;②水生生物群落;六種地球上主要的生物群落: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草原、荒漠、沼澤;11:森林群落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森林。 形成過程:A沙丘上出現先鋒植物(一年生的草本植物);B出現多年生草本植物;C出現灌木群落;D出現喬木;E形成喬木群落森林的作用:①是涵養水分,防止土壤流失的衛士;②是水分的調度員;③具有顯著的防風固沙、放工保土的能力;④是消滅污染、美化環境的清潔工; 森林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分布最多的國家:巴西;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芬蘭;森林保護最好的國家:德國第二節 生態系統1: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非生命物質和能量)一起,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它表明了生物與環境的統一。2:生態系統具有多樣性的特性,大小不一,多種多樣。(①②③④為主要的生態系統)按是否天然形成,可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半人工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按不同的棲息環境,可分為:水生生態系統(①海洋生態系統——種類少,變化大、淡水生態系統);陸生生態系統(②森林生態系統——結構最復雜,種類最多、草原生態系統、③農田生態系統——半人工形成,結構簡單、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荒漠生態系統、④城市生態系統——人工形成)。3:生態系統的成分包含了:①生產者:生長在地球表面的自養生物;占主導地位;不可缺②消費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只能以植物或是動物為食的生物;一級、二級、、、、、、非基本成分,可缺少③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必不可缺④非生物成分:陽光、空氣、水分、養分、氣候因素;決定了生態系統的性質4:①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以食物關系起來的鎖鏈; ②食物網:自然界中生物之間所建立的食物關系是錯綜復雜的,把食物鏈相互交錯成網狀的形式; 食物鏈和食物網(不能出現分解者、非生物因素)是以食物關系為基礎的,因此它們成為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渠道,也就是說生物所需能量(來自太陽能,起點綠色植物固定)就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來傳遞的(單向不可逆、逐級遞減)。5:在食物鏈中,如果某一種生物滅絕,就會導致食物鏈的破壞,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6:生態農業就是運用生態學原理,把傳統農業的精華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農業,它是一個復合的人工生態系統。7:生物瓶是利用封閉生態系統中物質可以循環,而能量需要不斷從外界得到補充的原理制作的。(不能陽光直射,每天自然光或燈光照射12h以上)8:現代生態農業有多種模式,其中較為成功的是基塘系統生態農業模式、庭院立體生態農業模式等。第三節 生物圈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以及生存環境的綜合圈。①從結構和功能上看,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②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層的下層、巖石層的上層、水圈的一部分③生物圈中各部分關系:生物主要集中在三個圈的交接處,與環境互相依存,互相影響,還參與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的變化和發展。2:為什么要保護人類的生存空間?①人類是生物圈中一個種群,必須遵循生態平衡的自然規律②人口劇增,導致對生物圈過度的消耗3:如何保護人類的生存空間?①環境保護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②我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主持的有關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討論③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戰略方針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因而提出發展生態農業的戰略。4:“生命圈Ⅱ號”失敗的原因:自動調節能力太弱。說明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可生存空間,必須加以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