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生活中的透鏡 §6-4眼睛和眼鏡[教學過程]一、生活中的透鏡:(1)照相機原理:當物距u>2f時,像距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幻燈機和投影儀原理:當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3)放大鏡原理:當物距 u<f,像距v <0成正立放大虛像且像和物在同側。(4)顯微鏡(5)望遠鏡:下圖為伽利略望遠鏡原理光路圖。此圖為開普勒望遠鏡原理光路圖,廣義上的望遠鏡不僅僅包括工作在可見光波段的光學望遠鏡,還包括射電,紅外,紫外,X射線,甚至γ射線望遠鏡。我們探討的只限于光學望遠鏡。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遠鏡,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其間經歷了重大的飛躍,根據物鏡的種類可以分為三種:(1)折射望遠鏡折射望遠鏡的物鏡由透鏡或透鏡組組成?!≠だ园l明的望遠鏡在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個凹透鏡(目鏡)和一個凸透鏡(物鏡)構成。其優點是結構簡單,能直接成正像。但自從開普勒望遠鏡發明后此種結構已不被專業級的望遠鏡采用,而多被玩具級的望遠鏡采用,所以又被稱做觀劇鏡。開普勒望遠鏡:原理由兩個凸透鏡構成。由于兩者之間有一個實像,可方便的安裝分劃板,并且各種性能優良,所以目前軍用望遠鏡,小型天文望遠鏡等專業級的望遠鏡都采用此種結構。但這種結構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間增加正像系統。(2)反射望遠鏡該類鏡最早由牛頓發明,其物鏡是凹面反射鏡,沒有色差,而且將凹面制成旋轉拋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鍍有反光膜,通常是鋁。反射望遠鏡鏡筒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徑,所以現代大型天文望遠鏡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反射結構。反射望遠鏡的結構里,除了主物鏡外,還裝有一或幾個小的反射鏡,用來改變光線方向,便于安裝目鏡。(3)折反射望遠鏡。折反射望遠鏡的物鏡是由折射鏡和反射鏡組合而成。主鏡是球面反射鏡,副鏡是一個透鏡,用來矯正主鏡的像差。此類望遠鏡視場大,光力強,適合觀測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尋找新天體。二、眼睛和眼鏡: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內。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徑平均為24mm,垂直徑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瞼保護。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正常眼(一)1. 什么是近視眼近視眼是指眼球在調節放松狀態下,平行光線(一般認為來自5m以外)經眼球屈光系統后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產生遠距視物模糊。2. 成因:①軸性近視:是指眼軸較長而眼的屈光力正常,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近視。常見的軸性近視與發育和遺傳有關,不良的衛生習慣加速發展,如閱讀時燈光照明不合理,坐姿不端正,距書本及工作目標太近,以及過度用眼等。②屈光性近視:是指眼軸正常但眼的屈光力增強。(在無調節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屈光系統屈折后,不能準確聚焦于視網膜上,就稱為屈光不正。 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為近視,在視網膜之后為遠視。)3. 矯正方案:(二)1. 什么是遠視眼在完全靜止的調節狀態下,由遠距離(指5米以上)目標投射的光線,集合在視網膜之后。這種反常的屈光狀態稱為遠視眼。2. 遠視眼形成的原因主要是:(1)眼軸過短如小眼球。(2)眼軸正常而屈光系統的屈光力過弱,如角膜的弧度過平以及屈光指數偏低等。3. 矯正方案:(注:老花眼和遠視眼是一回事嗎?老花眼是因年老后水晶體(晶狀體)硬化或部分硬化,對光感調節不足,致使進來的光線的焦點不能準確聚集在視網膜上,而落在視網膜后面,使近視或閱讀不清楚。老花眼,是隨人的年齡增長而衰老的生理現象,它并不屬于屈光不正范疇之內。而遠視眼,則是屈光不正的一種。)【典型例題】例1.一支蠟燭的燭焰與凸透鏡的距離是20厘米,在另一側光屏上得到與燭焰等大的像,移動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為u則( )A. 當u=22厘米時,凸透鏡成縮小實像B. 當u=11厘米時,凸透鏡成放大虛像C. 當u=15厘米時,凸透鏡成放大實像D. 當u=8厘米時,凸透鏡成放大實像分析與解答:由于光屏上得到與燭焰等大的像,可知u=2f,即20厘米=2f,所以f=10厘米,當u=22厘米時,滿足u>2f,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u=11厘米和u=15厘米時,滿足f<u<2f,能成倒立放大實像;當u=8厘米時,滿足u<f,能成正立放大虛像。所以正確答案為A、C。例2. 某同學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5cm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當蠟燭距透鏡9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 10 cm B. 8 cm C. 6 cm D. 4 cm分析與解答:在理解物距與焦距關系的基礎上,就可以得到答案。解:u=15cm時,是縮小實像 ∴ u>2f 15 cm>2f f<7.5 cm 又知u=9cm時,是放大實像∴ f<9 cm<2f f>4.5 cm綜合兩個不等式得:4.5cm<f<7.5 cm ∴ 選C例3. 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當把點燃的蠟燭放到距離凸透鏡20cm遠處時,小新看到了燭焰放大的像,他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 40cm B.30cm C. 15cm D. 10cm分析與解答:小新看到了燭焰放大的像,說明有兩種情況:一種為倒立放大的實像,一種為正立放大的虛像。當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在凸透鏡的同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答案B正確;當物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f也就是f<20cm<2f,解得焦距的范圍是10cm∴ 選B、C例4. 現在許多人在旅游時都喜歡使用一種小型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機”。這種照相機只要裝上電池和膠卷就能隨時使用。要想拍照時,只需打開鏡頭蓋子,對著要拍攝的景物不用調焦也不用調光圈,只要按一下按鈕就能拍下所需的照片。下面是該種照相機的實物圖和部件名稱。請回答下列問題。(1)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2)“軟片室”內放置的是什么?(3)照相機所成的像是怎樣的。分析與解答: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軟片室”內放置的是感光膠片;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當u>2f時,則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成倒立、縮小、實像,所以照相機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例5. 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個照相機照一張全身像,這時他應該離相機遠些還是近些?同時調節調焦環,使膠片遠離鏡頭還是靠近鏡頭?分析與解答:從拍半身像改為拍全身像,實際上像縮小了,此時像距應該縮小,同時增大物距。解答:人應該遠離相機,同時使膠片靠近鏡頭。例6. 小明同學在校門前給全班同學照集體像,發現兩邊的兩個同學照不上,請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分析與解答:若使兩個同學的像再進入底片內,全班同學的像就要縮小了。根據凸透鏡成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也減小的規律進行調節。只要小明向后退一些增大物距,同時縮短鏡頭與膠片的距離來減小像距,就可以把全班同學都照進去了。解答:請小明往后退一些,同時縮短鏡頭與膠片的距離,就能把全班同學都照上了例7. 放映幻燈時,要想使屏幕上出現放大的“上”字,幻燈片的插法應選用圖中的 ( )分析與解答:根據幻燈機成像的原理:當物距2f>u>f,才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要想使屏幕上出現放大的“上”字,則幻燈片應倒著插,即將A圖中的“上”字倒過來就變成了B圖中的字了。所以選擇答案B。例8. 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機,________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________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晶狀體,視網膜)②產生近視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狀體太厚,來自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__________,到達視網膜上的是一個模糊的光斑??梢岳胈______鏡能使光線__________的特點來矯正。(前,凹透,發散)③遠視眼是由于來自近處某點的光還沒有會聚到一點就到達__________了。我們可以利用_______鏡能使光線___________的特點來矯正。(視網膜,凸透,會聚)④正常人眼的明視距離為________cm;要從平面鏡中看到自己的臉部,平面鏡到人臉的距離最好是_______cm。 (25,12.5)【模擬試題】一、選擇題:1. 當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則 ( )A. 只發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 只發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 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 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 下述哪種情況下成的是虛像?( )A. 照相機中底片上形成的畫面。B. 放幻燈時,屏幕上出現的畫面。C. 做小孔成像實驗時,塑料布屏上形成的畫像。D. 從池塘中看到的游魚.3. 一條光線從三棱鏡的一個側面射入,從另一個側面射出,如圖所示的四個光路可能正確的是( )4. 在凸透鏡成像中,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轉換點在 ( )A. 焦點處 B. 一半焦距處 C. 2倍焦距處 D. 無法確定5. 與電影放映機成像原理相當的儀器是( )A. 照相機 B. 放大鏡 C. 投影儀 D. 潛望鏡6.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我們發現 ( )A. 放大的像都是虛像 B. 實像都是縮小的C. 倒立的像都是縮小的 D. 縮小的像都是倒立的.7. 放映幻燈時,幻燈片到鏡頭距離為10厘米,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若幻燈片距鏡頭為3厘米時,屏幕上將 ( )A. 得到正立、縮小的像。 B. 得到正立、放大的虛像。C. 得到一個小的光斑。 D. 不能在屏幕上看到像。8. 如圖是常見的視力缺陷成像情況,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圖表示的是近視眼,乙圖表示是遠視眼B. 甲圖表示的是遠視眼,乙圖表示是近視眼C. 甲、乙兩圖都表示的是近視眼D. 甲、乙兩圖都表示的是遠視眼9. 在離焦距是15厘米的凸透鏡的正前方100厘米處,一物體以10厘米/秒的速度向凸透鏡靠攏,運動8秒鐘時物體所成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縮小的實像C. 正立放大的虛像 D. 等大倒立的實像10. (多選)光線從一種透明物質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光線的傳播方向一定會發生改變.B. 光線的傳播方向不一定發生改變.C. 當光線從水中斜射進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 當光線從空氣斜射進入玻璃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二、填空題:11. 折射:光從一種介質 另一種介質時,在介質表面發生 的現象叫折射。現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來 彎;潛水員從水中看岸上的樹木 (偏高、偏低、不變)。(不論從水中向岸上看還是從岸上向水里看,像位置比物體位置偏上)12. 凸透鏡有 個 焦點,對光線起 作用;凹透鏡有 個 焦點,對光線起 作用13. 如圖所示,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紙在它的另一側可以來回移動,紙上得到的光斑距凸透鏡15cm,要想利用這個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應該________。14. 一個凸透鏡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觀察郵票上的小字,則郵票到透鏡的距離應_________10厘米(選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5. 如圖所示是一臺投影機的示意圖.其中A是 ,A的作用是 ;B是 ,B的作用是 。16. 老花眼鏡是________透鏡,它的“度數”等于它的焦距(用m作單位)的倒數乘100,小明拿著爺爺的眼鏡,測得其焦距為25cm,小明爺爺眼鏡的“度數”為_________度。17. 通常的望遠鏡(或顯微鏡)可看作是由兩個透鏡組成,靠近眼睛的透鏡叫做_________,靠近被觀察物體的透鏡叫做_________。18. 把一個物體放在甲凸透鏡前40厘米處,移動另一側的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與物體等大的像,再將此物體放在乙凸透鏡前15厘米處,移動另一側的光屏得不到像,而且也觀察不到虛像,則甲、乙兩個凸透鏡的焦距之比是 。三、實驗題19. 某同學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1)先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移動透鏡,在地上得到一個亮點,并用刻度尺測出亮點到凸透鏡的距離,這樣做是為了______。實驗時,應把凸透鏡、蠟燭焰、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使凸透鏡、燭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______的像成在______。(2)圖中畫出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光具座,請在光具座上的方括號里填入該位置應安放的實驗器材的名稱。四、作圖題20. 一束光線在空氣中,射向半圓形玻璃磚,O為圓心,在玻璃磚直徑一側涂有反射層,如圖所示,試畫出光線進入玻璃磚后的傳播情況。21. 下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前后的傳播方向,試在圖中填上適當類型的透鏡。22. 畫出圖中光線通過透鏡后的傳播方向。五、簡答題:23. 老花鏡的“度數”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數乘100。請設計一個測老花鏡度數的最簡單的方法。要求寫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驟和計算公式。【試題答案】1. C 2. D 3. C 4. C 5. C 6. D 7. D8. A 9. A 10. BCD11. 斜射入 偏折 變 偏高12. 兩 實 會聚 兩 虛 發散13. 大于30厘米14. 小于15. 平面鏡 改變光路 凸透鏡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16. 凸 40017. 目鏡,物鏡18. 4:519. (1)測出凸透鏡的焦距(或估測凸透鏡的焦距)燭焰 光屏中間(2)蠟燭 凸透鏡 光屏20. 21.22.23. 器材:刻度尺。步驟:(1)晴天把鏡片放在陽光下,使光線與鏡片垂直。(2)調整鏡片與地面的距離,使地面上的光點(或光盤)最小,最清晰。(3)以米為單位用刻度尺測量鏡面到地面上光點的距離,用f表示。計算公式:鏡片度數。【勵志故事】三條魚的命運盆中,有三條鮮活的魚。他們要被主人殺掉下酒。 在被主人端到河邊的時候,他們已經共同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怎么辦?怎么辦?他們激烈地爭論著自己要怎樣應付。甲說:“不如我們共同跳出去吧?你看這盆邊不高?!薄叭绻贿M河中,那是要先被殺掉嗎?這是個極度危險的辦法,我還是再想想?!币艺f。丙沒說話,只是想看看他們的結果,然后再決定自己怎么辦。“時間就是生命!“甲使盡全身的力氣,一下子跳進了河中。乙還要思索自己是否有勇氣的時候,被主人拿起來殺掉了,死不瞑目。丙被嚇得暈頭轉向,亂了方寸,當然也是死不瞑目。甲撥開了溶著同伴鮮血的河水,游走了,開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生活也許沒有這么多生死存亡的時刻,但確實有太多猶豫和觀望。機會是不等人的,青春也會很快逝去。我們不要等到老的時候再遺憾:“我這輩子光在盆里等待了?!?/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