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科學第2章復習提綱學校 班級 姓名 第1節 物質的分類和利用一、物質的分類方法:1、根據純凈物的 物理 性質不同。如 顏色 、狀態 、氣味 、硬度 、密度 、溶解性 等,對純凈物進行分類。2、根據純凈物的 化學性質不同,如 可燃性 、氧化性 ,還原性 等,對純凈物進行分類。3、根據純凈物的 組成 、 用途 的不同,可將純凈物進行分類。二、常見物質的分類(根據組成分):(一)、物質可分為 純凈物 和混合物 。1、純凈物:由 一種物質 組成的物質。2、混合物:由 兩種或兩種 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3、純凈物和混合物判斷的依據:物質是否由一種物質組成。(絕對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二)、純凈物根據 元素組成 不同,可分為 單質 和 化合物 兩大類。1、單質:由 一種元素 組成的純凈物。如氧氣、氮氣、鐵、硫等。 注意: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單質按性質不同分 金屬 和 非金屬 :金屬如鐵,銅、鎂等; 非金屬如:氧氣、碳、硫等。注意:常見金屬的導電性強弱順序為:銀>銅>鋁>鐵。2、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水、硫酸、燒堿等)化合物(按是否含有C)可分為: 有機化合物 和 無機化合物 。3、有機化合物:含 碳 的化合物,簡稱有機物。 注意: a.有機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 等。(碳氧化物、碳酸、碳酸鹽就屬于無機化合物。)b.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CH4)。4、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 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 等碳酸鹽。(三)、無機化合物可分為: 氧化物 、 酸 、 堿 和 鹽 。1、 氧化物:由 兩種元素 組成.其中一種是 氧元素 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為:氧化物按元素組成分 金屬氧化物 和 非金屬氧化物 :金屬氧化物如CuO、Fe2O3、CaO等。 非金屬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2、 酸:電離出的陽離子 全部是氫離子 的化合物。3、 堿:電解質電離出的陰離子 全部是氫氧根離子 的化合物。4、 鹽:由 金屬 (或銨根)陽離子和 酸根 陰離子組成的化合物。三、區別金屬與非金屬1、金屬的特性:有金屬光澤、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硬度大、密度和熔點高等。2、石墨雖然是非金屬單質,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金剛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質。3、常溫常壓下水銀(汞)是唯一的液態金屬。溴是唯一的液態非金屬。第2節 物質轉化的規律一、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1、非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相應的氧化物,如:點燃 點燃 S + O2 ==== SO2 C + O2 ==== CO2 2、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可以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如:CO2+H2O == H2CO3 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二、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1、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反應,生成相應的鹽或金屬氧化物。如: ? 點燃 點燃 點燃 Fe + S === FeS 2Fe + 3Cl2 ==== 2FeCl3 3Fe + 2O2 ==== Fe3O4 2Na+Cl2====2NaCl2、可溶性堿可由相應的氧化物和水反應得到,如:CaO + H2O === Ca(OH)2 Na2O + H2O === 2NaOH K2O + H2O === 2KOH三、金屬的冶煉(注意本部分內容不作詳細介紹了,具體看上課時的那張學案)1.金屬冶煉主要是指將金屬氧化物轉化為金屬的過程。在金屬氧化物中加入還原劑,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從而使其還原成全屬單質。2.可以作還原劑的物質主要有 碳 、 一氧化碳 和 氫氣(具有奪取氧的能力)。 (1)、木炭和氧化銅粉末在高溫下的反應: ?C + 2CuO === 2Cu + CO2 (2)、從孔雀石中冶煉銅: ①孔雀石(或銅銹)的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為綠色粉末。 ? ②孔雀石加熱: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 ③氫氣還原氧化銅: H2 + CuO === Cu + H2O現象:黑色粉末狀固體逐漸變為紅色,試管口有小液滴生成。操作注意事項:實驗開始時需先通一會氫氣,再加熱氧化銅,防止氫氣與空氣混合加熱時試管爆裂;實驗停止后,要繼續通人氫氣,直到試管冷卻為止,防止灼熱的銅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氧化銅。(速記:酒精燈“遲到”和“早退”)(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Fe2O3 ===== 2Fe + 3CO2 操作注意事項: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氣中,應對著火焰燒掉。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能從氧化物中奪取氧的能力叫做還原性,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可作還原劑。如碳、一氧化碳和氫氣等。四、 化合物之間的轉化1、雞蛋外殼與稀鹽酸的反應: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現象:一會下沉,一會又浮上來,不斷地上下沉浮。2、物質轉化的規律(12條線)(1)、兩條縱線:① 金屬 金屬氧化物 堿 鹽。如Ca CaO Ca(OH)2 CaCO3 ② 非金屬 非金屬氧化物 酸 鹽。如C CO2 H2CO3 Na2 CO3(2)、四條橫線:① 金屬 + 非金屬 無氧酸鹽。如2Na + Cl2 === 2NaCl② 金屬氧化物 + 非金屬氧化物 含氧酸鹽。如Na2O + CO2 === Na2CO3 ③ 酸 + 堿 鹽 + 水。如HCl + NaOH === NaCl + H2O④ 鹽 + 鹽 新鹽 + 新鹽。如NaCl + AgNO3 === AgCl + NaNO3(3)、四條叉線:① 金屬氧化物 + 酸 鹽 + 水。如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② 非金屬氧化物 + 堿 鹽 + 水。如SO2 + 2NaOH === Na2SO3 + H2O③ 酸 + 鹽 新酸 + 新鹽。 如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④ 堿 + 鹽 新堿 + 新鹽。 如2NaOH + CuCl2 == Cu(OH)2 +2NaCl(4)、兩條彎線:① 金屬 + 鹽 新全屬 + 新鹽。如Fe + CuSO4 === Cu + FeSO4 ② 金屬 + 酸 鹽 + 氫氣。如Fe +2HCl === FeCl2 + H2 注意:1. 鹽跟金屬的反應,要求參加反應的鹽必須是可溶的,由于鹽跟金屬的反應一般都在水溶液中進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潑能夠跟水發生反應的金屬(如鉀、鈣、鈉等)也不符合要求。2. 鹽與鹽的反應、鹽與堿的反應除必須滿足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氣體,水或沉淀)外,其反應物必須都可溶。第3節 常見的材料一、常見的材料:金屬材料(合金材料)、 無機非金屬材料 以及 有機合成材料 。1、合金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非金屬)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大多數的金屬材料實際是合金,鋼是最常見、應用較廣的一種合金。(1)、鐵銹蝕條件: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 (2)、防止鐵生銹的方法:①使鐵制品隔絕空氣或隔絕水,保持鐵制品表面干燥和潔凈或在鐵制品表面涂一層保護膜。如刷油漆、涂油、電鍍、烤藍、發黑等。②改變鐵的組成、結構,制成合金鋼,如不銹鋼。2.常見的三大無機非金屬材料為 水泥 、 玻璃 和 陶瓷 。(掌握這三種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制作原料,以及它們的特性)(1)、水泥:晉通水泥是由石灰石與黏土混在一起在爐中煅燒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細而成。水泥特性:水硬性(加水攪拌后具有很強的黏性,也就是遇水會變硬)(2)、玻璃:普通玻璃是將石英砂、蘇打、石灰石等經過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玻璃特性:晶瑩剔透.具有好的透光性.絕熱性.質硬.但普遍玻璃比較脆,受力易碎裂.(3)、陶瓷:用天然的硅酸鹽和其他礦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堿和絕緣性好等優點。3、三大有機合成材料為 合成塑料 、 合成纖維 和 合成橡膠 。第4節 材料的發展1.根據人類在不同時期的材料發展情況,可將人類的歷史分為石器時代、陶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合成材料時代和新型材料時代。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現或正在發展中的、具有優異特性和功能并能滿足技術進步所需要的材料,如光電子信息材料、先進復合材料、超級陶瓷材料、新型金屬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等。3.明白制取物質考慮因素:原料的利用率、安全、操作簡便、產生的污染、制備成本等方面 掌握Cu CuSO4的制取方案,并能說出各種方法的好壞。附錄:一、常見物質的鑒別:1、鹽酸及鹽酸鹽的檢驗: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反應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Cl + AgNO3 ==== AgCl + HNO3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2、硫酸及硫酸鹽的檢驗: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反應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2SO4 + BaClI2 ==== BaSO4 + 2HCl Na2SO4 + BaCl2 ==== BaSO4 + 2 NaCl3、碳酸鹽的檢驗:用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產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CO2氣體。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Na2CO3 +2 HCl==== 2NaCl+ H2O + CO24、銨鹽(NH4+)的檢驗:加NaOH等堿溶液,如果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4Cl + NaOH == NaCl + H2O + NH35、酸和堿的檢驗: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或PH試紙。二、尋找物質的推斷題的突破口之一:1、記住常見沉淀:Cu(OH)2藍色沉淀;Fe(OH)3紅褐色沉淀;AgCl、BaSO4 為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硝酸。2、記住常見溶液顏色:Cu2+溶液藍色:CuSO4溶液為藍色、CuCl2溶液為藍色(或藍綠色);Fe3+溶液黃色:FeCl3溶液為黃色; Fe2+溶液為淺綠色:FeCl2溶液、FeSO4溶液為淺綠色。3、記住氧化銅和碳粉為黑色,銅為紅色。三、記住常見物質的俗稱:燒堿、苛性鈉:NaOH ; 純堿、蘇打:Na2CO3 ; 熟石灰、消石灰:Ca(OH)2生石灰:CaO ; 大理石、石灰石:CaCO3 ; 膽礬:CuSO4 ·5H2O四、物質或離子能否共存問題:1、離子間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的,不能共存。例如:H+和OH-,Ag+和CI-,Ba2+和SO42-,H+和CO32-等離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2、溶液的背景:酸性溶液中有大量的H+,堿性溶液中有大量的OH- 。溶液、沉淀的顏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